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象刑初字第21号
裁判日期: 2015-02-12
公开日期: 2016-01-12
案件名称
黄某、曾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一审刑事判决书
法院
象州县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象州县
案件类型
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黄某,曾某,刘某
案由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第五十二条,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第六十七条第一款
全文
象州县人民法院刑 事 判 决 书(2015)象刑初字第21号公诉机关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人民检察院。被告人黄某,个体户。因涉嫌犯销售伪劣产品罪,于2013年8月15日被象州县公安局取保候审。被告人曾某,个体户。因涉嫌犯销售伪劣产品罪,于2013年8月2日被象州县公安局取保候审。被告人���某,事业单位编制干部。因涉嫌犯销售伪劣产品罪,于2013年8月2日被象州县公安局取保候审。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人民检察院以象检公刑诉(2014)21号起诉书指控被告人黄某、曾某、刘某犯销售伪劣产品罪,于2014年12月26日向本院提起公诉。本院于同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象州县人民检察院指派检察员肖建升出庭支持公诉,被告人黄某、曾某、刘某到庭参加诉讼。现已审理终结。象州县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黄某系柳州市大鹏农资公司的负责人,2012年12月份,其从郑州万安特农化产品有限公司购进“长制”2%吡虫啉农药,在明知该农药适用于防治黄瓜蚜虫的情况下,其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宣传该农药适用于防治甘蔗的害虫,以每件370元的价格销售了202件的“长制”2%吡虫啉农药给马坪旭旺农资经营部,销售额74,740.00元。马坪旭旺农资经营部的被告人曾某、刘某从柳州大鹏农资公司购进了202件的“长制”2%吡虫啉农药,其二人主观上均明知该农药的真实性能即防治黄瓜的蚜虫,但其为了增加销售量,将该农药销售给农户时宣传适用于防治甘蔗的害虫,致使大槽村的秦大军等农户在购买该农药施用于防治甘蔗的害虫,但甘蔗的害虫没有被杀死,造成蔗农的损失。经查,销售了1512包,每包的售价是55元,总销售额83,160.00元。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农药鉴定所鉴定,“长制”2%吡虫啉农药系不合格产品。针对指控的上述事实,公诉机关提供了相应的证据证实。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黄某、曾某、刘某主观上明知其销售的农药不适用于防治甘蔗的害虫,但仍予以销售给蔗农,造成蔗农的损失,其行为已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一百四十条的规定,应当以销售伪劣产品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二条之规定,提起公诉,请依法判处。被告人黄某、曾某、刘某对公诉机关指控的事实和罪名均无异议,均辩解称“长制”2%吡虫啉农药包装说明虽然注明适用于防治黄瓜蚜虫,但由于听说其他地方的蔗农将该农药用于防治甘蔗的害虫时,效果反映良好,故在宣传该农药时也就将该农药宣传为防治甘蔗的害虫,其在主观上并无恶意,请求对其从轻处罚。经审理查明,被告人黄某系柳州市大鹏农资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该公司主要经营农药、种子、化肥等。被告人曾某、刘某系夫妻关系,2009年,夫妻二人在象州县马坪镇马坪新街5号注资成立象州马坪旭旺农资经营部,业主为曾某,经营范围为农药、化肥及种子。平时由刘某负责进货���由曾某负责销售。2012年12月份,被告人黄某从郑州万安特农化产品有限公司购进“长制”2%吡虫啉农药,在明知该农药适用于防治黄瓜蚜虫的情况下,其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宣传该农药适用于防治甘蔗的害虫,并以每件370元的价格销售了202件的“长制”2%吡虫啉农药给马坪旭旺农资经营部,销售额74,740.00元。马坪旭旺农资经营部的被告人曾某、刘某从柳州大鹏农资公司购进了202件的“长制”2%吡虫啉农药后,其二人主观上均明知该农药的真实性能即防治黄瓜的蚜虫,但其为了增加销售量,将该农药销售给农户时宣传为适用于防治甘蔗的害虫,致使马坪镇大槽屯的秦大军等农户在购买该农药施用于防治甘蔗的害虫,但甘蔗的害虫没有被杀死,造成蔗农损失。经查,被告人曾某、刘某共销售了1512包,每包的售价是55元,总销售额83,160.00元。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农药鉴定所鉴定,“长制”2%吡虫啉农药系不合格产品。另查明,2013年5月初,象州县农业执法人员接到蔗农的投诉后,对马坪旭旺农资经营部销售的“长制”2%吡虫啉农药展开调查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被告人曾某、刘某在农业执法人员对其调查时也如实供述了其犯罪事实。被告人黄某也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其犯罪事实。案发后,被告人曾某、刘某退回蔗农农药款共计23,210.00元。案件在审理过程中,被告人黄某主动预缴罚金人民币八万元,被告人曾某、刘某分别预缴罚金人民币四万元。上述事实,有如下经庭审举证、质证的证据证实,本院予以确认。(一)证人证言罗美金系柳州市大鹏农资有限公司的员工,其主要负责该公司的销售工作。其证实柳州市大鹏农资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系黄某,该公司从2013年1月份开始从郑州万安特农化产品有限公司购进“长制”2%吡虫啉农药并制作该农药的宣传资料,当时公司将该农药宣传主要用于防治甘蔗的害虫。在零售商销售该农药时也一并将宣传资料发给零售商,让零售商在销售时发给蔗农,以作宣传。其所负责象州方向的销售,大约销售给马坪乡的有200件。秦大军、秦树桥、覃兰斌、谭玉丰、谭凤尤、谭凤升、覃连军、谭凤球、韦新坤、覃谋尤、左亮球均系象州县马坪乡蔗农,均证实2013年上半年之前,其到马坪旭旺农资经营部购买农药来杀甘蔗的害虫时,该农资经营部老板向其宣传介绍称“长制”2%吡虫啉农药杀甘蔗的害虫好,其听从该农资经营部老板的宣传后,就购买了“长制”2%吡虫啉农药回来喷杀甘蔗的害虫,但没有效果,造成甘蔗减产。(二)书证1、象州县公安局受案登记表、立案决定书,证实象州县公安局收到象州县农业局案件移送函后对该案进行立案侦查的情况。2、象州县农业局执法人员所作的调查笔录,证实马坪乡大槽屯的秦树桥等蔗农所购买的“长制”2%吡虫啉农药系从马坪旭旺农资经营部购回。3、象州县农业局执法人员所作的现场检查笔录及抽样取证凭证,证实2013年5月8日象州县农业局执法人员依法对马坪旭旺农资经营部检查时,发现该农资经营部内尚有88包“长制”2%吡虫啉农药,该农药包装上标注:总有效成份含量:2%;登记作物:黄瓜;防治对象:蚜虫。当天,执法人员对该农药进行了抽样取证。4、柳州市大鹏农药调拨单,证实2012年12月份至2013年上半年,柳州市大鹏农资有限公司共销售了202件的“长制”2%吡虫啉农药给马坪旭旺农资经营部,销售额74,740.00元。5、曾某经营户商品销售情况登记台账,证实了马坪旭旺农资经营部销售“长制”2%吡虫啉农药给农户的数量及金额情况。6、柳州市大鹏农资有限公司策划推广“长制”2%吡虫啉农药的宣传资料及刘某对该农药所作的宣传资料,均证实柳州市大鹏农资有限公司及刘某均将“长制”2%吡虫啉农药宣传为适用于防治甘蔗的害虫。7、营业执照,证实柳州市大鹏农资有限公司属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类型,法定代表人为黄某;象州马坪旭旺农资经营部属个人独资类型,投资人为曾某。8、象州县公安局民警对黄某的询问笔录,证实黄某2013年7月4日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其犯罪事实。9、补偿款详单,证实曾某、刘某退回蔗农农药款共计23,210.00元。(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农药检定��出具的检验报告,证实从马坪旭旺农资经营部取样的“长制”2%吡虫啉农药经检验,属不合格产品。(四)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被告人黄某、曾某、刘某归案后对其将“长制”2%吡虫啉农药宣传为防治甘蔗的害虫并予以销售的行为均供认不讳。但均辩解称,“长制”2%吡虫啉农药有效成份是否达标其是没法检测的。此外,“长制”2%吡虫啉农药包装说明虽然注明适用于防治黄瓜蚜虫,但由于听说其他地方的蔗农将该农药用于防治甘蔗的害虫时,效果反映良好,故在宣传该农药时也就将该农药宣传为防治甘蔗的害虫,其在主观上并无恶意。本院认为,被告人黄某、曾某、刘某明知“长制”2%吡虫啉农药适用于黄瓜蚜虫的防治,但为了牟利,将该产品大肆宣传为防治甘蔗的害虫,并销售给蔗农用于喷杀甘蔗的害虫,其行为���于以假充真,且销售金额均达五万元以上,均已触犯刑律,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黄某、曾某、刘某犯销售伪劣产品罪成立。被告人黄某作为自然人投资的柳州市大鹏农资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应对该公司的销售金额负责。而被告人曾某、刘某在销售伪劣产品中,一人负责进货,一人负责销售,相互配合,属共同犯罪,且均为主犯,均应按其所参与的全部犯罪处罚。案发后,被告人黄某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了其销售伪劣产品的事实,是自首,依法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被告人曾某、刘某归案后也能如实供述其销售伪劣产品的事实,当庭自愿认罪,依法均可对其从轻处罚。此外,案发后被告人曾某、刘某能退给蔗农农药款,有一定的悔罪表现,可对此二被告人酌情从轻处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第五十��条、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第三款的规定,判决如下:一、被告人黄某犯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罚金人民币八万元。二、被告人曾某犯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罚金人民币四万元。三、被告人刘某犯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罚金人民币四万元。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接到判决书第二日起十日内,通过本院或者直接向来宾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书面上诉的,应交上诉状正本一份,副本一份。审判长 谭远献审判员 谭远献审判员 林起强二〇一五年二月十二日书记员 李丽玲附相关法律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第五十二条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第三款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