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枣刑初字第139号
裁判日期: 2015-11-16
公开日期: 2016-01-05
案件名称
丁某诈骗一审刑事判决书
法院
枣强县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枣强县
案件类型
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丁某
案由
诈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第七十二条第一款,第七十二条第一款,第七十三条第一款,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第六十四条
全文
河北省枣强县人民法院刑 事 判 决 书(2015)枣刑初字第139号公诉机关河北省枣强县人民检察院。被告人丁某,群众,农民。2013年11月13日因涉嫌犯诈骗罪被枣强县公安局刑事拘留,同年12月13日转逮捕,2014年1月9日被枣强县公安局取保候审后在逃,2015年4月27日被景县公安局王谦寺派出所抓获,当日被枣强县公安局监视居住,2015年10月23日经本院决定被取保候审。河北省枣强县人民检察院以枣检公诉刑诉(2015)134号起诉书指控被告人丁某犯诈骗罪,于2015年10月22日向本院提起公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并将量刑规范化纳入庭审程序,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河北省枣强县人民检察院指派检察员杨丽出庭支持公诉,被告人丁某到庭参加了诉讼。现已审理终结。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丁某与现已判处刑罚的陈立冬、张希云、张文才等人相互勾结,抓住农村未婚男子急于结婚的心理,设置圈套,以骗取被害人钱财:1.2013年4月份,已判处刑罚的任福报找到陈立冬,让其给郑某(枣强县王均乡郑庄村人)介绍对象。陈立冬遂将此事告知被告人丁某及张文才,丁某让张文才找女子与郑某见面。后张文才找到已判处刑罚的刘振桥,二人来至丁某家,与陈立冬、丁某商议,由陈立冬负责联系男方,丁某给刘振桥起名“丁丽娜”,丁某扮演“丁丽娜”的哥哥,张文才扮演“丁丽娜”的表弟,在丁某家见面。陈立冬遂与郑某联系(通过任福报得知郑某的电话),告知介绍的对象可靠、跑不了。次日,郑某支出人民币300元租车载陈立冬及唐林乡徘徊村孟素文(女,72岁)一并来到丁家与“丁丽娜”见面,双方均觉满意,陈立冬等人索要见面礼金人民币2960元,由刘振桥、丁某、张文才、陈立冬将此款分掉,此后,陈立冬不再参与。郑某为刘振桥购买衣服支出人民币1000余元,晚上,刘振桥跟随郑某回到郑某家中,得知郑某手中有人民币15000元、其姐家放有人民币4万元,后刘振桥联系张文才、丁某,并告知此事,张文才到郑某家谎称丁某的妻子住院了,骗走郑某人民币15000元。三四天后,张文才与刘振桥去郑某家谈结婚之事,郑某从其姐姐家取回人民币4万元交予刘振桥。下午,刘振桥给张文才人民币17000元,自留人民币23000元当晚宿于张文才家。期间,张文才与丁某将人民币2万元要走,用于张文才购车。此后,上述人员再不与郑某联系,郑某共被骗人民币58960元。2.2013年夏,任福报联系张希云找男方介绍对象,张主动找到马某(枣强县王常乡李家庄村人)家,要给马某介绍对象。后张希云联系陈立冬,陈立冬又联系被告人丁某及在丁家居住的张亚萍(已判刑),并密谋骗取马某钱财,谎称张亚萍名叫“张婷婷”,丧父且母亲改嫁,欲在此地找个婆家。某日,双方在丁某家见面,在龙华镇饭店支出人民币400元用餐,饭后丁某索要订婚礼金人民币3600元。次日,张希云与马某携带人民币3600元来至丁某家,此时,张文才加入,谎称系“张婷婷”的小叔。中午,上述人员一同到龙华镇饭店就餐,马某再次支出人民币400元。饭后马某通过丁某交予“张婷婷”订婚礼金人民币3600元及见面礼金人民币660元,期间,马某付给“张婷婷”人民币100元的电话费、付给陈立冬人民币160元的媒人钱。后张希云等人又以认门、过中秋节等为由骗取马某价值人民币2000元的礼品,此后,马某已联系不上“张婷婷”。共骗取人民币现金4520元及物品价值人民币2000元。3.2013年5月份,被告人丁某与张希云、陈立冬、任福报及张亚萍勾结在一起,给景县广川镇张枫林村张某介绍“张婷婷”,并安排在丁某家见面。某日,张某租车载其母及“媒人”张希云、任福报、陈立冬来至丁某家中,丁某扮演“张婷婷”的叔叔,二人见面后,张某付给“张婷婷”见面礼金人民币1600元及婆婆礼金人民币420元。次日,“张婷婷”约张某去玩,支出人民币1000元购买手机等物品。后丁某假装提出高额彩礼等无理要求致男方无法接受而告吹,致张某被骗人民币3020元。4.2013年春,被告人丁某与陈立冬、任福报、张亚萍勾结在一起,任福报找到景县广川镇木里庄村刘某甲,称要给其子刘某乙介绍对象。某日,刘某甲父子带陈立冬、任福报到丁某家与“张婷婷”(张亚萍)见面,丁某谎称该女系邯郸人,父亲死亡且母亲不正干,当自己女儿养。后在龙华饭店支出人民币600元用餐并在刘家看房,丁某索要见面礼,刘某乙遂付见面礼金人民币1600元,并给“张婷婷”婆婆礼金人民币260元,且付任福报、陈立冬各人民币100元的媒人钱。此后,刘某甲先后两次各买人民币200元的礼品去丁家谈订婚、结婚事宜,均被以各种理由推脱,直至被告知女方不同意这门婚事,丁某等人不再接听电话。至此,刘某甲父子被骗人民币2060元。被告人丁某组织参与诈骗作案4起,涉案金额人民币70560元。被告人丁某之行为已构成诈骗罪,请依法判处。被告人丁某对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经审理查明:1.2013年4月份,任福报找到陈立冬(二人均已判刑),让其为郑某(男,枣强县王均乡郑庄村人)介绍对象。陈立冬遂将此事告知被告人丁某及张文才(已判刑),丁某让张文才找女子与郑某见面骗钱。随即,张文才找到刘振桥(已判刑),二人来至丁某家中,与陈立冬、丁某密谋,丁某给刘振桥起名“丁丽娜”,由陈立冬负责联系男方,丁某假扮“丁丽娜”之兄,张文才假扮“丁丽娜”之表弟,在丁某家见面。商妥后,陈立冬通过任福报得知郑某的电话并与之联系,告知给其介绍个对象,可靠、跑不了,郑某遂同意见面。次日,郑某租车载陈立冬及孟素文(女,枣强县唐林乡徘徊村人)一并来至丁某家与“丁丽娜”见面,双方均觉满意,陈立冬等人向郑某索要见面礼金人民币2960元,后与郑某一同至饭店用餐,又假意到郑某家看房后离开。上述款项由刘振桥、丁某、张文才、陈立冬分掉,刘振桥、丁某各得款人民币800元,张文才得款人民币700元,陈立冬得款人民币660元。此后,陈立冬、任福报不再参与。一天后,丁某、张文才密谋让郑某给刘振桥购买衣服,当日郑某为此支出人民币1000元,当晚刘振桥宿于郑某家中。期间,刘振桥得知郑某有存款人民币15000元,其姐家存有人民币4万元,遂联系张文才、丁某。次日,张文才来至郑某家谎称丁某之妻生病住院,需钱治疗,骗取郑某人民币15000元,张文才与刘振桥取款后离开,刘振桥得款人民币8000元,张文才得款人民币7000元;后张文才分予丁某人民币3000元,自得人民币4000元。三四天后,张文才与刘振桥至郑某家中假装商议结婚之事,称由刘振桥当家,没钱不行,郑某遂从其姐家中取回人民币4万元交予刘振桥,刘振桥交予张文才人民币17000元,自留人民币23000元,并于当晚宿于郑某家中。后上述几人再不与郑某联系,张文才与丁某以怕郑某告发、摆平此事为由向刘振桥要回人民币2万元,用于张文才购车,郑某共被骗人民币58960元。案发后,刘振桥、任福报分别退还被害人郑某赃款人民币1万元及100元。2.2013年夏,任福报联系张希云找男方介绍对象骗钱。张希云主动找到马某(男,枣强县王常乡李家庄村人)家,给马某介绍对象,马家同意见面,张希云遂联系陈立冬,陈立冬又联系被告人丁某及在丁家居住的张亚萍(已判刑),并密谋骗取马某钱财,谎称张亚萍名叫“张婷婷”,丧父且母亲改嫁,欲在此地找个婆家。某日,双方在丁某家见面,并在龙华镇饭店用餐,后丁某向马某索要订婚礼金人民币3600元。次日,张希云与马某携带人民币3600元来至丁某家,此时,张文才加入,谎称系“张婷婷”的小叔。中午,上述人员一同到龙华镇饭店用餐后,马某通过丁某交予“张婷婷”订婚礼金人民币3600元及见面礼金人民币660元,期间,马某付给“张婷婷”电话费人民币100元、付给陈立冬媒人款人民币160元。此后,马某无法联系到所谓的“张婷婷”,共被骗人民币4520元。案发后,张亚萍、张希云分别退还被害人马某赃款人民币600元及300元。3.2013年5月份,被告人丁某与张希云、陈立冬、任福报、张亚萍相互勾结,谎称张亚萍名叫“张婷婷”,给张某(男,景县广川镇张枫林村人)介绍对象并安排在丁某家中见面。某日,张某租车载其母及“媒人”张希云、任福报、陈立冬来至丁某家中,丁某假扮“张婷婷”的叔叔,二人见面后,张某付给“张婷婷”见面礼金人民币1600元及婆婆礼金人民币420元。次日,“张婷婷”与张某约会,由张某支出人民币1000元为其购买手机等物品。后丁某假装提出结婚彩礼需人民币8万元的无理要求致张某无法接受而终止,张某共被骗人民币3020元。案发后,张亚萍退还被害人张某赃款人民币260元。4.2013年春,被告人丁某与陈立冬、任福报、张亚萍相互勾结,由任福报找到刘某甲(景县广川镇木里庄村人),谎称给其子刘某乙介绍对象。约好见面后,某日,刘某甲父子租车载陈立冬、任福报来至丁某家中与“张婷婷”(张亚萍)见面,丁某谎称该女系邯郸人,丧父且母亲不务正业,当自己女儿养。当日,上述人员在龙华饭店用餐后到刘家看房,丁某向刘某乙索要见面礼金,刘某乙遂付见面礼金人民币1600元,并付给“张婷婷”婆婆礼金人民币260元,且付给任福报、陈立冬媒人款各人民币100元。此后,刘某甲先后两次备礼品去丁家谈订婚、结婚事宜,均被以各种理由推脱,直至被告知女方不同意此婚事,丁某等人不再接听电话。至此,刘某甲父子被骗人民币2060元。案发后,张亚萍、任福报分别退还被害人刘某甲赃款人民币260元及100元。综上,被告人丁某组织参与诈骗作案4起,涉案金额人民币70560元。上述事实,有被告人丁某及其同案犯张亚萍、张希云、刘振桥、张文才、陈立冬、任福报在公安机关的供述;被害人郑某、马某、张某、刘某乙、刘某甲的陈述;马某对张亚萍、张文才的辨认笔录、被辨认人照片及被辨认人身份情况说明,张某、刘某乙分别对张亚萍的辨认笔录、被辨认人照片及被辨认人身份情况说明;书证本院(2014)枣刑初字第47号刑事判决书及被告人丁某的户籍证明信等证据,并经当庭举证、质证,被告人均无异议,本院依法予以确认。本院认为,被告人丁某伙同他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公诉机关指控罪名成立。鉴于其当庭自愿认罪,可酌情从轻处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第七十二条第一、三款、第七十三条第二、三款、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第六十四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一、被告人丁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罚金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缴纳。)二、责令被告人丁某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退还被害人郑新明赃款人民币四万八千八百六十元、退还被害人马振桩赃款人民币三千六百二十元、退赔被害人张书杰经济损失人民币二千七百六十元、退还被害人刘辉赃款人民币一千七百元,且与其他同案犯承担连带责任。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接到判决书的第二日起十日内,通过本院或者直接向河北省衡水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书面上诉的,应当提交上诉状正本一份,副本三份。审判长 徐永起审判员 王 宁审判员 杜永亮二〇一五年十一月十六日书记员 王虹凯 来源:百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