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佛顺法杏民初字第1077号
裁判日期: 2015-01-05
公开日期: 2018-05-17
案件名称
何某、苏某1等与陈某1、陈某2法定继承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佛山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何某,苏某1,陈某1,陈某2,陈某3,麦某1,苏某2,吕某,陈某4,陈某5,陈某6,麦某2,麦某3,麦某4,苏某3,苏某4,苏某5
案由
法定继承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十一条,第十三条第一款,第二十九条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五十二条,第五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四条
全文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5)佛顺法杏民初字第1077号原告何某。原告苏某1。原告何某、苏某1的共同委托代理人梁朗辉,广东常道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陈某1。被告陈某2。被告陈某3。被告麦某1。被告苏某2。被告吕某。被告陈某4。被告陈某5。被告陈某6。被告麦某2。被告麦某3。被告麦某4。被告苏某3。被告苏某4。被告苏某5。原告何某、苏某1诉被告陈某1、陈某2、陈某3、麦某1、苏某2、吕某、陈某4、陈某5、陈某6、麦某2、麦某3、麦某4、苏某3、苏某4、苏某5法定继承纠纷一案,本院于2015年10月9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由审判员何霈锋适用简易程序独任审判,本案分别于2015年11月9日、2016年1月4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第一次开庭,原告何某、苏某1及其共同委托代理人梁朗辉到庭参加了诉讼,被告陈某1、陈某2、陈某3、麦某1、苏某2经本院合法传唤,没有到庭参加诉讼。在诉讼中,根据原告何某、苏某1的申请,本院依法追加吕某、陈某4、陈某5、陈某6、麦某2、麦某3、麦某4、苏某3、苏某4、苏某5为本案被告。第二次开庭,原告何某、苏某1的共同委托代理人梁朗辉到庭参加了诉讼,被告陈某1、陈某2、陈某3、麦某1、苏某2、吕某、陈某4、陈某5、陈某6、麦某2、麦某3、麦某4、苏某3、苏某4、苏某5经本院合法传唤,没有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何某、苏某1诉称,原告何某丈夫苏某6(即原告苏某1的父亲)于1995年8月19日去世,遗留位���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杏坛社区居民委员会杏坛xx街xx巷xx号的房屋。该房屋属于原告何某与苏某6的夫妻共同财产,苏某6所占有的50%份额应由两原告及苏某6的父亲苏某7、母亲吕某继承。由于苏某7于2002年1月13日去世,苏某7的继承份额应由其六个儿女继承。因苏某7二女儿苏某8先于苏某7去世,故苏某8的继承份额应由苏某8的三个子女代位继承。因苏某7的大女儿苏某9、儿子苏某10、苏某11分别于2007年11月9日、2002年8月29日、2009年8月31日去世,该三人的继承份额应由其配偶及子女继承。由于部分继承人不同意协助办理继承手续,为维护原告合法权益,特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1.位于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杏坛社区居民委员会杏坛xx街xx巷xx号的房屋归两原告所有,由两原告补偿被告陈某1人民币663.27元、被告陈某2人民币82.91元、被告陈某3人民由82.91元、被告麦某1人民币386.9元、被告苏某2人民由1160.71元;二、本案诉讼费由各被告承担。诉讼中,原告明确上述第一项诉讼请求为“位于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杏坛社区居民委员会杏坛xx街xx巷xx号的房屋归原告何某所有,由原告何某按继承份额向各被告补偿相应房屋价值”。本院受理本案后,依法向被告陈某1、陈某2、陈某3、麦某1、苏某2、吕某、陈某4、陈某5、陈某6、麦某2、麦某3、麦某4、苏某3、苏某4、苏某5送达起诉状副本、应诉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及开庭传票等法律文书,但被告陈某1、陈某2、陈某3、麦某1、苏某2、吕某、陈某4、陈某5、陈某6、麦某2、麦某3、麦某4、苏某3、苏某4、苏某5既无到庭应诉,亦无提供书面答辩状。诉讼中,原告何某、苏某1��供以下证据:证据1.原告何某、苏某1的身份证复印件、被告陈某1、陈某2、陈某3、麦某1、苏某2的身份证复印件、户口本、结婚证书复印件各一份、常住人口底册登记表两份、证明两份,证明原、被告的诉讼主体资格,原告何某系苏某6的妻子,原告苏某1系苏某6的女儿;证明苏某7与吕某系夫妻关系,共生育了七个子女,包括苏某6、苏某11、苏某10、苏某9、苏某8、苏某2、苏某5;苏某6于1995年8月19日死亡;证据2.房地产权证一本、评估报告一份,证明苏某6死后遗留涉案房产,经评估涉案房产价值130000元;证据3.声明六份、照片打印件一张、吕某、陈某4、陈某5、麦某2、麦某3、麦某4、苏某3、苏某4、何某1、苏某12、苏某13、苏某14的身份证复印件、陈某6的临时居��身份证复印件各一份、常住人口底册登记表六页、证明四份,证明吕某、陈某6、陈某4、陈某5、麦某2、麦某3、麦某4、苏某3、苏某4、何某1、苏某12、苏某13、苏某14、苏某5同意将其应继承份额赠与给原告何某;苏某9与陈某1系夫妻关系,共生育五个子女,分别为陈某3、陈某4、陈某2、陈某5、陈某6;苏某9于2007年11月9日死亡;苏某8于2001年3月29日死亡,苏某8共生育三个子女,分别为麦某2、麦某1、麦某3;苏某10于2002年8月29日死亡,其与麦某4系夫妻关系,共生育两个子女,分别为苏某3、苏某4;苏某11于2009年8月31日死亡,其与何某1系夫妻关系,共生育三个子女,分别为苏某12、苏某13、苏某14。证据4.证明一份,证明原告何某在苏某6去世后独自抚养原告苏某1,因家庭经济困难,两原告家庭于1996年至2010年期间属于低保户;证据5.被告苏某5的人口信息查询表、证明各一份,证明被告苏某5的诉讼主体资格,苏X卿与苏某2是同一人以及苏某5与苏X结是同一人。诉讼中,本院出示与苏某14、苏某13、何某1、苏某12、苏某1制作的调查笔录,原告何某、苏某1质证认为,对其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无异议。本院依法向佛山市顺德区档案馆依法调取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杏坛社区居民委员会杏坛xx街xx巷xx号的房屋档案资料一份。经当庭出示,原告何某、苏某1质证认为,对其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无异议,由于何某与苏某6是××××年结婚的,因此涉案房屋属于何某与苏某6的夫妻共同财产。诉讼中,被告陈某1、陈某2、陈某3、麦某1、苏某2、吕某、陈某4、陈某5、陈某6��麦某2、麦某3、麦某4、苏某3、苏某4、苏某5没有向本院提交证据。经过庭审辩证、质证,本院对上述证据作出如下认证:1.原告提供的证据1、2、4、5,上述证据客观真实,来源合法,与本案有关联性,本院经审查后予以采信;2.本院依法调取的房屋档案资料,经审查,该证据客观真实,来源合法,与本案有关联性,本院予以采信;3.本院依法与苏某14、苏某13、何某1、苏某12、苏某1制作的调查笔录,该证据客观真实,来源合法,与本案有关联性,本院予以采信;4.原告提供的证据3,其中被告吕某、麦某2、麦某3、苏某5、苏某4、麦某4、苏某3、陈某6、陈某4、陈某5所签名的声明五份,由于被告吕某、苏某4、麦某4、陈某4、陈某6、苏某3未到庭接受询问,不能确认上述声明是否为其本人真实意思表示,故本院审查后不予采信,而麦某2、麦某3、苏某5、陈某5虽到庭接受询问,但其要求将涉案房屋应继承份额赠与给被告吕某,与声明中的陈述不相符,故本院审查后不予采信;对于证据3中的其他证据,经审查,上述证据客观真实,来源合法,与本案有关联性,本院予以采信。根据本院采信的证据,结合当事人陈述,查明如下事实:苏某6于1952年1月8日出生,于1995年8月19日死亡。苏某6与原告何某婚后共同生育了一名子女,即原告苏某1。苏某6的父亲苏某7(生于××××年××月××日,死于2002年1月13日)与母亲吕某共生育七名子女,分别为苏某10(生于1948年10月1日,死于2002年8月29日)、苏某6、苏某11(生于1961年6月24日,死于2009年8月31日)、苏某9(又名苏X婵,生于1944年6月11日,死于2007年11月9日)、苏某8(又名苏X雪,生于1948年2月28日,死于2001年3月29日)、苏某2(又名苏X卿)、苏某5(又名苏X结)。苏某10与妻子麦某4共生育两名子女,分别为苏某3、苏某4。苏某8与丈夫麦某5(生于××××年××月××日,死于2010年2月6日)共生育三名子女,分别为麦某2(又名麦坚X)、麦某1、麦某3(又名麦奋X)。苏某9与丈夫陈某1共生育五名子女,分别为陈某3、陈某4、陈某2、陈某5、陈某6。苏某11与妻子何某1共生育三个子女,分别为苏某12、苏某13、苏某14。苏某6生前没有立下遗嘱或遗赠协议。另查,位于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杏坛社区居民委员会杏坛xx街xx巷xx号的房屋登记在苏某6名下,房产证号为粤房地权证佛字第××号,建筑面积100.32平方米,自用面积105.9平方米,土地性质为国有。上述房屋系苏某6与原告何某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建造的,属夫妻共同财产。上述房产一直由两原告居住使用至今,未进行实际分割。另查,原告苏某1及被告苏某14、苏某13、何某1、苏某12明确表示对位于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杏坛社区居民委员会杏坛xx街xx巷xx号房屋中应继承遗产的份额继承后赠予给原告何某。被告麦某2、麦某3、苏某5、苏某2、陈某2、陈某3、陈某5、麦某1、陈某1明确表示对位于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杏坛社区居民委员会杏坛xx街xx巷xx号房屋中应继承遗产的份额继承后赠予给被告吕某。再查,原告委托佛山市XX土地房地产评估有限公司对涉案房产进行评估,该公司于2015年9月16日作出评估报告书,涉案房产的评估市场价值为130000元。以上事实,还有本院的开庭笔录在案佐证。本院认为,由于死者苏某6生前没有订立任何遗嘱或遗赠协议,故对其名下的遗产应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继承,即为法定继承。本案诉争房产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杏坛社区居民委员会杏坛xx街xx巷xx号房产(房地产权证号:粤房地权证佛字第××号),是登记在死者苏某6名下,该房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原告何某作为死者的妻子,应当占其中的一半,即涉案房产的1/2才可以作为苏某6的遗产按照法定继承顺序予以继承。而苏某6的法定继承人为其妻子何某、女儿苏某1、父亲苏某7、母亲吕某,即每人应为1/8(1/2×1/4)。苏某7后于苏某6死亡,其所应得的继承份额应按照法定继承顺序予以继承,���某7的法定继承人为其妻子吕某及七名子女苏某10、苏某6、苏某11、苏某9、苏某8、苏某2、苏某5,即每人应为1/64(1/8×1/8)。苏某10后于苏某7死亡,其所应得的继承份额应按照法定继承顺序予以继承,苏某10的法定继承人为其母亲吕某、妻子麦某4及两名子女苏某3、苏某4。因苏某10所应得的继承份额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故麦某4所占涉案房屋份额应为5/512[1/64×1/2+(1/64×1/2×1/4)],吕某、苏某3、苏某4每人所占涉案房屋份额应为1/512(1/64×1/2×1/4)。苏某11后于苏某7死亡,其所应得的继承份额应按照法定继承顺序予以继承,苏某11的法定继承人为其母亲吕某、妻子何某1及三名子女苏某12、苏某13、苏某14。因苏某10所应得的继承份额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故何某1所占涉案房屋份额应为3/320[1/64×1/2+��1/64×1/2×1/5)],吕某、苏某12、苏某13、苏某14每人所占涉案房屋份额应为1/640(1/64×1/2×1/5)。苏某9后于苏某7死亡,其所应得的继承份额应按照法定继承顺序予以继承,苏某9的法定继承人为其母亲吕某、丈夫陈某1及五名子女陈某3、陈某4、陈某2、陈某5、陈某6。因苏某9所应得的继承份额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故陈某1所占涉案房屋份额应为1/112[1/64×1/2+(1/64×1/2×1/7)],吕某、陈某3、陈某4、陈某2、陈某5、陈某6每人所占涉案房屋份额应为1/896(1/64×1/2×1/7)。苏某8先于苏某7死亡,按照法律规定,属于苏某8的份额应由其直系晚辈血亲予以代位继承,由麦某2、麦某1、麦某3依法予以继承,即每人所占涉案房屋份额为1/192(1/64×1/3)。苏某6先于苏某7死亡,按照��律规定,属于苏某6的份额应由其直系晚辈血亲予以代位继承,由苏某1依法予以继承,即所占涉案房屋份额为1/64。由于原告苏某1及被告苏某14、苏某13、何某1、苏某12愿意将其继承的涉案房屋房产份额赠予原告何某,被告麦某2、麦某3、苏某5、苏某2、陈某2、陈某3、陈某5、麦某1、陈某1愿意将其继承的涉案房屋房产份额赠予吕某,综上,上述涉案房产中原告何某占499/640(1/2+1/8+1/8+1/64+9/640),被告吕某占3663/17920(1/8+1/64+1/512+1/640+1/896+1/112+1/896+1/896+1/896+1/192+1/192+1/192+1/64+1/64),被告麦某4占5/512,被告苏某3、苏某4各占1/512,被告陈某4、陈某6各占1/896。原告何某主张涉案房屋份额归其所有,由其折价补偿给被告吕某、陈某4、陈某6、麦��4、苏某3、苏某4。综合本案案情,从有利于当事人生活便利、生活习惯等情况考虑,涉案房产一直由原告何某居住,房产证也一直由其保管,而且原告何某在涉案房产中所占份额较多,故涉案房产归原告何某所有较为适宜,但应按被告吕某、陈某4、陈某6、麦某4、苏某3、苏某4应继承份额予以折价补偿,即原告应当按照涉案房产价值130000元折价补偿给被告吕某26573.1元(130000元×3663/17920),补偿给被告麦某41269.53元(130000元×5/512),补偿给被告苏某3253.91元(130000元×1/512),补偿给被告苏某4253.91元(130000元×1/512),补偿给被告陈某4145.09元(130000元×1/896),补偿给被告陈某6145.09元(130000元×1/896)。综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三条、第二十九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五十二条、第五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的规定,缺席判决如下:一、位于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杏坛社区居民委员会杏坛xx街xx巷xx号(房地产权证号:粤房地权证佛字第××号)的房产由原告何某继承并归其所有;二、原告何某应于本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内,向被告吕某支付房屋折价款26573.1元,向被告麦某4支付房屋折价款1269.53元,向被告苏某3支付房屋折价款253.91元,向被告苏某4支付房屋折价款253.91元,向被告陈某4支付房屋折价款145.09元,向被告陈某6支付房屋折价款145.09元。如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案件受理费减半收取为1450元(原告已预交),由原告何某负担。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 何霈锋二〇一六年一月五日书记员 张丽华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