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东中法民一终字2130号
裁判日期: 2015-10-29
公开日期: 2016-01-25
案件名称
洪国翔与黄凤平物权确认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广东省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广东省东莞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洪国翔,黄凤平,洪国森
案由
物权确认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八条,第一百七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三十三条,第九十四条
全文
广东省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5)东中法民一终字2130号上诉人(原审被告):洪国翔。委托代理人:余守学,广东先见律师事务所律师。被上诉人(原审原告):黄凤平。委托代理人:李林屏,广东国晖律师事务所律师。原审第三人:洪国森。上诉人洪国翔因与被上诉人黄凤平、原审第三人洪国森物权确认纠纷一案,不服广东省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2013)东一法民一初字第6549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2013年7月16日,黄凤平向原审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位于东莞市南城区怡丰昌盛大厦B座308的房产归黄凤平所有或由洪国翔折价赔偿房款300000元。2013年9月18日,黄凤平出具说明,向原审法院明确其诉讼请求为判令位于东莞市南城区怡丰昌盛大厦B座308的房产归其所有。原审法院经审理查明:位于东莞市南城区怡丰昌盛大厦B座3××号的房产(房产证号为粤房地权证莞字第××号)登记的权属人为洪国翔。洪国翔于2012年1月30日出具一份《证明》,该证明中有“在本人名下的:1.东莞市南城区怡丰昌盛大厦B座3××号(粤房地权证莞字第××号《房地产权证》),该房产是洪国森、黄凤平二人所有……”的内容。黄凤平提交与洪国翔于2012年1月23日的对话录音,洪国翔在录音中称“你的车子和房子登记在我名下”,另查,黄凤平与洪国森于2005年10月18日登记结婚,双方于2012年3月1日签订一份《离婚协议书》,该协议书中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理部分其中一项内容为“夫妻共同所有的登记在洪国翔名下的位于广东省东莞的房地产价值约14万元,归男方所有”。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于2012年6月11日作出(2012)深福法民一初字第683号民事判决,准许黄凤平与洪国森离婚,并对双方的夫妻共同财产进行了分割,该判决认为位于东莞市南城区怡丰昌盛大厦B座3××号的房产登记在洪国翔名下,对该房产的处理涉及洪国翔的利益,故对该房产暂不予处理。黄凤平主张上述房产是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与洪国森出资购买的,黄凤平提交定金及尾款收据、银行流水、补充协议及收据等证据,以证明涉案房产的购房款均由黄凤平与洪国森支付,收据显示两人共支付购房款127000元。黄凤平提交的房屋租赁合同及租金收据显示洪国森以其名义将涉案房产对外出租并收取租金。黄凤平并提交了购房发票、评估发票、水费发票、房地产交易登记证明书等证据,以证明涉案房产的相关证件均由黄凤平掌握。洪国翔则主张涉案房产是其出资购买,其委托黄凤平办理购房及出租房屋的事宜。以上事实,有黄凤平提交的房产登记信息查询结果、证明、录音记录及光盘、定金及尾款收据、供房款银行流水、补充协议、收据、房屋租赁合同、租金收据、离婚协议书、民事判决书、发票、房产评估发票、房屋税费发票、委托银行代扣电费协议、买卖代理费承诺书、房地产交易登记证明书、房屋专用折开户凭证,洪国翔提交的房屋登记申请受理单、大集中契税查询、银行流水,洪国森提交的律师见证书、离婚协议书,以及原审法院庭审笔录等书证附卷为证。原审法院认为:洪国翔于2012年1月30日出具的《证明》是其真实意思表示,洪国翔主张其出具该证明是附条件的赠与,即在黄凤平与洪国森不离婚的条件下,洪国翔将涉案房产赠与黄凤平与洪国森,但由该证明的内容看,洪国翔在该证明中仅是确认涉案房产属于黄凤平与洪国森所有,该证明中并没有洪国翔将案涉房产附条件赠与的内容,故洪国翔的主张缺乏依据,原审法院不予采纳。根据上述证明及黄凤平提交的录音,洪国翔已明确确认涉案房产属于黄凤平与洪国森所有,且黄凤平提交的付款凭证显示涉案房产的购房款是由黄凤平与洪国森支付,洪国翔并未提交相关证据证明其出资购买涉案房产,综上,原审认定涉案房产虽登记在洪国翔名下,但该房产实为黄凤平与洪国森在婚姻存续期间购买,属于黄凤平与洪国森所有的夫妻共同财产。黄凤平与洪国森签订的《离婚协议书》虽约定涉案房产归洪国森所有,但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作出的(2012)深福法民一初字第683号民事判决书并非依据《离婚协议书》对黄凤平与洪国森的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该判决未对涉案房产作出处理,故在本案中应对涉案房产进行分割。涉案房产属于黄凤平与洪国森的夫妻共同财产,黄凤平诉请该房产归个人所有缺乏依据,原审法院不予支持。在涉案房产不归黄凤平所有的情况下,黄凤平诉请洪国翔折价赔偿房款300000元,因黄凤平与洪国森在《离婚协议书》中共同确认涉案房产的价值为140000元,故黄凤平应获得相当于该房产价值一半的补偿款即70000元,洪国翔应向黄凤平支付70000元,对黄凤平诉请洪国翔赔偿300000元,原审法院在70000元的范围内予以支持。综上,原审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百四十二条的规定,于2014年9月19日作出(2013)东一法民一初字第6549号民事判决:一、洪国翔于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五日内向黄凤平支付70000元。二、驳回黄凤平其他诉讼请求。洪国翔不服原审判决,上诉请求撤销原审判决第一项。理由:(一)房产登记在洪国翔名下,洪国翔所出具的证明是附条件的赠与,所附条件尚未成就,涉案房产所有权仍归洪国翔所有。洪国翔与洪国森系兄弟关系,洪国翔之所以出具证明,是因为洪国翔困难时洪国森曾提供帮助,后洪国森过得不太好,黄凤平经常与洪国森闹离婚,为了兄弟情义,挽救洪国森的婚姻,所以才出具赠与证明,后黄凤平还是到法院起诉离婚,洪国翔认为赠与证明所附条件尚未成就,涉案房产尚未履行过户登记手续,其有权利不再履行。(二)涉案房产的房贷还款,截止至黄凤平起诉时,一直由洪国翔供款,原审法院仅凭一份证明就认定房产属黄凤平与洪国森所有,缺乏事实及法律依据。(三)黄凤平在《离婚协议书》中已经约定了涉案房产的权利归属,与洪国森已经对夫妻财产做出了实际分割。退一步讲,即使洪国翔出具的证明成立,房产归黄凤平与洪国森所有,但根据两人达成的离婚协议,涉案房产也应当归洪国森所有,黄凤平在洪国森已放弃大部分财产的情况下仍在无理缠诉,实在是贪心不足,其请求不应得到法院支持。被上诉人黄凤平及原审第三人洪国森未作书面答辩。本院经审理查明,对原审查明事实,本院予以确认。另查明,黄凤平提起本案诉讼时将洪国森列为第三人,主张涉案房产为两人夫妻共同财产,由双方平分。原审询问洪国森是否对涉案房产主张权利,洪国森要求将房产返还。二审期间,洪国森同意如果涉案房产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黄凤平应与其平分。黄凤平则认为其在原审已变更诉讼请求,原审超出诉讼请求判决错误,二审应改判涉案房产由黄凤平及洪国森享有,双方平分。本院认为,本案系所有权确认纠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八条的规定,本院应当对洪国翔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根据本案各方当事人在二审中的上诉和答辩,本案争议焦点是:(一)洪国翔向黄凤平出具的《证明》是否附有黄凤平不准与洪国森离婚的条件。(二)原审判决是否超出黄凤平诉请。关于第一个问题。从该书证的行文看,此为一份证明,即出具证明的一方向收执证明的一方作出相关陈述,证明的内容确实亦反映了此一特点。因此,无论洪国翔自述出于何种目的向黄凤平出具此份《证明》,其内容均明确无误地反映洪国翔承认登记于其名下的、东莞市南城区怡丰昌盛大厦B座3××号证号为粤房地权证莞字第××号的房产属洪国森、黄凤平两人所有。洪国翔关于该房产属于对黄凤平附条件的赠与的说法,没有任何证据支持。洪国翔作为房产登记权属人,向黄凤平出具证明承认房屋的真正权属人为黄凤平及洪国森,此《证明》具有完全的证明力,原审据此认定涉案房产为黄凤平与洪国森夫妻共同财产,有事实根据,本院予以支持。关于第二个问题。黄凤平已向原审法院明确其诉讼请求为判令涉案房产归其所有,洪国森作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亦明确表示对涉案房产主张所有权,原审法院在查明涉案房产属夫妻共同财产的前提下,判令洪国翔赔偿黄凤平损失,缺乏法律依据,对此,本院予以纠正。案涉房产属黄凤平、洪国森共有,双方各占百分之五十份额。综上所述,原审审查当事人请求不当,适用法律错误,本院予以改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三十三条、第九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判决如下:一、撤销广东省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2013)东一法民一初字第6594号民事判决。二、房产证号为粤房地权证莞字第××号位于东莞市南城区怡丰昌盛大厦B座3××号的房产属黄凤平、洪国森所有,两人各占百分之五十份额。三、驳回黄凤平其他诉讼请求。本案一审受理费5800元,由黄凤平负担2900元、洪国翔负担2900元,保全费1520元由洪国翔负担。二审受理费1550元,由洪国翔负担。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 判 长 李 倩代理审判员 廖志明代理审判员 钟 雯二〇一五年十月二十九日书 记 员 邓嘉荣郑惠琼附相关法律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八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第一百七十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四)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 来源: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