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淮中刑终字第00030号
裁判日期: 2015-04-29
公开日期: 2015-05-01
案件名称
郑某甲故意伤害罪二审刑事裁定书
法院
江苏省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江苏省淮安市
案件类型
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郑某甲
案由
故意伤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2年)》: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一款
全文
江苏省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刑 事 裁 定 书(2015)淮中刑终字第00030号原公诉机关江苏省涟水县人民检察院。上诉人(原审被告人)郑某甲,农民,涟水县保滩镇第十七届人大代表。因涉嫌犯故意伤害罪于2014年8月3日被刑事拘留,同年8月15日被逮捕,现羁押于涟水县看守所。辩护人孙某。江苏省涟水县人民法院审理江苏省涟水县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郑某甲犯故意伤害罪一案,于2015年2月6日作出(2014)涟刑初字第0396号刑事判决。宣判后,被告人郑某甲不服,提出上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15年4月22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江苏省淮安市人民检察院指派代理检察员韩冬出庭履行职务,上诉人郑某甲及辩护人孙某到庭参加诉讼。现已审理终结。原审判决认定:2013年8月28日晚9时许,被告人郑某甲在喻某甲家厕所附近,因郑某乙向其索要界址帐册一事,与郑某乙、于某发生争吵,后郑某甲与于某缠打,致于某双侧额叶脑挫裂伤、第二肋骨骨折。经鉴定,上述损伤分别构成轻伤及轻微伤。认定上述事实的证据有被害人于某陈述,证人郑某乙、郑某丙、郑某丁、喻某甲、喻某乙、喻某丙、颜某、郑某戊、王某证言,涟水县公安局《法医学活体检验意见书》,病历记录及被告人郑某甲供述。原审法院认为,被告人郑某甲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其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本案因民间纠纷引发,可酌情对其从轻处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一款之规定,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被告人郑某甲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郑某甲否认打伤于某,辩称与于某没有身体接触,于某脑损伤虚假,申请对其伤情重新鉴定。其辩护人提出的辩护意见为:本案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原审判决采信的鉴定意见依据错误,上诉人郑某甲不构成犯罪。出庭履行职务的检察员当庭出示了公安机关依照2014年1月1日施行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对被害人于某的损伤程度所作补充鉴定,认为郑某甲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对郑某甲的量刑适当,建议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经审理查明,上诉人郑某甲系涟水县保滩镇临淮村村委会主任,其与同村村民郑某乙因两家宅基地界址问题存在矛盾。2013年8月28日晚9时左右,上诉人郑某甲酒后将前来做客的郑某丙送回家,二人在临淮村六组喻某甲家附近的水泥路上聊天时,遇到酒后结伴回家的于某(男,本案被害人)、郑某乙。郑某乙向上诉人郑某甲索要界址帐册,二人发生争吵,郑某乙上前声称要殴打上诉人郑某甲,被郑某丙拉拽阻止,而于某亦参与其中,先与上诉人郑某甲发生口角,后二人相互缠斗,于某受伤。经法医鉴定,于某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构成轻伤;右侧第二肋骨骨折,构成轻微伤。认定上述事实的证据与原审判决所列证据一致。对于上诉人否认实施犯罪行为及其辩护人所提本案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意见,经查,1、被害人于某陈述郑某甲在冲突中积极实施加害行为导致其受伤,其指控内容明确、稳定。2、现场证人郑某乙、郑某丙一致证实,郑某甲与于某在水泥路上发生了厮缠,此后于某倒地并发现面部有伤。3、证人郑某丁、喻某甲、郑某戊虽曾作出过郑某甲被亲属及时从现场拉走,于某系自伤的证言,但证言内容不稳定,被上述证人以系道听途说、随便说说等为由自行否定,郑某甲的供述及其妻子喻某乙的证言亦证实郑某甲在于某受伤前即从现场被家人拉走的说法不能成立。而在上述证人各自确认真实性的证言中,均一致证实现场有人在缠斗。4、上诉人郑某甲否认与于某有身体接触与相关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相悖,且不能向法庭提供证据或作出合理解释。综上,对上述辩解及辩护意某本院不予采信。对于上诉人及其辩护人对被害人于某的伤情及原审判决采信的鉴定意见所提上诉理由及辩护意某经查,于某的损伤形成于双方发生冲突后且及时就医,在未间断的治疗过程中,其头痛症状始终存在,并经检查发现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上诉人郑某甲辩称于某脑损伤虚假没有事实依据。对于原审判决所采信的鉴定意见,经查,被害人于某受伤及对其损伤程度进行鉴定均发生于2014年1月1日《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施行之前。本院认为,具有法定资质的鉴定机构接受委托,由鉴定人按照程序对于某进行检查并审查其病案资料,按照鉴定时正在执行的有效标准出具鉴定意见,其鉴定程序及采用依据均无不当。此外,依照《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被害人于某双侧额叶脑挫裂伤、右侧第二肋骨骨折,其损伤程度也分别构成轻伤一级及轻微伤,故该鉴定意见应当作为定案证据予以确认。本院认为,上诉人郑某甲因琐事与他人发生口角、缠打,致人轻伤,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辩护人所提郑某甲不构成犯罪的意见不能成立。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对于检察人员所提建议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意见,本院予以采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裁定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本裁定为终审裁定。审判长 徐 俊审判员 李贻德审判员 罗 锐二〇一五年四月二十九日书记员 李纪森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