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5)新刑初字第00241号

裁判日期: 2015-10-15

公开日期: 2015-12-02

案件名称

姚某犯妨害公务罪一审刑事判决书

法院

常州市新北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常州市

案件类型

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姚某

案由

妨害公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第一款

全文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人民法院刑 事 判 决 书(2015)新刑初字第00241号公诉机关常州市新北区人民检察院。被告人姚某,曾用名姚建波,工人。因本案于2015年4月16日被刑事拘留,同年5月13日被逮捕。现羁押于常州市看守所。辩护人周连勇、杨璐,江苏博事达律师事务所律师。常州市新北区人民检察院以新检诉刑诉(2015)384号起诉书指控被告人姚某犯妨害公务罪,于2015年7月31日向本院提起公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15年9月10日、10月15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常州市新北区人民检察院指派检察员刘丽出庭支持公诉。被告人姚某及其辩护人周连勇、杨璐、证人杨某、韩某到庭参加诉讼。现已审理终结。常州市新北区人民检察院指控,2015年4月15日18时许,被告人姚某在本市新北区孟河镇东陆村委邵家埭1号门口,采用殴打民警、冲击警戒线等暴力方式阻碍民警依法执行职务,致处警民警潘某右眼、额头受伤,用于拍摄的“索尼”摄像机一台损坏。经法医鉴定,民警潘某所受之伤构成轻微伤。为证实上述指控的犯罪事实,公诉机关当庭讯问了被告人姚某,并向法庭出示了被告人姚某供述笔录、被害人潘某陈述笔录、证人樊某等人证言笔录、法医学人体损伤鉴定意见书、案发现场录像视听资料、接处警工作登记表、案发经过等相关证据。据此,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姚某采用暴力手段,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其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应当以妨害公务罪追究刑事责任。被告人姚某辩称,不知道民警在执行公务,没有使用暴力手段殴打执法人员,冲击警戒线是因为想取回遗留物品,对于民警潘某的受伤及相机的损坏不知情,不构成犯罪。被告人姚某辩护人提出的辩护意见是,公诉人指控被告人姚某构成妨害公务罪,罪名不成立。一、侦查机关、侦查人员存在回避事由,未能回避,属诉讼程序错误。1.本案侦查机关同为本案执行“公务”机关。2.侦查人员与本案受伤民警潘某属同事关系。3.证人樊某、苏某与本案“受害人”潘某及本案侦查人员均属同事关系,存在袒护可能。4.侦查机关一副局长在案发现场受伤,使本案的侦查、控诉与侦查机关存在明显利害关系。据此,认为本案中受害人及执法机关均与侦查机关相关联、有利害关系,均可能影响本案的客观公正,违反《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三十条应当回避的规定。二、本案指控证据未达到确实、充分的程度。1.控方证据不足以证明公安机关在履行合法公务。1.1公安机关执行职务程序不合法。公安机关执行的是什么公务不清楚;接处警工作记录里面也没讲清楚案由,不是本案所涉执行公务的合法来源;现场管制违反《人民警察法》第十七条的规定。1.2公安机关执行职务目的不合法。本案起因为民事纠纷,现场处置民警却强行帮助挖掘机主人开走挖掘机,明显有袒护嫌疑。1.3公安机关执行职务内容不合法。对于本案民事纠纷,公安机关不应当出动防暴队强行开走挖掘机,处置行为于法无据。2.控方未能全面出示本案全案证据。公诉机关有义务提供证据证明被告人罪重、最轻及无罪,同时应提交全案证据,以便法院查清本案事实真相。公诉机关提审被告人姚某的笔录未提交,不符合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3.被告人姚某的行为,是在民警侵犯他人人身权利之后所实施。4.被害人潘某及现场处置人员具有存在违法行为的嫌疑。被告人姚某及其辩护人均认为不构成犯罪,对量刑部分未提出辩解、辩护意见。经审理查明,2015年4月11日,本市新北区孟河镇组织其辖区内东陆村委邵家埭1号违章建筑拆迁,拆迁过程中,被告人姚某及其亲属等人以拆迁造成其房屋损坏要求赔偿为由,阻碍拆除违章建筑的挖掘机离开现场。2015年4月15日18时许,挖掘机车主仇某去现场取车时被阻拦,遂报警。常州市公安局新北分局小河派出所民警潘某等到现场处警。处警过程中,被告人姚某采用殴打、冲击警戒线等暴力手段阻碍民警依法执行公务,致处警民警潘某右眼、额头受伤,用于执法拍摄的“索尼”摄像机一台损坏。经法医鉴定,民警潘某所受之伤构成轻微伤。上述经审理查明的事实,有公诉机关提交,并经法庭质证、认证的下列证据予以证实:1.案发经过,证明本案的案发起因、经过及被告人姚某的归案经过。2.被害人潘某陈述笔录,证明本市新北区孟河镇东陆村委邵家埭1号违章建筑拆迁,被告人姚某及其亲属等以拆迁造成其房屋损坏要求赔偿为由,阻碍拆除违章建筑所用的挖掘机离开。挖掘机车主报警,民警潘某等至现场处警。在制止手持棍棒男子时,被告人姚某冲上前将其按倒在地,后对其挥拳殴打,致处警民警潘某右眼、额头受伤,用于执法拍摄的“索尼”摄像机一台损坏等事实。3.未到庭证人蒋某、徐某、仇某证言笔录,证明案发起因及民警处警经过。4.未到庭证人樊某、苏某、耿某证言笔录,证明案发起因及民警潘某在处警过程中,为制止持棍棒男子时,被告人姚某冲过去将其按倒在地,并对其挥拳殴打的事实。5.法医学人体损伤程度鉴定书、照片,证明民警潘某受伤情况及“索尼”相机被摔坏的事实。6.案发现场录像视听资料,证明处警经过及处警民警潘某在现场制止持棍棒男子时,被告人姚某快速冲上前,将潘某按倒在地等事实。7.接处警工作登记表,证明民警潘某因接到报警到案发现场处理纠纷,执行公务的事实。8.人民警察证复印件,证明潘某的警察身份。9.常住人口基本信息表、违法犯罪经历查询情况说明,证明被告人姚某的身份情况及无前科劣迹情况。10.被告人姚某在侦查机关的供述,证明案发起因、经过及被告人姚某明知民警在执行公务,在民警潘某制止现场持棍棒男子徐某时,快速冲过去将其按倒在地,后挥拳殴打其头部、冲击警戒线等事实。其当庭供述记录在案,与上述其他证据互相印证。上述证据均系依法取得,并经当庭出示、辨认、质证。经依法审查、核实,与本案事实相关,证据之间相互印证。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本院予以确认。被告人姚某的辩护人申请新的证人杨某、韩某出庭作证,以证明被告人姚某在案发现场被民警打伤的事实。经质证、认证,证人杨某年龄已七十周岁,事前与被告人姚某并不认识,事发当时已天黑,其描述现场有五六百民警,被告人姚某被四名民警殴打,后被城管送去医院的情况,与案发现场录像视听资料、被告人姚某供述及其它证人证言均不相符;证人韩某与被告人姚某是朋友关系,其描述被告人姚某在医院就诊后被公安机关带走的事实,但并不知道姚某所受何伤,亦未亲眼看到被告人姚某被打伤。因此,二证人证言均不能证明被告人姚某所受何伤、因何受伤、何时受伤等情况。其证言与本案指控的事实无直接关联性。故对上述二证人证言不予采信。本院认为,被告人姚某以暴力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其行为已构成妨害公务罪。公诉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罪名成立,本院予以支持;所提量刑建议,本院予以采纳。关于被告人姚某所提不构成妨害公务罪的辩解意见,经查,被告人姚某在现场明知挖掘机车主仇某报警,处警民警身着制式警服至现场,设置警戒线,并用扩音器对现场人员进行警示,被告人姚某知道或应当知道民警在执行公务。另被告人姚某采用暴力手段,殴打民警致伤、损毁相机、冲击警戒线的事实,有案发现场录像视听资料、证人耿某(被告人姚某堂兄)等人证言笔录、被告人姚某在侦查机关的供述笔录、被害人潘某陈述笔录等证据证实,且能相互印证,能够予以认定。故上述辩解意见本院不予采纳。关于被告人姚某的辩护人所提本案诉讼程序错误、证据明显不足,指控被告人姚某犯妨害公务罪不能成立的辩护意见,经查,本案侦查过程中,被害人潘某及所在派出所人员均未参与本案侦查,侦查人员不存在法律规定应当回避的情形。证人樊某、苏某虽与被害人潘某属同一派出所,但其证言有其他证据予以印证,真实可信。辩护人扩大“同事”概念范围和夸大领导作用,认为本案侦查机关和侦查人员与本案当事人有利害关系,应当回避的辩护意见,无事实、法律依据。本案中,被告人姚某及其亲属在遇到纠纷后,本应通过正常法律途径和程序予以解决,却采用不正当手段阻碍他人取走财物,行为上即具有非法性。民警潘某在接警后赶赴案发现场处警是其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正常工作职责所在,是依法履行职务的正当表现。接处警工作登记表已载明了接警及处警的相关信息及处警经过,足以说明民警处警执行公务的性质、真实性及合法性。本案现场管制是处警民警根据现场执法时出现了人员聚集、阻碍执法等情况,为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而采取向上级机关汇报,申请调动人员,维护现场执法秩序而采取的保护性措施。辩护人所提防暴民警帮助挖掘机主强行开走挖掘机与事实不符,也是对本案执行公务的目的、内容的认识错误。即便现场管制在程序上存在瑕疵,也不能否认民警潘某至案发现场处警执行公务的正当性和合法性。本案中,民警潘某在现场为制止手持棍棒的徐某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并未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相反是对现场人员人身安全的保护,其行为正当合法,显然与辩护人所提被告人姚某是在民警侵犯他人人身权利之后实施行为不符,是辩护人对民警合法行为性质的错误认识。辩护人所提被告人姚某被民警打伤在先,民警存在违法行为亦与本案事实不符。案发现场视听资料、证人证言等均能证明,在被告人姚某冲上前将民警潘某压倒在地之前并未受伤。至于被告人姚某所受何伤、因何受伤、何时受伤均无其他有力证据予以证明。况且,公安民警在制止正在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过程中可以采用必要措施或轻微暴力,即便造成相对方轻微伤害,亦不能就此认定民警行为的违法性。即使被告人姚某受伤,与本案认定其妨害公务的事实亦无直接关联。本案中,公诉机关向本院移交了侦查机关全案证据材料,被告人姚某所作的无罪供述和辩解亦当庭记录在案,所出示的证据足以查清本案事实真相。综上,被告人姚某及其辩护人所提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姚某犯妨害公务罪不能成立的辩解、辩护意见,事实、法律依据不足,本院不予采纳。为维护正常社会管理秩序,保障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第一款之规定,判决如下:被告人姚某犯妨害公务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刑期自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自2015年4月16日起至2016年4月15日止。)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接到判决书的第二日起十日内,通过本院或者直接向江苏省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书面上诉的,应当提交上诉状正本一份,副本二份。审 判 长  余成龙人民陪审员  王仕初人民陪审员  崔建文二〇一五年十月十五日书 记 员  兰元元 百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