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徐民终字第00111号
裁判日期: 2015-02-06
公开日期: 2015-02-13
案件名称
王世勤与刘守权买卖合同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江苏省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江苏省徐州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刘守权,王世勤
案由
买卖合同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三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三十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四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3年)》: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
全文
江苏省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4)徐民终字第00111号上诉人(原审被告)刘守权。委托代理人刘永梅,女,1959年8月16日生。委托代理人周涛,江苏立志律师事务所律师。被上诉人(原审原告)王世勤。上诉人刘守权因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不服徐州市云龙区人民法院(2013)云民初字第2539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出上诉。本院立案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上诉人刘守权及其委托代理人刘永梅、周涛,被上诉人王世勤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审经审理查明:2012年5月8日,刘守权给王世勤出具欠条一张,内容为“欠王世勤种子款拾贰万壹仟柒佰叁拾元,贰月内还清刘守权”。原审另查明,2011年3月26日,刘守权与王兴永签订了杂交水稻种预约生产合同一份,预约方为刘守权,承约方为王兴永,预约生产作物杂交水稻制种800亩。约定预约方提供杂交亲本种子并负责技术指导,预约方采取产地收购种子,收购时间11月底结束,种子验收合格装车后,预约方按装车数量汇给全部货款;承约方按照预约方布置的水稻制种品种生产。合同签订后,刘守权向王兴永提供了稻种、化肥等物品。王世勤在庭审中述称,其从案外人王兴永处取得种子和化肥,育种完成后,由王兴永和刘守权回收种子,后因担心王兴永没有钱支付种子款,而刘守权愿意收购种子并付款,王世勤便于2011年年底卖给刘守权种子20173斤,共计201730元,刘守权已经付了8万元。因王世勤使用了王兴永的种子、化肥等,王兴永与刘守权间亦存在合作关系,便由刘守权将该8万元钱直接支付给王兴永,王兴永与王世勤之间另行结算种子、化肥款。刘守权在庭审中述称,其与王兴永签订了种子预约合同,将投资款付给王兴永,由王兴永付给种地的群众。后期由王兴永负责收种子,收完种子之后全部交给刘守权,刘守权再与王兴永结算。后王兴永与王世勤合伙种地,在育种完成后,王兴永扣着种子不让发货,2012年5月8日,刘守权与王兴永在湖西农场协商一致,装货完毕后由刘守权出具手续给王兴永,然后才能发货。王兴永要求刘守权直接给王守勤出具欠条,否则不发货,刘守权受迫出具了欠条,但出具欠条之后并没有拉走种子。关于刘守权主张其被胁迫而出具欠条,刘守权称证人李某在场知情。但李某在接受原审法院调查时称,其曾执笔帮王兴永和刘守权算账。在算账时曾提到过王世勤和刘守权之间此前有种子买卖关系,刘守权尚拖欠部分货款,并在算清王兴永和刘守权间的账款后由刘守权给王世勤出具了欠条计121730元。欠条中的数字是经算账后得出的真实数据。原审法院认为,债务应当清偿。双方之间虽未签订书面买卖合同,但刘守权给王世勤出具的欠条已明确反映出双方之间存在买卖关系及刘守权拖欠种子款的事实,证人李某的证言亦印证了上述事实,故刘守权应向王世勤承担付款责任。刘守权主张其与案外人王兴永之间存在合作关系,并据此主张其与王世勤之间不存在种子的买卖关系,与其出具给王世勤的欠条所体现的事实不符;刘守权主张涉案欠条系受胁迫出具,与欠条出具时的在场证人李某所作证言不符,不予采信。刘守权未按约定期限支付货款,王世勤主张支付逾期付款利息符合法律规定,但应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自约定付款之日起计算至本判决确定的履行期限届满之日止。综上,原审法院遂判决如下: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刘守权支付给王世勤种子款121730元,并自2012年7月8日起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支付利息至本判决确定的履行期限届满之日止。上诉人刘守权不服上述民事判决,提起上诉称:1、一审仅依据涉案欠条认定涉案种子欠款事实成立,属于认定事实错误。欠条是孤证,且欠条书写时间是在没发种子以前,但种子未发,欠条是虚假的。事实是:王世勤与王兴永同意卖给宋某的20101斤协优种子款已经在2011年12月18日前全部付给王兴永。上诉人与王兴永在2011年3月26日签订杂交水稻种预约生产合同,在上诉人要求承约方交付种子时,承约方提出先算账,后发车,算账结果是王世勤的合伙人欠上诉人投资款195950元,但王兴永故意加大费用,以不发种子要挟上诉人出具了涉案欠条。2012年5月8日盐城种子公司来人,其中两人带现金留在沛县宾馆,另外三人和刘守权一起去沛县湖西农场农科所,当时王兴永提出先算账后发车,王兴永同意种子价格每斤6.5元,数量5.4万斤,欠我方投资款195950元,在种子款中扣除。种子余款等车发到沛县西高速路口时给他付清。有李某书证一份予以证实。在种子发车之前王兴永要求和我们先结算后发车,由于王兴永欠王世勤121730元,就让刘守权打了121730元欠条给王世勤。但事后王兴永没有发种子给上诉人。2、上诉人在原审中提交的证据能够证明被上诉人在收到欠条后,无理扣发种子,至今未发。王兴永承包土地种植稻种,王世勤不应作为诉讼主体,无权索要种子款。3、一审程序存在瑕疵,未对上诉人在原审中提交的证据进行质证与认定。综上,一审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错误,请求二审法院依法改判或发回重审。被上诉人王世勤答辩称:2011年12月我的水稻种子卖给刘守权,刘守权把种子拉走,说三天内给我钱,但后来没给我钱。到2012年5月8日刘守权到湖西农场来拉种子,我去要钱,刘守权给我打的欠条。我卖种子给刘守权,和王兴永没有关系。一审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请求二审维持原判。本案的争议焦点是:涉案欠条是否存在事实依据。二审期间上诉人刘守权提供以下证据:1、沛县湖西农场二分厂厂长张继雷让会计写的证明,证明两个村长的身份。2、两个村长王玉民和黄广勤证明王兴永和王世勤合伙种117亩地。证明王兴永和王世勤是合伙关系,该117亩地的20101斤种子共计190959元,上诉人已经支付给王兴永。3、种子划码单证明王世勤与王兴永合伙所种种子数量及上诉人所收购种子数量。4、上诉人向王兴永支付种子款合计15万元的银行汇款单。5、证人宋某(32032219700820785X)的证言及书面证言,以证某并把钱交给刘守权。对王世勤是否卖种子给刘守权的情况不清楚。经庭审质证,上诉人对证人证言无异议,被上诉人对宋某说的稻种多少钱一斤不清楚,被上诉人只是把货送到地方就走了,并认为村长的证明不真实,且其他证据和其没有关系。二审期间被上诉人王世勤未提供新的证据。二审期间案外人王兴永到庭接受询问,对本案中刘守权与王兴永签订的杂交水稻种预约生产合同、收到刘守权生产资金、稻种、物资等的收到条无异议,对汇至其名下的银行汇款单无异议。王兴永不认可其与王世勤之间存在合伙种植水稻的关系,并称刘守权之所以出具涉案欠条,系由于2011年12月王世勤把种子卖给刘守权,2012年5月8号在农科所刘守权因此向王世勤出具涉案欠条。王兴永称农科所李某的证明中提到拉种子中所指向的117亩种子与本案没有关系,该证明中2012年5月8号当天算账和本案中所指向的117亩种子也没有关系。上诉人刘守权对2012年5月8号当天算账以及所要拉走的种子与2011年12月份买卖的117亩种子无关这一事实无异议,但认为正是由于对方以不让拉走2012年5月8日协商的种子为由才导致刘守权被迫向王世勤出具涉案欠条。二审另查明:2011年11月王世勤将其种植的117亩20101斤水稻种子从其家中运到湖西农场轧花厂仓库交给宋某,宋某通过刘守权购买了上述种子,并给付刘守权种子款。其中,宋某按照刘守权的指示交付给王兴永两次款项共计6.5万元,剩余该种子款交付给刘守权。二审经审理查明的其他事实与一审审理查明的事实一致。本院认为:王世勤以买卖合同请求支付货款为由提起诉讼,主张刘守权为涉案稻种的买受方,王世勤为出卖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三十条之规定,买卖合同是出卖人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综合本案证据,能够认定王世勤将其耕种的117亩土地上生产的稻种出售给刘守权,王世勤为涉案稻种的出卖人,刘守权为涉案稻种的买受人,在王世勤按照买受人的指示将稻种运至指定地点并交付给指定第三人后,即完成了出卖人向买受人的交付稻种义务,买受人应当支付价款。根据证人宋某的证言,能够认定宋某从刘守权处购买了该批稻种,并支付相应对价,亦能够佐证王世勤向刘守权履行了交付涉案稻种的义务。2012年5月8日因买卖涉案稻种刘守权向王世勤出具欠条一张,载明“欠王世勤种子款拾贰万壹仟柒佰叁拾元,贰月内还清刘守权”,据此,王世勤持该欠条提起诉讼主张买卖合同货款,有事实和法律依据,一审法院予以支持,并无不当。诉讼中,刘守权抗辩其系向案外人王兴永购买涉案稻种,而非向王世勤购买稻种,并主张王兴永与王世勤系合伙种植稻种的合伙关系。然而,根据本案证据分析,王兴永与王世勤均陈述其并非合伙种植水稻的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三十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46条之规定,个人合伙是两个以上公民按照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伙经营、共同劳动。公民按照协议提供资金或者实物,并约定参与合伙盈余分配,但不参与合伙经营、劳动的,或者提供技术性劳动而不提供资金、实物,但约定参与盈余分配的,视为合伙人。因此,自然人之间形成个人合伙关系,除具备资金、实物或技术的提供外,还应当具备参与合伙盈余分配、损失共担等内容。本案中,王世勤占有、使用了王兴永承包经营的117亩土地,并依据该土地中产出的稻种获取收益,但该收益由王世勤享有,王世勤与王兴永并未就该稻种收益约定利益共享或分配,并且刘守权亦未能够提供证据证明二人系合伙经营关系,故本院对刘守权诉称的该项内容不予采信。此外,刘守权抗辩称其出具涉案欠条系受胁迫、非基于真实的意思表示,但综合本案证据,能够认定刘守权从王世勤处购买涉案稻种并转卖给宋某的事实成立,并且结合证人李某的证言,亦能够佐证涉案欠条是在刘守权欠款事实基础上算账得出的欠条数额,因此,在刘守权未能够提供证据证实其系受胁迫而出具涉案欠条或提供证据反驳王世勤所诉称事实的情况下,本院对刘守权的抗辩理由不予采信。综上,上诉人刘守权的上诉请求,因无事实和法律依据,本院均不予支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案件受理费2735元,由上诉人刘守权负担。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 判 长 黄 政审 判 员 周向前代理审判员 王素芳二〇一五年二月六日书 记 员 王 夏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