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日民一终字第90号
裁判日期: 2015-04-02
公开日期: 2015-06-15
案件名称
费义文与费洪正、费洪俊等所有权确认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山东省日照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山东省日照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费义文,费洪正,费洪俊,费洪开,费洪运,费洪瑞,费洪国
案由
所有权确认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3年)》:第一百六十九条第一款,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百七十五条
全文
山东省日照市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5)日民一终字第90号上诉人(原审原告):费义文,男。委托代理人:张继和,日照东港弘德法律服务所法律服务工作者。被上诉人(原审被告):费洪正,男。委托代理人:崔波,日照市东港华伟法律服务所法律服务工作者。被上诉人(原审被告):费洪俊,男。被上诉人(原审被告):费洪开,男。被上诉人(原审被告):费洪运,男。被上诉人(原审被告):费洪瑞,男。被上诉人(原审被告):费洪国,女。以上五被上诉人的委托代理人:丁志刚,山东宝元律师事务所律师。上诉人费义文因与被上诉人费洪正、费洪俊、费洪开、费洪运、费洪瑞、费洪国所有权确认纠纷一案,不服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2009)日开民一初字第364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审法院审理查明:费立京、费程氏共生育费洪正、费洪俊、费洪开、费洪运、费洪瑞、费洪国六个子女,费义文系费洪正之子。大约在2000年初由费义文出资,费立京以3400元价款购买本村费立常房屋一处用于其夫妇居住。不久后,费立京将其原有房场一处以4000元价格转让给本村费洪森。费洪开、费洪运、费洪瑞、费洪国主张4000元款项由费义文接收用于抵顶费义文垫付的购房款,费义文不予认可。2000年1月28日,日照市东港区奎山街道土地管理所为费立京办理了居民建住房用地审批手续,《土地登记审批审批表》记载的权属、四至等认证结果及权属调查员意见为“经现场勘查,本家地权属来源合法,界址清楚,四邻无争议,图与实地一致。”用地理由为“1980年前村两委批建无上级审批手续,2000.1.28日补办”。费立京、费程氏先后于2003年、2008年去世。2006年大古镇村部分土地被征用,费立京、费程氏居住的房屋列入拆迁范围。同年11月7日,日照经济开发区深圳路拆迁建设指挥部与费洪正签订了拆迁补偿安置协议。2008年11月11日,房屋被拆迁,拆迁安置楼房为大古镇村安置楼区1号楼东单元301室。费义文为证明自己出资购房,系房屋所有权人,提供以下证据:(一)费立常、费某甲出具的证明书一份,以证明费立常将房屋卖给费义文,给费义文的祖父居住。(二)(2006)日证民字第1261号公证书一份,以证明费义文于2006年11月10日向日照市公证处申请证据保全,公证处对证人费某甲进行了接谈,于同月13日对接谈经过和笔录出具了公证书。费某甲在接谈中称:约2000年左右,费义文以3400元购买费立常的平房一处,给费立京、费程氏居住,费义文将款项交付费洪开,证人与费洪开一同交付费立常。(三)日照市公证处(2006)日证民字第1261号公证书一份,以证明公证处与程明兰的接谈笔录的真实性,程明兰在接谈笔录中称,因上级要拆房,自己要买房,但子女没有出钱的,遂两次打电话给费义文,费义文给了其4000元买房子。(四)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一份,以证明费义文对被拆迁房屋享有所有权。(五)拆迁户验收回执一份,以证明费义文对被拆迁房屋享有所有权。(六)协议书一份,以证明费义文对被拆迁房屋享有所有权。(七)证人费某甲证言,证人陈述费洪开找到证人,称费义文要给祖父母买房子,经其从中介绍,费立常以3400元价款将房屋一处卖给费义文,由费立常之父办理并签有协议一份,协议中的购房人为费立京,款项由费洪开从费义文处取得后,证人协助费洪开分两次付清了款项。(八)证人费某乙证言,证人陈述费洪开让其处理村委划给费立京的房场一处,经其介绍,将房场卖给费洪森,但具体多少钱、谁收的钱不知情。经质证,对以上证据,费洪正无异议,费洪俊、费洪开、费洪运、费洪瑞、费洪国均提出异议,主张购买费立常的房屋时由费义文垫付购房款,后费立京将卖房场所得款项交给费义文,还清了费义文垫付的购房款。费洪俊、费洪开、费洪运、费洪瑞、费洪国提供日照市国土资源局经济开发区分局盖章确认的土地登记申请审批表,以证明购买费立常房屋的人系费立京、费程氏,并于2000年1月补办了居民建住房用地审批手续。费义文质证后表示不清楚。原审法院依职权对证人费某丙、费某丁进行了调查。证人费某丙陈述:具体卖房时间记不清,经中间人费某甲介绍,自己将房屋一处以3400元价款出卖,费某甲经手交付的款项,收款时听费某甲说,费义文出资买房给其祖父母居住。证人费某丁陈述:大约在1997、1998年,具体时间已记不清楚,经费某乙介绍以4000元价格,购买费立京房场一处;先付定金800元给费洪开,后又与费某乙一起到费洪正家中,在费洪运出具收条后,自己放下3200元后离开,现收条已找不到。对证人费某丙证言,费义文及费洪正无异议;费洪俊、费洪开、费洪运、费洪瑞、费洪国质证称,卖房事宜由费某丙父亲经办,费某丙的证言仅是传言。对证人费某丁证言,费义文质证称,不知道800元定金与3200元卖房场款的事情;费洪运质证称,没有书写收条,费某丁送钱时自己在场,费某丁将款项交给了费义文。原审认定上述事实的证据有公证书、证人证言、土地登记申请审批表、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及当事人陈述等。原审法院认为:当事人争议的焦点一是费义文出资3400元购买费某丙房屋一处由费立京夫妇居住,所购房屋的所有权是费义文还是费立京夫妇;二是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利益是费义文的财产还是费立京夫妇的遗产。费立京夫妇购买费某丙房屋的资金由费义文支付,当事人均无异议,予以认定。费洪俊、费洪开、费洪运、费洪瑞、费洪国在自认费义文出资3400元后又主张费义文出资3200元,其母亲出资200元,但未提供证据证明,故不予支持。费义文出资购房后,如出资已受偿,则购房人自然不是费义文,费义文不能对房屋主张所有权。费洪俊、费洪开、费洪运、费洪瑞、费洪国主张已用转让费立京夫妇房场的款项偿还了费义文出资款,其提供的证据不能充分证明其主张,不予认定。费义文出资购买房屋后,出资虽未得到偿还,但证人费某甲的证言已证明房屋转让协议中记载的买房人为费立京,故房屋转让合同的买受人应为费立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费立京夫妇生前居住的房屋,土地管理部门已为其进行了房屋建设用地审批登记,土地使用权人登记为费立京。根据房地一体的原则,相应该土地上房屋的所有权亦属于费立京夫妇。费义文未办理土地使用权或房屋所有权登记,不能以其系实际出资人为由对该房屋主张所有权。拆迁安置补偿利益基于原房屋拆迁而产生,属于原所有权人费立京夫妇。因费立京夫妇二人均已去世,拆迁安置补偿利益应作为其遗产处理。费义文主张拆迁安置物的所有权,无法律依据,不予支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三十三条之规定,原审判决:驳回费义文的诉讼请求。一审案件受理费550元,由费义文负担。上诉人费义文不服原审判决上诉称:一、原审法院审理期限过长,程序违法。二、原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费义文提供的拆迁安置补偿协议、拆迁户验收回执、分房安置签订协议、遗嘱公证书、证人证言、房屋产权证等证据足以证实房屋是费义文购买并取得所有权,供祖父母居住。请求撤销原判决,依法改判或发回重审,诉讼费由被上诉人负担。被上诉人费洪正答辩称:房屋由费义文出资,所有权属于费义文,登记部门登记错误。被上诉人费洪俊、费洪开、费洪运、费洪瑞、费洪国答辩称:费义文与费洪正系父子关系,房屋是由费立京购买并使用。土地审批表档案记载,宅基地是1980年前村委会批办,2000年1月28日村委会盖章同意补办。请求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本院经审理查明的事实与原审法院查明的事实一致。本院认为:费义文出资为费立京夫妇购置住房,国土资源部门为费立京补办了居民建住房用地申请、审批手续,进行了初始登记,土地登记申请审批表载明土地登记申请者为费立京,土地使用者初始登记为费立京,地上物类别及权属为房属本人。在没有相反的证据证明土地使用权申请、审批登记有错误的情况下,应当以土地使用权登记记载的内容为准。同时,除非有相反证据证明地上附着物归属他人,法律推定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享有该土地范围内建造的房屋等不动产所有权。土地使用权登记在先,费义文提供的拆迁安置补偿协议、拆迁户验收回执、分房安置签订协议等证据形成在后,并非法定的物权变动形式,也不足以推翻土地使用权登记记载的内容,故费义文主张由其出资购置的供费立京居住的房屋归自己所有,没有法律依据。费义文的出资行为与费立京是否形成债权债务关系,费立京的房屋继承人应否予以偿还,费义文可另行主张。综上,费义文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对其上诉请求,本院不予支持。原审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虽审理期限过长,但判决结果得当,应予维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九条第一款、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一)项、第一百七十五条之规定,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案件受理费550元,由上诉人费义文负担。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 判 长 杨荣国审 判 员 王林林代理审判员 徐笑梅二〇一五年四月二日书 记 员 赵小璐 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