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4)沪二中民二(民)终字第2463号

裁判日期: 2015-02-15

公开日期: 2015-03-09

案件名称

乔健华、王国英等与王国芳、王国强共有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上海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案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3年)》: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

全文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4)沪二中民二(民)终字第2463号上诉人(原审原告)乔健华。上诉人(原审原告)王国英。上诉人(原审原告)乔振宇。以上三名上诉人之共同委托代理人闫学文,上海敏诚善律师事务所律师。以上三名上诉人之共同委托代理人万晓缨,上海敏诚善律师事务所律师。被上诉人(原审被告)王国芳。被上诉人(原审被告)王国强。以上两名被上诉人之共同委托代理人江立民,上海震亚律师事务所律师。以上两名被上诉人之共同委托代理人沈毅芬,上海震亚律师事务所律师。上诉人乔健华、王国英、乔振宇因共有纠纷一案,不服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2014)黄浦民四(民)初字第1633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对本案进行了审理。在审理期间,王晋贤于2014年12月7日死亡,王晋贤配偶王玉梅已于2011年10月1日死亡。王晋贤共有三名子女,即本案当事人王国英、王国芳、王国强。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审法院经审理查明,王晋贤系王国英、王国芳、王国强之父;乔健华与王国英系夫妻关系、乔振宇系二人之子。本市方浜中路XXX弄XXX号房屋(以下简称“系争房屋”)系公有住房,承租人为王晋贤。该户户籍在册人员为乔健华、王国英、乔振宇及王晋贤、王国芳、王国强六人,王晋贤为户主,王国芳户籍于2011年10月27日由本市浦东大道1615弄27号103室迁入;乔健华、王国英、乔振宇户籍于2005年7月29日由本市黄陂南路XXX号迁入;王国强户籍于2005年7月29日由本市桃源路XXX弄XXX号迁入。2012年6月,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对包括系争房屋在内的露香园路地块房屋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同月,王晋贤(乙方)的委托代理人王国强与上海市黄浦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甲方)的代理人黄浦区第三房屋征收事务所签订的《上海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协议》(协议编号G-102),协议约定,被征收房屋座落于本市方浜中路XXX弄XXX号,旧里公房,公房租赁凭证记载居住面积13.70平方米,认定建筑面积18.72平方米,未认定建筑面积48.09平方米;评估单价人民币(以下币种均为人民币)23,799元/平方米、价格补贴系数为30%、套型面积补贴为建筑面积15平方米;计算认定居住困难户货币补贴的折算单价为9,000元/平方米;乙方符合困难户补偿安置条件,困难户信息为乔健华、王国英、乔振宇及王晋贤、王国芳、王国强六人;居住困难户保障补贴1,188,000元(9,000元/平方米×6人×22平方米);补偿方法:甲方提供乙方三套安置房屋,总建筑面积239.63平方米,合计总价2,247,946.57元(其中①浦江新一轮选址基地03-01地块10幢18号702室,建筑面积78.31平方米、单价9,915元、总价776,443.65元、优惠总价564,693.41元、交房日期2014年7月15日;②浦江新一轮选址基地03-01地块10幢18号703室,建筑面积78.31平方米、单价9,915元、总价776,443.65元、优惠总价564,693.41元、交房日期2014年7月15日;③三林士韵家园52弄2幢11号104室、建筑面积83.01平方米、单价13,475元、总价1,118,559.75元、优惠总价1,118,559.75元、交房日期2013年6月30日);乙方支付安置房总价与征收房屋补偿款差价1,059,946.57元。协议中其他补贴:签约奖励费15万元、搬迁奖励费5万元、建筑面积奖励费93,600元、装潢补贴9,360元、搬迁费1,000元、家用设施移装费1,030元、临时安置费117,000元、居住困难户补贴22万元、特困对象补贴15万元、认定建筑面积外的使用面积补贴915,595.13元、协议生效计息奖励费12,471.18元,合计1,720,056.31元。甲方扣除安置房总价与征收房屋补偿款差价,给付乙方补偿款660,110元。协议生效后,因乔健华、王国英、乔振宇申请诉讼保全,该补偿款尚未领取;选购房屋也未办理入户手续。根据征收代理人黄浦区第三房屋征收事务所出具的对协议中特困对象证明,除乔振宇外,其他五人每人3万元,共计特困对象补贴15万元。征收协议生效时间为2012年11月15日。原审另查明,《黄浦区露香园路地块旧城区改建房屋征收补偿方案》,居住困难户的保障补贴,人均建筑面积不足22平方米的增加保障补贴,用于购买产权调换房屋,折算单价为9,000元;装潢补贴按被征收房屋建筑面积每平方米500元计算;临时安置费,选购安置房屋的自征收补偿协议生效之月起至约定交房当月止,另增发二个月临时安置费、其中安置期房一居室每套每月补贴1,500元、二居室每套每月补贴2,000元、三居室每套每月补贴2,500元;签约奖励费,被征收房屋建筑面积25平方米以内的每(证)户发放15万元;搬迁奖励费,被征收房屋建筑面积25平方米以内的每(证)户发放5万元;建筑面积奖励费,以被征收房屋建筑面积为基准,每平方米奖励5,000元;协议生效计息奖,按总补偿款以半年期贷款年利率6.10%计;居住困难户补贴为困难人数4人,每证给予补贴12万元,每增加一人增加5万元。原审再查明,2000年3月,乔健华、王国英、乔振宇因原居住的本市黄陂南路XXX号公有住房动迁,被安置(适用货币补偿);2002年4月,王晋贤、王玉梅(系王晋贤妻子)、王国强等因本市桃源路XXX弄XXX号公有住房动迁,被安置购买本市海阳路XXX弄XXX号XXX室承租公房,后为售后产权房,产权人为王晋贤、王玉梅、王国强。王晋贤、王国强实际居住本市海阳路XXX弄XXX号XXX室,被征收房屋用于出租,租金由王晋贤收取。原审审理中,乔健华、王国英、乔振宇称其无房居住并出示租房协议等。2014年7月,乔健华、王国英、乔振宇诉至原审法院,要求确认本市三林士韵家园52弄2幢11号104室、浦江新一轮选址基地03-01地块10幢18号703室房屋产权全部份额归乔健华、王国英、乔振宇共同所有、要求王晋贤、王国芳、王国强支付征收补偿款266,746.84元。原审法院经审理后认为,王晋贤与征收补偿单位签订的《上海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协议》已生效履行,故法院确认该协议合法有效。根据该协议,王晋贤已申请将乔健华、王国英、乔振宇列入被安置人员,征收单位已将乔健华、王国英、乔振宇及王晋贤、王国芳、王国强作为系争房屋实际安置人,并将该户列为困难户托底保障范围。据此,法院确认乔健华、王国英、乔振宇及王晋贤、王国芳、王国强均为实际被安置人员。根据征收补偿安置协议,权利人或承租人应负责安置实际居住人或同住人。据此,乔健华、王国英、乔振宇向王晋贤主张补偿安置费用或安置房屋,于法有据,法院予以支持。鉴于该户为托底保障,每人可得困难户保障补贴为198,000元(22平方米×9,000元),由于乔健华、王国英、乔振宇已享受过动迁安置、且未实际居住在被征收房屋处和未证明其对系争房中设备设施、建筑面积以外的搭建等实际出资等情况,故对征收协议中的装潢补贴、搬迁费、家用设施移装费及因户(证)而计算的签约奖励费、搬迁奖励费、建筑面积奖励费、认定建筑面积以外的使用面积补贴等不得参与分割;其仅可主张因人员因素而产生的补贴,如临时安置费、居住困难户补贴,特困对象补贴、协议生效计息奖励费等。综上,法院考虑房屋来源、使用状况、乔健华、王国英、乔振宇已享受动迁事实,酌情确认浦江新一轮选址基地03-01地块10幢18号702室房屋归乔健华、王国英、乔振宇共同共有,王晋贤、王国芳、王国强还应给付乔健华、王国英、乔振宇安置补偿款20万元。诉讼中,乔健华、王国英、乔振宇提出王晋贤、王国强等已享受动迁安置,王国芳不属于安置对象,有存在少分或不分征收补偿款的情况,经查,乔健华、王国英、乔振宇之陈述无事实和法律依据,故法院不采信。原审法院据此作出判决:一、确认本市浦江新一轮选址基地03-01地块10幢18号702室房屋归乔健华、王国英、乔振宇共同共有;二、王晋贤、王国芳、王国强应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给付乔健华、王国英、乔振宇安置补偿款20万元。原审判决后,上诉人乔健华、王国英、乔振宇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诉称:2002年之前,乔健华三人就在系争房屋内居住,因为双方产生了家庭矛盾,致使王晋贤将系争房屋出租,才导致后来未实际居住。事实上,王国芳的户籍迁入未满一年,故不应属于被安置人员,而王晋贤、王国强两人已享受过海阳路房屋的动迁安置。更何况系争房屋所在地块有关居住困难户认定办法规定,2003年12月31日之前享受过动迁补偿安置的不列为已有“其他住房”。原审法院判决对于乔健华三人与其他三人的认定标准不同,显失公平公正。故请求本院撤销原判,改判支持其原审全部诉请。被上诉人王国芳、王国强共同答辩称:原审判决事实认定清楚,法律适用正确,请求本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本院经审理查明,原审查明事实属实,本院予以确认。本院认为,公民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乔健华三人认为原审判决其获得的征收补偿利益偏少,故提起上诉。根据在案证据显示,乔健华三人与王国强户籍均系2005年7月29日迁入系争房屋,王国芳则为2011年10月27日迁入,上述几人并非是为实际居住而将户籍迁入。原审判决基于各方实际情况,在侧重保护承租人王晋贤利益的前提下,作出乔健华三人可获得困难户保障补贴及其他部分补贴的具体认定,本院经审查认为并无不当。三人由此共有本市浦江新一轮选址基地03-01地块10幢18号702室房屋亦属合理。由于被上诉人王国强、王国芳在本案中未要求对其征收补偿利益作具体分割,故原审判决未对王国强、王国芳的征收补偿利益作明确认定。但本院需要指出,王国芳、王国强的征收利益具体份额应与上诉人大致等同。由于王晋贤死亡,有可能涉及遗产分配问题,各方应自行协商,如协商不成,可另行主张权利,本案不作具体处理。综上,乔健华三人的上诉请求,事实及法律依据不足,本院不予支持。另,鉴于王晋贤死亡,且王国芳、王国强尚未领取征收补偿款,本院对于判决主文作适当调整。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一、维持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2014)黄浦民四(民)初字第1633号民事判决第一项;二、变更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2014)黄浦民四(民)初字第1633号民事判决第二项为:确认乔健华、王国英、乔振宇另享有征收补偿款20万元。负有金钱给付义务的当事人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二审案件受理费人民币10,947元,由上诉人乔健华、王国英、乔振宇共同负担。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 判 长  丁康威代理审判员  俞 璐代理审判员  徐 江二〇一五年二月十五日书 记 员  薛凤来附:相关法律条文附:相关的法律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四)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