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5)温瑞陶民初字第28号

裁判日期: 2015-02-10

公开日期: 2015-09-23

案件名称

曾某与夏某甲婚约财产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瑞安市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瑞安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曾某,夏某甲

案由

婚约财产纠纷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第一款

全文

浙江省瑞安市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5)温瑞陶民初字第28号原告曾某。委托代理人金光华(特别授权代理)。被告夏某甲。委托代理人胡奎、陈周(一般授权代理)。原告曾某为与被告夏某甲婚约财产纠纷一案,本院于2014年12月29日引导调解,2015年2月5日立案受理,依法由助理审判员赵章瑜适用简易程序于2015年2月6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曾某及其委托代理人金光华、被告夏某甲及其委托代理人陈周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曾某诉称:原、被告于2013年下半年经人介绍认识,××××年××月××日订婚,至今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亦未生育子女。订婚当日,原告留宿被告家中,被告却拒绝与原告同床。原告无奈于次日回到江苏常熟。此后,原告多次要求被告前往常熟,被告均予以拒绝。2014年农历4月14日,原告再次来到被告娘家,要求被告一同前往常熟,但被告却坚决不同意,双方因此发生争吵。2014年农历4月16日,被告母亲致电原告方,表明欲解除婚约。半个月后,被告及其家人又来到原告家中欲退回定指,发现被告及其家人不在家,遂被邻居劝回。后被告方还将定指送至介绍人家中,但被介绍人拒收。嗣后,原告多次打电话给被告要求和好,但被告均不予理睬。原告无奈请托双方所在村村干部居中调解,但双方始终无法和好。订婚时,原告交付被告“折金款”58000元、“折样款”5200元及黄金项链一条、黄金手链一条、铂金对戒一只、黄金定指一对(价值22800元)。原告另交付被告压岁钱8000元(被告先交付原告8888元,原告添加8000元后再交付被告16888元)、被告兄弟压岁钱4400元、被告外甥女红包520元、被告堂兄红包520元、被告姐夫红包220元,购买并分发糖果(价值16500元),以上合计116160元。被告返还原告“折样款”2000元,另交付原告金项链一条(价值15100元),购买并分发毛巾(价值3000元)。原、被告相互给付的财物相抵后,被告净收原告财物96060元,且尚未包括原告亲戚交付被告的压岁钱及订婚酒席开支。因双方已无法缔结婚姻,被告应将上述财物计96060元返还原告。现原告起诉请求判令:1、被告返还“折金款”、压岁钱等财物计96060元;2、本案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诉讼中,针对被告抗辩,原告补充陈述:原、被告于订婚后共同生活一个星期。关于被告主张的款项66993.8元,其中金项链一条及盘碗两套,原告确有收取,同意实物返还,其余款项均无需返还及赔偿。被告夏某甲辩称:一、原告关于双方认识、订婚的陈述属实。双方至今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亦未生育子女。二、原告其余诉称不属实。1、订婚当日,原告确留宿被告家中,但被告因醉酒已不省人事,故而未与原告同床。被告酒醒后随即与原告一同回家共同生活了一个星期,直至原告前往常熟工作。2、被告愿意前去常熟,但需办理离职交接手续,故要求原告给予一定的时间,待所在公司重新雇人并完成交接工作后再前去常熟。3、原、被告解除婚约的过错在于原告。订婚后,原告手机内频现暧昧短信,但被告仍愿意相信原告。2014年7月,原告回到瑞安,声称欲带被告出去旅游。当晚,原告在被告家楼下接听电话持续半个小时,随即坚持要回家,被告及其家人极力挽留,被告亦称可以与原告一同回家,但原告未说明任何理由就丢下被告走了。次日,被告及其亲友一同前去原告家,被告向原告父亲出示了原告手机里的暧昧短信,原告父亲因此责骂原告,但原告不仅未向被告道歉,反而再也没有找过被告。被告还发现原告曾在瑞安与她人开房。双方解除婚约完全是由原告过错导致。三、原告要求被告返还彩礼,依据不足。1、“折金款”58000元及压岁钱8000元,被告确有收取。“折样款”被告仅收取3200元,并非5200元,且被告已返还2000元。黄金项链一条、黄金手链一条、铂金对戒一只、黄金定指一对,被告确有收取。上述款项及金首饰属按当地风俗的赠与行为,本无需返还,但被告自愿实物返还原告黄金项链一条、黄金手链一条、铂金对戒一只、黄金定指一对。2、原告交付被告亲戚的红包,系原告自愿赠与他人,被告无需返还。3、糖果是订婚过程中的必要花费,无需由被告返还。四、订婚时,被告花费66993.8元,具体如下:1、订婚喜酒支出9476元;2、被告为订婚购置衣服支出3942元;3、被告为原告购置衣服支出1480元;4、男方第一次上门酒席支出1355元;5、男方从常熟回瑞安酒席支出1020元;6、订婚时购买毛巾支出4620元;7、订婚当天红包支出13288.8元(媒人红包1200元、新郎红包9408.8元、伴郎红包520元、开车红包960元、新郎折衣红包1200元);8、订婚当天样数支出3320元(六样1700元、五角硬币200元、红包两个2840元);9、被告交付原告金项链一条价值15100元;10、被告交付原告盘碗两套价值4200元;11、订婚时、订婚后被告交付原告妹妹子女红包2400元;12、订婚后宴请亲朋支出6792元。原告应返还及赔偿被告上述款项合计66993.8元。原告曾某在本院指定的举证期限内提供了如下证据:1、原告身份证一份,拟证明原告身份情况。‘2、被告户籍证明一份,拟证明被告身份情况。3、瑞安市陶山镇洲渎村村民委员会出具的证明一份,拟证明原、被告于××××年××月××日订婚,至今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亦未生育子女。被告夏某甲在本院指定的举证期限内提供了如下证据:4、照片两张,拟证明原告与她人保持不正当男女关系的事实。5、证人叶某、夏某乙出庭所作的证言,拟证明原、被告解除婚约的过错在于原告。上述证据经庭审出示、质证。被告夏某甲对证据1、2、3无异议;对证据5,认为证人证言属实,可证明被告待证事实。原告曾某对证据4,认为短信发送时间早于双方订婚时间,且无法显示短信的发送方及接收方,短信内容亦无法反映原告与她人有不正当关系,故与本案无关联。对证据5,认为两位证人均与被告存在利害关系,且证言无其他证据佐证,不具有证明力,亦与本案无直接关联。本院认为,证据1、2、3,双方无异议,且符合证据三性,本院予以采信。证据4、5,尚不能证明被告待证事实,本院不予采信。经审理,本院认定事实如下:原、被告于2013年下半年经人介绍认识,××××年××月××日举行订婚仪式,至今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亦未生育子女。双方于订婚后曾共同生活一个星期。订婚当日,原告交付被告“折金款”58000元、黄金项链一条、黄金手链一条、铂金对戒一只、黄金定指一对、压岁钱8000元及“折样款”若干,被告交付原告金项链一条、盘碗两套并返还“折样款”2000元。同时,双方均曾赠与对方亲属各种名目的红包。双方另有实物往来及其他费用支出。诉讼过程中,原告返还被告金项链一条、盘碗两套,被告返还原告黄金项链一条、黄金手链一条、铂金对戒一只、黄金定指一对。双方均确认上述财物与订婚时所交付财物无异。本院认为:原、被告之间未缔结婚姻关系,双方之间为订立婚约而按照习俗给付的财物应予返还。原告交付被告的“折金款”58000元,属彩礼范畴,被告应予返还,但鉴于双方已共同生活一段时间,且被告在订婚时亦有相关费用支出,本院酌情确定被告返还原告彩礼30000元。原告主张的“折样款”、压岁钱、红包、糖果费用以及被告主张的样数花费、红包、购衣费用、毛巾费用,属于按本地风俗习惯的互赠行为,且部分已于订婚仪式及随后的共同生活期间消耗,本院均不予支持。被告另主张的宴请费用,不属于婚约财产的范围,本院亦不予支持。据此,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一、被告夏某甲于本判决生效后十五日内返还原告曾某彩礼款计30000元;款交本院陶山人民法庭转付。二、驳回原、被告的其他诉讼请求。如未按期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的规定,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本案本诉受理费2202元,减半收取1101元,由原告曾某负担757元,由被告夏某甲负担344元(被告应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本院缴纳;原告已预交受理费2202元,应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来本院退回1445元)。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交副本,上诉于浙江省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递交上诉状之日起7日内先预缴上诉案件受理费2202元(具体数额由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确定,多余部分以后退还),款交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户名:温州市财政局非税收入结算户,开户银行:农行温州市分行,账号:192999010400031950013,逾期不交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本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如被告拒绝履行的,原告可以向本院申请执行;申请执行的期限为两年,从判决书规定履行期限的最后一日起计算。代理 审 判员 赵章瑜二〇一五年二月十日(代)书记员 木聪慧法条索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适用前款第(二)、(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更多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