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5)成刑终字第153号

裁判日期: 2015-04-03

公开日期: 2015-05-27

案件名称

林冬、谢欧、罗兵故意伤害罪二审刑事裁定书

法院

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四川省成都市

案件类型

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郑洋,林冬,谢欧,罗兵

案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2年)》: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一款

全文

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刑 事 裁 定 书(2015)成刑终字第153号原公诉机关成都市成华区人民检察院。上诉人(原审被告人)郑洋。辩护人王明福,四川五方律师事务所律师。原审被告人林冬。原审被告人谢欧。原审被告人罗兵。成都市成华区人民法院审理成都市成华区人民检察院提起指控的原审被告人郑洋、罗兵、谢欧犯聚众斗殴罪,原审被告人林冬犯故意伤害罪,于2014年12月3日作出(2014)成华刑初字第620号刑事判决。宣判后,原审被告人郑洋不服,提出上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经过阅卷,讯问上诉人,听取辩护人的意见,认为事实清楚,决定不开庭审理,现已审理终结。原判认定,2014年1月25日16时许,被告人郑洋被他人告知曾抢过自己游戏机铺子的被害人杨某(另案处理)在成都市成华区保和乡东方新城小区7栋4单元101号,遂邀约被告人林冬、罗兵、谢欧、“老罗”(另案处理)、“二东”(另案处理)、“强娃”(另案处理)等人驾车来到该小区,后被告人郑洋找到被害人杨某后欲强行将其带走,被害人杨某遂持匕首抗拒,并与被害人张某某、向某持刀追打被告人郑洋及同来等人,“老罗”、被告人林冬从乘坐的轿车上拿出数根钢管交于同来的被告人罗兵等人,后被告人郑洋喊来的数人与对方数人进行斗殴,被告人林冬在打斗时,持钢管击打被害人杨某,并抢得对方的匕首刺伤被害人张某某(经鉴定张某某为重伤),被害人杨某与向某在打斗中均受伤(经鉴定杨某为重伤、向某为轻伤)。后四被告人逃离现场。2014年1月25日18时,被告人郑洋通过电话向公安机关主动告知其和朋友与被害人发生冲突,双方发生伤人事件的情况,随后,被告人郑洋、罗兵、谢欧在朋友的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投案。2014年2月24日,被告人林冬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案发后,被告人郑洋的亲属对被害人张某某、向某积极主动进行赔偿,并取得了被害人张某某、向某对四被告人的谅解。另查明,涉案的川AY6L**轿车1辆、钢管3根、砍刀4把、手枪弹35发,现由侦查机关扣押在案。原判认定上述事实的证据,有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到案经过;被告人郑洋、林冬、罗兵、谢欧的供述;被害人杨某、向某张某某的陈述及辨认笔录;证人王某、王某某、胡某某、刘某某、孙某的证言;辨认笔录及附件;扣押决定书、扣押清单、现场照片、指认照片、现场勘验检查工作记录、通话记录;被害人住院病情诊断证明、伤情初查意见、被害人损伤程度鉴定意见书、法医学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意见书;被害人向某、张某某出具的谅解书、车辆信息;被害人杨某涉另案的相关材料;刑事判决书、释放证明书;情况说明、房屋出租合同;四被告人的户籍信息、辨认说明等证据。原判认为,被告人郑洋纠集林冬、罗兵、谢欧和他人结伙,持械聚众斗殴,被告人郑洋系聚众斗殴的首要分子,应当对聚众斗殴致人重伤、轻伤的全部后果承担责任,因此被告人郑洋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成都市成华区人民检察院起诉指控被告人郑洋所犯的罪行成立,定罪罪名不正确,应认定被告人郑洋构成故意伤害罪。被告人林冬持械参与斗殴,在斗殴过程中用匕首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一人重伤,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被告人谢欧明知同伙持械斗殴,仍积极参与,其行为已构成聚众斗殴罪。被告人罗兵持械积极参与聚众斗殴,其行为已构成聚众斗殴罪。成都市成华区人民检察院起诉指控被告人林冬、谢殴、罗兵所犯罪行成立,定罪正确,应予支持。被告人郑洋、罗兵、谢殴、林冬的行为已构成共同犯罪,在共同犯罪中,四被告人应按照各自参与程度及行为造成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被告人郑洋、林冬在有期徒刑刑罚执行完毕后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系累犯,依法应当从重处罚。被告人郑洋、林冬、罗兵、谢殴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系自首,依法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被告人郑洋、林冬、罗兵、谢欧对部分受害人积极退赔,并取得了部分被害人的谅解,可酌情从轻处罚。据此,以被告人郑洋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四个月;林冬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被告人谢欧犯聚众斗殴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缓刑三年;被告人罗兵犯聚众斗殴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三年。宣判后,原审被告人郑洋不服,提出上诉。郑洋及其辩护人提出一审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有误,郑洋的行为应构成聚众斗殴罪,非故意伤害罪;被害人杨攀对引发本案有重大过错,郑洋具有自首,赔偿被害人并取得谅解的情节,请求对郑洋从轻处罚等上诉理由和辩护意见。二审审理查明的事实与证据与一审一致,本院依法予以确认。本院认为,上诉人郑洋纠集原审被告人林冬、罗兵、谢欧等人,持械聚众斗殴,郑洋系聚众斗殴的首要分子,应当对聚众斗殴致人重伤、轻伤的后果承担责任,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原审被告人林冬持械参与斗殴,在斗殴过程中使用刀具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原审被告人谢欧明知同伙持械斗殴,仍积极参与,其行为已构成聚众斗殴罪;原审被告人罗兵持械积极参与斗殴,其行为已构成聚众斗殴罪。本案系共同犯罪,上列各被告人按各自所处地位、具体分工、参与程度并综合考虑认罪悔罪等量刑情节予以量刑。上诉人郑洋、原审被告人林冬在有期徒刑刑罚执行完毕后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上诉人郑洋、原审被告人林冬、罗兵、谢欧犯罪以后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自首,依法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上诉人郑洋、原审被告人林冬、罗兵、谢欧积极赔偿部分被害人,并取得了部分被害人的谅解,可以酌情从轻处罚。针对上诉人郑洋及其辩护人所提一审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有误,郑洋的行为应构成聚众斗殴罪,非故意伤害罪的上诉理由和辩护意见,本院认为,郑洋明知公安机关已对杨攀涉嫌抢劫立案侦查,且知悉派出所民警的手机号码,在得知杨攀下落后,本应直接向公安机关报警,但郑洋却邀约朋友分乘多辆汽车前往杨攀处理论;郑洋供称听说杨攀有点势力,害怕一个人去找他会吃亏,其作为召集者,在明知双方可能会发生冲突的情况下,仍积极邀约十余人前往杨攀所在地,对之后的斗殴及可能发生人员伤亡的后果持放任态度;案发时,郑洋未对其召集的己方人员有效进行管束,未能制止己方人员从车上拿下钢管殴打对方;案发后,郑洋与己方人员迅速逃离现场,并未救助伤者。综上,本案系因郑洋引发,郑洋起邀约、组织作用,又未履行对己方人员的约束责任,导致被害人被殴打受伤,在共同犯罪中,郑洋系首要分子,应对全部犯罪事实负责,无论郑洋是否实施实行行为,其行为性质应转化为故意伤害。因此,该上诉理由及辩护意见不能成立,不予采纳。针对上诉人郑洋及其辩护人所提被害人杨攀对引发本案有重大过错,郑洋具有自首,赔偿被害人并取得谅解的情节,请求对郑洋从轻处罚的上诉理由和辩护意见,本院认为,原判已综合考虑各被告人的犯罪性质、情节及其认罪悔罪态度等进行量刑,所判刑罚并无不当,因此,该上诉理由及辩护意见不能成立,不予采纳。综上,原判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审判程序合法,量刑适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裁定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本裁定为终审裁定。审 判 长  秦 波代理审判员  周大军代理审判员  姜 雪二〇一五年四月三日书 记 员  邓学财 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