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4)鄂兴山民初字第00524号

裁判日期: 2015-02-06

公开日期: 2015-07-20

案件名称

曾某甲与朱某离婚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兴山县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兴山县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曾某甲,朱某

案由

离婚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2001年)》:第三十二条第一款

全文

湖北省兴山县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4)鄂兴山民初字第00524号原告曾某甲,自由职业。委托代理人方杰龙,湖南省岳阳市南江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一般授权代理。被告朱某,自由职业。(未到庭)委托代理人朱忠明,特别授权代理。委托代理人唐英文,特别授权代理。原告曾某甲与被告朱某离婚纠纷一案,本院2014年11月26日受理后,依法适用简易程序,由审判员高春兰独任审判,于2014年12月30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曾某甲及其委托代理方杰龙、被告朱某的委托代理人朱忠明、唐英文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曾某甲诉称,原、被告于2008年在广东东莞打工时相识,2012年相恋并同居,××××年××月登记结婚,婚后于××××年××月生育一男孩(未取名)。因原告在怀孕期间被告对其关心不够,让原告感到无比失望、伤心,致使夫妻感情破裂,自2013年7月至今因夫妻感情不和而处于分居状态。现诉至法院要求解除原、被告的婚姻关系;原、被告的婚生子随原告生活,由原告抚育,被告按1000元/月标准一次性给付抚育费至其年满18周岁;由被告承担本案诉讼费。原告曾某甲为支持其诉讼请求,提供以下证据:1、原、被告身份证复印件各一份,用于证实原、被告双方的身份。2、结婚证(编号J420526-2013-000337)二份,用于证实原、被告系夫妻关系。3、湖南省平江县上塔市镇冬桃村民委员会证明一份,用于证实原告曾某甲系该村村民,于××××年××月××日在平江县医院生育一男孩。4、曾某乙、刘某调查笔录二份及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杜行派出所案件接待回执单一份,用于证实原、被告婚后夫妻感情不和及被告对原告实施了家暴。5、视听资料笔录一份,用于证实原、被告婚后夫妻感情不和。被告朱某提供书面答辩状。辩称:1、原告曾某甲要求解除婚姻关系系无理取闹;2、双方至今未按风俗举行结婚仪式是因原告当时有身孕,被告父母不同意孕妇拜堂,同时商定待孩子出生后再进行补办;被告尽了父亲的责任,原告诉称夫妻感情破裂是一面之词。故被告不同意离婚,请求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或由原告撤回诉讼。被告朱某委托代理人朱忠明、唐英文的代理意见与被告朱某书面答辩意见一致。被告朱某及委托代理人未向本庭提供证据。经庭审质证,被告的委托代理人朱忠明、唐英文对原告曾某甲提供的证据1、2、3无异议,对证据4、5提出异议,认为该证据不能证明原、被告之间夫妻感情已破裂,只能证明原、被告夫妻之间有口角发生。本院经综合审核后认为,被告朱某的委托代理人对原告曾某甲提交的证据1、2、3没有异议,本庭予以确认,作为本案的定案证据。原告提供的证据4、5仅能证实原告曾某甲与被告朱某在婚姻存续期间因家庭事务发生口角至抓打,但不足以证明被告朱某对原告曾某甲实施家暴及双方夫妻感情破裂。另证人曾某乙系原告之父,证据的真实、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求证,虽有证人刘某的证词佐证,但证人均未到庭接受质询。故被告对原告提供的证据3、4异议成立。经审理查明:2008年原告曾某甲与被告朱某在广东打工时相识恋爱。××××年××月××日原告曾某甲与被告朱某在兴山县民政局登记结婚。婚后原、被告在广东、上海等地务工居住,后原告曾某甲因分娩回湖南老家。××××年××月原告曾某甲在湖南平江县医院生育一男孩(未取名)。被告朱某与其父朱忠明从湖北前去湖南探视原告及孩子,后因家中事务处理方式分歧被告朱某与原告曾某甲的家人发生口角,被告朱某独自一人再次去上海务工至今。期间原、被告之间用通信方式联系沟通。后因原告更换手机号码而中断联系。现原告曾某甲以夫妻感情长期得不到改善,双方婚姻已名存实亡为由诉至本院,要求解除与被告朱某的婚姻关系;婚生子随原告曾某甲生活,被告朱某按1000元/月一次性支付子女抚育费至其年满18周岁。本院认为,婚姻应以感情为基础。原告曾某甲与被告朱某在外务工时相识、相恋,且自相恋到登记结婚已达四年之久,彼此对对方有深入的了解,具有一定的感情基础。原、被告在婚后的共同生活中因沟通、交流不够,加之双方父母在处理某些家庭事务上意见不一而导致夫妻出现不睦。原告曾某甲虽向本院提供有关证据来证明原、被告之间夫妻关系不和及被告有家暴行为,但其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原、被告之间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本院难以支持原告曾某甲的诉求。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之规定,判决如下:驳回原告曾某甲要求解除与被告朱某婚姻关系及婚生子由原告曾某甲抚育,被告朱某支付抚育费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减半收取100.00元,由原告曾某甲负担。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提交副本一份,上诉于湖北省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  高春兰二〇一五年二月六日书记员  舒晓艳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