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4)甬东民初字第1486号

裁判日期: 2015-02-15

公开日期: 2015-04-07

案件名称

鲍清美与汪乙枫确认合同无效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宁波市江东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宁波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鲍清美,汪乙枫

案由

确认合同无效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一条

全文

宁波市江东区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4)甬东民初字第1486号原告:鲍清美。委托代理人:陆翰、倪国辉,浙江港湾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汪乙枫(曾用名汪益芬)。委托代理人:王海波,宁波市正大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委托代理人:汪益飞(系被告哥哥)。原告鲍清美诉被告汪乙枫确认合同无效纠纷一案,本院于2014年10月8日立案受理,依法由审判员杨锦晶适用简易程序于2014年11月20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案件审理过程中,原告鲍清美向本院提出财产保全申请,本院依法实施了保全措施。原告鲍清美及其委托代理人陆翰、倪国辉,被告汪乙枫的委托代理人王海波、汪益飞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经庭外和解未成,现已审理终结。原告鲍清美起诉称:原告与被告父亲汪海祥系再婚夫妻,双方于1985年6月21日登记结婚,再婚之前均有子女,婚后未育。原告与汪海祥结婚后一直居住在原冰厂路xx号的直管公房内,2000年冰厂路xx号拆迁,原告、汪海祥及原告女儿李建萍三人作为同住人口按照低限标准进行安置。根据当时的拆迁政策原告一家共获得安置款58503.80元。后原告与汪海祥又以82000元的合同价购买了位于宁波市江东区通途路xx弄xx号xx室房屋(实际房款为120000元)。再婚后的30年间,原告与汪海祥一直和睦相处,基于信任,夫妻共同购买的房屋也一直是汪海祥的名字,直至2014年9月6日汪海祥去世,原告才得知宁波市江东区通途路xx弄xx号xx室房屋已在2013年5月被转移至被告名下,汪海祥的积蓄也被被告拿走。事后原告多次向社区和妇联反映,但未果。请求确认被告与汪海祥签订的关于宁波市江东区通途路xx弄xx号xx室房屋的买卖合同无效。被告汪乙枫答辩称:被告对原告的身份及原告与被告父亲的关系没有异议。被告在2013年5月14日购买了宁波市江东区通途路xx弄xx号xx室房屋,并于2013年5月20日支付房款200000元,2013年8月15日支付房款200000元,2013年12月28日支付房款181280元。被告父亲原居住在宁波市江北区玛瑙路,后于1992年调房搬入冰厂路,被告父亲对冰厂路房屋拥有使用权,可以根据拆迁政策获得安置款或安置房,该安置款应属于被告父亲的婚前财产。原告女儿李建萍原与其哥哥李建跃居住在宁波市江东区三官巷xx号,该房屋于1992年拆迁后,李建萍于1995年户口迁入冰厂路房屋,故李建萍已在1992年享受过住房拆迁待遇,与被告父亲亦不存在抚养或赡养关系。原告曾在被告父亲去世前及去世后将夫妻共同购置的位于宁波市曙光路xx号xx室房屋及宁波市曙光四村xx号xx室房屋转让给他人,原告在被告父亲在世时一直声称要将涉案房屋给被告,但被告父亲去世后,原告即违背被告父亲的意愿提起诉讼,请求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当事人提供的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经庭审举证、质证,本院认定如下:1.原告鲍清美提供结婚证复印件一份、死亡证明复印件一份,拟证明原告与汪海祥系夫妻及汪海祥去世等事实。经质证,被告汪乙枫对上述证据没有异议。本院认为,因被告对原告提供的上述证据没有异议,故本院对上述证据的真实性和证明力予以确认。2.原告鲍清美提供住宅拆迁自选安置协议二份、拆迁户调查表二份、契证存根二份、房地产买卖契约一份、房地产转让合同一份,拟证明原告一家原租住在冰厂路xx号,后该房屋于2000年拆迁,拆迁时安置人口为原告、被告父亲汪海祥及原告女儿李建萍,拆迁后原告与汪海祥共同购买宁波市江东区通途路xx弄xx号xx室房屋,2013年汪海祥将宁波市江东区通途路xx弄xx号xx室房屋转让给被告,但房地产转让合同中并未约定房屋交付日期及房款支付日期,该房屋实际也由汪海祥一直居住等事实。同时,原告陈述称,冰厂路房屋是直管公房,公房租赁合同由户主汪海祥出面签订,同住人为原告、被告父亲汪海祥及原告女儿李建萍,冰厂路房屋拆迁时获得的安置款50000多元直接以房票形式在购买自选安置房屋,即宁波市江东区通途路xx弄xx号xx室房屋时抵扣,宁波市江东区通途路xx弄xx号xx室房屋实际价款为120000元,当时考虑到税收问题,买卖双方在房地产买卖契约中填写的金额为82000元。经质证,被告汪乙枫对上述证据的真实性没有异议,但对李建萍的拆迁户调查表的合法性有异议。本院认为,因原告提供的上述证据均有相关部门盖章确认,被告亦未提供充分的证据予以反驳,故本院对上述证据的真实性予以确认。3.被告汪乙枫提供收条三份,拟证明被告已经向被告父亲汪海祥支付房款的事实。同时,被告陈述称,被告是以现金形式支付全部房款的,因为被告的哥哥经营大型手机店,每天资金流动量大,故被告向其哥哥及表哥借款后由被告出面支付房款。经质证,原告鲍清美对上述证据的真实性有异议,认为无法核实收条的出具时间和出具人,三份收条的纸张及笔墨均系同一时间形成,且大额房款以现金形式支付明显不合理,且被告也无法说明具体资金的来源。本院认为,被告汪乙枫与汪海祥系父女关系,被告汪乙枫称其以现金形式向汪海祥支付三笔房款共计581280元,但被告陈述的现金资金来源未有相应的证据予以佐证,亦不符合大额款项交易的常理,且原告对此有异议,故在原告要求确认房地产买卖合同无效的情形下,被告是否实际支付对价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应结合涉案宁波市江东区通途路xx弄xx号xx室房屋的产权性质综合认定。原告要求调取汪海祥名下银行账户的存取款情况与本案主张的确认合同无效之诉缺乏必要的关联性,故本院对此不予准许。4.被告汪乙枫提供房地产转让资料复印件八份,拟证明原告擅自转让宁波市曙光路xx号xx室房屋及宁波市曙光四村xx号xx室房屋的事实。经质证,原告鲍清美对上述证据的真实性有异议,认为上述证据与本案无关,上述房屋系原告女儿以原告名义购买,且已经过公证,被告有异议可另行主张权利。本院认为,被告提供的上述证据载明的房产与涉案确认合同无效纠纷缺乏必要的关联性,被告亦未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原告与被告父亲就夫妻名下房产分配已达成合意,故本院对上述证据的关联性不予认定。5.被告汪乙枫提供录音光盘一份,拟证明涉案房屋过户至被告名下是经过原告同意的事实。经质证,原告鲍清美表示从录音中可以反映出原告是坚决不同意将房屋过户给被告的,被告在录音中称当初被告父亲是说好把房屋给被告的,可见被告与被告父亲间的房地产转让合同是虚假的,是无需支付对价而直接过户的。本院认为,被告提供的上述录音资料载明的内容无法反映原告已明知或同意被告父亲将涉案房屋过户给被告汪乙枫的事实,且原告对此予以否认,故本院对被告的上述主张不予采信。6.因被告汪乙枫申请,本院依法向宁波市江东区档案馆调取拆迁资料二份。上述证据经庭审出示,原告鲍清美对上述证据的真实性没有异议。被告汪乙枫对上述证据的合法性有异议,认为原告女儿李建萍已经享受过宁波市江东区三官巷房屋的拆迁政策,故不能再享受冰厂路房屋的拆迁政策。本院认为,因原、被告对本院出示的上述证据的真实性未表异议,故本院对上述证据的真实性予以确认。本院经审理,认定事实如下:原告鲍清美与汪海祥于1985年6月21日登记结婚,双方均系再婚,再婚后未育。被告汪乙枫系汪海祥与原告鲍清美再婚前所育子女。2000年3月28日,汪海祥与宁波市江东区房屋拆迁办公室签订住宅拆迁自选安置协议一份,载明被拆迁房屋坐落为冰厂路xx号,属三类地段,产权性质为国家直管,使用状况属租住公房,使用面积21.5平方米,安置可增加使用面积5平方米,可安置使用面积33平方米,可安置建筑面积46.2平方米,折算的购房资金共计83160元,核减后的自选购房资金为57703.80元等内容。2000年4月30日,汪海祥与案外人阮克惠签订房地产买卖契约一份,约定汪海祥向阮克惠购买位于宁波市江东区通途路xx弄xx号xx室房屋,建筑面积为52.68平方米,成交价格为82000元,于2000年5月2日前一次性支付房款,并于2000年5月8日交付房屋等内容。同日,汪海祥与宁波市江东区房屋拆迁办公室签订住宅拆迁自选安置协议附件一份,载明冰厂路房屋拆迁核减后的自选购房资金为57703.80元,汪海祥选购的住宅地址为宁波市江东区通途路xx弄xx号xx室房屋,建筑面积52.68平方米,实际购房资金82000元,实际购房资金超过自选购房资金23496.20元等内容。冰厂路xx号房屋拆迁时,拆迁户调查表内人口记载有原告鲍清美、汪海祥及原告鲍清美的女儿李建萍。李建萍曾作为案外人李建跃租住的宁波市三官巷24号-2房屋拆迁时的家庭人口,在宁波市三官巷24号-2房屋拆迁户调查表中予以登记在册。2000年6月1日,纳税人为汪海祥的宁波市江东区通途路xx弄xx号xx室房屋的契证存根上记载的计税价格为96650元。2013年5月14日,汪海祥与被告汪乙枫签订房地产转让合同一份,载明汪海祥将宁波市江东区通途路xx弄xx号xx室房屋转让给被告汪乙枫,价格为581280元。汪海祥与被告汪乙枫在该合同中并未约定房地产交付时间、付款时间及相应的违约责任等内容。同日,被告汪乙枫就涉案房屋缴纳契税并办理房屋过户手续。被告汪乙枫自称其曾以现金形式分三次向汪海祥支付房款,分别为200000元,200000元及181280元。2014年9月6日,汪海祥去世。本院认为,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应提供相应的证据予以证明。首先,冰厂路xx号房屋系汪海祥作为户主所租赁的直管公房,该房屋在原告与汪海祥婚姻存续期间遇拆迁,原告与汪海祥选择以自选安置方式购买宁波市江东区通途路xx弄xx号xx室房屋,拆迁款以房票形式由拆迁办直接支付给售房人,结合汪海祥与案外人阮克惠签订的宁波市江东区通途路xx弄xx号xx室房屋买卖契约所约定的价款、购买时间,被告汪乙枫并未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上述购房款系汪海祥个人财产出资,且李建萍自愿放弃其对冰厂路xx号房屋拆迁可能享有的权益,故宁波市江东区通途路xx弄xx号xx室房屋应系原告鲍清美与汪海祥夫妻共同财产。其次,被告汪乙枫与汪海祥系父女关系,被告对宁波市江东区通途路xx弄xx号xx室房屋的性质及使用情况应是明知的,对汪海祥转让房屋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法律后果应有一定的预估能力,被告称其未将涉案宁波市江东区通途路xx弄xx号xx室房屋转让事宜告知原告,被告亦未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汪海祥曾告知原告涉案房屋转让事宜及原告对此表示同意等事实,且原告鲍清美对明知及同意转让事宜予以否认,结合汪海祥与被告间关于宁波市江东区通途路xx弄xx号xx室房屋转让的房地产转让合同的记载,本院对被告汪乙枫关于原告明知宁波市江东区通途路xx弄xx号xx室房屋转让事实的辩称不予采信。被告汪乙枫与原告鲍清美属继母女关系,被告完全可通过家庭内部协商解决涉案房屋分配问题,现被告汪乙枫称其以现金形式支付全部房款,但被告并未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其大额现金资金来源,且被告是否支付对价亦不影响汪海祥擅自处理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效力,故对原告要求确认被告与汪海祥签订的关于宁波市江东区通途路xx弄xx号xx室房屋买卖的房地产转让合同无效的诉讼请求,本院予以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一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89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的规定,判决如下:确认被告汪乙枫与汪海祥于2013年5月14日签订的涉宁波市江东区通途路xx弄xx号xx室房屋的《房地产转让合同》无效。本案受理费100元,减半收取50元,财产保全费3420元,共计3470元,由被告汪乙枫负担。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上诉人在收到本院送达的上诉案件受理费缴纳通知书后七日内,凭判决书向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大厅收费窗口预交上诉案件受理费,如银行汇款,收款人为宁波市财政局非税资金专户,帐号:37×××92,开户银行:宁波市中国银行营业部。如邮政汇款,收款人为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室。汇款时一律注明原审案号。逾期不交,作自动放弃上诉处理。审 判 员 杨锦晶二〇一五年二月十五日代书记员 黄群英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