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安中民一终字第2921号
裁判日期: 2015-02-16
公开日期: 2015-11-05
案件名称
郭文革与郭先云、郭先锋、郭先凤房屋所有权确认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河南省安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河南省安阳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郭文革,郭先云,郭先锋,郭先凤
案由
所有权确认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3年)》: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
全文
河南省安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4)安中民一终字第2921号上诉人(原审被告)郭文革,男,汉族。被上诉人(原审原告)郭先云,女,汉族。被上诉人(原审被告)郭先锋,男,汉族。被上诉人(原审被告)郭先凤(户籍名郭仙凤),女,汉族。委托代理人张敬苹,河南兴亚律师事务所律师。上诉人郭文革与被上诉人郭先云、郭先锋、郭先凤房屋所有权确认纠纷一案,郭先云于2014年7月24日向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原审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判决案涉房产归其所有。原审法院2014年10月9日作出(2014)文民一初字第738号民事判决。郭文革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了审理。上诉人郭文革,郭先云、郭先凤的委托代理人张敬苹到庭参加诉讼。被上诉人郭先锋经本院传票传唤未到庭。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审法院经审理查明,原告兄弟姐妹共四人,分别为郭先锋、郭先凤、郭先云、郭文革。原、被告之母已于1972年去世。1995年,经原、被告之父郭振民同意,郭文革出资约4000元将郭振民名下位于安阳市文峰区南门东街22号三道院3间瓦房买为私有,并仍将房产证办在郭振民名下,且该房产证(房产证号为产监私字第0119**号)由郭文革保管。同年,郭文革向郭先云借款5000元。2000年5月16日,原、被告及其父郭振民签订协议一份,约定位于安阳市文峰区南门东街22号的东屋瓦房3间由郭先云出资人民币5000元买下为业(此5000元抵销被告郭文革的约4000元购房款),被告郭先锋、郭先凤、郭文革均表示同意并表示自愿放弃继承权,并由原告郭先云将瓦房翻建成新房,新房建成后由其父郭振民居住至老,郭振民由原、被告共同赡养,房产证同时交由郭先云保管。在该协议签订前,郭先锋、郭先凤、郭文革均书写了放弃继承房产权利书,均表示自愿放弃对其父郭振民所有的位于安阳市文峰区南门东22号房产的继承权利。该协议签订后,因南邻对建房进行阻碍,不予盖章,致使原告郭先云至今未能翻建位于安阳市文峰区南门东22号的房产。2004年,郭振民作为原告向原审法院起诉郭先云,要求郭先云返还位于安阳市文峰区南门东22号房产的房产证并履行赡养义务。原审法院经审理后认为,郭振民要求郭先云履行赡养义务,合理合法,应予支持,但郭振民已将位于安阳市文峰区南门东22号房产卖于郭先云为业,郭先云也始终按协议履行赡养义务,翻建房屋的附随义务未履行也主要因南邻阻碍所致,故房产证现由郭先云保管并无不当,故对郭振民要求返还房产证的主张不予支持,并于2004年4月8日作出(2003)文民初字第385号民事判决书,判决自2003年7月起郭先云于每月20日前给付其父郭振民赡养费150元,同时驳回了郭振民要求返还房产证的诉请。郭振民因不服该判决书向安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了上诉,后于2004年7月29日以双方自愿和解为由向本院申请撤回了上诉,本院于当日作出(2004)安民二终字第414号民事裁定书,裁定准许郭振民撤回上诉,双方均按原判决执行。2006年12月份,郭振民去世。另查明,郭振民于2003年9月至2006年12月在安阳市北关区夕阳红托老所托养居住,托养费每月450元及平时医疗费由被告郭先锋、郭先凤、郭文革三人均摊。原审法院认为,原、被告及其父郭振民于2000年5月16日签订的协议证明了郭振民已将位于安阳市文峰区南门东22号房产(房产证号为产监私字第0119**号)卖于原告的事实,且三被告均签字表示同意,并均自愿放弃了对该房产的继承权,故位于安阳市文峰区南门东22号的房产应当归原告所有。因位于安阳市文峰区南门东22号的房产仍登记在郭振民名下,而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又须经依法登记,否则不发生效力,故三被告有义务协助原告办理该房产的过户手续,因过户所产生的相关费用由原告负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六条、第九条、第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条、第四十四条、第一百三十条之规定,判决:一、位于安阳市文峰区南门东22号的房产(房产证号为产监私字第0119**号)归原告郭先云所有;二、被告郭先锋、郭先凤、郭文革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协助原告郭先云办理位于安阳市文峰区南门东22号房产(房产证号为产监私字第0119**号)的过户手续,因过户所产生的相关费用由原告郭先云负担。案件受理费482元,由原告郭先云负担242元,由被告郭文革负担240元。上诉人郭文革不服原审判决上诉称,原审时合议庭成员没有到齐。在2000年5月16日签订的协议中说让郭先云把案涉房子翻建新房,这是附条件的协议。该协议还是一个赡养附加协议,但是郭先云并没有翻建新房,条件没有成就,协议就不生效,我父亲在世时郭先云也没有尽到赡养义务,该协议应当认定无效。郭先云也没有支付房款。原审对此没有查清。2000年当时我父亲尚在世,只有等我父亲不在了,我再明确表示放弃才算数。要求依法改判。被上诉人郭先云答辩称,原审程序合法。郭文革以赡养纠纷为由提起上诉和抗辩,明显与本案不是一个法律关系,法院对此不应当采纳。郭文革因为看到房屋面临拆迁,增值较大,因而眼红,想推翻协议,达到分割属于我的财产。要求维持原审判决。被上诉人郭先凤的委托代理人称,应当维持一审判决。被上诉人郭先锋没有陈述意见。本院经审理查明的事实与原审判决认定的事实一致。本院认为,本案二审的焦点是案涉房产归谁所有。上诉人郭文革称原审程序不合法,但没有提供相应证据,对此,本院不予采纳。本案是屋所有权确认纠纷,郭先云是否尽到赡养义务与本案不属于同一个法律关系,对此,本院不予审理。关于案涉房产归谁所有的问题,在2000年5月16日的协议中第二条中载明“郭先云表示将瓦房翻建新房,新房建成后仍由老父亲继续居住至老”的内容,并不能理解为是协议的附条件条款,因此,案涉房屋没有翻建为新房不能成为郭文革认为房屋买卖无效的上诉理由。虽然2000年5月16日的协议中体现了对郭振民晚年生活的照顾,但该协议中并没有明确约定郭先云得到该房屋尚要履行其它义务,因此,该协议不是赡养附加协议。郭先云得到案涉房屋支付的对价是对郭文革5000元债权的消灭,不需要再支付房款。且在房屋卖给郭先云时,郭文革同意该房卖给郭先云,并放弃了对该房的继承权,故2000年5月16日的协议是当事人当时的真实意思表示,合法有效。原审依据该协议及各方面的承诺判决案涉房屋归郭先云所有符合法律规定。综上,对郭文革上诉理由本院不予支持。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依法应予维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案件受理费482元,由上诉人郭文革负担。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判长 赵红艳审判员 张国伟审判员 田 峥二〇一五年二月十六日书记员 张 桢 来源:百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