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4)平民初字第06297号

裁判日期: 2015-02-12

公开日期: 2017-12-18

案件名称

师×1等与师×5等所有权确认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北京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师×1,师×2,师×3,施×1,师×4,师×5,师×6,师×7,贾×1,师×8,师×9,闫×1,王×1

案由

所有权确认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三十九条

全文

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4)平民初字第06297号原告师×1,女,1929年3月15日出生。原告师×2,女,1952年5月4日出生。原告师×3,女,1954年9月8日出生。原告施×1,女,1961年10月10日出生。原告师×4,女,1963年4月28日出生。五原告共同委托代理人马金升,北京市方桥律师事务所律师。五原告共同委托代理人李金晶,北京市方桥律师事务所实习律师。被告师×5,男,1963年11月21日出生。被告师×6,男,1960年2月5日出生。被告师×7,男,1936年4月23日出生。被告贾×1,女,1934年7月26日出生。被告师×8,女,1954年1月2日出生。被告师×9,女,1956年11月18日出生。被告闫×1,女,1963年10月24日出生。被告师×7、贾×1、师×8、师×9、闫×1共同委托代理人师×5,身份信息同被告师×5。被告王×1,女,1959年1月18日出生。委托代理人师×6(被告之夫),身份信息同被告师×6。原告师×1、师×2、师×3、施×1、师×4与被告师×7、师×5、师×6、贾×1、师×8、师×9、闫×1、王×1所有权确认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师×2、师×3、师×4及五原告的共同委托代理人马金升、李金晶,被告师×7、师×9,被告及被告师×7、贾×1、师×8、师×9、闫×1共同委托代理人师×5,被告及被告王×1的委托代理人师×6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五原告诉称:原告师×1与原告师×2、师×3、施×1、师×4系母女关系,与被告师×7系继母子关系。1948年原告师×1与师×10结婚,当时被告师×712岁。原告师×1与师×10婚后育有四女,即原告师×2、师×3、施×1、师×4,原告师×1与师×10共同将五子女抚养成人。1951年1月1日,河北省土地房产所有证确认当时的家庭成员有:原告师×1、师×10、师×11(师×10父亲)、师×12(师×10母亲)、被告师×7。确认土地包括七分八厘的宅院(石佛寺后街×1号)、二亩四分宅院(石佛寺后街×2号宅院和石佛寺大街×3号宅院)。1966年原告师×1、师×10、被告师×7共同用拆石佛寺后街×1号房屋东、西厢房的房料建造石佛寺后街×2号房屋,该房屋于1988年由被告师×7翻建。1977年五原告与师×10共同建造石佛寺后街×1号房屋。石佛寺大街×3号房屋于1983年由被告师×7所建,2007年由被告师×7翻建。1991年3月,师×10去世,原告师×1去原告师×3家暂时生活,被告师×7私自进入石佛寺后街×1号房屋,并于1998年搬进该房屋居住至今。故诉至法院要求确认位于平谷区马坊镇石佛寺后街×1号、后街×2号、大街×3号宅院和房屋归原告与被告师×7共同所有。八被告辩称: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石佛寺后街×2号房屋是被告师×6的,石佛寺大街×3号房屋是被告师×5的,石佛寺后街×1号房屋是被告师×7居住的,但不同意返还给原告。经审理查明:原告师×1与原告师×2、师×3、施×1、师×4系母女关系,与被告师×7系继母子关系。被告贾×1与被告师×7系夫妻关系,被告师×6、师×5、师×9、师×8系被告师×7及贾×1的子女。被告师×6与被告王×1系夫妻关系,被告师×5与被告闫×1系夫妻关系。师×10与师×13系夫妻,婚后生有一子即被告师×7。1948年农历六月初四师×13因病去世,同年,原告师×1与师×10结婚,婚后育有四女,即原告师×2、师×3、施×1、师×4。1951年1月1日,河北省颁发了土地房产所有证,确认当时的家庭成员有5人:原告师×1、师×10、师×11(师×10父亲)、师×12(师×10母亲)、被告师×7。确认土地包括七分八厘的宅院(石佛寺后街×1号)、二亩四分地(土地证上标明为空场)。原、被告双方均表示二亩四分地后因政策调整,分出部分土地给鲍长江,故二亩四分宅院即现在的石佛寺后街×2号宅院、石佛寺大街×3号宅院及鲍长江宅院。当时七分八厘土地上土地房产所有证上表明有房屋四间,原、被告均认可房屋为北正房,上述5人均居住在此,后原告师×2(1979年婚后离开此地)、师×3(1988年婚后离开此地)、施×1(1986年婚后离开此地)、师×4(1989年婚后离开此地)均出生在此。被告师×7于1952年农历9月20日与被告贾×1结婚在此居住。被告师×9、师×8出生在此。师×12居住至1958年去世。1977年因地震损坏,对石佛寺后街×1号房屋进行翻建,原告称出资出力翻建的为师×10及原告(师×2已工作、出资出力,师×3、施×1、师×4均出力),被告称除原告所说的出资出力人外,被告师×7也参与了翻建行为(300元及4根柱子),另外被告贾×1、师×9、师×8、师×6、师×5均出资出力翻建。经查,原告师×2于1976年参加工作。1960年,被告师×7一家离开七分八厘宅院去往二亩四分宅院,被告称当时二亩四分宅院上仅有两间窝棚,后于1966年被告师×7、贾×1将窝棚拆除建造石佛寺后街×2号房屋。原告称后街×2号房屋系师×10、原告师×1与被告师×7用拆除后街×1号院东西厢房的房料所建北正房五间。被告表示确实是用了拆除东厢房的料,但东厢房是师×10与原告师×1及被告师×7、贾×1夫妇共同出资所建,建成后被告师×7一家在东厢房居住。原告表示×2号房屋建成后,师×11亦到此居住至1974年去世。后被告师×6夫妇于1988年2月25日对房屋进行翻盖。被告师×7于1983年申请建房(即现在的石佛寺大街×3号),后被告师×5夫妇于2007年对房屋进行翻盖。师×10于1991年3月去世,后原告师×1即于当年随原告师×3前往顺义区居住。1998年,被告师×7夫妇进入石佛寺后街×1号房屋居住至今。被告师×7夫妇入住石佛寺后街×1号房屋后垒建了南院墙、东院墙及后院。2008年,被告师×5替被告师×7夫妇垒建南倒座。上述房屋翻建及添附情况原告于起诉前才知晓。庭审中,被告提交分家单表示1986年4月30日被告师×7在村委会两人的见证下与被告师×6、师×5分家,将石佛寺后街×2号房屋分给被告师×6,将石佛寺大街×3号房屋分给被告师×5。签订分家单时,只有被告师×7及被告师×6、师×5在场,其他当事人均不在场,原告称对此亦不知情。庭审中,原告表示如被告放弃对后街×1号院的所有权,其亦放弃对后街×2号院及大街×3号院的所有权。对此,被告坚持后街×2号院归被告师×6所有,大街×3号院归被告师×5所有,后街×1号院归1977年出资翻建的人共同所有。上述事实有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原告提供的石佛寺村委会的证明、户口本、马坊派出所的证明、土地房产所有证及存根,被告提供的分家单、社员建房宅基地申请表等在案佐证。本院认为,公民的合法财产权益受法律保护。位于石佛寺后街×1号、×2号宅基地及石佛寺大街×3号宅基地系土改受分土地,原告师×1与被告师×7享有原始的所有权。原告师×2、师×3、施×1、师×4因法定继承取得所有权。1960年,被告师×7一家离开后街×1号宅院前往二亩四分宅院,后在此建造后街×2号房屋。双方对后街×2号房屋建造问题存在分歧,但确是用了拆除后街×1号院厢房的房料建造,后被告师×6夫妇进行翻建。大街×3号房屋系被告师×7申请的宅基地建房,被告师×5夫妇于2007年予以翻建。该两处宅基地现状已形成多年,原告对翻建未出资不持异议,故后街×2号房屋应归被告师×6夫妇所有,大街×3号房屋应归被告师×5夫妇所有。后街×1号院原系土地房产所有证上载明的5人共同居住,后原告师×2、师×3、施×1、师×4及被告师×9、师×8均出生在此,被告贾×1与被告师×7亦在此结婚。后被告师×7一家搬离,师×12去世,原告师×1夫妇与四个女儿一直在此居住,直到四个女儿相继出嫁。1991年师×10去世,原告师×1随女儿前往顺义区居住。被告师×7夫妇于1998年进入该房屋居住至今。后在此建造南倒座,并垒建了东院墙及后院院墙。对于1977年翻盖房屋,原、被告说法不一,因均未提交相应证据予以证明,可推定出资行为为对家庭的赠与行为。现师×10去世,原告师×2、师×3、施×1、师×4与被告师×7依法取得继承权。从三处宅基地综合考虑,后街×1号院内北正房、东西院墙及后院院墙应归五原告共同所有,南倒座应归被告师×7夫妇所有。因五原告不要求确定各自份额,故本院不予按份额分割。综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三十九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一、坐落于北京市平谷区马坊镇石佛寺村后街×1号宅院内北正房五间、东西院墙及后院院墙归原告师×1、师×2、师×3、施×1、师×4共同所有,其间的南倒座五间(含宅院大门)归被告师×7、贾×1共同所有;原告师×1、师×2、师×3、施×1、师×4享有宅院大门的通行权。二、坐落于北京市平谷区马坊镇石佛寺村后街×2号房屋归被告师×6、王×1共同所有。三、坐落于北京市平谷区马坊镇石佛寺村大街×3号房屋归被告师×5、闫×1共同所有。案件受理费七十元,由原告师×1、师×2、师×3、施×1、师×4负担三十元(已交纳),由被告师×7、师×5、师×6、贾×1、师×8、师×9、闫×1、王×1负担四十元(限本判决生效后七日内交纳)。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审 判 长  梁警予人民陪审员  杜翠桂人民陪审员  王胜友二〇一五年二月十二日书 记 员  信小静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