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嘉海长民初字第211号
裁判日期: 2015-10-28
公开日期: 2015-12-03
案件名称
陈某甲与陈某乙、陈某丙等法定继承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海宁市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海宁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陈某甲,陈某乙,陈某丙,陈某丁,鲍某
案由
法定继承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七条第一款,第五条,第十条第一款,第十三条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四条
全文
浙江省海宁市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5)嘉海长民初字第211号原告:陈某甲。委托代理人:沈洪斌、高婴。被告:陈某乙。被告:陈某丙。委托代理人:吴金龙、祁裕。被告:陈某丁。委托代理人:李文哉、傅靖翀。被告:鲍某。委托代理人:王晓岗。原告陈某甲诉被告陈某乙、陈某丙、陈某丁、鲍某法定继承纠纷一案,本院于2015年4月14日立案受理。依法由审判员沈甫源适用简易程序独任审理。后本院于2015年7月10日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15年8月12日、2015年9月29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陈某甲及其委托代理人沈洪斌、高婴,被告陈某丙委托代理人吴金龙、祁裕,被告陈某丁及其委托代理人李文哉,被告鲍某及其委托代理人王晓岗到庭参加诉讼。被告陈某乙经本院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本案在审理过程中,原、被告申请于2015年9月30日至2015年10月15日期间进行庭外和解。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陈某甲起诉称:原告陈某甲与被告陈某乙、陈某丙、陈某丁、鲍某系亲生兄弟姐妹关系。原被告母亲张杏仙因病于2015年4月1日去世。张杏仙遗留财产有坐落于海宁市长安镇青年路58号和62号的房屋各1套、存款500000元、租金75000元、债权210000元,原告要求依法分割上述财产,但原、被告之间协商未成。为此,原告起诉请求法院依法分割被继承人张杏仙的上述财产:坐落于海宁市长安镇青年路58号和62号202室的房屋各1套、存款500000元、租金75000元、债权210000元。在庭审中,原告变更请求依法分割海宁市长安镇青年路58号和62号202室房屋的诉讼请求为要求分割海宁市长安镇青年路58号房屋的使用权和62号202室房屋的拆迁补偿款351404.70元。被告陈某乙未作答辩。被告陈某丙答辩称:同意按法定继承方式依法分割被继承人张杏仙的财产,另被告陈某丁提交了被继承人张杏仙的遗嘱,对该遗嘱不予认可。被告陈某丁答辩称:原告的诉讼请求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被继承人张杏仙在去世前已立下遗嘱,故其遗产应按遗嘱进行继承。鲍某在出生后就被送他人抚养,故鲍某不是张杏仙的法定继承人,不是本案适格被告。被告鲍某答辩称:同意按法定继承方式依法分割被继承人张杏仙的财产,对被告陈某丁提交的遗嘱不予认可。原告陈某甲为证明其主张,向本院提交如下证据:1、户口注销证明1份,证明张杏仙身份信息及死亡的事实。2、桐乡市公安局崇福派出所出具的户口登记表4张、证明1份,东安村村民委员会出具的证明1份,证明张杏仙生育五名子女的事实。3、结婚登记介绍信1份、结婚申请书1份、户口注销证明1份,证明张杏仙有再婚史及配偶死亡的事实。4、职工购买公有住房审批表1份、房屋买卖协议书1份、查档证明书1份,证明张杏仙生前购买坐落于海宁市长安镇青年路62号202室房屋1套,购买时配偶已死亡的事实。5、海宁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病历2份,证明张杏仙生前患有脑梗死后遗症等疾病的事实。6、海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出院记录2份,证明张杏仙生前患有脑梗死后遗症等疾病的事实。7、海宁市金陵银色康乐园入住健康档案册1份,证明2014年6月以后张杏仙一直入住金陵银色康乐园,入住该养老院时已病情严重的事实。8、存单5张,证明张杏仙有存款358000元的事实。9、海宁市长安镇青年路58号房屋租赁协议1份,证明张杏仙对海宁市长安镇青年路58号房屋拥有使用权的事实。10、授权委托书1份,证明坐落于海宁市长安镇青年路62号202室房屋1套被征收前该房屋由被告陈某丁控制的事实。11、借据(复印件)1份,证明被继承人张杏仙有债权200000元的事实。被告陈某乙未提交证据材料。被告陈某丙提交了如下证据材料:1、桐乡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预缴款结算票据1份,证明被告陈某甲预缴医疗费的事实。2、病危通知谈话记录单1份,证明张杏仙治疗情况。3、经被告陈某丙申请,本院通知证人俞某到庭作证,证人的证词称:俞某是张杏仙妹妹,2014年张杏仙住院期间,曾多次去探望张杏仙,发现张杏仙神智不清。被告陈某丁提交了如下证据材料:1、遗嘱1份,证明张杏仙生前立有遗嘱,对其名下财产作出了处分。2、医疗费发票及清单共26页、房产税费单据1份,证明张杏仙生前一直由被告陈某丁赡养,张杏仙的医疗费也一直由被告陈某丁支付的事实。3、经被告陈某丁申请,本院通知证人骆某、沈某、曹某到庭作证,证人骆某的证词称:与张杏仙相识已有20多年。2014年2、3月,张杏仙与被告陈某丁到骆某办公室,张杏仙向骆某表示要将青年路1套房子的产权和1套房子的租赁权均交给被告陈某丁,骆某当时告诉张杏仙要由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的证人作为见证人,还要将房产证、租赁合同给骆某看过。2014年5月,被告陈某丁到骆某办公室,告诉骆某现在张杏仙在住院,快要出院了,张杏仙表示要立遗嘱,要求骆某先起草好遗嘱。骆某起草好遗嘱后吩咐被告陈某丁,等张杏仙神智清楚了,叫好证人再通知骆某。2014年6月8日晚7点多,骆某与被告陈某丁、沈建明(陈某丁丈夫)、曹某、沈某一起到张杏仙入住的金陵银色康乐园房间,在叫陈某丁、沈建明出去后,骆某向张杏仙宣读了事先起草好的遗嘱,并向张杏仙重复解释了遗嘱中的内容,张杏仙听清后告诉证人对的,盖上了张杏仙的私章并捺了手印。当时证人沈某、曹某也在场见证了整个过程。随后证人沈某、曹某在遗嘱上都签了名。证人沈某的证词称:与被告陈某丁是一个生产队的,系邻居,与张杏仙认识。2014年6月8日晚,应被告陈某丁邀请,与陈某丁、沈建明、曹某一起吃好饭,叫上证人骆某,一起到金陵银色康乐园张杏仙房间。沈某事前并不知道遗嘱的内容。在证人骆某向张杏仙宣读了遗嘱的内容后,张杏仙盖上了私章并捺了手印,随后三个证人均签了名。在宣读遗嘱及签字的整个过程中,陈某丁、沈建明均在现场,沈某与张杏仙一直未对话。证人曹某的证词称:与被告陈某丁是亲戚,与张杏仙不认识。2014年6月8日晚,应被告陈某丁邀请,与陈某丁、沈建明、沈某一起吃好饭,叫上证人骆某,一起到金陵银色康乐园张杏仙房间。骆某向张杏仙陈述了遗嘱的主要内容,当时张杏仙主要用点点头、说“好”之类表示。骆某用笔作了记录,然后骆某去外面打印了遗嘱。打印好后,骆某又向张杏仙宣读了遗嘱的内容,然后张杏仙盖上了私章并捺了手印,随后三个证人均签了名。整个过程陈某丁、沈建明均在场,曹某与张杏仙一直未对话。被告鲍某提交了张杏仙的照片1份,证明张杏仙的健康情况。经原告陈某甲申请,本院调取了下列证据材料:1、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桐乡崇福支行查询存款通知书1份,证明张杏仙的存款95000元由张杏仙于2013年8月27日支取。2、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海宁长安支行查询存款通知书1份,证明张杏仙的存款263000元由被告陈某丁于2013年8月1日支取。3、国家公有房屋租赁合同2份、申请2份,证明长安镇青年路58号房屋为国有公房,2015年4月14日前一直由张杏仙租赁,2015年4月14日,被告陈某丁根据遗嘱申请由被告陈某丁继续承租该房屋。4、房屋货币补偿协议书1份、结算表1份、授权委托书1份、转帐支票1份,证明张杏仙所有的坐落于长安镇青年路62号202室房屋1套被征用,长安镇人民政府共计补偿351404.70元,该款由被告陈某丁于2015年5月18日领取。上述证据,经庭审质证,本院认证如下:原告提交的证据1-10,被告陈某丙、陈某丁、鲍某对其真实性均无异议,故本院予以采信。原告提交的证据11,该借据系复印件,被告陈某丙、鲍某表示无异议,被告陈某丁表示不知情,因该借据系复印件,借款人吕炳发、陈桂凤也并未到庭,故该借据的真实性无法确认,对该证据本院不予认定。被告陈某丙提交的证据1-2,原告及被告陈某丁、鲍某均无异议,本院予以采信。证人俞某的证词,因原、被告均已确认张杏仙患有老年痴呆症,且有病历记载,已不需要再用证词加以证实,且该证词的真实性无法查实,故对该证词本院不予认定。被告陈某丁提交的证据1、3,本院将结合其他证据,在裁判理由中综合予以阐述。被告陈某丁提交的证据2,从庭审中查明的事实看,张杏仙的租金收入及存款已足够支付医疗费用及其他生活开支,被告陈某丁欲以上述付款单据证明张杏仙的医疗费用一直由被告陈某丁支付,本院不予认定。被告鲍某提交的照片,该照片没有拍摄时间、地点,且原、被告均认可张杏仙患病的事实,无需再以照片加以证实,故对该证据本院不予认可。本院调取的证据1-2,显示取款时间分别为2013年8月27日及2013年8月1日,现该358000元存款是否存在,在何处均无法查明,故该358000元存款不能认定为张杏仙的遗产。本院调取的证据3显示,长安镇青年路58号房屋系张杏仙承租的国有公房,租赁房屋的使用权不能作为遗产加以分割。本院调取的证据4,原告陈某甲及被告陈某丙、陈某丁、鲍某对长安镇青年路62号202室房屋1套被征用,长安镇人民政府共计补偿351404.70元均无异议,故本院对该证据予以采信。被告陈某乙放弃自己的诉讼权利,对上述证据均未到庭质证,故本院只能根据到庭当事人的质证意见及庭审中查明的事实对上述证据进行认证。通过以上证据,结合当事人在庭审中的陈述,本院认定案件事实如下:张杏仙因病于2015年4月1日死亡,张杏仙名下已查明的财产有坐落于海宁市长安镇青年路62号202室的房屋1套,该房屋的户籍本上户口仅有张杏仙一人,该房屋已于2015年5月15日由被告陈某丁与海宁市长安镇人民政府签订房屋货币补偿协议书后被征用,补偿款合计351404.70元,由陈某丁领取。张杏仙丈夫于菊康已于1996年5月8日死亡,张杏仙生前生育五个子女,即大儿子陈某乙、二儿子陈某丙、三儿子陈某甲,大女儿陈某丁、二女儿鲍某。被告鲍某未满1周岁即被送给他人抚养。本院认为:本案争议的焦点是被告陈某丁提交的遗嘱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由于本案的遗嘱为代书遗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七条第三款之规定,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个人代书。但本案的代书遗嘱在形式上有缺陷:1、本案共有三个见证人骆某、沈某、曹某,但在骆某代书遗嘱过程中,被继承人张杏仙不在场,见证人沈某、曹某也不在场。2、沈某为被告陈某丁邻居、曹某为被告陈某丁亲戚,沈某、曹某均与张杏仙不熟悉,见证前对张杏仙的情况均不了解,作为见证人也是受陈某丁邀请,在见证过程中,两人均表示与张杏仙一句话也未讲。综上,本院认为,沈某、曹某作为见证人,在骆某代书遗嘱过程中均未到场,该遗嘱不符合代书遗嘱的法定形式,不具有法律效力。张杏仙的遗产应按法定继承由其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原告陈某甲、被告陈某乙、被告陈某丙、被告陈某丁均等分割,现查明的张杏仙的遗产为房屋征用补偿款351404.70元,该款已由被告陈某丁领取,故被告陈某丁应支付原告陈某甲、被告陈某乙、被告陈某丙各87851.17元。被告鲍某虽然也是张杏仙的女儿,但其不满周岁就被送给他人抚养,现有证据尚无法证明鲍某对张杏仙尽了较多扶养义务,故鲍某不能作为张杏仙的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原告陈某甲要求分割存款500000元、长安镇青年路58号房屋的使用权及债权210000元,因现有证据尚不足以证明张杏仙的遗产中尚有存款;长安镇青年路58号房屋系原张杏仙租赁的国有公房,其使用权不能作为遗产进行分割;债权210000元的真实性无法认定,故原告的上述请求,本院不予支持。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五条、第十条、第十三条第一款、第十七条第三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四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一、原告陈某甲、被告陈某乙、被告陈某丙、被告陈某丁对存放在被告陈某丁处的海宁市长安镇青年路62号202室房屋征用补偿款351404.70元各享有四分之一的份额。由被告陈某丁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给付原告陈某甲、被告陈某乙、被告陈某丙各87851.17元。二、驳回原告陈某甲的其余诉讼请求。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三、案件受理费15600元,由原告陈某甲负担10671元,由被告陈某乙、陈某丙、陈某丁各负担1643元。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浙江省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审 判 长 沈甫源人民陪审员 方 敏人民陪审员 张建忠二〇一五年十月二十八日书 记 员 祝园青附页1.如当事人不服本判决提起上诉的,需按照本院送达的《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上诉费用缴纳通知书》规定的收款单位、银行、帐号、金额及期限预交上诉案件受理费用。2.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规定的义务,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当事人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上述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