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5)抚民三终字第103号

裁判日期: 2015-10-29

公开日期: 2016-07-27

案件名称

曾文通与蔡忠栋、蔡洲江合同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江西省抚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江西省抚州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曾文通,蔡忠栋,蔡洲江,蔡万球

案由

合同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

全文

江西省抚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5)抚民三终字第103号上诉人(原审原告)曾文通,农民。委托代理人王辉庭,江西论研律师事务所律师。代理权限:一般代理。被上诉人(原审被告)蔡忠栋,喊名蔡细云,农民。被上诉人(原审被告)蔡洲江,农民。被上诉人(原审被告)蔡万球,农民。原审原告曾文通与原审被告蔡忠栋、蔡洲江、蔡万球合同纠纷一案,前由金溪县人民法院作出(2015)金对民初字第15号民事判决。宣判后,原审原告曾文通不服,向本院提出上诉。本院立案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经询问双方当事人,双方当事人未提出新的事实证据与理由,决定不开庭审理。现已审理终结。原审判决认定,原告曾文通属对桥镇上付村委会曾家村小组村民,被告蔡忠栋、蔡洲江、蔡万球系三兄弟,被告蔡忠栋和被告蔡万球属对桥镇横源村委会横一村小组村民。民国时期,被告蔡忠栋、蔡洲江、蔡万球的祖先在现在的对桥镇上付村委会曾家村小组的后龙山上葬了三座坟,新中国成立初期,被告蔡忠栋、蔡洲江、蔡万球的祖先又葬了一座坟在该处,但被告蔡忠栋、蔡洲江、蔡万球父母的坟墓未埋葬在该处,而是埋葬在对桥镇横源村。现三被告的祖先坟墓共有四座安葬在现在的对桥镇上付村委会曾家村小组的后龙山上。2011年左右,原告曾文通将其父母的坟墓葬在离被告蔡忠栋、蔡洲江、蔡万球祖先坟墓4米远左右处,原告曾文通祖父辈以上的坟墓未安葬在该处,而是安葬在曾家村小组集体葬坟的山上,与三被告祖先的坟墓所在地的山隔了一条沟。对桥镇上付村委会曾家村小组的后龙山属曾家村集体所有,并未将该山使用权具体分到村民名下,原告曾文通在三被告祖坟所在地的山上栽种了6、7年的杉树。经现场勘察,在可视范围内,被告蔡忠栋、蔡洲江、蔡万球祖先坟墓附近,除原告曾文通父母的坟墓外,无其他坟墓在该处安葬。三被告的一座祖坟上被栽种了一棵树但至今已被砍掉了。后被告方发现原告将其父母的坟墓安葬在三被告祖坟旁边及三被告祖坟上被栽种了树后,原、被告双方发生纠纷,被告方将原告曾文通父母坟墓的墓碑推倒了。2015年1月20日,该纠纷经对桥镇政府、横源村委会、上付村委会调解,原告方(乙方)与被告方(甲方)达成了《关于调解横源村蔡细云等家族推倒上付村曾家曾文通父母墓碑一事的调解协议》(以下简称《调解协议》):“一、乙方今后不得在当前墓地周边再安葬坟墓;二、甲方若今后在本坟墓周边(6米以内)安葬坟墓,若需要砍树须告知乙方,乙方必须要同意;三、乙方有义务提供甲方上山的路径,与其他村民无关;四、乙方有义务负责坟墓墓碑的还原,与甲方无关;五、乙方须一次性付清壹万元整(¥10000元)的购买墓地费给甲方。此协议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对桥镇政府保留一份。甲方签字:蔡细云、蔡洲江、蔡万球;甲方村委会负责人签字:蔡木根;乙方签字:曾文通;乙方村委会负责人签字:傅细贤;镇政府签字:乐胜中、吴卫”。该协议签订当天,原告曾文通支付了被告方4000元。原审法院认为,祖坟是后代追忆、祭祀已逝祖先的特定场所,对后人存在着重大的精神寄托,维护祖坟的完好是一种公序良俗,祖坟被破坏,将侵害死者的人格利益,影响死者近亲属的祭祀,造成一定的精神损害。本案被告方的祖坟在民国时期及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已经安葬在现在的曾家村小组的后龙山上,是早已存在的历史,对被告方的四座祖坟应予尊重,被告方的四座祖坟享有一定的相邻权利,应保障被告方上山祭祀祖坟的通行。原告曾文通其父母的坟墓安葬在被告方祖坟旁4米远左右处,过于靠近被告方祖坟,且原告曾文通在被告方祖坟上栽树,侵犯了被告方的合法权益,后被告方推倒了原告父母的墓碑,该纠纷经对桥镇政府干部及原、被告村委会干部主持调解,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该调解协议系原、被告在平等自愿基础上达成的,系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且原告曾文通已经按照该调解协议支付了被告方4000元,该协议中10000元名为购买墓地费,实为原告曾文通因安葬墓地及在被告方祖坟上栽树而赔偿给被告方的损失,该协议并未显失公平。据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八十四条、第八十五条、第八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之规定作出判决如下: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50元由原告负担。原审原告曾文通上诉提出,(1)双方签订的《调解协议》第五条中明确表示10000元是购买墓地费,一审判决认定该费用为赔偿损失费错误。(2)双方签订的《调解协议》侵犯了涉案山地所有权人曾家村小组的合法权益,属无效合同。(3)本案属合同纠纷,不属相邻权纠纷,原审判决适用法律错误。被上诉人蔡忠栋、蔡洲江、蔡万球未书面答辩,二审中认为一审判决正确,应予以维持。经审理查明,二审中双方当事人未提供新的证据,原审判决认定的事实有身份证、对桥镇上付村曾家组出具的证明、《调解协议》、收条、林权证、山权证,证人曾某、李某的证言,当事人陈述等证据证实,双方当事人亦无异议,本院予以确认。关于《调解协议》的性质与效力。经查,(1)本案是因上诉人曾文通将其父母的坟墓安葬在被上诉人方的祖坟旁,并在被上诉人方祖坟上栽树所引起。被上诉人方的祖坟是民国时期及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已经安葬在现在的曾家村小组的后龙山上,具有较早的历史,对被上诉人方的四座祖坟应予尊重,被上诉人方的四座祖坟应享有一定的相邻权利。上诉人曾文通将其父母的坟墓安葬在被上诉人方的祖坟旁4米左右处,过于靠近被上诉人方祖坟,且在被上诉人方祖坟上栽树,有违当地风俗。双方当事人签订的《调解协议》解决的是坟墓相邻纠纷及上诉人曾文通在被上诉人方祖坟上栽树纠纷。尽管《调解协议》第五条中表述10000元是购买墓地费,但实为上诉人曾文通赔偿给被上诉人方的精神抚慰金,原审判决认定该款为赔偿的损失款并无错误。(2)被上诉人蔡忠栋、蔡洲江、蔡万球的涉案祖坟位于曾家村小组的后龙山上属实,但是在民国时期及新中国成立初期安葬的,是早已存在的,对被上诉人方的四座祖坟应予尊重,四座祖坟也应享有一定的相邻权利,上诉人与被上诉人人《调解协议》中约定相关的相邻权利与义务并未侵犯曾家村小组对后龙山的所有权。(3)涉诉《调解协议》具有合同性质,但涉及的内容是调处墓地及墓地相邻权纠纷,是涉及物权及物的相邻权的合同,原审判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处理相邻关系的规定确定《调解协议》的效力,适用法律并无不当。本院认为,祖坟是后代追忆、祭祀已逝祖先的特定场所,对后代具有一定的精神寄托,维护祖坟的完好是一种公序良俗,祖坟被破坏,将侵害死者的人格利益,给死者后代造成一定的精神损害。上诉人曾文通与被上诉人蔡忠栋、蔡洲江、蔡万球因坟墓安置,及曾文通在蔡忠栋、蔡洲江、蔡万球方祖坟上栽树等产生纠纷,经对桥镇政府干部及双方所在村委会干部主持调解下签订了《调解协议》,该调解协议系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未显失公平,不违反法律规定,且上诉人曾文通已经按照该调解协议支付了被上诉人方4000元。该协议中10000元名为购买墓地费,实为上诉人曾文通赔偿给被上诉人方的精神抚慰金。上诉人曾文通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不予采纳。原审判决正确应予以维持。据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案件受理费50元,由上诉人曾文通负担。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判长 葛 明审判员 万燕飞审判员 黄 皓二〇一五年十月二十九日书记员 黄 璐 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