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4)辽民一终字第296号

裁判日期: 2014-09-15

公开日期: 2014-10-27

案件名称

钱福才、高春范与王文斌买卖合同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吉林省辽源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吉林省辽源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钱福才,高春范,王文斌

案由

买卖合同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3年)》: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

全文

吉林省辽源市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4)辽民一终字第296号上诉人(原审被告)钱福才,男,汉族,现住辽源市西安区。上诉人(原审被告)高春范,女,汉族,现住辽源市西安区。委托代理人冯维真,男,系上诉人亲属。被上诉人(原审原告)王文斌,男,汉族,现住辽源市西安区。上诉人钱福才、高春范与被上诉人王文斌因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不服辽源市西安区人民法院(2014)辽西民初字第5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上诉人钱福才、高春范及其代理人冯维真、被上诉人王文斌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审法院查明,钱福才、高春范原系夫妻,王文斌是高春范的大姐夫。王文斌有一处自建的房屋,坐落于辽源市西安区东山街一委五组(河西草房地块),后由钱福才、高春范出资修缮及扩建十余米,此房为独立无照房屋。2010年辽源市西安区棚户区改造指挥部对此处进行拆迁,王文斌在此处还有其他拆迁房屋,因该无照房屋拆迁补偿需要户籍等材料,故由钱福才代为办理拆迁、安置等相关手续。另查明,钱福才与辽源市西安区棚户区改造指挥部于2010年11月25日签订了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并将该协议书的房屋产权人落在了自己的名下。钱福才用该35.38平方米的无照房屋,选择产权调换房屋,建筑面积为55平方米。钱福才于2010年11月25日向辽源市西安区棚户区改造指挥部指定的银行缴纳了房屋产权调换差价款14400.00元,于2012年9月23日又缴纳了差价款7980.40元,于同年9月23日又向辽源市物业管理办公室缴纳了889元,同日,又缴纳了240元垃圾清运费、500元装修保证金、103元水费、248元公用电费、服务业物业费两笔,分别为308.4元、51.40元。王文斌在拆迁时结算了电费(有结算电费证明,但没有结算款额),结清了卫生费4元。再查明,在钱福才办理完拆迁相关手续未抽楼号前,双方因该回迁房屋发生了争议,王文斌的妻子高春英便于2011年4月15日在银行存款3.1万元,将存折交给高春范,用以返还钱福才、高春范为其垫付的拆迁安置所交的差价等各种款项。钱福才便将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交予了王文斌。在此期间,高春英、高春范的母亲张亚兰为了全家和睦进行了调解。双方分别通过张亚兰口头约定了钱福才、高春范以5万元买王文斌夫妇(钱福才名下)的回迁楼房,坐落于辽源市河西新苑小区8号楼1单元1304室,面积为55平方米。至此,张亚兰便从王文斌处拿回了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交给钱福才和高春范,并约定3、5天内由钱福才、高春范将购房款5万元给付王文斌。嗣后,钱福才与高春范未按约定给付王文斌购房款,张亚兰感到为难了,因为是自己将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手续交给了钱福才及高春范,无法向王文斌交代,故又多次找钱福才和高春范,让两人给付王文斌购房款,钱福才与高春范未听从张亚兰的劝说,张亚兰无奈便告知王文斌到法律部门去解决。王文斌因此诉讼到辽源市西安区人民法院,要求钱福才、高春范立即给付购房款10万元、返还王文斌3.1万元;诉讼费用由钱福才、高春范承担。原审法院认为:本案系王文斌、钱福才夫妇先后出工、出资建造并扩建、修缮的无照房,在动迁安置中发生了争议,双方分别通过证人张亚兰口头约定,钱福才夫妇以5万元购买王文斌回迁房屋而引发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本案中双方所争议的河西新苑小区8号楼1单元1304室是从被已拆迁的河西草房地块上的无照房屋引起的。在该无照房屋是谁的问题上,双方互不相让,经审理核查及双方当庭自认,该无照房始于王文斌夫妇出工、出资而建造,后由钱福才夫妇对该房屋出工、出资进行了扩建、修缮。但钱福才、高春范并未举出证据证明王文斌已将该无照房屋赠与钱福才夫妇,应视为王文斌与钱福才夫妇对该无照房屋共有。原审法院在审理本案过程中进行了调解,高春范代表钱福才表示愿意给王文斌1万元购房款及返还给王文斌3.1万元,王文斌对此调解意见未接受。结合本案具体情况,被拆迁的无照房屋既为钱福才、高春范、王文斌共同所有,回迁安置的楼房也应为钱福才、高春范、王文斌共同所有。因双方已通过张亚兰口头约定,该安置楼房归钱福才、高春范二人所有,并由二人给付王文斌购房款5万元,且双方已经按照口头约定实际履行了部分约定,即王文斌将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经张亚兰交付给了钱福才,钱福才从张亚兰手中接受了该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据此,王文斌与钱福才、高春范的口头约定应认定有效。双方均应按该约定继续履行。王文斌诉请钱福才、高春范给付10万元购房款,因缺乏事实根据,不予支持。王文斌要求钱福才、高春范返还3.1万元,予以支持。钱福才、高春范主张该无照房屋系其父高永成生前的仓房及高春英向其交给存折3.1万元,是钱福才、高春范多年为王文斌修车、当工友的工资报酬,因于法无据,不予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条、第六十条、第一百零七条、第一百三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之规定,判决:辽源市河西新苑小区8号楼1单元1304室房屋归钱福才、高春范所有,钱福才、高春范给付王文斌购房款5万元,返还王文斌3.1万元,合计8.1万元。案件受理费2920元,邮递费60元,财产保全费1020元,王文斌负担1050元,钱福才、高春范负担2950元。上述款项于本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十日内履行。一审判决送达后,钱福才、高春范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诉。请求撤销一审判决,予以改判或发回重审。理由是:一审未查清事实,二上诉人没有理由给被上诉人5万元卖房款,申请对35.38平米房屋进行评估,该房屋的产权人为二上诉人所有;此案中的3.1万元是给付的劳动报酬与此案无关,也是两种法律关系。故二上诉人不应承担一审的诉讼费和保全费。二审审理期间,上诉人钱福才、高春范向本院申请了证人高春玉出庭作证,证人系高春范的三姐,证人证实房子原来是其父亲的仓房,王文斌翻建后,将此房给了钱福才了,钱福才得房后又对此房进行了扩建,但证人当庭作证王文斌将此房给钱福才时其并未在场,只是事后听说的。被上诉人王文斌质证认为,证人高春玉的证言是虚假的。经审理查明,原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基本属实,本院予以确认。本院认为,上诉人钱福才、高春范虽然对争议的房屋进行了维修和扩建,并且用钱福才的户口取得了该房屋的回迁安置,但不能说明钱福才取得了该房屋所有权。证人高春玉的证言只是一种传来证据,与钱福才、高春范在一审中答辩中自认的该房是父亲生前留下的仓房相矛盾,故证人高春玉的证言不足采信。关于3.1万元是修车款、工资款的辩解,也因钱福才、高春范均未提供出任何修车的证据而不足采信。原审将该回迁安置的房屋认定为上诉人王文斌与被上诉人钱福才、高春范共同所有是正确的。又因双方已通过张亚兰口头约定,该安置楼房归钱福才、高春范二人所有,并由二人给付王文斌购房款5万元,且双方已经按照口头约定实际履行了部分约定,即王文斌将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经张亚兰交付给了钱福才,钱福才从张亚兰手中接受了该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据此,上诉人王文斌与被上诉人钱福才、高春范的口头约定应认定有效。双方均应按该约定继续履行。故原审法院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应予维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案件受理费2920.00元,邮寄费60.00元,共计2980.00元由上诉人钱福才、高春范各负担1490.00元。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判长  赵艳霞审判员  刘介平审判员  夏秀芹二〇一四年九月十五日书记员  宿宏岩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