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4)鄂利川民初字第02690号

裁判日期: 2015-02-09

公开日期: 2015-11-19

案件名称

戴德安、戴庆银等与袁碧华、利川市汪营镇人民政府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利川市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利川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案由

法律依据

全文

湖北省利川市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4)鄂利川民初字第02690号原告戴德安,农民。原告戴庆银,农民。原告戴庆菊,农民。原告潘兴国,农民。原告谭承芬,农民。五原告委托代理人李方敏,湖北宏济律师事务所律师。特别授权代理。被告袁碧华,农民。被告利川市汪营镇人民政府,住所地: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汪营镇民生路18号。法定代表人吴兴灿,系利川市汪营镇人民政府镇长。委托代理人张祎,湖北百嘉律师事务所律师。特别授权代理。原告戴德安、戴庆银、戴庆菊、潘兴国、谭承芬诉被告袁碧华、利川市汪营镇人民政府(下称“汪营镇政府”)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一案,本院于2014年11月24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由审判员林定位适用简易程序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戴德安、戴庆银、戴庆菊及五原告委托代理人李方敏,被告汪营镇政府委托代理人张祎到庭参加了诉讼。被告袁碧华经合法传唤,未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五原告诉称:2014年7月19日2时20分,原告戴德安驾驶鄂Q×××××号嘉陵牌普通二轮摩托车,载其妻潘玉香由汪营镇白羊塘往鱼龙方向行驶,当车辆行驶至白羊塘村七组7号门前路段时,撞击在堆放道路上的碎石,造成车辆受损、戴德安受伤、乘车人潘玉香受伤后经抢救无效死亡的一般道路交通事故。该起事故经利川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下称“利川交警大队”)认定,戴德安负事故的主要责任,碎石堆所有人袁碧华负事故的次要责任。潘玉香受伤后被送往利川市人民医院抢救,开支医疗费11279.33元。五原告认为被告袁碧华未经许可在道路上堆放碎石,是引起本起交通事故的原因之一,道路管理部门汪营镇政府未尽管理职责,也负有相应责任。故请求法院依法判令:1、两被告向五原告赔偿潘玉香死亡的医疗费11279.33元、死亡赔偿金177340元、丧葬费19360元、被扶养人生活费15700元、精神损害抚慰金30000元,合计253679.33元,两被告承担连带赔偿责任;2、由两被告承担诉讼费。原告为支持其诉讼主张,向本院提交了如下证据:证据一、戴德安、戴庆银、戴庆菊的身份证和常住人口登记卡复印件各1份,戴德安与潘玉香的结婚证复印件1份,汪营镇团合村村民委员会证明1份。证明戴德安系死者潘玉香之夫,戴庆银、戴庆菊系戴德安、潘玉香夫妇的子女。证据二、重庆市石柱县冷水镇天河村村民委员会的证明1份。证明死者潘玉香系原告潘兴国、谭承芬之女,潘兴国、谭承芬夫妇育有六个子女。证据三、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复印件1份。证明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具体经过;戴德安负本起事故的主要责任,袁碧华负本起事故的次要责任,潘玉香不承担责任。证据四、事故现场图及照片复印件1份。证明对象:袁碧华在道路上违法堆放碎石,过错较大。证据五、利川市人民医院医疗费发票原件1份。证明抢救潘玉香用去医疗费11279.33元。证据六、法医学尸体检验鉴定意见书、户口注销证明复印件各1份。证明潘玉香因车祸致严重颅脑外伤死亡。证据七、农村公路管养责任公示牌照片复印件2张。证明汪营镇政府系发生交通事故路段主管部门。被告袁碧华经本院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参加诉讼,亦未向本院提交答辩状和证据。被告汪营镇政府辩称:机动车交通事故属于特殊侵权,有特殊的侵权责任人,事故发生后应按相关规定由侵权人承担责任,汪营镇政府在法律上没有具体监管责任,原告混淆公路建设养护与公路监管的概念,汪营镇政府在法律上没有具体监管责任。本案的责任主体经利川交警大队作出的责任认定书认定戴德安承担主要责任,袁碧华承担次要责任,根据责任的完备性,不可能让第三方承担责任,若对责任划分有异议,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故汪营镇政府不是本案适格的主体;原告的诉讼请求的理由中,两被告是承担连带责任还是共同责任不明确,据原告在最后请求的内容看,是要求二被告承担连带责任;汪营镇政府与本案无直接关系,据相关法律规定,承担责任是需有明确事实、法律关系。综上,请求驳回原告对汪营镇政府的起诉。被告汪营镇政府为支持其抗辩理由,向本院提交了如下证据:证据一、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及送达回证、接处警登记表、事故现场图及照片复印件各1份。证明本案机动车交通事故的责任人明确,责任承担的比例明确,责任人是本案原告戴德安和被告袁碧华,非汪营镇政府;该认定书送达后原告对此未提出异议,表示原告对该认定书认可。事故发生后近五个半小时才报警,现场有人为设置之嫌。证据二、利川市交通运输局通知、利川市农村公路管理局通知复印件各1份。证明事故发生路段所属公路的投资者和管理者为利川市交通运输局和利川市农村公路管理局。证据三、汪营镇2014年非列养农村公路管养承包协议及非列养农村公路管护情况通报各1份。证明被告汪营镇政府履行了监管职责。经庭审质证,原、被告分别就对方的证据发表了如下质证意见:1、被告汪营镇政府对原告提交的证据一有异议,认为其中汪营镇团合村村委会的证明应不被采信,村委会不具有证明亲属关系的主体资格,对该组证据中的其余证据无异议。2、被告汪营镇政府对原告提交的证据二无异议。3、被告汪营镇政府对原告提交的证据三的真实性、合法性无异议,但不能证明汪营镇政府应承担责任。4、被告汪营镇政府认为原告提交的证据四是不真实的,事发现场已经被破坏,该证据不能证明是事故发生时的现场情况。5、被告汪营镇政府对原告提交的证据五的真实性、合法性无异议,但认为原告应当提交诊断证明、住院记录等资料予以佐证。6、被告汪营镇政府认为原告提交的证据六只能证明潘玉香系颅脑外伤死亡,而无法证明系交通事故死亡。7、被告汪营镇政府认为原告提交的证据七不真实,属非法证据,应不被采信。8、原告认为被告汪营镇政府提交的证据均是真实的,但都不能达到其证明目的。对上述原、被告均无异议的证据,本院予以采信,对有争议的证据本院的采信意见是:1、原告提交的证据一、三、四、五、六、七,真实、合法,与本案具有关联性,本院采信。2、被告汪营镇政府提交的证据真实、合法,与本案具有关联性,但均不能达到其证明目的,由于这些证据均客观真实,能证明案件事实,故本院予以采信。经审理查明:2014年7月19日02时20分,原告戴德安驾驶鄂Q×××××号“嘉陵”牌普通二轮摩托车(后载其妻潘玉香)沿“后白线”(非列养农村公路)由汪营镇白羊塘往汪营镇鱼龙方向行驶,当车辆行驶至白羊塘村七组7号门前路段时,撞击在被告袁碧华堆放在道路上的碎石堆上,造成原告戴德安受伤、乘车人潘玉香受伤后被送至利川市人民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的一般道路交通事故。此次事故经利川交警大队作出“利公交认字(一般)第20140199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原告戴德安负本起事故的主要责任,被告袁碧华负本起事故的次要责任,乘车人潘玉香不负本起事故的责任。潘玉香受伤后在利川市人民医院抢救,用去医疗费11279.33元。本起事故发生在“后白线”汪营镇白羊塘村七组7号门前路段,该路段系非列养农村公路,道路全宽6米,南北走向,水泥路面。该段道路的管养责任单位为被告汪营镇政府。被告袁碧华堆放的碎石在公路上占道宽2.7米。另查明:原告戴德安与潘玉香系夫妻关系,原告戴庆银、戴庆菊系戴德安、潘玉香夫妇的子女,原告潘兴国、谭承芬系潘玉香父母,潘兴国、谭承芬夫妇系农村户口,共生育了六个子女。本院认为,公民享有生命权。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被告袁碧华未经许可擅自在道路上堆放碎石,妨碍车辆通行,是造成本起道路交通事故的次要原因,应承担次要责任(20%),被告汪营镇政府作为本起交通事故事发路段的管养责任主体,对被告袁碧华在公路上违规堆放碎石的行为疏于管理,应对潘玉香的死亡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10%)。摩托车驾驶员戴德安在本案中应承担的责任,因原告戴庆银、戴庆菊、潘兴国、谭承芬未提出主张,故本案不予涉及。原告主张被告汪营镇政府、袁碧华应对潘玉香的死亡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诉请不符合法律规定,本院不予支持。原告主张的医疗费11279.33元、死亡赔偿金177340元、丧葬费19360元、被扶养人生活费15700元,符合法律规定,本院予以确认。原告主张的精神损害抚慰金30000元,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及居民生活水平,本院酌定为15000元。故原告主张的上列各项费用本院确认为238679.33元。综上所述,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十五条第一款第(六)项、第十六条、第八十九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第十九条、第二十九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第十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一百四十四条之规定,参照2014年《湖北省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标准》,判决如下:一、被告袁碧华赔偿原告戴德安、戴庆银、戴庆菊、潘兴国、谭承芬因潘玉香死亡的经济损失人民币47735.87元(238679.33元×20%),被告利川市汪营镇人民政府赔偿原告戴德安、戴庆银、戴庆菊、潘兴国、谭承芬因潘玉香死亡的经济损失人民币23867.93元(238679.33元×10%)。前述应付款项,应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付清。二、驳回原告戴德安、戴庆银、戴庆菊、潘兴国、谭承芬的其他诉讼请求。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履行期间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案件受理费1568元,依法减半收取784元,由原告戴德安负担560元,由被告袁碧华负担149元,利川市汪营镇人民政府负担75元。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上诉人应在提交上诉状时按照不服本判决部分的上诉请求数额交纳案件受理费,款汇至湖北省恩施州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立案一庭,上诉人在上诉期届满后七日内仍未预交诉讼费用的,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审判员  林定位二〇一五年二月九日书记员  阳 磊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