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宁民终字第755号
裁判日期: 2015-04-13
公开日期: 2015-05-06
案件名称
上诉人张晓燕与被上诉人许建文、吴秀兰、许勇民间借贷、保证合同纠纷一案的民事判决书
法院
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江苏省南京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张晓燕,许建文,吴秀兰,许勇
案由
民间借贷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3年)》: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
全文
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5)宁民终字第755号上诉人(原审原告)张晓燕,女,汉族,1976年2月9日生,某公司销售员,无业。被上诉人(原审被告)许建文,男,汉族,1942年12月29日生,某厂退休职工。被上诉人(原审被告)吴秀兰,女,汉族,1945年11月16日生,无业。上列两被上诉人共同的委托代理人卢厚义。被上诉人(原审被告)许勇,男,汉族,1968年8月11日生。上诉人张晓燕与被上诉人许建文、吴秀兰、许勇民间借贷、保证合同纠纷一案,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于2014年9月17日作出(2014)秦民初字第1789号民事判决。张晓燕对该判决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于2015年1月23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上诉人张晓燕,被上诉人许建文、吴秀兰及其共同的委托代理人卢厚义到庭参加诉讼,被上诉人许勇经本院合法传唤,未到庭参加诉讼,本院依法缺席审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审法院查明,许建文、吴秀兰系许勇的父母。2012年9月20日,许勇向张晓燕出具了借条,注明借张晓燕人民币132000元,定于一个月全部归还。并同时出具说明一份,内容为:“本人许勇2012年5月14号,在张晓燕借人民币现金贰万元整,用于棋牌室定金。2012年5月28号,在张晓燕借人民币现金叁万元整,用于经营棋牌室。2012年6月11号在张晓燕借现金壹万贰仟元整,用于大校场安装太阳能。2012年9月8日借张晓燕人民币现金柒万元整,用于江浦永林工程。以上合并一张欠条,总数为壹拾叁万贰仟元整,日期是2012年9月20日,以现金方式收取”。2012年10月17日晚,张晓燕等人持许勇出具的借条找到许建文、吴秀兰告知许勇借款之事。许建文、吴秀兰按张晓燕等人要求在借条上的全额现金担保人处签名。借款到期后,许勇未能还款且下落不明,张晓燕等人多次到许建文、吴秀兰住处讨要,但许建文、吴秀兰拒绝其索款请求并多次报警。张晓燕遂于2014年9月19日向原审法院起诉,请求判令许勇偿还其借款本金132000元及相应利息(自2012年10月起至还款之日止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算),许建文、吴秀兰负连带偿还责任。原审中,许建文、吴秀兰称在借条上签字是受到张晓燕等人的胁迫,并在张晓燕等人此后催款时多次报警。原审法院认为,合法的借贷关系应受法律保护。许勇多次向张晓燕借款,并出具借条及说明予以确认,在约定的还款期间内未能还款,张晓燕据此起诉要求许勇还款并支付逾期还款利息,此诉讼请求符合法律规定,予以支持。许勇经法院依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视为其对诉讼权利的放弃。许建文、吴秀兰系年近七旬老人,在张晓燕等人上门催讨债务时,精神上会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进而产生恐惧心理,在此种情况下许建文、吴秀兰按照张晓燕等人的要求签名不能认定系其真实意思表示,这也从之后许建文、吴秀兰多次报警可以映证,故许建文、吴秀兰担保无效,不应承担保证责任。据此,原审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三条、第三十条第二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诉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百四十四条之规定,作出判决:一、许勇于判决书生效后十日内一次性偿还张晓燕借款132000元,并自2012年10月20起至判决确定给付之日止,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支付利息;二、驳回张晓燕要求许建文、吴秀兰承担连带保证责任的诉讼请求。宣判后,张晓燕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诉称,许建文、吴秀兰在借条上以担保人身份签名后两天才报警,足以说明张晓燕没有胁迫许建文、吴秀兰在借条上担保人处签名,许建文、吴秀兰在借条上签名完全出于自愿。且许建文、吴秀兰在签名后两天报警,以及之后多次报警,均未提及签名担保一事,亦足以说明许建文、吴秀兰并非在胁迫下签名。综上,请求二审法院查明事实,依法改判由许建文、吴秀兰对许勇应负的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被上诉人许建文、吴秀兰答辩称,2012年10月17日晚,张晓燕伙同数人至许建文、吴秀兰家中,直至当晚23点多钟才离开,许建文、吴秀兰对于许勇是否与张晓燕存在债权债务关系并不清楚,是在张晓燕等人威逼、恐吓的情况下才签名,该签名并非许建文、吴秀兰真实意思表示。且事后因案涉债务问题,许建文、吴秀兰也多次报警。请求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被上诉人许勇未答辩。本院经审理查明,原审法院查明的事实属实,本院依法予以确认。以上事实,有借条、说明、派出所接处警工作登记表及当事人陈述等证据证实。本案二审的争议焦点为:许建文、吴秀兰在案涉借条上担保人处签名的行为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本院认为,公民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民事行为无效。经查,本案所涉借款均发生于许勇与张晓燕之间,张晓燕向许勇出借款项时未征得许建文及吴秀兰的同意,许建文、吴秀兰亦未因案涉借款而取得相应的利益。而在案涉借款即将到期,许勇无力归还时,张晓燕找到许建文及吴秀兰,要求许建文、吴秀兰为案涉借款担保。许建文、吴秀兰均为年近七旬的老人,且文化程度不高,在张晓燕同其他多人上门要债时,难免会产生紧张、恐惧心理,以至于作出违背其真实意思表示的签字行为。且事后张晓燕再次上门要债时,许建文、吴秀兰已经明确作出了不同意归还案涉借款的意思表示,并多次报警以寻求救济。故本院对于许建文、吴秀兰所称系在威逼、恐吓的情况下签名,该签名非真实意思表示的陈述予以采信。张晓燕上诉主张许建文、吴秀兰系自愿为案涉借款提供担保,依据不足,本院不予采信。综上,上诉人张晓燕的上诉请求,依据不足,理由亦不充分,本院不予支持。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所作判决并无不当,依法可予维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案件受理费2940元,由上诉人张晓燕负担。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 判 长 黄伟峰代理审判员 叶 存代理审判员 周家明二〇一五年四月十三日见习书记员 魏 璇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