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二中少民终字第01998号
裁判日期: 2015-02-13
公开日期: 2015-02-26
案件名称
施×与董×探望权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北京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民事二审
当事人
施×1;董×
案由
探望权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3年)》: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
全文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5)二中少民终字第01998号上诉人(原审原告)施×1,男,1984年4月23日出生。委托代理人钱慧云,北京市百瑞律师事务所律师。被上诉人(原审被告)董×,女,1983年7月2日出生。上诉人施×1因探望权纠纷一案,不服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2014)东少民初字第13799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2014年11月,施×1诉至原审法院称:施×1与董×于2008年7月21日登记结婚,于2009年2月26日生一子施×2。2014年7月22日,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判决施×1与董×离婚,施×2归董×抚养,但对于探望权并没有作出处理,故起诉要求:1、每周探视施×21次,具体方式为每周星期五下午施×2放学后,施×1将施×2接走,周六下午5:30-6:00再送回董×住处;2、寒暑假期间双方轮流抚养施×2,时间各占一半,春节隔年抚养。董×辩称,其不同意由施×1探望时将孩子单独带走或在施×1处过夜,具体理由如下:1、现在施×2年龄尚小且一直由其抚养;2、施×2不久要进入公立小学读书,且每周六要上钢琴课,故探望不能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和生活;3、在婚姻存续期间,施×1曾多次打骂施×2,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原审法院经审理确认,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商;协商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本案中,施×1与董×离婚后,施×2虽由董×进行抚养,但施×1作为施×2的父亲有权对孩子进行探望,故其主张行使探望权,应予支持。施×1探望子女,应有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生活安定,方便其生活学习,并保障其安全。因此,就探望时间和探望方式,综合考虑施×2的年龄及其他实际情况,遵照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及不影响今后学习生活的原则,结合具体案情酌情判定。据此,原审法院于2014年11月判决:一、自判决生效之月起,施×1可于每周周日九时至十七时对双方所生之子施×2进行探望,施×1负责接送,董×予以协助;二、驳回施×1的其他诉讼请求。判决后,施×1不服,上诉至本院称,原审法院判决其探望施×2的时间太短,不利于施×2的健康成长,且原判未考虑节假日应延长探望时间的情况,请求二审法院依法改判。董×同意原判。经审理查明,施×1与董×于2008年7月登记结婚,2009年2月26日生一子施×2。2014年7月22日,原审法院判决施×1与董×离婚,施×2由董×抚养,施×1每月给付抚养费1000元,至施×2十八周岁时止。在原审法院审理期间,董×提交了短信记录、银行卡明细对账单、(2014)东民初字第05629号民事判决书、日记复印件及北京某钢琴商城有限公司音乐培训部出具的证明和收据等证据材料,拟证明施×1不予探望孩子、言语过激、未支付抚养费及施×2报钢琴班等情况。施×1称其未支付抚养费的原因是无法探望孩子,其不认可董×提交的其他证据材料。在本院审理中,双方当事人各持己见,虽经调解,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上述事实,有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2014)东民初字第05629号民事判决书、双方当事人陈述等证据材料在案佐证。本院认为,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义务。本案中,施×1与董×离婚后,施×2由董×进行抚养,施×1作为施×2的父亲有权对孩子进行探望。原审法院根据施×2的年龄特点、生活习惯等实际情况所依法确定的探望时间及方式并无不当。施×1所提原审法院确定的探望时间太短、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以及要求节假日延长探望时间的上诉主张,事实及法律依据不足,本院不予支持。综上,原判处理适当,应予维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一审案件受理费35元,由董×负担(于本判决生效后七日内交至原审法院);二审案件受理费70元,由施×1负担(已交纳)。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判长 周建忠代理审判员刘立杰代理审判员管元梓二〇一五年二月十三日书记员 祁 欢 百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