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豫法民提字第00011号
裁判日期: 2015-04-29
公开日期: 2015-08-27
案件名称
崔群木、谷中良与崔群木、谷中良等采矿权转让合同纠纷再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河南省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再审
当事人
崔群木,谷中良,聂福刚
案由
采矿权转让合同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3年)》:第二百零七条第一款,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
全文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5)豫法民提字第00011号申诉人(一审被告、二审上诉人、原再审申请人):崔群木。委托代理人:邓喜民。被申诉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原再审被申请人):谷中良。委托代理人:孟宪法,河南晨风律师事务所律师。一审被告(二审被上诉人、原再审被申请人):聂福刚。申诉人崔群木因与被申诉人谷中良、一审被告聂福刚采矿权转让合同纠纷一案,不服三门峡市中级人民法院(2009)三民再字第17号民事判决,向本院申诉。本院于2014年6月5日作出(2014)豫法立民申字第00115号民事裁定,提审本案。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申诉人崔群木及其委托代理人邓喜民,被申诉人谷中良及其委托代理人孟宪法到庭参加诉讼,一审被告聂福刚经本院传票传唤未到庭。本案现已审理终结。2007年5月28日,谷中良向渑池县人民法院起诉称,2004年6月22日,崔群木、聂福刚与谷中良签订矿石坑转让协议,由崔群木、聂福刚将桑树坪后洼铝矿石坑以13.5万元的价格转让给谷中良开采。因谷中良资金不足,聂福刚保留股权4.5万元,谷中良实际支付转让费9万元。协议签订后,崔群木、聂福刚不能提供相应资质证书,后该矿被整体转让给渑池县兴达矿产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达公司)。谷中良请求判令崔群木、聂福刚退还转让费9万元,赔偿其经济损失(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计算)。崔群木辩称,矿石坑转让协议签订后,谷中良接管矿石坑一年半之久,已经获取巨大利润。矿石坑整合给兴达公司是政府决策,谷中良应当要求兴达公司进行补偿。崔群木请求驳回谷中良的诉讼请求。聂福刚辩称,谷中良所支付的9万元转让费由崔群木出具了收据,与聂福刚无关,请求驳回谷中良的诉讼请求。渑池县人民法院一审查明,2004年6月22日,崔群木、聂福刚、谷中良签订矿石坑转让协议,约定:崔群木、聂福刚为(甲方),谷中良、聂福刚为(乙方),甲方将张村镇桑树坪后洼铝矿转让给乙方,转让金13.5万元,各种资质证书由甲方交给乙方经营开采,如果因转让导致乙方无法生产经营而造成的损失,甲方无条件赔偿。2004年6月27日,谷中良向崔群木交付转让费9万元,聂福刚保留股权4.5万元。此后,崔群木未能向谷中良提供相应开采资质证书,也没有进行相关移交。2005年,后洼铝矿整合给兴达公司,采矿权人变更为兴达公司。2007年5月10日,聂福刚自愿放弃股权4.5万元。2007年5月28日,谷中良提起本案诉讼。渑池县人民法院一审认为,开采矿产资源,必须依法分别申请,经取得采矿权,并办理登记。本案中,崔群木在未取得张村镇桑树坪村后洼铝矿采矿权的情况下,将该矿坑的南部采区转让给谷中良,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的相关规定,故双方矿石坑转让协议为无效协议,收取谷中良的转让费应予返还。崔群木提出自己的转让行为是合法的,张村镇桑树坪后洼铝矿被兴达公司整合是政府行为,自己不应承担责任的证据不足,该院不予采纳。2007年8月3日,渑池县人民法院作出(2007)渑民一初字第492号民事判决:一、崔群木于判决生效后五日内返还谷中良转让费9万元;二、驳回谷中良对聂福刚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2100元,由崔群木负担。崔群木不服,向三门峡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该院于2007年11月16日作出(2007)三民终字第436号民事判决:维持一审判决。二审案件受理费1800元,由崔群木负担。崔群木不服,向三门峡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称,一、本案一、二审程序违法,遗漏了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崔群木代表合伙体收取了谷中良的转让费,范丙新、孟明寿作为合伙人也应参加诉讼。涉案矿石坑被兴达公司整合,该公司应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二、谷中良接收的矿石坑的机械设备,以及取得的二、三十万利润,也应返还给崔群木等合伙人。崔群木请求撤销一、二审判决,驳回谷中良的诉讼请求。谷中良辩称,崔群木在一、二审中并未提交合伙协议,也未要求其他合伙人参加诉讼。兴达公司与本案无关,人民法院没有理由通知其参加诉讼。崔群木并未向谷中良进行财产移交,不存在谷中良返还财产的问题。谷中良请求维持一、二审判决。三门峡市中级人民法院再审查明的事实与一、二审查明的事实一致。三门峡市中级人民法院再审认为,一、二审认定矿石坑转让协议无效是正确的。该协议系崔群木、聂福刚与谷中良签订,协议签订后,谷中良向崔群木交付了转让费9万元。崔群木称其系代表范丙新、聂福刚、孟明寿收取转让费,但谷中良予以否认,崔群木并未提供矿石坑转让时谷中良知道其是代表合伙体的有效证据,且其在一、二审中也未要求追加全体合伙人参加诉讼,故其该项申请理由不能成立。涉案矿石坑被整合给兴达公司,是依据国家政策进行的整合,与本案并无关系,故崔群木要求兴达公司参加诉讼的申请理由亦不能成立。崔群木称谷中良应返还财产,但并未提供其移交给谷中良财产以及谷中良进行经营获得利润的证据,故对其该项申请理由不予支持。该院经审判委员会研究决定,于2011年3月22日作出(2009)三民再字第17号民事判决,维持本案一、二审判决。崔群木仍然不服,向本院申诉称,涉案矿石坑转让协议为有效协议。矿石坑转让协议签订后,谷中良已经实际进行经营,截至2004年底已采矿2000余吨。矿石坑的资质证书一直都由聂福刚保管,不存在崔群木向谷中良移交的问题。合伙人范丙新、孟明寿未参加本案诉讼,原审程序违法。崔群木请求撤销原判,驳回谷中良的诉讼请求。谷中良辩称,原判认定事实清楚,程序合法,请求予以维持。本院再审查明的事实除与原审查明的事实一致外,另查明,涉案矿石坑在被整合给兴达公司之前,登记的名称为“渑池县张村乡桑树坪后洼铝矿”,经营者为“关长法”。本院再审认为,一、关于涉案矿石坑转让协议是否有效以及是否实际履行的问题。在矿石坑转让协议签订时,崔群木并非该矿的采矿权主体,其向谷中良转让矿石坑采矿权未经矿产资源管理部门批准、登记,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的强制性规定。故原判认定该转让协议无效正确,本院予以确认。崔群木收取谷中良的转让费9万元,应当予以返还。崔群木申诉称转让协议已经实际履行,谷中良接收矿石坑后进行经营,截至2004年底已采矿2000余吨,但未提供有效证据予以证明,故本院对其该项申诉理由不予支持。本次再审中,崔群木提出矿石坑的各种资质证书一直由聂福刚保管,不存在其向谷中良移交的问题。对此本院认为,矿石坑转让协议第五条就资质证书的移交进行了特别约定,崔群木的该项主张与转让协议中的专门约定不一致,亦与聂福刚在原审中的陈述相矛盾,且崔群木未能提供证据证明其主张成立,故本院对此不予采信。二、关于原审是否遗漏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的问题。涉案矿石坑转让协议系崔群木、聂福刚与谷中良三人所签订,该协议并未显示矿石坑原由崔群木、聂福刚、范丙新、孟明寿四人合伙经营。谷中良支付的转让费9万元,亦由崔群木以个人名义出具了收据,崔群木也未提供证据证明谷中良在签订协议时明知崔群木等人系合伙经营的事实,故范丙新、孟明寿不参加诉讼并不影响本案的处理。如范丙新、孟明寿确系原经营矿石坑的合伙人且实际领取了转让费,崔群木可在承担返还转让费的责任后,另行向范丙新等人追偿。综上所述,原判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本院予以维持。崔群木的申诉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七条第一款、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维持三门峡市中级人民法院(2009)三民再字第17号民事判决。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 判 长 荆国安代理审判员 李向乔代理审判员 项 坤二〇一五年四月二十九日书 记 员 罗楠楠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