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石民二终字第01424号
裁判日期: 2015-10-24
公开日期: 2015-12-18
案件名称
周某甲与周某乙、刘某继承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河北省石家庄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周某甲,魏某,周某乙,刘某
案由
继承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
全文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5)石民二终字第01424号上诉人(原审原告)周某甲。委托代理人陶欣。委托代理人曹树伟,河北恩为律师事务所律师。上诉人(原审第三人)魏某。委托代理人刘占利,河北得正律师事务所律师。委托代理人李景霞,河北得正律师事务所律师。被上诉人(原审被告)周某乙。法定代理人魏某(被告周某乙之母),1973年9月14日出生,汉族,住石家庄市桥西区槐安西路***号2-3-101,公民身份号码1330281973********。被上诉人(原审被告)刘某。周某甲、魏某因与周某乙、刘某继承纠纷一案,不服石家庄市桥西区人民法院(2015)西民初字第00228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审查明,××××年××月××日,周振甫与陶欣结婚,婚后生育一女即某甲。2004年5月27日周振甫与陶欣协议离婚,原告周某甲由陶欣抚养。本案争议房产即坐落于石家庄市桥西区槐安西路268号2-3-101室房产归周振甫所有,该房产项下的贷款(当时为170000元)由周振甫负责偿还。××××年××月××日,周振甫与第三人魏某结婚,婚后生育一子即某乙,2012年1月6日周振甫与第三人魏某协议离婚,被告周某乙由周振甫抚养和监护,双方对财产分配无纠纷。2013年3月2日,周振甫去世,被告刘某系周振甫之母,周振甫之父已去世。周振甫名下有位于石家庄市桥西区槐安西路268号2-3-101室房产一套,该房尚有银行贷款未偿还完毕,周振甫去世后,房贷一直由第三人魏某偿还,截止2015年4月,共还款25个月累计18880.75元,截止2015年5月14日,尚欠贷款本金57113.88元。另查明,被告周某乙提交2012年1月5日署名为周振甫和魏某的《财产分配协议》一份,证实离婚前双方约定把所有财产无偿赠给周某乙,本案争议房产还完贷款后过户给周某乙。原告对该证据的真实性不予认可,称在原一审开庭时,第三人魏某作为被告周某乙的法定代理人明确说明“被继承人口头协议给周某乙”,并申请证人出庭证实有口头协议,从未提及有书面协议。以上财产分配协议的内容除周振甫、魏某的签字外,其余内容均为打印,签字有描写的痕迹。再查明,周振甫去世后单位发放一次性抚恤金112810元,原告周某甲,被告周某乙、刘某达成分配协议:其中10000元用于存放周振甫骨灰,其余102810元分三份,周某甲分得一份34270元,刘某分得二份共计68540元,由刘某女儿周桂兰代领并负责使用。被告周某乙以此主张其将应得的抚恤金转让给其祖母刘某,刘某将相应的其他继承权利赠与给周某乙。周某乙提交2013年3月18日的协议书一份,内容显示刘某自愿将继承周振甫房产份额赠与周某乙,协议由周某乙的法定代理人魏某和刘某的女儿周桂兰签字,该协议未进行公证,被告周某乙也未提交周桂兰被授权的相关证据。本院受理本案后,在原一审及重审时均向刘某送达了起诉状,刘某未到庭应诉,也未向本院表达放弃权利或赠与继承份额的意思表示。以上事实有离婚协议二份、财产分配协议、抚恤金分配单、协议书、银行查询单以及庭审笔录予以证实。原审认为,本案诉争房产系周振甫与陶欣婚姻期间取得,二人离婚后房产归周振甫所有。周振甫与第三人魏某结婚后又离异,双方对财产分配无纠纷,该房产仍登记在周振甫名下,故应认定房产归周振甫所有。被告周某乙及第三人魏某主张在周振甫离婚时双方书面协议将房产赠与周某乙,与其之前的陈述明显矛盾,且协议中当事人的签字有描写的痕迹,存在瑕疵,本院对真实性不予确认,对赠与的主张不予支持,本案争议房产由其法定继承人继承。关于各继承人的继承份额,周振甫与第三人魏某离婚时,约定婚生子周某乙由周振甫抚养,并未约定魏某支付抚养费。周振甫去世时,周某乙年龄不足8岁,应为周某乙保留适当遗产作为抚养费用。被告刘某年事已高,也应适当照顾。考虑以上因素,本院酌情判定被告周某乙占房屋份额50%,被告刘某占房屋份额30%,原告周某甲占房屋份额20%。被告周某乙主张刘某将继承份额赠与其本人,因无刘某本人认可的陈述及签字,本院对赠与部分不予处理,只确定各法定继承人的继承份额。第三人魏某关于应当先偿还周振甫生前所负债务后再分割遗产的主张于法无据,不予支持,但基于本套房产的对外债务,包括第三人代偿的本息及尚欠银行的本息,各继承人应按继承遗产的份额比例进行清偿。综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第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四条之规定,原审判决如下:一、位于石家庄市桥西区槐安西路268号2-3-101室房产由原告周某甲、被告刘某、周某乙共有,其中原告周某甲占份额20%,被告刘某占份额30%,被告周某乙占份额50%。二、对第三人魏某已代偿的房贷18880.75元,由原告周某甲负担3776.15元,被告刘某负担5664.25元,被告周某乙负担9440.35元,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给付第三人魏某。尚欠银行本息由原告周某甲,被告刘某、周某乙按本判决第一条确定的继承遗产份额比例负责清偿,如第三人魏某代为清偿银行本息(以还款单据为准),由原告周某甲,被告刘某、周某乙按继承遗产份额比例向第三人魏某进行清偿。如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案件受理费5800元,由原告周某甲负担1160元,被告刘某负担1740元,被告周某乙负担2900元(二被告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给付原告)。判后,周壁伦不服上诉,理由:原审判决不公,本人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工作,对周振甫的遗产应当按照法定继承均等继承。要求依法改判。判后,魏某同时不服上诉,理由:一、原审判决认定涉案的房屋全部归周振甫,认定事实不清,离婚协议虽写明“财产分配无纠纷”,但与事实不符,带有非常大的随意性,应对房屋进行析产,然后进行继承;二、本人对周振甫的生活给予了非常大的照料,应当适当取得周振甫的遗产;三、周壁伦未尽到做女儿的赡养义务,不应分得遗产。四、原审对抚恤金未作出判决属于漏判。要求依法改判或发回重审。经审理,本院查明的事实与原审查明的事实一致,诉争各方均未提交新的证据。本院认为,周壁伦以本人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工作,要求对周振甫的遗产应当按照法定继承均等继承,不符合事实,本院不予支持。周壁伦一直在上学,故魏某以周壁伦未尽赡养义务为由剥夺其继承权没有法律依据,本院不予支持。魏某与周振甫离婚时对双方的财产和债务情况进行了约定,应当严格按照离婚协议认定,现魏某以离婚协议虽写明“财产分配无纠纷”,但与事实不符,带有非常大的随意性,应对房屋进行析产,然后进行继承的诉求没有法律依据,本院不予支持。关于抚恤金问题,原审法院查明周振甫去世后单位发放一次性抚恤金112810元,原告周某甲,被告周某乙、刘某达成分配协议:其中10000元用于存放周振甫骨灰,其余102810元分三份,周某甲分得一份34270元,刘某分得二份共计68540元,由刘某女儿周桂兰代领并负责使用。被告周某乙以此主张其将应得的抚恤金转让给其祖母刘某,刘某将相应的其他继承权利赠与给周某乙。周某乙提交2013年3月18日的协议书一份,内容显示刘某自愿将继承周振甫房产份额赠与周某乙,协议由周某乙的法定代理人魏某和刘某的女儿周桂兰签字,该协议未进行公证,被告周某乙也未提交周桂兰被授权的相关证据。本院受理本案后,在原一审及重审时均向刘某送达了起诉状,刘某未到庭应诉,也未向本院表达放弃权利或赠与继承份额的意思表示。故原审法院不做处理并无不妥,魏某可另行起诉。综上,原审判决对本案争议房产由其法定继承人继承:关于各继承人的继承份额,周振甫与第三人魏某离婚时,约定婚生子周某乙由周振甫抚养,并未约定魏某支付抚养费。周振甫去世时,周某乙年龄不足8岁,应为周某乙保留适当遗产作为抚养费用。刘某年事已高,也应适当照顾。考虑以上因素,原审酌情判定周某乙占房屋份额50%,刘某占房屋份额30%,周某甲占房屋份额20%。周某乙主张刘某将继承份额赠与其本人,因无刘某本人认可的陈述及签字,原审对赠与部分不予处理,只确定各法定继承人的继承份额。第三人魏某关于应当先偿还周振甫生前所负债务后再分割遗产的主张于法无据,不予支持,但基于本套房产的对外债务,包括第三人代偿的本息及尚欠银行的本息,各继承人应按继承遗产的份额比例进行清偿。本院认为,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准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案件受理费由上诉人各自负担。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判长 杨根山审判员 孟志刚审判员 张景芳二〇一五年十月二十四日书记员 李 站第6页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