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徐商终字第0164号
裁判日期: 2014-05-29
公开日期: 2014-08-11
案件名称
徐州市九里区达利水泥预制构件厂与李德步租赁合同纠纷二审民事裁定书
法院
江苏省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江苏省徐州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案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3年)》: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
全文
江苏省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4)徐商终字第0164号上诉人(原审被告)李德步,男,1972年12月20日生,汉族,个体工商户,户籍地安徽省萧县新庄镇沟头寺行政村王集自然村***号。委托代理人黄修典,江苏红杉树律师事务所律师。被上诉人(原审原告)徐州市九里区达利水泥预制构件厂。投资人王怀恩,该厂厂长。委托代理人杜庆珠,江苏淮海正大律师事务所律师。委托代理人崔胜春,江苏淮海正大律师事务所律师。上诉人李德步因与被上诉人徐州市九里区达利水泥预制构件厂(以下简称达利构件厂)租赁合同纠纷一案,不服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人民法院(2013)泉商初字第830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于2014年3月3日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14年3月14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上诉人李德步的委托代理人黄修典、被上诉人达利构件厂的委托代理人崔胜春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已审理终结。达利水泥构件厂原审诉称:双方当事人长期存在钢管、钢模租赁关系,李德步租用达利构件厂的钢管等用于施工。2011年6月,经双方对账,李德步欠达利构件厂租赁费用15000元,正在使用、尚未退回的租赁物价值29688元,李德步当场出具未退回的租赁物明细及欠条各一份。此后,达利构件厂多次催要租金并要求退还租赁物或者赔偿因租赁物丢失造成的损失,但无果。故请求法院判令李德步支付租金1.5万元,赔偿丢失的钢管、构件等损失2.9688万元,合计4.4688万元;本案诉讼费由李德步负担。李德步原审辩称:李德步与达利构件厂之间不存在租赁合同关系。2011年6月份经双方对账确认的仅是,李德步同意赔偿29688元。后李德步还款15000元并出具15000元的欠条,并向达利构件厂返还了部分钢管、钢模。现李德步仅欠10000余元。请求法院判决驳回达利构件厂的其他诉讼请求。原审法院查明:2010年11月,李德步承建史为新的家庭建房,李德步与史为新儿子史先祥签订“建房协议”,约定以包工包料的方式(每平方米380元)承建,并约定了规格、付款方式等。其中还约定“钢筋混凝土、钢模暂由甲方(史先祥)出面垫资”。因建房需要,李德步拟租赁达利构件厂的钢模,因史为新与达利构件厂负责人王怀恩是同村村民,且是为史为新建房,史为新作为担保,在达利构件厂提供的“钢模钢管租赁合同”担保人栏处签名,李德步雇佣的瓦工王玉峰在合同尾部经办拉货栏处签名,该合同还对租赁的相关事宜进行了约定,但李德步一直未在该合同上签字。合同签订后,达利构件厂将租赁物用到李德步承建的史为新自建楼房工地,钢管的出库、回库均有李德步雇工王玉峰的签字。后在建房过程中,李德步与史为新因故发生纠纷,2011年6月4日,李德步还曾向泉山分局火花派出所报警,公安机关建议双方到法院处理经济纠纷。2011年6月5日,达利构件厂出具了史为新建楼房用的租金及丢赔清单,载明:2010年11月26日至2011年5月31日,租金22858.1元、清刷2454.2元、修理5810元、丢丝10.2元,小计31132.5元;丢赔小计29688元,总计60820.5元。李德步在丢赔小计29688元的左侧空白处签写“李德步同意丢赔6月5日”。后李德步给付达利构件厂15000元,并于2011年6月6日出具一张欠条,内容为“今欠达利钢模站壹万伍仟(15000)元”。之后,李德步又归还达利构件厂部分租赁物,双方当事人庭审中均同意按1500元计算上述归还的租赁物。另查明,李德步曾因建房纠纷将史为新起诉至鼓楼法院民一庭,因证据不足撤诉。原审法院认为:虽李德步没有在达利构件厂提交的租赁合同上签字,但该合同经办人栏处签有李德步雇工王玉峰的名字。虽李德步、王玉峰辩称不是其签字,但又不同意进行笔迹鉴定,故法院认定该签字系王玉峰本人签署。另外,从王玉峰认可的钢管钢模实际租赁的出库、回库单上的签字,及2011年6月5日、6月6日李德步的签字及书写的欠条,可以认定达利构件厂与李德步之间存在租赁合同关系。李德步辩称只同意承担租赁物的丢赔,不同意承担租金的观点,与其租赁钢管的行为及给付达利构件厂钱款的行为不相符,故法院不予采信。另外,即使按照李德步的观点,应由史为新承担租金,但按照其与史为新签订的建房协议,租金也只是由史为新先行垫付,最后承担人仍是李德步。综上,达利构件厂的诉请合法有据,应予以采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二条、第二百二十六条、第二百三十五条之规定,判决如下:李德步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给付徐州市九里区达利水泥预制构件厂租金15000元、丢赔物折款28188元。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限履行上述金钱给付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案件受理费920元,由李德步负担(徐州市九里区达利水泥预制构件厂已预交,李德步随案款一并给付徐州市九里区达利水泥预制构件厂)。上诉人李德步不服一审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称:双方当事人之间不存在租赁合同关系。双方当事人并无租赁合意,涉案租赁合同不成立。诉争合同上无上诉人签字,双方亦未达成口头约定。被上诉人未举证证实上诉人曾授权王玉峰签署诉争合同,王玉峰也陈述未在该合同上签字。上诉人不同意针对王玉峰字迹的真伪问题申请鉴定。一审法院未向上诉人释明不申请鉴定的法律后果。诉争出库单、回库单由王玉峰签字的事实,不能证明是上诉人租赁了该租赁物,单据上载明承租人是史为新。诉争钢模等应依约由史为新“垫资”。2011年6月5日达成的协议中,上诉人同意支付的钢模赔偿款为3万元左右。次日,上诉人偿还1.5万元,并针对剩余部分出具1.5万元的欠条。综上,请求二审法院撤销原判,改判或发回重审;一、二审诉讼费用由被上诉人承担。被上诉人达利构件厂答辩称: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请求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各方当事人二审期间均未提交新证据。二审经审理查明的事实与一审查明一致,本院予以确认。本案二审期间的争议焦点为:1、双方当事人之间是否存在租赁合同关系;2、李德步关于其尚欠被上诉人15000元的上诉观点,是否有事实及法律依据。本院认为:一、当事人对双方之间是否存在租赁合同关系存有异议,李德步认为,双方当事人并无租赁合意,涉案租赁合同不成立。对此本院认为,首先,诉争租赁合同载明租赁物用于“史为新自建楼房”工程,“用方”为李德步,“王玉峰”作为“经办拉货人”在合同签章处签名,史为新以“担保人”身份签名。“史为新自建楼房”工程,系李德步以“包工包料”方式承建;李德步在庭审中认可王玉峰系其雇工,主要负责计收货物。一审期间,李德步虽对合同中“王玉峰”签字的真实性提出异议,但未提出鉴定申请或提交其他反证。李德步认为,一审法院未向其释明不申请笔迹鉴定的法律后果,程序不当。本院认为,李德步一审期间已委托专业法律工作者作为其代理人,是否申请鉴定是当事人的权利,不属法院释明范围。且法院释明的目的主要是为提高司法效率、推进审理,并不影响当事人的举证责任的承担。加之,诉争合同签订后,达利构件厂依约将租赁物送至工地,相关出库、回库单由王玉峰签字确认,李德步亦因租赁事宜向达利构件厂支付1.5万元。综合考量本案案情,王玉峰作为李德步雇工为其承建的工程签订租赁合同,并代收、代还租赁物,李德步亦因该租赁事宜支付了部分款项。虽李德步未在合同上签名,但合同相对人的地位应归于李德步。上诉人关于其并非合同相对方、相对方应为史为新的上诉理由,与诉争合同的签订及履行情况不符。一审法院认定双方当事人之间存在租赁合同关系,并无不当。对李德步的该项上诉理由,本院不予采信。二、李德步上诉认为,因诉争租金应由史为新依约“垫付”;且其与史为新达成“由史为新支付租金”的口头协议,故李德步仅尚欠款15000元。本案一、二审期间,李德步未就诉争租金的计算方式提出异议;其在庭审中述称,“租金加丢失钢模款共计60000元,王怀恩说李德步付30000元的赔付款,余下30000元租金由史为新付,当时双方同意了这一意见”。由上可知,李德步出具该欠条时,已知晓尚欠租金、丢赔物折款总额为6万余元,仅是认为3万余元租金应由史为新负担。对此,本院认为,李德步引以为据的建房协议,仅约定钢模等的租金由史为新“先行垫付”;史为新系诉争合同的担保人,承租人李德步与担保人之间关于租金支付义务分担问题的私下约定不能对抗出租人,李德步仍系该租金的最终支付义务人。且一、二审期间,李德步均未提交其与史为新达成所谓“由史为新支付租金”口头协议的相关证据。故李德步关于诉争租金应由案外人负担的上诉理由,本院不予采信。加之,一、二审期间,李德步未提交被上诉人出具的收条等证据,以证明其已付的15000元确系丢赔物折款。综上,一审法院根据诉争清单、欠条及双方当事人陈述等,扣减李德步已付款15000元及后期返还租赁物的折款1500元,综合认定李德步尚欠租金、丢赔物折款合计43188元,并无不当。对上诉人的相关上诉理由,本院亦不予采信。综上,上诉人的上诉请求无事实、法律依据,本院依法不予支持。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审理程序合法,依法应予维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案件受理费137元,由上诉人李德步负担。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 判 长 郭 宏代理审判员 杜 林代理审判员 李为帆二〇一四年五月二十九日书 记 员 历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