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河和法民一初字第398号
裁判日期: 2015-10-29
公开日期: 2015-12-28
案件名称
曾某甲与曾某乙继承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和平县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和平县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曾某甲,曾某乙
案由
继承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九条,第一百三十四条
全文
广东省和平县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5)河和法民一初字第398号原告曾某甲,男,住和平县大坝镇。被告曾某乙,女,住和平县大坝镇。委托代理人朱海新(系曾某乙侄子),男,住和平县上陵镇。原告曾某甲与被告曾某乙继承纠纷一案,本院于2015年9月14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由审判员王春青适用简易程序于2015年10月27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曾某甲与被告曾某乙及委托代理人朱海新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曾某甲诉称,原告曾某甲自1979年3月16日与被告父亲曾某丙签订了一份协议,协议内容如下:合约,立合约人:曾某丙、曾某甲,某丙年近半百,尚无子息,夫妇商议,须寻妥人,继承宗祖,奉养晚年,契身同志。某甲兄弟有三,年长纪成,寻婚结双,愧缺房屋,不堪居住,兄商弟议,愿将某甲过继分居。某丙某甲叔侄关系,本族同宗,奇偶巧数、琴瑟相持,金纳某甲,称子为儿,森奉金叔,认父继志,过继日起,共食同居,同心合力,建设家园,合家和气,双方之愿,金叔夫妇,年老至境,属森(理),所有房产,尽有家俱,由森撑受,不论何人,不能干涉,某乙、某戊,兄妹称呼,若果二妹纳夫在家,森当同意,权利义务,均享共负。日后某甲,受室登枝有男二三,拨回一枝,继原宗祖,属森之子,乃泰之孙,恐后无凭,合约为据。中人:曾李杰,代笔:曾松茂,在场:袁献光、曾烈宗。原告于签订协议后第二天就住在被告父亲(曾某丙)家,一直住到1982年10月左右,曾某丙叫原告离开其家,原告听了之后,就搬回自己家居住,现在曾某丙已过世,他名下财产全部由被告霸占,原告多次叫被告返还曾某丙名下财产,但被告一直不愿将财产返还于原告。原告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现依法提起诉讼,请求:一、请求法院判决曾某丙份下的个人所有财产由原告与被告共同继承;二、本案诉讼费由被告负担。原告曾某甲向本院举出如下证据:1、曾某甲的身份证复印件一张;2、《合约》复印件一张,证明原告与曾某丙签有收养协议;3、户主为何谷英、曾炳煌、袁玉兰、曾某丙、曾新容的《土地房产所有证存根》复印件五张,证明曾某丙的遗产情况。被告曾某乙辩称,一、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起诉;二、由原告承担诉讼费。理由如下:1、原告与被告的父亲养父子关系早己解除(1979年3月签订的协议;1980年9月解除),有1981年3月22日石谷大队的《裁决书》、1982年7月8日大坝公社的《调解书》为证。原告对被告父亲没有尽到赡养义务。因此,原告对被告父亲曾某丙的遗产没有所谓的“继承权”;2、原告与被告不属同一个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原告没有权利取得被告所在集体经济组织的所谓“山林土地管理权”;3、被告父亲曾某丙名下的山林已确权给被告,原告依法没有权利取得被告所在集体经济组织的山林土地管理权;4、被告父亲曾某丙名下已没有原告所讲的“个人所有财产”;5、原告的起诉已超过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综上所述,原告的诉讼请求缺乏事实依据,不符合法律规定,为维护被告的合法权益,请法院依法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并由原告承担本案的诉讼费用。被告曾某乙提交的证据如下:1、曾某乙的身份证复印件一张;2、大坝公社石谷生产大队的《裁决书》复印件两份;3、和平县大坝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的《调解书》复印件一份;4、和平县大坝镇石谷村委会出具有《证明》一张,证明曾某丙与袁某丁系夫妻关系,生育两个女儿曾某戊、曾某乙。经审理查明,原和平县大坝公社的曾某丙与妻子袁某丁(2013年3月死亡)生育了女儿曾某戊(又名曾某戊)与被告曾某乙。1979年3月16日,没有生育儿子的曾某丙与其当时28周岁的侄子即原告曾某甲商议,由他人代书订立一份《合约》,收养原告曾某甲为儿子。合约内容为:“合约,立合约人:曾某丙、曾某甲,某丙年近半百,尚无子息,夫妇商议,须寻妥人,继承宗祖,奉养晚年,契身同志。某甲兄弟有三,年长纪成,寻婚结双,愧缺房屋,不堪居住,兄商弟议,愿将某甲过继分居。某丙某甲叔侄关系,本族同宗,奇偶巧数、琴瑟相持,金纳某甲,称子为儿,森奉金叔,认父继志,过继日起,共食同居,同心合力,建设家园,合家和气,双方之愿,金叔夫妇,年老至境,属森(理),所有房产,尽有家俱,由森撑受,不论何人,不能干涉,某乙、某戊,兄妹称呼,若果二妹纳夫在家,森当同意,权利义务,均享共负。日后某甲,受室登枝有男二三,拨回一枝,继原宗祖,属森之子,乃泰之孙,恐后无凭,合约为据。中人:曾李杰,代笔:曾松茂,在场:袁献光、曾烈宗。公元一九七九年三月十六日”。订立合约第二天,原告便以儿子的身份与曾某丙及家人共同生活。1980年9月,原告曾某甲因家庭矛盾离开了曾某丙家,此后一直没有赡养过曾某丙。原告曾某甲离开曾某丙家后,曾因要求分割曾某丙管理的土地等问题与曾某丙产生纠纷,1981年至于1982年间,经当时的大坝公社处理。曾某丙于2003年7月死亡,原告当时也以本村祖叔的身份参与埋葬曾某丙事宜。2015年9月14日,原告曾某甲以曾广秀、曾某乙为被告提起上述诉讼。另查明,原告起诉的被告曾广秀,事实上没有此人,曾某丙的另一个女儿曾某戊(又名曾某戊)于2002年死亡。以上事实,有原、被告提交的证据及庭审陈述为证。本院认为,曾某丙与原告曾某甲自愿订立的“合约”,从其内容来看实质是收养协议,虽然收养人与被收养人没有在合约中签名,也不符合现行收养法的法定程序,但此合约是由当时的中间人、代笔人与在场人签名确认,且此后原告与曾某丙确实也共同生活了一年多时间,以父子相待,可以认定合约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此收养行为是发生在我国相关收养的法规和政策施行之前,合约内容并不违背收社会公德,应予确认曾某丙与原告曾某甲的收养关系成立。原告曾某甲本应尽为人子的义务,但实际上其与曾某丙共同生活不到两年时间就与曾某丙及家人产生矛盾,并离开曾某丙家至今,曾某丙死后也没有承担埋葬的义务。原告曾某甲离开曾某丙家后,曾因分割土地与经济问题产生纠纷,1981年至于1982年间,经当时的大坝公社石谷生产大队与大坝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处理。综上,原告与曾某丙的事实收养父子关系已经解除,原告已丧失继承曾某丙遗产的权利。再则,曾某丙已于2003年7月死亡,原告当时也以本村祖叔的身份参与埋葬曾某丙的过程,据此,原告应当知道曾某丙的遗产继承开始,但其于2015年9月14日才向本院提起继承纠纷诉讼,又未能举证证明存在诉讼时效中止或中断的情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八条规定,原告曾某甲向本院提起继承纠纷诉讼,超过了诉讼时效,对其诉讼请求应当予以驳回。综上所述,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九条第二款、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判决如下:驳回原告曾某甲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300元,因适简易程序审理减半收取150元,由原告曾某甲负担。如不服本判决,可以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或者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河源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 王春青二〇一五年十月二十九日书记员 王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