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5)枣民申字第36号

裁判日期: 2015-04-02

公开日期: 2015-04-24

案件名称

李凤玉、吴景水等与魏长明、刘兴帮合伙协议纠纷申请再审民事裁定书

法院

山东省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山东省枣庄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再审审查与审判监督

当事人

魏长明,李凤玉,吴景水,张士金,杜传义,吴清义,张付久,张绍利,徐德才,孙茂营,高继运,张绍聪,吴清巨,徐广友,任广山,杜传均,张德胜,刘慎远,宋照兰,张绍东,张绍贝,韩福元,徐广青,房玉宝,张绍仁,吴清法,刘继云,李海,李丽,李芹,高继友,吴贞宪,刘兴帮

案由

合伙协议纠纷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3年)》:第二百条,第二百零四条第一款

全文

山东省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裁 定 书(2015)枣民申字第36号再审申请人(一审被告、二审上诉人):魏长明,无职业。被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李凤玉,无职业。被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吴景水,无职业。被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张士金,无职业。被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杜传义,无职业。被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吴清义,无职业。被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张付久,无职业。被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张绍利,建筑工人。被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徐德才,无职业。被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孙茂营,无职业。被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高继运,无职业。被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张绍聪,无职业。被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吴清巨,无职业。被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徐广友,无职业。被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任广山,无职业。被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杜传均,无职业。被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张德胜,无职业。被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刘慎远,无职业。被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宋照兰,无职业。被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张绍东,无职业。被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张绍贝,无职业。被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韩福元,无职业。被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徐广青。被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房玉宝,无职业。被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张绍仁,无职业。被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吴清法。被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刘继云,(系李凤明之妻)。被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李海,(系李凤明之子)。被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李丽,(系李凤明之女)。被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李芹,(系李凤明之女)。被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高继友。被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吴贞宪。一审被告(二审上诉人):刘兴帮(曾用名刘兴邦),无职业。再审申请人魏长明因与被申请人李凤玉、吴景水、张士金、杜传义、吴清义、张付久、张绍利、徐德才、孙茂营、高继运、张绍聪、吴清巨、徐广友、任广山、杜传均、张德胜、刘慎远、宋照兰、张绍东、张绍贝、韩福元、徐广青、房玉宝、张绍仁、吴清法、刘继云、李海、李丽、李芹、高继友、吴贞宪、一审被告刘兴帮合伙协议纠纷一案,不服本院(2014)枣民二商终字第37号民事判决,向本院申请再审。本院依法另行组成合议庭对本案进行了审查,现已审查终结。魏长明申请再审称:一、原判认定事实错误。1、工程款催要是大家伙共同负责,谁负责小队施工的工程,就以谁为主催要工程款。申请人只负责记账、管理账目、保管资金,并不决定资金的如何支出、使用,资金具体如何使用,由工程队负责人和合伙人集体决定,申请人只是具体执行。2、“2005年6月18日合伙企业解散,经核算总余款为370,791.60元”与事实不符,这一数字不都是现金,在算账后又催要回来一部分,已经分两次发给了合伙人,两次发放工资单已提供给法院,其余304,676.35元至今未收回应收工程款。3、2005年6月18日合伙人及其亲属签字的算账清单,签字人不仅有申请人,也有负责人刘兴帮和其他合伙人,不存在魏长明给原告打的条问题。4、原判认定“二被告负责对外要账义务,同时还承担举证证明该款项是否要回的责任”,不仅与事实不符,而且与法律规定相违背。首先,对外要账不只有二被告负责,而是大家伙都负责。其次,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及诉讼证据相关规定,谁主张谁举证。其三,一审期间,申请人因收集证据困难,书面请求法院向十余家工程的建设方调取工程款结算凭据,但未给予调取。二、31位被申请人诉请要求分配工程款,没有事实根据。申请人与被申请人都是合伙人身份,都是跟刘兴帮干活的,通过居委会与刘兴帮订立的《租赁合同书》可以看到,申请人并不是承租人,也未与刘兴帮共同承包。三、在30余万元的结余应收款中,有一部分是建筑队合伙人集体单方估算,并未得到建设方审计认可,不等于建设方实际欠款数。四、二审期间,申请人提出为了彻底查清事实,分清是非,把五年来的全部账簿、凭证调到法院来重新核算,但二审合议庭并未采纳。五、欠居委会租金60,000元是预留设备物资款,已经变成了设备,且该设备也不属于申请人保管。因此认定未上交租金应予以分配是错误的。故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九条、第二百条第(二)、(五)项规定,请求再审,撤销本院(2014)枣民二商终字第37号民事判决,改判申请人不承担付款责任。本院认为:一、关于原审法院对本案事实的认定问题。原审法院通过庭审查明,申请人魏长明与一审被告刘兴帮均认可其与被申请人之间系合伙关系;刘兴帮在合伙组织解散后收回了魏长明保管的公章,并看管合伙组织的部分设备;合伙人魏长礼出工伤时,刘兴帮与魏长明一起要账,处理魏长礼的事故;魏长明保管合伙组织的账目,负责现金保管、工资发放等事宜;刘兴帮与魏长明在2005年6月份集中算账的总余款及应收款清单上签字,算账后,魏长明又两次向合伙人发放工资142,176元。原审综合以上事实,认定刘兴帮、魏长明为合伙事务的负责人,一直履行合伙负责人的职责,并无不当。二、关于原审法院对举证责任的分配问题。本案中,合伙组织于2004年解散,于2005年6月份推选代表人集中算账,其目的就是为了清算合伙组织的财产,确定现金及债权,分配现金及催要工程款,刘兴帮与魏长明作为合伙事务的负责人,理应负责财产的分配、工程款的催要,并将催要情况及下余款项向合伙人作出说明,但其对剩余款项系现金或债权及相关催要情况未能作出合理说明,原审法院结合案件查明的事实,将其抗辩主张的186,000元为债权的举证责任分配给魏长明与刘兴帮,符合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相关规定,并无不当。三、关于原审法院对各项结算款的认定问题。魏长明认可其在2005年6月份集中算账时总余款及应收款清单上的签字,并主张该304,676.35元是至今没有收回的工程款,算账后,魏长明又两次向合伙人发放工资142,176元,并主张该工资系用合伙清算后要回的部分工程款支付,但对要回的工程款说明不了具体来源以及下欠的应收款项。原审法院依据以上查明的事实,综合审查当事人提交的证据,并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对各项结算款所作出的认定,并无不当。对于魏长明申请法院对合伙期间账目进行审计问题,二审法院依据庭审查明的事实和本案实际情况,认为对合伙账目已无审计的可能和必要性,故对其此项申请不予准许,并无不妥。对于应缴北龙头居委会的60,000元租金问题,该笔款项作为“上交利润”反映在2005年6月8日算账时经合伙代表人签字的北龙头建筑队支出清单上,各方当事人均认可该款项没有支付给北龙头居委会。魏长明主张该笔款项是预留设备物资款,已经变成了设备,但未能提供相应的证据予以证明,故原审法院认定该60,000元应作为合伙财产进行分配,并无不当。其在申请再审中提供的新证据为北龙头居委会出具的证明两份,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九条“下列证据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一)未成年人所作的与其年龄和智力状况不相当的证言;(二)与一方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关系的证人出具的证言;(三)存有疑点的视听资料;(四)无法与原件、原物核对的复印件、复制品;(五)无正当理由未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的规定,该证明因未有其它有效证据予以佐证,证明力不足,不足以证明原判决认定的基本事实错误,故原审法院根据查明的事实,依据证据规则所作出的判决,符合法律规定,并无不当。综上,魏长明的再审申请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二)、(五)项规定的情形。本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第一款的规定,裁定如下:驳回魏长明的再审申请。审判长 杨 冬审判员 丁鑫蕾审判员 赵 慧二〇一五年四月二日书记员 鞠贝贝 更多数据:搜索“”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