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宜民终字第1794号
裁判日期: 2015-12-24
公开日期: 2016-01-29
案件名称
何锡银与杨太强民间借贷纠纷一案二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四川省宜宾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四川省宜宾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何锡银,杨太强
案由
民间借贷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
全文
四川省宜宾市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5)宜民终字第1794号上诉人(原审被告)何锡银,男,生于1962年10月,汉族,住四川省高县。委托代理人周宗华,高县庆符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被上诉人(原审原告)杨太强,男,生于1980年7月,汉族,住四川省高县。委托代理人孙正华,高县文江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上诉人何锡银因与被上诉人杨太强民间借贷纠纷一案,不服四川省高县人民法院(2015)宜高民初字第665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了审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一审法院经审理查明,何锡银因从事煤炭经营,自2013年起至2014年末与熟悉煤炭业务的杨太强合作。杨太强、何锡银经共同协商后约定“由杨太强负责为何锡银发货、运输,以运至何锡银开办的黄桷村货场的过磅数量为准,何锡银按30元/吨向杨太强支付费用。”;双方达成合作约定后,杨太强按约将煤炭发运至何锡银指定的煤炭货场,至2014年末双方合作结束,没有进行结算。2015年2月17日,杨太强携带与何锡银合作经营煤炭期间的相关票据,至何锡银经营的煤炭货场,拟与何锡银结算(当日为农历年30前日,与何锡银有煤炭业务往来的合作伙伴胡桂龙、黄炳镇受邀至其货场团年);双方至何锡银货场的办公室内商谈后,何锡银向杨太强出具了由其亲笔填写并签名、捺印的金额为433604元的借条一张(该借条系杨太强携带的空白格式借条,经何锡银亲笔填写),借条上没有载明借款利息和还款时间。上述查明事实,有双方当事人的当庭陈述及双方当事人所举证据在案佐证,杨太强为证明其主张所举证据有:1、借条原件一张,拟证明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借贷关系。2、何锡银身份证复印件,拟证明何锡银身份情况;3、结算单,拟证明何锡银所欠杨太强款项的构成;4、照片三张,拟证明出庭的证人黄炳镇与何锡银系生意合作关系,双方关系很好,其之间具有厉害关系,证言不应采信;5、杨刚、郑远林的证人证言,证明出庭的证人胡桂龙与何锡银有亲属关系,其具有厉害关系,证言不应采信。何锡银为支持其抗辩主张所举的证据有:1、何锡银的身份证复印件,拟证明其主体身份情况;2、证人胡桂龙、黄炳镇的当庭证言,拟证明双方当事人之间无借贷关系,何锡银向杨太强出示借条系基于对杨太强的信任应杨太强所请,用于杨太强应对其债权人催款,而并非杨太强主张的何锡银差欠其的运输款、货款等转为借款。上列双方当事人所举证据,经庭审质证,何锡银对杨太强所举的第2组证据无异议,对第1组证据的真实性无异议;认为杨太强所举第3组证据对账单,系杨太强个人填写且无何锡银的签名认可,不应采信,所举第4组证据,杨太强未能说明照片的来源,不能作为证据使用,所举第5组证据,因两名证人均未出庭作证,其所做证言不应采信。经一审法院审查,杨太强所举对账单,系其个人记账,没有经过何锡银的确认,一审法院不予采信;杨太强所举三张照片,经杨太强说明系来自何锡银所发微信朋友圈,且照片客观上能反映出证人黄炳镇、胡桂龙与何锡银共同休闲娱乐的事实,因此,一审法院对何锡银的质证意见不予采纳,对杨太强所举第4组证据,予以采信;杨太强所举第5组证据,因证人未出庭质证,且证人胡桂龙与何锡银是否有亲属关系,应当由相应机关出具证明予以证实,故对杨太强所举第5组证据不予采信。杨太强对何锡银所举的第1组证据无异议;提出何锡银申请出庭作证的证人黄炳镇、胡桂龙均系何锡银煤炭经营的长期合作伙伴,且双方来往密切具有厉害关系,不应采信其证言的质证意见,一审法院审查后认为,证人黄炳镇、胡桂龙确系何锡银的长期合作伙伴,杨太强所举照片中也反映出双方来往密切,且双方当事人之间就双方对账及何锡银向杨太强出具借条的事实二证人均未在场,其所作证言均系听杨太强所述,因此,一审法院对杨太强的质证意见予以采纳,对证人的当庭证言,不予采信。对上述双方当事人均无异议的证据,依法予以采信。一审法院认为,自然人之间依法成立的借贷关系受法律保护。本案中,何锡银向杨太强出具借条,将双方因合作煤炭经营期间,其差欠杨太强的各项款项转为借款的事实清楚,因此,双方当事人之间成立了民间借贷法律关系;杨太强主张何锡银向其清偿借款的诉求符合法律规定,一审法院依法予以支持。何锡银主张其与杨太强之间不存在借贷关系,其向杨太强出具借条系因基于对杨太强的信任,应其所请,用于其应对债权人的催款,为支持其提出的抗辩主张何锡银申请了证人胡桂龙、黄炳镇出庭作证。对何锡银提出的抗辩意见,一审法院认为,杨太强何锡银长年经商,应当清楚其亲笔向杨太强出具借条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其仅因与杨太强曾为合作伙伴,就应杨太强所请向其出具亲笔书写并签名捺印的借条,从日常生活情理上看应为不可能;从双方当事人双方的举证,杨太强所举《借条》,本身即表明了双方存在借贷关系,而何锡银申请出庭作证的证人发表的证言,因双方当事人协商、并由何锡银向杨太强出具书面借条的整个过程,证人均不在场,证人均系事后听闻,杨太强所举《借条》的证明力明显大于何锡银所举的证人证言;据此,一审法院对何锡银的抗辩意见,不予采纳。综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条、第一百零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条、第八条、第六十条、第九十三条、第一百九十六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关于民事诉讼的若干规定》第七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判决如下:何锡银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归还杨太强借款433604元。如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的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本案案件受理费7804元(杨太强已预交),由何锡银负担。一审宣判后,原审被告何锡银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诉,请求撤销原判,本案一、二审诉讼费由被上诉人承担。其主要理由是:上诉人与被上诉人之间的借贷关系不存在,被上诉人也无证据证明上诉人差欠被上诉人货款。被上诉人杨太强答辩称:1、何锡银向杨太强借款433604元的客观事实存在,这笔借款的形成是何锡银差欠杨太强六笔款项通过结算转为借款;2、何锡银常年经商,应清楚亲笔书写借条产生的法律后果,不可能仅应杨太强所请求出具借条;3、无证人证明双方当事人结算和出具借条的过程,一审证人胡桂龙、黄炳镇的证言不属实。二审审理查明的事实除与一审审理查明的事实一致以外,本案经二审组织开庭审理,上诉人何锡银向本院提交了2015年2月17日其办公区域的监控视频,该监控视频记录了杨太强当天开车进入何锡银院坝再到办公室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空白格式借条和印泥,何锡银填写并签名盖印本案争议借条的过程,整个过程仅有几分钟。被上诉人杨太强提交了一份8万元的银行存款凭证单复印件,拟证明其为何锡银垫付8万元货款,并主张另外还有五笔款项共同构成433604元。经当事人举证、质证后,合议庭当庭归纳出本案争议焦点,本案并不存在真实的民间借贷基础法律事实,而是何锡银向杨太强出具的借条是否涉及其他经济来往费用及该费用是否真实。经合议庭征询双方当事人意见,何锡银、杨太强对合议庭归纳的本案焦点均予以认可。本院认为,被上诉人杨太强虽然以借条为债权凭证提起民间借贷诉讼,但根据其在诉状及庭审中的陈述,该债权纠纷并非民间借贷关系引起,而是杨太强为何锡银运输煤炭的过程中产生的相应经济关系引起。杨太强主张何锡银差欠其433604元,该基础法律事实和构成应由杨太强负责举证予以证明。为此,结合杨太强在一、二审中提交的证据,本院作如下认定:一、杨太强在二审庭审中提交的银行存款凭证单仅能看出杨太强向案外人杨杰的银行卡存入8万元,且无其他证据予以佐证,仅凭该存款凭证无法证明该款项由杨太强为何锡银垫付货款,本院对该证据不予采信;对另外五笔款项杨太强均未举证。因此,无法认定双方之间存在相应真实的基础法律关系。二、杨太强在一审提交了一份结算单及何锡银书写的借条,但该份结算单为杨太强单方书写形成,上诉人何锡银对该结算单不予认可,又无双方当事人签字,无法以此认定何锡银差欠杨太强相应款项。杨太强主张借条是在何锡银办公室结算后由何锡银出具,但结合双方当事人形成借条经过的视频,何锡银在书写借条前双方并无计算核对的过程,无法确认该借条是经过双方结算后成立借贷关系的真实意思表示。因此,杨太强为证明其主张的证据不足,双方不成立民间借贷关系,杨太强可待有证据证明相应的基础法律关系成立后另行起诉。综上,原判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不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二)项之规定,判决如下:一、撤销四川省宜宾市高县人民法院(2015)宜高民初字第665号民事判决;二、驳回被上诉人杨太强原审诉讼请求。一审案件受理费7804元,二审案件受理费7804元,合计15608元由被上诉人杨太强负担。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 判 长 何锡强代理审判员 王 春代理审判员 聂华竟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书 记 员 陈 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