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4)奎梨民一初字第251号

裁判日期: 2015-02-09

公开日期: 2015-05-13

案件名称

李某甲与杜某离婚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潍坊市奎文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潍坊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李某甲,杜某

案由

离婚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2001年)》:第三十二条第一款,第三十六条第一款,第三十七条第一款,第三十八条第一款

全文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4)奎梨民一初字第251号原告李某甲。被告杜某。原告李某甲与被告杜某离婚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李某甲、被告杜某均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李某甲诉称,2006年原、被告经人介绍相识,并于××××年××月××日登记结婚。婚后于××××年××月××日生一男孩李某乙。婚后常因家庭琐事吵闹,致夫妻感情不和,原、被告于2011年10月在潍坊市奎文区人民法院起诉离婚,后被告撤诉,但被告仍屡教不改,长期居住其父母处,对家庭不负责任,对儿子不予照顾。后原告患有重病,被告对原告不管不顾,未尽到妻子责任、做母亲的义务,故致夫妻感情彻底破裂。特诉至法院,请求法院依法判令原、被告离婚。被告杜某辩称,被告同意离婚。一、原、被告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无和好可能。原、被告婚前相处时间较短,缺乏充分了解,双方于××××年初在网上相识,于××××年××月××日登记结婚。两人家庭背景差异大,学历层次不同,缺乏共同语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差异大。被告作为大学教师,为人师表,道德感强。原告受老家陋习影响较多,大男子主义,为人霸道,经常因为琐事对被告实施家暴。原告不恪守社会道德与婚姻忠实原则,婚后以多种方式与多名异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在被告怀孕期间,原告以各种借口长期在外居住,对被告未尽到关心、照顾得义务。2011年1月,孩子出生后,原告更是想尽办法逃避对孩子的抚养责任,长期在外与他人居住,拒绝与被告联系,对孩子不管不问,被告对原告不尽丈夫的责任,对儿子不尽父亲的责任,视财色为重,私自转移夫妻共同财产,不讲道德,触犯法律,甚至发展到带情妇及社会闲杂人员到被告单位强抢财物,破坏被告声誉。2011年,被告曾起诉法院,要求离婚。原、被告自孩子出生至今,无夫妻之实。因此,被告同意离婚。二、请求人民法院对双方共同财产依法分割:1、位于潍坊市奎文区四平路世纪花苑×号楼×单元××室房产一套,建筑面积94.95平方米,购买价格为28万元,现市值60万元。此房产为按揭贷款购买,首付13万元,被告承担了一半首付,贷款还款部分由夫妻共同承担买房贷款时,计划以被告名义贷款,但银行方面认为公务员贷款放贷更快,于是选择以原告名义贷款购买,后办理房产证时,原告未征得被告同意,偷偷办理了其个人名义的房产证。该房产于2009年下半年交房,2010年入住,产权证也是2009年才抵押给银行的。原被告××××年结婚,婚后一直借住被告爷爷奶奶留下的房子,该房子一直出租,每月租金600元,借住给原告住了3整年,被告申请法院判原告补偿被告家房租损失。另,被告为了凑钱购置、装修此处房产,以至于单位以1,480元每平方米向教师出售楼时,无力购买,错过为自己购买房产的权利和机会,请原告予以补偿。2、2010年,被告与原告共同购买捷达轿车一辆,全价近10万元,原告利用在外鬼混期间,私自将此车辆过户到别人名下,其目的就是非法转移夫妻共同财产。请求原告将非法所得按比例归还被告。3、原告至今已近一年与被告和儿子切断联系,期间,儿子幼儿园学费及生活费用,每月近2,000元,全由被告一人承担,请原告按照法律要求予以补偿。4、原告在婚姻存续期间多次从被告父母处以炒股为由,借走款项几万元,婚后,被告父母出资为被告购买家电,共计3万元,请原告予以归还、补偿。三、儿子抚养情况:儿子自出生一直与被告生活,原告长期在外与他人生活,对儿子没有父子之情,未尽父亲之责,行为不检点,作风不正派,还有犯罪事实,被告作为人民教师,品行正义,申请继续抚养儿子,并申请原告一次性支付抚养费。为维护妇女和儿童合法权益,且原告在婚姻存续期间,出轨,家暴,遗弃幼子不予抚养,属过错方,所以申请将被告与儿子居住地房产判归被告所有。经审理查明,原、被告于2006年9月通过相亲大会相识,于××××年××月××日登记结婚,婚后于××××年××月××日生育一男孩,取名李某乙,现跟随被告生活。2014年7月17日,原告诉至本院,主张婚后原、被告常因家庭琐事吵闹,致夫妻感情不和,被告长期居住其父母处,对家庭不负责任,对儿子不予照顾,后原告患有重病,被告对原告不管不顾,未尽到妻子责任、做母亲的义务。故致夫妻感情彻底破裂,请求判如所请。被告同意离婚,但认为原告所述与事实不符。被告主张原告存在家庭暴力和有婚外情,但未提供证据予以证明。原告主张夫妻共同财产有:1、位于潍坊市奎文区四平路上河园小区号楼×单元××室房产一套,该房产建筑面积为95平方米,可能登记在被告名下;2、鲁V×××××号奥拓轿车一辆,登记在被告名下;3、被告名下的住房公积金28,816.42元。对原告主张的位于潍坊市奎文区四平路上河园小区×号楼×单元××室房产,被告称该房产系被告父母房产,并非原、被告夫妻共同财产,并提供该房产证书一份,原告对被告提供的房产证没有异议;对于原告主张的奥拓轿车,被告称,该车婚后购买,但系被告父母出资购买赠予给被告个人,为此,被告提供中国建设银行储蓄存单一份、被告父母出具的证明一份、机动车购车发票一份。对于原告主张的被告名下的住房公积金28,816.42元,被告称其住房公积金已提取使用。被告主张夫妻共同财产有:车牌号为鲁G×××××号捷达轿车一辆,登记在原告名下,已由原告私自转移,新牌号为鲁G×××××。原告称该车已转让给一个姓蔡的人,不是原告私自转移。原告主张原告婚前财产有:位于潍坊市奎文区四平路世纪花苑×号楼×单元××室房产一套,为此,原告提供商品房买卖合同书一份、商品房预售协议一份、首付款单据复印件一份、购房借款合同一份、还款明细清单一份,证明该套房产系原告于××××年6月购买,首付款为83,883元,向中国银行潍坊分行签订借款合同,借款170,000元,已近偿还80,463.29元,截止到2014年8月26日剩余贷款本金108,732.78元。被告对原告提供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和商品房预售协议有异议,认为该两份证据没有签订时间,不具备完整的法律效力;对于原告提供的首付款单据复印件,被告要求原告提供原件,但原告未能提供原件;对于原告提供的借款合同的真实性,被告没有异议,但对抵押合同,被告有异议,认为房产证显示的抵押时间是2009年;对还款明细被告没有异议。原告主张在被告名下有夫妻共同存款70,000元,被告主张在原告父母及妹妹处有夫妻共同存款100,000元,双方均未提供证据予以证明。原告主张有夫妻共同债务27,000元,为此提供欠条一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统筹结算单一份、医院收费专用发票一份,证明原告因病住院向朋友借款27,000元。被告对此主张不予认可。另,原告陈述其月收入为每月3,400元,被告陈述其月收入为每月2,400元。被告对原告陈述的原告月收入不予认可,认为原告月收入在5,000元左右。以上事实,有原告提供的结婚登记审查处理结果一份、申请结婚登记声明书一份、短信记录一宗、被告提供的房产证复印件一份、银行存单一份、证明一份及当事人陈述在案为证。本院认为,原、被告虽系自愿登记结婚,且生育子女,但双方在共同生活期间,彼此间没有建立起较深厚的夫妻感情,在原告起诉离婚后,被告表示同意离婚,双方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故原告要求与被告离婚的诉讼请求,符合法定条件,本院依法予以支持。抚养、教育子女是父母应尽的法定义务,因原、被告婚生女李某乙现跟随被告生活,其已经适应跟随被告的生活环境,且考虑到原、被告婚生子尚年幼,故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原、被告婚生子李某乙由被告抚养为宜,由原告支付抚养费,抚养费数额参照当地城镇居民消费标准以每月800元为宜。原告对婚生子李某乙享有探视权。夫妻共同财产应依法分割,原告主张的夫妻共同财产:位于潍坊市奎文区四平路上河园小区的房产一套,因登记在被告母亲张秀美名下,故该房产并非夫妻共同财产,不能按照夫妻共同财产处分,对原告该主张,本院依法不予支持。原告主张的夫妻共同财产:登记在被告名下的车牌号为鲁V×××××号奥拓轿车一辆,从被告提供的证据,可以认定该车辆系被告父母在原、被告婚后对被告的个人赠予,故该车辆不宜以夫妻共同财产处分。原告主张的夫妻共同财产:被告名下的住房公积金,因原告提供的证据没有加盖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公章,其真实性难以认定,对原告该主张,本院依法不予采信。被告主张的夫妻共同财产:原车牌号为鲁G×××××号,现车牌号为鲁G×××××号捷达轿车一辆,因该车现已登记在案外人名下,处理该财产会涉及到案外人利益,故该车不宜按照夫妻共同财产处理。对被告该主张本院依法不予支持。原告主张的原告婚前财产:位于潍坊市奎文区四平路世纪花苑×号楼×单元××室房产一套,因原告提供的商品房买卖合同落款处没有签订时间,且其提供的首付款单据系复印件,无法认定该房产系原告婚前购买还是原、被告婚后购买,考虑到该房产系按揭贷款购买,按照婚前购买处理或者按照婚后购买处理会出现不同情况,故该房产暂不予处分为宜,待双方取得足够证据后另行主张处理。原、被告分别主张的夫妻共同存款,因双方均未提供证据予以证明,且对方均不认可,本院依法均不予采信。原告主张的夫妻共同债务,因被告不予认可,本院依法不予支持。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一、准予原告李某甲与被告杜某离婚。二、原、被告婚生子李某乙由被告杜某抚养,原告李某甲自2015年3月始,每月10日前支付婚生子李某乙抚养费800元,至李某乙年满十八周岁为止;原告李某甲对李某乙依法享有探视权,具体探视时间、地点、方式由原、被告自行协商处理。案件受理费300元,由原、被告各负担150元。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山东省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审 判 长  陈卫东审 判 员  张旭艳人民陪审员  刘乐军二〇一五年二月九日书 记 员  杨 坤 更多数据:搜索“”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