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4)济民终字第134号

裁判日期: 2014-02-13

公开日期: 2015-04-15

案件名称

祝玉刚与杨小井民间借贷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山东省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山东省济宁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杨小井,祝玉刚

案由

民间借贷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3年)》: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百七十五条

全文

山东省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4)济民终字第134号上诉人(原审被告)杨小井。被上诉人(原审原告)祝玉刚。上诉人杨小井因民间借贷纠纷一案,不服济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2013)济高新区民初字第43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审判决认定,原告祝玉刚与被告杨小井(曾用名杨某)系朋友关系,被告杨小井与案外人杜某乙(也叫杜某甲)原系同事及朋友关系。2012年8月底,被告杨小井称杜某乙需用钱,向原告祝玉刚借100000元,被告杨小井将帐号用短信形式发给原告祝玉刚,2012年9月初,原告祝玉刚按被告杨小井提供的帐号将该100000元汇入,利息及还款由被告杨小井归还原告祝玉刚。被告杨小井给原告祝玉刚书写借条一份,载明:今借祝玉刚¥97000元,到期还款9月11号,杨某。被告杨小井未归还,原告诉至本院。原审法院认为,债务应当清偿。被告杨小井称其朋友杜某乙需用钱,向原告祝玉刚借款100000元,借款时原告祝玉刚与杜某乙并不相识,原告祝玉刚按被告杨小井提供的帐号将该款汇入,归还部分款项时亦由被告杨小井归还,杜某乙并未归还,由被告杨小井书写下欠原告款97000元的借条,故原告祝玉刚提供的证据充分,本院依法应予支持。被告杨小井抗辩该款的实际使用人为杜某乙,应由案外人杜某乙归还该款,被告杨小井未向本院提交书面申请追加杜某乙为被告,并且未提供具有证明力的证据证明该款实际由案外人杜某乙使用。被告书写的借条明确载明还款时间为2012年9月11日,原告主张利息损失,应从2012年9月12日计算,原告主张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二倍支付逾期付款利息,不超出民间借贷法定利息的规定,依法应予支持。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八十四条、第一百零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条之规定,判决:一、限被告杨小井于本判决生效后10日内归还原告祝玉刚借款本金97000元;二、限被告杨小井于本判决生效后10日内支付原告祝玉刚利息6824.55元(按同期银行借贷平均利率6%的二倍计算至判决之日)。案件受理费2225元由被告杨小井负担。宣判后,杨小井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诉称,一、原审法院在认定事实方面存在严重错误。被上诉人和借款人杜某乙认识,因杜某乙需用钱,找到了上诉人,上诉人只是起到中间介绍的作用,事实上被上诉人打款也是给了杜某乙。二、原审法院在审查本案证据、证据采信、查清案件事实方面存在严重错误。原审法院仅凭一纸借据即对全案事实作出判断,违背了《民事证据规定》的要求。三、一审法院判决支付逾期利息的计算依据适用法律错误。逾期利息应参照金融机构计收逾期贷款利息的标准分段计算。综上,请求驳回被上诉人的诉讼请求。祝玉刚答辩称,我与杜某乙不认识,是上诉人杨小井给我打电话借的钱,杨小井给我的帐户,上诉人应承担还款责任。二审查明的事实与一审认定的事实相一致。本院认为,上诉人杨小井称其朋友杜某乙需用钱,向被上诉人祝玉刚借款100000元,被上诉人祝玉刚按上诉人杨小井提供的帐号将该款汇入,归还部分款项时亦由上诉人杨小井归还,且由上诉人杨小井书写下欠被上诉人款97000元的借条,故一审判决认定上诉人杨小井承担还款责任,事实清楚,合法正确。因双方未约定利息,逾期利息应按同期贷款利率计算,一审判决按同期贷款利率的两倍计算不当,依法应予纠正。综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二)项、第一百七十五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一、维持济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2013)济高新区民初字第43号民事判决第(一)项及一审诉讼费用的负担。二、变更济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2013)济高新区民初字第43号民事判决第(二)项为:限上诉人杨小井于本判决生效后10日内支付被上诉人祝玉刚利息(自2012年9月12日起至判决生效之日,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计算)。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二审案件受理费2376元,由上诉人杨小井负担2300元,被上诉人祝玉刚负担76元。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 判 长  闫先东审 判 员  史宝磊代理审判员  张 芳二〇一四年二月十三日书 记 员  李梦琦 来源: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