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4)浙温刑终字第1539号

裁判日期: 2015-02-09

公开日期: 2015-03-11

案件名称

胡某甲妨害作证罪,胡某乙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二审刑事裁定书

法院

浙江省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浙江省温州市

案件类型

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胡某甲,胡某乙

案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年)》:第三百零七条第一款,第六十七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2年)》: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一款

全文

浙江省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刑 事 裁 定 书(2014)浙温刑终字第1539号原公诉机关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检察院。上诉人(原审被告人)胡某甲,务工。因本案于2014年2月12日被抓获,次日被刑事拘留,同年3月14日被逮捕。现羁押在温州市鹿城区看守所。辩护人金宗贤,浙江开盛律师事务所律师。上诉人(原审被告人)胡某乙,经商。因本案于2014年2月12日被抓获,次日被刑事拘留,同年3月14日被逮捕。现羁押在温州市鹿城区看守所。辩护人刘学勤,浙江浙合律师事务所律师。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法院审理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检察院指控原审被告人胡某甲犯妨害作证罪、原审被告人胡某乙犯帮助伪造证据罪一案,于2014年11月21日作出(2014)温鹿刑初字第1021号刑事判决。原审被告人胡某甲、胡某乙均不服,提出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15年1月28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温州市人民检察院指派检察员张惟雅出庭履行职务,上诉人胡某甲、胡某乙及辩护人金宗贤、刘学勤,证人胡某丙、胡某丁、周某甲、林某到庭参加诉讼。现已审理终结。原判认定,2011年下半年,被告人胡某甲因与陈冠彦等人债务纠纷被诉至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法院。胡某甲被判败诉,胡某甲与其妻名下两套房产被依法查封并进行拍卖。执行阶段,为能从房产拍卖款中分得钱款,偿还被告人胡某乙亲戚出借给胡某甲的款项,胡某甲根据2010年至2011年间胡某乙向胡某甲汇款的银行账户交易记录,向胡某乙出具了12张内容虚假的借款借条,金额共计人民币5598000元,并指使胡某乙于2012年3月14日持上述借条及相应银行交易凭证,虚构借款事实,向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法院起诉。同年5月10日,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法院作出(2012)温鹿西商初字第261号民事判决,判令胡某甲偿付胡某乙借款人民币5598000元。随后,胡某乙依据该判决参与上述房产拍卖款的执行分配,分得执行款人民币500197元。原判以妨害作证罪判处被告人胡某甲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以帮助伪造证据罪判处被告人胡某乙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原审被告人胡某甲、胡某乙均上诉称,二人之间存在真实借贷关系,559.8万元借款事实并非虚构。请求二审改判无罪。胡某甲的辩护人提出胡某甲的行为不构成妨害作证罪,原判认定事实有误,证据不足。具体理由如下:(1)胡某甲与胡某乙存在真实借贷关系。胡学胜、刘某、胡某丙、胡某丁、周某甲等胡某甲亲属实际出借560余万元,并主要通过胡某乙银行账户汇至胡某甲处。款项出借人与胡某乙、胡某乙与胡某甲之间分别成立借贷关系。(2)胡某乙并未虚假诉讼。现有证据未排除胡某乙代款项出借人行使诉权的可能。胡某乙的辩护人提出胡某乙的行为不构成帮助伪造证据罪,原判认定事实有误,证据不足。具体理由如下:(1)胡某乙与胡某甲之间存在真实借贷关系。559.8万元款项系胡学胜、胡某丙、胡某丁、周某甲等人出借给胡某乙后由胡某乙转借胡某甲赚取息差。(2)涉案的12张借条系胡某甲根据其与胡某乙资金来往明细结算后出具,并非伪造。(3)胡某乙于侦查阶段首次讯问时作无罪辩解,相关笔录被讯问人员撕毁;其有罪供述系受威胁和误导所作,并不真实。经审理查明,原判认定的事实,有证人刘某、叶某、王某、胡某丙、胡某丁、周某乙、周某甲于侦查阶段所作证言,银行账户信息查询明细及银行交易凭证,借条,民事起诉状,民事判决书,房屋拍卖款分配方案,温州市公安局鹿城区分局物证鉴定室出具的痕迹检验报告,归案经过,人口信息等证据证实。被告人胡某甲、胡某乙亦供认在案,所供能相互印证,且与上述证据证实的情况相符,本院审查后予以确认。原判认定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证人胡某丙、胡某丁、周某甲二审当庭作证称出借相应款项给胡某甲,均系胡某乙提供担保,实际借款人应为胡某乙;林某二审当庭作证称自己是胡学胜的战友,受胡学胜所托向银行贷款200万元后按指示汇入胡某乙银行账户,胡某乙按时向自己支付银行贷款利息。关于胡某甲、胡学胜的上诉理由,辩护人的辩护意见及证人出庭所作证言是否采信,分析评判如下:(1)胡某甲、胡某乙是否存在真实借贷关系。痕迹鉴定报告证明涉案12张借条上款项出借人、收款人处指印均为胡某甲所留;银行交易记录证明除2011年8月30日的120万元及同年9月26日的100万元,涉案借条所对应的胡某乙转账、存现至胡某甲银行账户内资金多为胡某甲先期汇入胡某乙银行账户内资金的回流;刘某的证言证明刘某系胡某甲的母亲,8月30日的120万元系由其汇入胡某乙银行账户并用于胡某甲购房;周某甲的证言及相应借条证明9月26日的100万元系周某甲出借给胡某甲,由胡某乙担保;胡某甲、胡某乙均对共谋伪造借条,虚构借款事实,以虚假诉讼瓜分执行款的事实供认在案。以上证据相互印证,足以证明胡某甲、胡某乙之间不存在真实债权债务关系。(2)胡某甲翻供理由是否成立。根据鹿城区人民法院判决,相关执行款应分配给胡某甲的债权人且执行款数额不足以清偿债权,胡某甲否认与胡某乙的借贷关系亦无法受益。胡某甲翻供称于侦查阶段做有罪供述是为逃避其对胡某乙所负债务,避免胡某乙分得执行款,不能成立,不予采信。(3)胡某乙翻供理由是否成立。胡某乙于第一、二次讯问时均做有罪供述,后翻供称讯问人员存在撕毁讯问笔录和通过误导、威胁等手段违法取证。现无证据证明讯问人员存在撕毁讯问笔录的情况。讯问人员对胡某乙的有罪供述、无罪辩解及翻供理由均能如实记录,笔录经胡某乙仔细核对,修改后签字按印。胡某乙辩称559.8万元借款系根据自己与胡某甲之间以往借贷金额统计后得出,但在案证据证明借条金额仅根据胡某乙向胡某甲大额存款、汇款记录出具,并无结算;胡某乙辩称胡某甲汇入自己银行卡内数百万款项系偿还自己先前以现金方式的出借款,但银行交易明细证明除涉案的12笔款项外,雪痕已无大额现金支取;胡某乙辩称559.8万元系自己向胡学胜、刘某、周某甲等人借款后转借胡某甲赚取息差,但周某甲系胡某甲岳父,胡学胜、刘某系胡某甲父母,三人向胡某甲提供款项用于放贷、购房而由胡某乙从中转贷赚取息差,明显不合常理。胡某乙翻供理由不能成立,不予采信。(4)胡某丙、胡某丁、周某甲、林某当庭所作证言是否采信。涉案的559.8万元借款金额并不包括胡某丙、胡某丁出借胡某甲的170多万元,胡某乙于相应民事诉讼过程中亦未主张代胡某丙、胡某丁行使诉权。胡某丙、胡某丁当庭称170万元款项的借款人为胡某乙的证言,与本案事实无关联,不予采信。借条证明周某甲出借100万元给胡某甲,胡某乙为担保人。无证据证明胡某乙已承担担保责任或在诉讼过程中以周某甲名义行使诉权。周某甲当庭称100万元款项的借款人为胡某乙的证言,与在案证据相矛盾,并不真实,不予采信。林某当庭证言仅证明胡某乙向胡某甲存现、汇款的部分资金系由胡学胜提供,不能证明胡学胜、胡某乙、胡某甲三人之间是否存在借贷关系,相关证言与本案事实无关联,不予采信。本院认为,上诉人胡某甲伪造借款凭证并指使他人作伪证,其行为已构成妨害作证罪;上诉人胡某乙帮助胡某甲在法庭上虚构借款事实,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帮助伪造证据罪。胡某甲、胡某乙上诉要求改判无罪的理由不足,不予采纳。原判定罪和适用法律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第一、二款、第六十七条第三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裁定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本裁定为终审裁定。审 判 长  韦 娜审 判 员  胡海疆代理审判员  方 勇二〇一五年二月九日书 记 员  王军洁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