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盐民终字第02696号
裁判日期: 2015-02-16
公开日期: 2015-07-20
案件名称
蔡某与柏再生、倪红霞等民间借贷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江苏省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江苏省盐城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柏再生,倪红霞,柏兆齐,孙云祥
案由
民间借贷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3年)》: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
全文
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4)盐民终字第02696号裁上诉人(原审原告)蔡某,个体户。委托代理人蒋艺,江苏一正律师事务所律师。被上诉人(原审被告)柏再生,个体户。被上诉人(原审被告)倪红霞,个体户。被上诉人(原审被告)柏兆齐。被上诉人(原审被告)孙云祥。上诉人蔡某因与被上诉人柏再生、倪红霞、柏兆齐、孙云祥民间借贷纠纷一案,不服大丰市人民法院(2014)大三民初字第0028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审法院经审理查明:蔡某诉称2008年9月20日,柏再生、倪红霞因经营养殖需要经柏兆齐、孙云祥担保向其借款10万元,约定年利率10%。借条是在2008年9月20日下午由柏再生自带纸张在其家中书写形成,四被告均到其家中,四被告的签字过程因其在房中取钱未曾看到,现因借款人及担保人均未及时偿还。蔡某为证明其主张提交了如下证据:1.借条一份,证明柏再生、倪红霞借款10万元及柏兆齐、孙云祥担保的事实;2.对倪红霞、孙云祥的录音及两份录音的内容摘录,证明柏再生、倪红霞借款和孙云祥担保的事实;3.证人刘某的证言,刘某陈述:“2007年柏再生养猪,我向其供应饲料,至2007年年底柏再生欠我四万七千多元,至2008年9月柏再生合计欠我148765元,我多次向其追要后,柏再生跟蔡某借了10万元还给我,这10万元是柏再生打电话给我叫我去蔡某家拿的,我去晚了柏再生已经出来,柏再生后将钱送到我家中,我即将前面欠条的账给他,这10万元是偿还2008年的饲料款,其后柏再生每年还我1万元,共还了4万元,2007年年底结账所欠的48765元欠条在我家中,合计还款14万元,现在还差8765元”,证明柏再生向蔡某借款的事实,借款后偿还给刘某。柏再生、倪红霞、柏兆齐、孙云祥对蔡某所举证据提出如下质证意见:1.关于借条:借条中,孙云祥、柏兆齐的签名明显非同一支笔,借条正文内容系蓝色笔迹与落款时间系黑色笔迹,不符合借条一次性书写形成的事实。2.关于两份录音及录音内容摘录:(1)无法听清录音,无全部录音的文字材料;(2)蔡某提供的倪红霞的录音是第二次开庭休庭中途在法庭所讲,倪红霞只是说蔡某与柏再生在浴室发生纠纷被打,是因柏再生不承认与蔡某存在债务关系,不能证明蔡某主张的事实,倪红霞所谓慢慢还,是指欠刘某的饲料款,具体多少欠款因未结账无法说清,欠款数额在5万以上不到十万元;(3)蔡某提供的孙云祥的录音是第二次开庭休庭中途在法庭所讲,录音内容不全,去年孙云祥才得知借条上其是担保人,所以孙云祥主动圆弯子提出以2万元换借条的意思,刘某未同意,孙云祥是从“圆弯子”的角度还钱,而非担保人的角度;(4)此录音及录音摘录均是间接证据,不能证明实际借款关系。3.关于证人刘某的证言:(1)2008年9月20日,刘某收到10万元,柏兆齐、孙云祥问其同日下午到晚上是否曾到过柏兆齐、孙云祥家中,刘某回答记不清,不符合常理;(2)从柏再生与刘某的往来习惯来看,柏再生有4万多欠条在刘某处,此欠据的形成时间早于本案借条形成的时间,柏再生每次还钱,刘某均出具了收据,而现今未看到10万元的欠条和收据,仅凭刘某口述,刘某当庭所述为虚假证言。柏再生、倪红霞、柏兆齐、孙云祥辩称,借款事实不成立,借条的形成过程是柏再生因养殖生猪与刘某有饲料买卖关系,当时因经营困难,刘某称可帮助柏再生向其妹婿蔡某借款。2008年9月20日,刘某与柏再生一同在柏兆齐中使用柏兆齐家中的纸、笔书写了借条的正文内容,柏再生签字,柏兆齐签字、盖章,后刘某与柏再生一同来到孙云祥的家中,补写了利息的内容,孙云祥签字、盖章,其后刘某与柏再生一同在刘某家中在柏兆齐、孙云祥的名字前补写“担保人”,第二天倪红霞在其家中签字,柏再生补盖私章。借条形成后,一直由刘某控制,但借款款项却一直未支付。原审法院审理中,依柏再生的申请于2014年7月23日向证人刘某调查关于案涉借条形成过程的事实,证人刘某提供自书证词一份,该自书证词载明“柏再生跟蔡某借10万元现金是事实,因柏再生喊我到蔡某家中拿钱还我才知道,至于他们之间借贷钱什么借法我不知道,刘某2014.7.23.”。蔡某对证人刘某证词的质证意见:证明柏再生向蔡某借款10万元的事实。柏再生、倪红霞、柏兆齐、孙云祥对证人刘某证词的质证意见:对该证词的三性均有异议,刘某与蔡某系亲戚关系,具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其证言不能作定案的根据;蔡某在第二次庭审中陈述出具借据和取钱时除了和四被告外,无其他人在场,与刘某的证词相矛盾。原审法院经审理查明:案涉借条载明“借条,今借蔡某现金100000元整,#拾万元整,承担年息10%计算,借款人柏再生、倪红霞,担保人孙云祥138××××6596、柏兆齐131××××7124,2008.9.20”,该借条内容呈现蓝色与黑色两种字迹,其中“借条,今借蔡某现金100000元整,#拾万元整,借款人柏再生,担保人柏兆齐131××××7124”为蓝色字迹,其余内容为黑色字迹,“借条,今借蔡某现金100000元整,#拾万元整,承担年息10%计算”系柏再生书写,柏再生、柏兆齐、孙云祥、倪红霞均系本人签名。另查明,证人刘某系蔡某的妻兄,另柏再生、倪红霞自认尚欠证人刘某饲料款十万元左右。上述事实,有当事人当庭陈述、借条原件、证人刘某的证言等证据在卷证实。原审法院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是:1.借款是否实际交付;2.保证人是否承担保证责任。关于借款是否实际交付。蔡某仅提供借据主张借贷关系成立,四被告提出反驳证据足以对借款关系真实性产生合理怀疑的,蔡某进一步提供证据,不能证明款项交付事实的,应当驳回其诉讼请求。本案中,蔡某所举证据对其主张的借款交付事实的证明力不充分,其理由:1.案涉借条对借款交付的证明力不充分:案涉借条呈现蓝色与黑色两种字迹,两种字迹内容的位置无序分布于借条的正文内容中、签名处和落款处,案涉借条的纸张抬头为“大丰市三龙粮油食品公司”,蔡某关于案涉借条由柏再生自带纸张在其家中一次书写形成的陈述无法合理解释借条呈现的上述复杂物证属性,相反四被告关于案涉借条的基本内容系先后在柏兆齐、孙云祥家中形成的陈述与借条呈现的复杂性相吻合;2.证人刘某证言对借款交付的证明力不充分:证人刘某系唯一证人且与蔡某系亲戚关系,具有利害关系,前后意思不一,有矛盾之处,故四被告对证人刘某证言的抗辩理由成立;3.录音及录音摘录对借款交付的证明力不充分:录音及录音摘录均系证明借款交付的间接证据,倪红霞、孙云祥均认可录音内容的真实性,但对录音内容的完整性不予认可,补充陈述了录音所涉对话的其他内容并对录音内容提供了一定的解释,故该录音及录音摘录未达到与案涉借条、证人刘某的证言、证词相互印证证明借款交付的目的。综上,故对蔡某主张的借款已实际交付的事实,不予认定。关于保证人是否承担保证责任。保证合同系从合同,主合同的效力及于从合同,主合同未生效、或未实际履行的,从合同的履行条件尚不成就。本案中,蔡某与柏再生、倪红霞之间的借款关系未生效,故即使保证合同成立生效,保证人亦不承担保证责任。综上,对蔡某的全部诉讼请求不予支持。原审法院遂判决:驳回蔡某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2300元,由蔡某负担。上诉人蔡某不服,向本院上诉称:1.借款及担保凭证真实、有效;2.借款事由明确且已实际支付,证据确实充分且相互印证。3.一审中,上诉人代理人提交的录音证据及被上诉人的质证也表明了借款已实际交付;4.被上诉人均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出具借条和担保行为后,理应知道可能发生的后果,却只在几年后,上诉人索要借款时推说对借款未担保,并在鉴定后,借口未实际借款,毫无诚信可言。请求二审法院发回重审或依法改判。四被上诉人经本院两次传票传唤及实地查找,无正当理由均拒绝到庭,未提交答辩意见本院二审查明的事实与原审查明的事实一致,对原审查明的事实本院予以确认。本院认为:根据民事诉讼证据的规定,在合同纠纷案件中,主张合同关系成立并生效的一方当事人对合同订立和生效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对合同是否履行发生争议的,由负有履行义务的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我国合同法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生效。现出借人蔡某向债务人柏再生、倪红霞,担保人柏兆齐、孙云祥主张权利,应对涉案款项实际交付承担举证责任,但蔡某所举证据不足以证明涉案款项已实际交付。具体理由原审判决已经详细阐述,本院予以认可,不再赘述。上诉人蔡某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准确,依法应予维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案件受理费2300元,由上诉人蔡万富负担。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 判 长 陆 霞代理 审 判员 杨汉勇代理 审 判员 刘圣磊二〇一五年二月十六日书记员(代) 万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