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4)东开民初字第533号

裁判日期: 2015-04-13

公开日期: 2016-05-05

案件名称

王某与张某甲离婚后财产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王某,张某甲

案由

离婚后财产纠纷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八条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五条,第十条第一款,第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

全文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4)东开民初字第533号原告:王某委托代理人:李学安,山东东平银山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被告:张某甲委托代理人:郭西举,山东黄河律师事务所律师。原告王某与被告张某甲离婚后财产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由代理审判员刘天佳适用简易程序,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王某及其委托代理人李学安、被告张某甲及其委托代理人郭西举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王某诉称,原、被告于××××年××月登记结婚,2014年9月,被告以再生孩子逃避计划生育等理由欺骗原告办理“假离婚”,原告便与其一起到婚姻登记处办理了离婚手续,后得知被告所称只是离婚,还一起生活,其他财产不需要分割实为欺骗原告,双方办理离婚登记后原告即与被告失去联系。诉讼请求:一、依法判令分割夫妻共同房产三套、轿车两辆;二、本案诉讼费等费用由被告承担。在本案审理中原告王某明确其诉讼请求为:一、依法分割原、被告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共有的鲁E×××××、鲁E×××××、鲁E×××××号轿车三辆,位于东营市沂州路279号22号楼1单元501室的房产一套;二、本案诉讼费等费用由被告承担。被告张某甲辩称,一、原、被告于××××年××月××日登记结婚后,双方因性格不合,经常为琐事争吵。××××年××月××日生育婚生女张某乙。2014年9月19日,双方在东营市东营区民政局自愿协议离婚,对子女抚养、财产处理进行了简单约定,并已实际履行。二、原告诉称被告张某甲欺骗原告假离婚,隐瞒两辆轿车、三套房产等与实情不符。原、被告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仅有一套共有的位于东营市东营区黄河路583号万康花园小区9幢2单元101室的房产,该房产在双方离婚协议中已明确约定归原告单独所有。在原、被告离婚协议财产处理中,位于东营市东营区府前大街140号6幢××号的房产(房产证号:东房权证府前街字第××号),虽登记在被告张某甲名下,但该房屋系被告张某甲同胞哥哥荣某出资购买,房产的实际所有权人是荣某,并非被告张某甲所有。位于东营市东营区沂州路279号22幢1单元5××号房产(房产证号:东房权证东营区字第××号,颁证日期2003年9月29日)系被告张某甲于2002年底与开发商签订购房合同并出资购买,房产权属情况为被告张某甲单独所有,与原告无关。在原、被告离婚协议财产处理部分之外,鲁E×××××号、鲁E×××××号轿车分别归张某甲和王某所有。鲁E×××××号轿车系被告张某甲哥哥荣某出资购买,实际所有权人为荣某,原告对此明知。鲁E×××××、鲁E×××××号轿车在原、被告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原告不仅经常驾驶使用,还以其名义在石油大学、居住的小区、业务单位等办理了出入登记证等相关手续。原告诉称被告张某甲隐瞒房产与其已申请法院查封房产的行为相矛盾;三、原告的过激行为导致被告声名狼藉、社会名誉扫地,已被工作单位除名,现被告张某甲无任何经济来源,所欠债务无法偿还,个人生活难以为继,子女抚养费无从筹集。综上,被告同意对原、被告双方共有的财产进行重新分割。原告为支持其诉讼请求,向本院提交了以下证据,被告张某甲发表了质证意见:证据一,离婚协议一份、离婚证一份。拟证明:原、被告为生育二胎办理假离婚手续,离婚时约定婚生女张某乙随原告生活,离婚时仅分割了两套房产,其余财产未进行分割。被告张某甲对证据的真实性无异议,对证明目的有异议。其认为双方系自愿离婚,离婚协议中涉及的其中一套位于府前街140号6幢××号的房产(东房权证府前街字第××号)系被告同胞哥哥荣某出资购买,名义上归张某甲所有。证据二,车辆登记证明三份。拟证明:三辆轿车中的鲁E×××××捷达轿车是被告张某甲使用,鲁E×××××、鲁E×××××号轿车原告在离婚时不知情,要求分割。被告张某甲对证据的真实性无异议,对证明目的有异议,其认为鲁E×××××捷达轿车已经报废,另外两辆轿车原告不仅知情而且还经常驾驶使用,其中鲁E×××××是荣某出资购买的,因故登记在被告张某甲名下,该车的所有权人是荣某而非夫妻共同财产,鲁E×××××号轿车是登记在被告名下,其中部分车款是荣某出资。证据三,位于东营市沂州路279号22号楼1单元501室的房产证明原件一份,合同原件一份,还款及贷款收据证明原件、复印件各21页,中国银行特种转让传票4张(含房产登记时缴纳的印花税收据一份,重新办理房权证时办证费用收据一份)。拟证明:该房产系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用抵押贷款按揭方式还款,现已全部还清,抵押登记已经取消,离婚时未对该房产进行分割。被告张某甲认为该房产系其于2002年底选房并与售房单位签订购房合同,2003年9月29日领取房产证。××××年××月××日原、被告登记结婚,2007年3月12日结清贷款。该房产系被告张某甲婚前个人购买,为其个人单独所有,与原告不存在共同共有关系。证据四,户籍登记情况一份。拟证明:位于东营市东营区东三路48号安宁北区15幢2单元801室的房屋系原、被告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同财产,当时未办理房产转让证明,仅签订了房屋买卖协议,购房合同存于被告张某甲处。被告张某甲认为户籍登记信息属实,但与原告的证明目的无关。原、被告双方于2014年9月19日离婚,户籍证明显示的迁入日期是2014年11月17日,被告张某甲由东营市沂州路279号22号楼1单元501室迁至东营市东营区东三路48号安宁北区15幢2单元801室,该房屋的所有权人是被告张某甲的现任合法妻子,与原、被告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无关。证据五,鲁E×××××购车发票复印件一份。拟证明:该车辆购车的价值。被告张某甲认为该证据系复印件,其真实性无法确定,不能证明原告的主张。被告张某甲提交了以下证据,原告王某发表了质证意见:证据一,鲁E×××××、鲁E×××××、鲁E×××××车辆信息各一份。拟证明:原、被告在离婚协议之外,其名下各自有一辆轿车,未在离婚协议中处理,但双方已达成默契。原告王某对证据的真实性无异议,对证明目的有异议,原告名下登记了鲁E×××××轿车,该车辆和原告主张的鲁E×××××和被告平均分配一人一辆,虽然没有在协议中注明,因双方已经达成默契,故原告起诉时未主张分割鲁E×××××号轿车;被告在本案中没有反诉主张分割鲁E×××××号轿车,不应处分。证据二,房产证原件两份,房产证明一份。拟证明:被告张某甲名下截至2014年12月11日共有两套房产,一套位于东营市沂州路279号22号楼1单元501室,另一套位于东营市东营区府前街140号6幢××号,其中府前街140号6幢××号的房屋所有权人是荣某,沂州路279号22号楼1单元501室的房产系被告张某甲婚前购买单独所有。原告王某对证据的真实性无异议,对证明目的有异议。被告自称对离婚协议没有异议,但在协议中对荣某位于东营市东营区府前街140号6幢××号房产进行分割;被告主张沂州路279号22号楼1单元501室是其个人财产,与其提交的证据相矛盾,因原、被告在2001年按照农村风俗结婚,2003年补办结婚登记手续,且该房产贷款都是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还清,该房产实为夫妻共同财产。证据三,银行交易流水一宗。拟证明:鲁E×××××轿车及东营市东营区府前街140号6幢××号房产是由第三人荣某出资购买,只是名义上登记在张某甲名下,实际所有权人是荣某,原告不应处置他人财产。原告王某认为该证据与原告主张的房产和两辆轿车有关,证据本身没有注明购车或购房,即使与购房、购车有关,该轿车和房产证实本身登记在被告张某甲名下,不能证明被告的主张。证据四,证人荣某出庭证言一份。拟证明:证人与被告张某甲系同胞兄弟关系,因证人荣某收入情况较好故全额出资购买了鲁E×××××号轿车和涉案府前街的房屋,因个人原因登记在被告张某甲名下,该车辆和房屋的实际所有权人系荣某,不属于被告张某甲所有。原告王某认为,证人荣某与被告张某甲系直接利害关系人,证人证言与原告所述明显矛盾,证人陈述车辆是其出资,挂牌后归其所有,实为证人与被告张某甲串通。本院认为,原告提交的证据一、三,被告张某甲无异议,予以采信;原告提交的证据二、四,被告对真实性认可,予以确认;原告提交的证据五,该证据为复印件,被告不认可,原告未提交其他证据予以佐证,不予采信;被告提交的证据一、二,原告认可其真实性,予以采信;被告提交的证据三,对该证据的真实性予以确认;被告提交的证据四,原告认为证人荣某与被告具有利害关系,其证言不足以证实被告的证明目的,因被告张某甲未提交相关证据予以证实,对该证人证言不予采信。经被告张某甲申请,本院委托东营市天元旧机动车鉴定评估有限公司对原告王某名下的鲁E×××××号东风标致牌小型轿车进行了价值评估。2015年2月13日,该公司出具鉴定评估报告书,该轿车价值为61500元;原告王某、被告张某甲对该报告书及车辆评估价值均无异议,本院予以确认。根据采信的证据、当事人陈述及庭审查明的情况,本院确认以下事实:原告王某与被告张某甲于2014年9月19日在东营市东营区民政局协议离婚,约定双方共有的位于东营市东营区黄河路583号万康花园9幢2单元101室的房屋一套归原告王某所有,双方共有的位于东营市东营区府前街140号6幢××号楼房屋一套归被告张某甲所有。位于东营市黄河路583号万康花园9幢2单元101室的房屋所欠贷款由被告张某甲于30日内还清,配合原告王某办理过户手续。婚生女张某乙抚养权归原告王某,被告张某甲每月支付抚养费贰仟元,每月15日前支付上月抚养费,直至张某乙大学毕业。在本案中,原告主张分割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现为被告张某甲名下的鲁E×××××、鲁E×××××、鲁E×××××号轿车三辆,由张某甲婚前个人购买、婚后双方共同还贷的位于东营市沂州路279号22号楼1单元501室房产一套。被告张某甲主张分割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共有的现为原告王某名下的鲁E×××××号轿车一辆。原、被告双方均同意对东营市沂州路279号22号楼1单元501室房产作价50万元,鲁E×××××号轿车作价6万元、鲁E×××××号轿车作价8万元、鲁E×××××号轿车作价3000元予以分割。鲁E×××××号轿车经本院委托的鉴定机构鉴定价值为61500元。东营市沂州路279号22号楼1单元501室房屋系被告张某甲于2002年底购买,购房总价为102676元,首付30%为30802.8元,首次还款日期为2003年10月2日,至2007年4月还清本金70000元及利息11317.29元,包含罚息64.45元。原、被告结婚登记日期为××××年××月××日,双方于2004年1月始共同偿还该房屋贷款。2003年10月至××××年××月共计3个月贷款2231.96元由被告张某甲独自偿还。本院认为,原、被告协议离婚后,要求分割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同财产,符合法律规定,予以支持。对原告王某主张分割原、被告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共有的三辆轿车价值;对被告张某甲要求分割共有的鲁E×××××号轿车价值的请求,本院均予以支持。原告王某、被告张某甲均认可协议离婚时双方对各自名下有一辆轿车达成默契,本院予以确认,本案仅对车辆价值差进行补偿分割。被告张某甲主张鲁E×××××号轿车名义上登记在其名下,实为案外人荣某所有,证据不足,依法不予支持。因鲁E×××××、鲁E×××××、鲁E×××××号轿车登记在被告张某甲名下,鲁E×××××号轿车登记在原告王某名下,为减少车辆过户手续,节省相关费用,本院认定该三辆轿车归被告张某甲所有,被告张某甲应支付原告王某轿车补偿款71500元{(60000+80000+3000)÷2};鲁E×××××号轿车归原告王某所有,原告王某补偿被告张某甲轿车补偿款30750元(61500÷2)。原告王某抗辩被告张某甲未对鲁E×××××号轿车主张反诉,不应进行分割,因该车辆系原、被告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有财产,且原、被告协议离婚时并未处理,现被告张某甲主张分割,依法予以支持。原告王某主张分割东营市沂州路279号22号楼1单元501室房产的请求,因该房屋系被告张某甲婚前个人出资购买,婚后由原、被告双方共同还贷,应认定被告张某甲所有,可就房屋增值部分进行分割,因原、被告一致同意该房屋作价50万元,该房屋增值部分的价值为346886元{[(70000元+11317.29元)-2231.96]÷(102676元+11317.29元)×500000},被告张某甲应补偿原告王某房屋增值款173443元。综上,原告王某主张分割所得的财产价值应为244943元(71500元+173443元),扣除被告张某甲主张分割所得的轿车价值30750元,被告张某甲应补偿原告王某214193元。原告王某主张财产分割应为婚生女张某乙预留份额,因原、被告协议离婚时对婚生女抚养费已作出约定,原告本案中主张财产分割应为张某乙预留份额,依法不予支持。被告张某甲主张位于东营市东营区府前街140号6幢××号楼的房屋为案外人荣某所有,因该房屋在原、被告协议离婚时已协商处分完毕,本案不再认定处理。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八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五条、第十条、第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之规定,判决如下:一、位于东营市沂州路279号22号楼1单元501室房产一套、鲁E×××××、鲁E×××××、鲁E×××××号轿车归被告张某甲所有,被告张某甲支付原告王某房屋增值款173443元,轿车补偿款71500元;二、鲁E×××××号轿车归原告王某所有,原告王某支付被告张某甲轿车补偿款30750元;三、以上第一、二项折抵后,被告张某甲应支付原告王某214193元,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履行完毕;四、驳回原告王某的其他诉讼请求。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金钱给付义务,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利息。案件受理费12600元,减半收取6300元,由被告张某甲负担1730元,保全费3020元,由被告张某甲负担。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山东省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代理审判员  刘天佳二〇一五年四月十三日书 记 员  杨 菲 更多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