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朝民(商)初字第44825号
裁判日期: 2015-01-19
公开日期: 2015-06-26
案件名称
李达光与张奇林等民间借贷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北京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李达光,张奇林,蒯莹
案由
民间借贷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条
全文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4)朝民(商)初字第44825号原告李达光,男,1956年2月18日出生。委托代理人刘驰,北京邦辰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张奇林,男,1956年7月17日出生。被告蒯莹,女,1958年10月11日出生。委托代理人张奇林,男,1956年7月17日出生,蒯莹之夫。原告李达光与被告张奇林民间借贷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由代理审判员赵鑫独任审判,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李达光及其委托代理人刘驰,被告李达光作为其本人及蒯莹的委托代理人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完毕。原告李达光诉称:李达光与张奇林为朋友关系,张奇林与蒯莹为夫妻。2011年李达光与张奇林聚会时,张奇林提出向李达光借款11万元,用于朋友李长虹牛羊肉生意。2011年10月23日,李达光在北京市朝阳区幸福一村西里4号联宝公寓张奇林住宅楼下向张奇林交付11万元,并与张奇林共同赴银行将此���存入张奇林北京银行账户。张奇林遂向李达光出具收条。款项到期后,李达光多次要求张奇林还款,张奇林至今未还。故李达光诉至法院,要求张奇林、蒯莹共同偿还11万元。被告张奇林、蒯莹共同辩称:张奇林与李达光于2010年夏季相识。张奇林、李达光动员周围朋友向李长虹进行了投资。2011年10月初,李长虹答应给李达光及张奇林共20万元中介费用,每人10万元。后李达光提议以此款继续投资,三个月本利可到22万元,每人可分11万元。李达光称其与李长虹系朋友关系不好开口,需要以张奇林的名义进行投资,如果三个月后李长虹将此款交付张奇林,则张奇林将其中11万元还给李达光,故张奇林向李达光书写了11万元的收条。李达光未实际给付张奇林11万元现金,亦未存入张奇林账户。本案款项是以张奇林名义进行投资,李达光应当承担相应的损失。李长虹未将款���给付张奇林,收条中的条件未成就,张奇林无需将款项支付李达光。张奇林出具的为收条,说明双方非借贷关系。李达光的起诉超过了诉讼时效。蒯莹与本案无关,不应承担责任。经审理查明:2011年10月23日,张奇林向李达光出具收条,载明:今收到李达光11万元,此款用于李长虹牛羊肉出口投资,期限三个月,待李长虹将此款交付张奇林后,张奇林即将此款11万元还给李达光。另查一,张奇林与蒯莹于1982年10月8日结婚。另查二,李达光于2013年8月7日就本案事实起诉张奇林、蒯莹于本院。上述事实,有收条、结婚证、信封及快递单等证据及当事人陈述在案佐证。本院认为:张奇林向李达光出具的收条中载明了收到款项的数额和归还的时间,李达光据此证明其向张奇林交付11万元款项的事实并无明显瑕疵,故本院认定张奇林与李达光之间民间借贷关系成立,张���林应当向李达光偿还款项。即使按照张奇林所述本案款项并未实际交付,而是将李长虹应当给付之款项以张奇林自身名义进行投资,但张奇林向李达光出具收条后投资收益及风险亦归于张奇林,张奇林应当按照约定向李达光偿还款项。收条中载明了款项用于投资,明确排除了此款的用途为张奇林及蒯莹的共同生活,故李达光要求蒯莹共同承担还款责任的诉讼请求本院不予支持。李达光曾就本案款项于2013年8月起诉至法院,在诉讼时效内进行了主张,诉讼时效中断,本院对张奇林有关诉讼时效的抗辩意见不予采信。综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一、被告张奇林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偿还原告李达光借款十一万元;二、驳回原告李达光的其他诉讼请求。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案件受理费一千二百五十元,由被告张奇林负担(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七日内交纳)。如不服本判决,可于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代理审判员 赵 鑫二〇一五年一月十九日书 记 员 刘奇琦 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