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浙民申字第1975号
裁判日期: 2015-10-08
公开日期: 2015-12-03
案件名称
詹静忠与衢州市柯城向东家庭农场、吕向东买卖合同纠纷再审复查与审判监督民事裁定书
法院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浙江省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再审审查与审判监督
当事人
衢州市柯城向东家庭农场,詹静忠,吕向东
案由
买卖合同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二百零四条
全文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民 事 裁 定 书(2015)浙民申字第1975号再审申请人(一审被告、二审上诉人):衢州市柯城向东家庭农场。投资人:吕向东。被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詹静忠。被申请人(一审被告):吕向东。再审申请人衢州市柯城向东家庭农场(简称向东农场)因与被申请人詹静忠、吕向东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不服衢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5)浙衢商终字第154号民事判决,向本院申请再审。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对本案进行了审查,现已审查终结。向东农场申请再审称:(一)一、二审认定冯红瑞系向东农场的工作人员证据不足,认定事实错误。冯红瑞系向东农场的业务合作伙伴,其向他人购买茶籽树然后转卖牟利,并非向东农场员工,向东农场与冯红瑞之间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亦无劳动关系。向东农场再审提交的三张收条能够证明冯红瑞并非向东农场员工。詹静忠起诉时将冯红瑞作为共同被告,后撤回对冯红瑞的诉请,不符合常理,二人有恶意串通的嫌疑。(二)一、二审认定詹静忠已经实际向向东农场销售并送达了366棵茶籽树证据不足,认定事实错误。1.如上所述,冯红瑞并非向东农场员工。2.向东农场没有向詹静忠购买茶籽树,也没有与詹静忠就购买茶籽树进行任何洽谈,送货单虽有向东农场的名称,但没有向东农场的盖章,收货人的签名均为冯红瑞,不排除冯红瑞借用向东农场的名义向詹静忠购买茶籽树。3.退一步说,即使冯红瑞确实是向东农场的员工,也不能以此认定詹静忠已经实际向向东农场销售并送达了案涉茶籽树。理由如下:首先法律没有禁止企业员工不得与他人发生交易,即冯红瑞可以以其个人行为与詹静忠进行茶籽树买卖。其次送货单虽有向东农场的名称和冯红瑞的签名,但不能以此认定冯红瑞的行为具有代理权,应属于无权代理,亦没有向东农场的追认,应自行承担民事责任。再次,冯红瑞也不构成表见代理。当初詹静忠起诉时,将冯红瑞一并作为被告起诉,可见其没有认为冯红瑞代表向东农场的行为。4.案涉茶籽树共有366棵,一、二审没有查清茶籽树去向的情况下,即认定向东农场是实际购买人,该认定也是草率的。综上,向东农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一)、(二)项,申请再审。被申请人詹静忠答辩称:(一)关于冯红瑞系向东农场工作人员的事实已经查清。从一审法院调取的广告由向东农场在电视台发布的电视广告所公布的联系方式为冯红瑞的联系号码,公布地址为衢州柯城区五湖村18号。根据浙江省龙游县公证处出具的公证书载明,由吕向东开设的浙江衢州天圣建设有限公司的网站上有衢州市利农花卉合作社的链接,该网站上发布的联系人为冯红瑞,联系号码与电视台广告号码相同。而衢州市利农花卉合作社与向东农场一样,均是吕向东个人独资企业,联系人均为冯红瑞。且冯红瑞以向东农场名义在外进行多次苗木交易,送货地点均为向东农场。(二)向东农场认为冯红瑞为茶籽树买卖中间商证据不足。向东农场一、二审均主张冯红瑞并非其员工,却不在一、二审中提供相应证据,三张收条可能系伪造,且收条不能当然证明冯红瑞为茶籽树买卖中间商。(三)詹静忠向向东农场销售并送达366棵茶籽树证据充分。1.送货单可见詹静忠已向向东农场销售茶籽树366棵,每棵单价350元,均由向东农场工作人员冯红瑞验货后签收。2.詹静忠是将案涉茶籽树运至向东农场,由农场投资人吕向东的父母清点验收。3.在詹静忠屡次向向东农场催款未果后,詹静忠向衢州市城南派出所报案,公安人员给吕向东打电话要求其前来处理,吕向东未直接否认抗辩,而是在电话中答应来农场解决。4.公安人员到农场后,冯红瑞和农场其他员工以及吕向东父母均在场,均承认詹静忠向农场提供了366棵茶籽树,货款确实未支付,故派出所认为是买卖合同纠纷,未按诈骗罪立案。综上,一、二审法院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请求驳回向东农场的再审申请。再审审查期间,詹静忠未提交新的证据,向东农场提交冯红瑞出具给向东农场的收条三张,证明向东农场向冯红瑞购买过茶籽树,向东农场向其支付了货款,若冯红瑞为向东农场员工,向东农场无需支付该货款。对此,詹静忠质证认为真实性有异议,向东农场一、二审均主张冯红瑞并非其员工,却不在一、二审中提供相应证据,故以上收条可能系伪造,且以上收条不能当然证明冯红瑞为茶籽树买卖中间商,与本案无关。本院认为,以上三份收条均发生于一审起诉前,而向东农场未在一、二审中提交,不属于再审新证据,不予认定。本院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为:1.冯红瑞是否系向东农场工作人员;2.詹静忠是否已实际向向东农场销售并送达了366棵茶籽树。分析如下:关于争议焦点一,经查,衢州市利农花卉合作社(简称利农合作社)与向东农场均为吕向东投资设立,向东农场以五湖花卉城的名义发布两则广告,其中一则的联系电话与利农合作社的联系人为冯红瑞的联系电话均一致,结合张光良的证人证言,能够证明冯红瑞系向东农场工作人员。2.再审过程中,向东农场提交落款时间为2014年4月至6月间由冯红瑞出具给向东农场的三份收条,用于证明冯红瑞与向东农场系合作伙伴关系。以上三份收条均发生于一审起诉前,而向东农场未在一、二审中提交,不合情理,不能予以认定。3.詹静忠一审过程中撤回对冯红瑞的起诉系其对自身诉讼权利的自由处分,不能因其撤诉推出其与冯红瑞存在恶意串通的情况。4.二审判决明确“向东农场一审败诉,却始终没有报案,不合常理;反之,对詹静忠报案情况未正面予以回应,更未申请冯红瑞、派出所民警等人员到庭作证以提供抗辩反证,其上诉理由不能成立”,然而向东农场在申请再审过程中仍未对相关情况作出回应,应对其作出不利的判断。关于争议焦点二,如上所述,作为向东农场员工,冯红瑞已经签收相应送货单,应视为案涉366棵茶籽树已经实际交付。向东农场认为即使冯红瑞为企业员工,仍可以与詹静忠发生以其个人名义的茶籽树买卖,然而本案詹静忠系将货物送至向东农场,送货单中注明了向东农场的名称,向东农场中亦有千余棵茶籽树,由于茶籽树非特定物,不能对其是否系案涉茶籽树予以查明,但综合现有证据已能形成心证上的高度盖然性,案涉366棵茶籽树已经实际交付至向东农场。综上,向东农场的再审申请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一)、(二)项规定的情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第一款之规定,裁定如下:驳回向东农场的再审申请。审 判 长 黄 梅代理审判员 周进海代理审判员 倪佳丽二〇一五年十月八日书 记 员 吕 俊 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