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5)花民初字第3488号

裁判日期: 2015-10-28

公开日期: 2016-01-08

案件名称

李某与楚某离婚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贵阳市花溪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贵阳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李某,楚某

案由

离婚纠纷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2001年)》:第三十一条

全文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5)花民初字第3488号原告:李某。被告:楚某。原告李某与被告楚某离婚纠纷一案,本院于2015年10月9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由审判员胡晓东适用简易程序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李某到庭参加诉讼,被告楚某经本院合法传唤未到庭。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李某诉称:原、被告于××××年××月××日在花溪区石板镇人民政府登记结婚。婚后被告一直居住在原告家。××××年××月××日生育长女褚某甲,××××年××月××日生育次女褚某乙。婚后,双方感情不是很融洽。原告在家照看小孩,被告经常离家出走,对家庭不管不顾。为了家庭的完整,原告忍气吞声。但被告变本加厉,此次离家出走后就没有再回来,还和第三者保持不正当关系。被告没有家庭责任感,夫妻感情已破裂,现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1、离婚;2、婚生女褚某甲、褚某乙由原告抚养,被告每月支付抚养费各500元,医疗费、学费见发票,由原、被告各承担一半;3、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借款由被告承担;4、诉讼费由被告承担。被告楚某庭前提交答辩状称:我们双方是自由恋爱,××××年××月××日在花溪区石板镇人民政府办理结婚登记。婚后,我们一直在小河租房子居住。2011年,在原告住所地修建有砖混结构平房一栋二层约250平方米,另有停车场、晒场等。我是大方县人,不是花溪本地人,所以原告总是看我不顺眼,然后赶我走。刚开始,我考虑到家庭,就忍气吞声。但原告一不舒服,就拿我出气,总是赶我滚,无奈之下,我只好避开原告。时间一长,原告就说我不顾家庭,要求离婚。我认为,我们已没有夫妻感情,原告要求离婚,我同意。我要求抚养长女,双方互不支付抚养费;如果原告没有能力抚养两个小孩,我愿意抚养两个小孩,不需要原告支付抚养费;如果原告坚持抚养两个小孩,我也没有意见,但是我不支付抚养费。我们修建的房屋应由我们平均分割。原告在诉状中提到的夫妻共同债务,是原告汇出去的传销款,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我不应该承担偿还义务。经审理查明:原、被告于××××年××月××日在花溪区石板镇人民政府登记结婚。婚后共同居住生活在花溪区石板镇摆勺村。××××年××月××日生育长女褚某甲,××××年××月××日生育次女褚某乙。2013年1月11日,被告楚某购买五菱牌LZW6407BAF客车一辆(发动机号:8CC2420245)。共同生活期间,双方经常因家庭琐事产生矛盾。2015年年初,双方再次产生矛盾,被告离家出走,至今未归。原告遂诉至本院,诉请如前。审理中,原告主张向银行借款人民币5万元用于购买客车,并提交存折一张。原告表示自愿放弃分割车辆,并独自偿还借款。上述事实,有原、被告陈述、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花溪区石板镇摆勺村委会出具证明一份、购车发票等收集在卷,并业经质证,本院予以认定。本院认为:合法的婚姻关系受法律保护。原告起诉离婚,被告表示同意,本院从其自愿。关于子女的抚养问题,原告要求同时抚养两个子女,但次女褚某乙年龄较小,需要较多的精力进行照顾,确实不宜由原告同时抚养两个子女,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1条:“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的规定,本院认定婚生女褚某丙,婚某由原告李某抚养,双方互不支付抚养费。被告提出平均分割共同修建的房屋,但双方均未提交合法的房屋权属手续,且原告不认可争议房屋为夫妻共同财产,所以本案中不宜对争议房屋进行处理。双方可在完善合法手续后另行主张权利。原告主张有夫妻共同财产客车一辆,并自愿放弃分割车辆,本院从其自愿。原告主张存在夫妻共同债务5万元,但其提交的存折不足以证明借款真实存在,且被告不予认可,故该债务是否真实存在,在本案中本院不予认定。综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一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1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一、原告李某与被告楚某离婚,予以准许;二、婚生女褚某丙、婚某由原告李某抚养;三、夫妻共同财产:五菱牌LZW6407BAF客车一辆(发动机号:8CC2420245)归被告楚某所有。案件受理费100元,由原、被告各负担一半。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接到判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副本,上诉于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逾期不上诉,本判决即发生法律效力。审判员  胡晓东二〇一五年十月二十八日书记员  王 丽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