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苏中民再终字第00020号
裁判日期: 2014-10-27
公开日期: 2014-11-28
案件名称
沈某某与陆某丙、陆某甲恢复原状纠纷再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江苏省苏州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再审
当事人
沈某某,陆某丙,陆某甲
案由
恢复原状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3年)》: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
全文
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4)苏中民再终字第00020号上诉人(原审原告):沈某某。委托代理人:蔡某甲。委托代理人:蔡某乙。被上诉人(原审被告):陆某丙。被上诉人(原审被告):陆某甲。上诉人沈某某因与被上诉人陆某丙、陆某甲恢复原状纠纷一案,不服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法院(2014)吴江民再初字第0001号民事判决,提出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2011年3月4日,沈某某起诉至原吴江市人民法院称:被告陆某丙系原告已故丈夫陆某乙与前妻之女,被告陆某甲为原告的婆婆。1995年9月1日,原告沈某某与陆某乙登记结婚,婚后与陆某乙的母亲陆某甲、女儿陆某丙四人共同居住在芦墟镇莘塔莘南村(15)大浜里XX号的两间平房内,并将户口也迁入该住址,四人共同居住生活。2003年原告丈夫陆某乙病逝,原告与婆婆和继女仍共同居住。之后家庭矛盾不断发生,原告为避免矛盾激化,无奈之下外出打工,不再居住原住处。2010年12月,原告听莘南村的村民告之,原来她们居住的两间平房,已被两被告拆为平地,并在原处打桩建造别墅。原告到村里及镇上了解,该别墅由于未得到共有人原告的签字许可建造,属于违章建筑。后经原告交涉,两被告暂停施工。原告认为两被告未经房屋共有人原告的同意擅自拆除共有房屋,并在原址上翻建别墅的行为严重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权益。经多次协商无果,原告诉至法院,请求判令:一、两被告立即停止侵害,对原房产恢复原状,如不能恢复原状,要求两被告赔偿经济损失20000元,并赔偿因被告侵权对原告所造成的损失(屋内毁损物品3860元,交通费659元,误工费850元);二、本案的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被告陆某丙、陆某甲共同辩称:1、本案中两间房屋属于违章建筑,按国家及地方相关规定,严禁恢复,原告的诉讼请求属非法诉求,审判机关理应驳回不予支持。2、原告提供和陆某乙婚姻状况的证据仅是一份隐瞒事实的结婚申请书,而非合法的结婚证书,属非法同居,所以原告不具有对本案中两间房屋享有权利。3、1994年4月21日,原吴江市莘塔镇莘新村委会出具的协议说明了本案中的两间房屋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来源,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不具有法定继承权利。4、2006年原告远嫁上海浦东之前从未在此两间房屋内居住过,私属物品无人知晓,要求赔偿其物品属不实之言,房内的物品均是被告陆某甲的上传家饰以及已故陆某乙的部分遗产,因年久失修早已烂毁。综上所述,两被告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请。原吴江市人民法院一审查明,沈某某原系陆某甲已故儿子陆某乙之妻,1995年9月1日沈某某与陆某乙登记结婚,2003年陆某乙病逝,2006年10月沈某某再嫁上海浦东,户籍仍在原址吴江市汾湖镇莘塔社区莘南村(15)大浜里XX号,陆某乙与前妻离异后与沈某某结合,陆某丙乃陆某乙与其前妻之女。本案争议所涉之房屋平房两间,系在陆某甲、陆某乙家庭与当时的莘塔镇莘新村村民委员会达成动迁协议后重建,动迁原因是因村上造桥修路,原陆某甲、陆某乙家老房子在拆迁的范围内,动迁协议在1994年4月21日由莘塔镇莘新村村民委员会与陆某乙签订,协议主要内容为:由莘新村村民委员会补偿动迁费用3500元,陆某乙应在签约后3个月内将陆某甲住房建好后拆除旧房,莘新村村民委员会保证提供被动迁者宅基地1块,面积为12*20共240平方米,如近期内不建房可保证长期保留给拆迁户。协议需要拆迁的旧屋系陆某甲与其丈夫陆某丁(已故)于1972年2月份向同村人唐某某所购,时年陆某乙未满10岁,在此房屋内直至陆某乙成家,一直与其父母陆某丁、陆某甲共同居住生活。房屋重建时间在1994年7月,位于莘塔社区康力大道北侧,两间平房由陆某甲和陆某丙祖孙两人居住生活,沈某某与陆某乙结婚后因居住条件紧张夫妻在外租房居住,陆某乙因病于2003年1月亡故后,沈某某随陆某甲和陆某丙祖孙两人生活一段时间,但因沈某某与陆某甲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婆媳矛盾逐渐显现,该年7、8月份沈某某便搬走另行生活。庭审中陆某甲和陆某丙陈述,由于平房年久失修,经常漏雨,故于2010年9、10月份由陆某甲找人拆除。现因沈某某发现两间平房未经其同意被拆除,认为侵犯其合法权益,遂提起诉讼。原一审认为,本案所争议的主要焦点问题是,被拆除的两间平房是否应予恢复原状或赔偿沈某某相应损失20000元。解决此焦点问题,首先需要了解本案所涉两间平房的权属问题,而后才能认定沈某某与此房屋有否关联性。建造两间平房的历史原因已在前面陈述,房屋如何建造、由谁出资建造决定了房屋的权属。其一、案件审理过程中,陆某甲和陆某丙均称房屋建造未经相关部门审批,系违章建筑,沈某某则未能向法庭举证该房屋的权属登记,沈某某代理人庭审中亦称无法在土地管理部门查到相应资料,在本庭向所在村村委会的调查中,村主任向法庭反映两间平房有无审批不清楚,需要至土地管理部门去查询,为此本庭又向当地土地管理部门及房产管理部门作了相应调查,两部门均作出无法查到相关资料的反映,故法庭认为本案讼争的两间平房的建造,未得到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审批,此后也未予增补相关手续。其二、根据莘新村村民委员会的动迁协议明确在协议签订后3个月内陆某乙应给陆某甲建好住房,但在庭审中陆某甲、陆某丙陈述,房屋拆迁前陆某乙在金家坝工作生活,陆某甲与陆某丙居住在老房屋内,此后平房系陆某甲女儿出资建造给祖孙俩居住,为此陆某甲女婿陆某戊到庭反映,陆某乙在拿到部分房屋拆迁款后,只是自己在外租住房屋,故由其与妻子陆某庚出资约8000元建造平房两间。为查明建房事实,法庭走访调查了陆某乙同村同组的原生产队队长朱某某,其反映陆某甲的老房子被拆除后,与孙女没有地方可居住,由陆某甲的女儿帮助造了两间房屋,当时陆某乙没有钱,也不见陆某乙与第二个妻子来住过,只是陆某乙病故后才见他妻子来住过一段时间;另一走访调查对象为凌某某,其称与陆某甲系前后场的邻居,其家在北面,陆某甲住的老房子拆迁后,由陆某甲的女儿、女婿出资建造了两间房子,当时其家刚盖好新房子,故多余的材料变卖给了陆某甲的女儿、女婿,那时陆某乙在金家坝开车,一穷二白没钱造房子,陆某乙姐陆某庚出面造房就因为陆某甲需要住房。庭审中沈某某称,有陆某乙的一笔户口补偿款8000元由陆某庚代领,已经归还了陆某戊夫妻此前的建房款,陆某戊称是有一张存单,但陆某乙已分两次拿回去。以上的事实说明,陆某乙当时与莘新村村民委员会签订的协议,明确要在协议后3个月内为陆某甲建好住房,但陆某乙未能履行该项义务,实际出面建造房屋的是陆某甲的女儿陆某庚和女婿陆某戊,建房的目的是给陆某甲和其孙女两人提供居住。退一步讲,即使陆某乙曾参与建造房屋,但根据其与莘新村村民委员会签订的协议,其也仅是代其母亲陆某甲建造房屋,因此在本案中,该两间房屋不论是由谁出资建造,陆某乙对于讼争的两间平房不享有权利。因此,原吴江市人民法院认为,原告沈某某曾作为已故陆某乙的妻子,对陆某乙的财产享有相应的法定继承权利,但陆某乙在本案讼争中的两间平房没有相应权属份额,故沈某某与本案讼争的两间平房之间没有关联性,当然不能认定原告沈某某对上述平房享有权利,其诉请要求被拆除的两间平房予以恢复原状或赔偿相应损失20000元的理由不能成立,该诉讼请求该院不予支持。本案沈某某诉讼的另一问题为因陆某甲、陆某丙侵权造成的损失:一、房屋被拆除后导致其房屋内个人物品损坏要求赔偿,其物品受损价值认定为3860元;二、本次诉讼产生的交通费和误工费要求赔偿。对于个人物品沈某某在清单中列举如下,床一张价值1000元,水仙洗衣机一台价值300元,五斗橱一顶价值200元,皮箱二只价值500元,吊扇一部价值100元,21寸彩电一台价值500元,床单2条价值30元,被褥2条价值50元,围巾2条价值30元,蚊帐一顶价值20元,皮鞋一双价值30元,灶具一套价值50元,煤气钢瓶2只价值1000元,炒锅一只价值50元,以上物品沈某某认定价值合计3860元。对此在陆某甲与陆某丙的书面答辩中,认为上述系沈某某之私属物品无人知晓,在庭审中经核对陆某甲与陆某丙确认,沈某某的个人物品中床、洗衣机、彩电、煤气瓶两个尚在,而五斗橱则为陆某丙生母留下,非沈某某物品,床、洗衣机、彩电、煤气瓶在陆某甲目前的住房内,洗衣机则已经坏掉,对于物品陆某甲与陆某丙不同意作价补偿。原一审法院认为,原告沈某某要求赔偿毁损之物品,系日常生活用品,除被告陆某甲与陆某丙确认外,其他物品是否存在,无证据证实,该院无从认定,而确认之物品被告不同意作价补偿,故原一审法院认为,床、洗衣机、彩电、煤气瓶等物品由被告陆某甲返回为宜。关于损失的第二项请求,原告沈某某要求被告陆某甲和陆某丙承担诉讼中的交通费用和误工费用,该项请求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不予支持。综上所述,原吴江市人民法院认为:本案中原告沈某某要求恢复原状或赔偿损失的两间平房,其已故丈夫陆某乙未有相应的权属份额,故本案所涉两间平房,与原告沈某某不具有权益上利害关系,故原告沈某某要求恢复原状或赔偿损失的诉请,该院不予支持。关于物品损失的问题,鉴于原告沈某某不能举证清楚到底有多少个人物品的存在,该院只能依被告确认的物品予以认定,确认的物品在被告陆某甲处,则由被告陆某甲返回,与被告陆某丙无涉,在本案中被告陆某丙不承担责任。于2011年9月28日作出(2011)吴江汾民初字第0242号民事判决:一、被告陆某甲应返回原告沈某某床一张、洗衣机一台、彩电一台、煤气瓶两个,由被告陆某甲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履行完毕。二、驳回原告沈某某其他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130元,由原告沈某某负担105元,由被告陆某甲负担25元,被告陆某甲负担之数,原告已预交,该院不再退还,由被告陆某甲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直接给付原告。该民事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沈某某不服,于2014年1月22日向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法院提出再审申请,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检察院以吴江检民(行)监(2014)32058400011号检察建议书,建议对本案再审。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法院于2014年4月16日作出(2014)吴江民监字第0005号民事裁定,再审本案。再审过程中,沈某某称:1、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国土部门于1998年1月20日发放给陆某乙宅基地使用权证,能证明黎里镇莘塔社区莘南村(15)大浜里XX号土地使用权证登记在陆某乙名下。2、原判决适用法律错误。原判认为房屋是被告陆某甲的女儿陆某庚、女婿陆某戊为陆某甲出资建造的,依据由谁出资建造决定房屋的权属,认为陆某乙没有房屋权属份额。申请人认为宅基地使用权人是陆某乙,只有陆某乙才有权建造房屋。陆某庚、陆某戊出资建造房屋,是因为陆某乙经济困难,先帮忙垫付。即使房屋由其他人出资建造,陆某乙也应有相应份额。3、陆某乙有一笔8000元的补偿款,由陆某庚代领,应该是在陆某庚、陆某戊手中。陆某戊称已被陆某乙分两次拿回去,原判予以采信,没有法律依据。请求判令:1、撤销(2011)吴江汾民初字第0242号民事判决。2、原房屋权属归于陆某乙名下。3、被申请人立即停止侵权,对原房屋恢复原状,确保再审申请人居住。如果不解决居住问题,申请人不改变恢复原状的诉讼请求。4、被告赔偿屋内物品损失3860元、交通费420元,共计4280元。5、诉讼费由被申请人承担。陆某丙辩称:老房子拆迁改造,是与村里签订协议的,父亲陆某乙没有固定收入,没能力造房。姑夫陆某戊、姑母陆某庚出资建房属于无偿建造此房,他们没有要求我们归还建房款项,两间平房建造后,由陆某甲和她居住,陆某乙则租房居住在外。至于后来领取的补偿款,陆某戊、陆某庚在出资帮助建房时,根本没有想到几年后村里还有一笔8000元的补偿款。陆某甲辩称:老房子拆迁协议是在1994年4月21日签订的,村里要求三个月内建好新房。陆某乙没有经济来源,所以由陆某戊、陆某庚夫妇出资,并利用了部分原旧房子的材料,1994年6月中旬开始建造,1994年7月初完工,建造了砖瓦结构的两间平房,占地面积69.7平方米。房屋建好后,由陆某甲、陆某丙居住,而陆某乙则在外面租房居住。1998年1月20日村里统一补办宅基地使用证,宅基地证上的“总计3人”是陆某乙、陆某甲、陆某丙,因为1994年建房时户口上是这三人。2010年10月左右,两间平房已经是危房了,怕下雪时塌掉,所以就拆掉重建,现在这两间平房已经拆掉了,要恢复原状是不可能了。沈某某所列的屋内毁损物品清单上的旧的双人木板床一张、旧的水仙牌双桶洗衣机一台、旧的21吋创佳世纪星彩电一台、旧的液化气钢瓶二个是有的,现在陆某甲的住处。再审查明,1972年2月,陆某乙的父亲陆某丁向同村人唐某某购得旧屋一间,陆某乙随其父母陆某丁、陆某甲共同居住生活。1988年该房屋在土地管理部门权属登记载明,宅基地使用权人为陆某乙。1994年4月21日,黎里镇莘塔社区莘新村村民委员会与陆某乙签订房屋动迁协议,协议动迁该间房屋。协议主要内容为:莘新村因建桥修路,需动迁陆某乙住房一间,由莘新村村民委员会补偿给陆某乙动迁费用3500元,陆某乙应在签约后三个月内将陆某甲住房建好后拆除旧房,莘新村村民委员会保证提供给陆某乙宅基地一块,面积为240平方米,如近期内不建房可保证长期保留给拆迁户。签订拆迁协议时,户籍登记的三个常住人口是陆某甲、陆某乙、陆某丙。1994年6月中旬,陆某戊、陆某庚夫妇出资帮助建造砖瓦结构的两间平房,同时也利用了部分原旧房子的材料,1994年7月上旬完工。房屋建造后,由陆秀云、陆某丙居住,陆某乙则租房居住在外。1998年1月20日,两间平房补办了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宅基地使用权证载明“户主:陆某乙,农业人口:三人,建筑占地面积:69.7平方米”。2010年10月左右,被告将两间平房拆除,并在原址上翻建了新房。另查,原审判决被告陆某甲应返回原告沈某某个人物品,床一张、洗衣机一台、彩电一台、煤气瓶两个。上述物品的具体情况是,旧的双人木板床一张、旧的水仙牌双桶洗衣机一台、旧的21吋创佳世纪星牌彩电一台、旧的液化气钢瓶二个,现在陆某甲住处。又查,1995年9月1日,沈某某与陆某乙登记结婚,户籍迁入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莘塔社区莘南村(15)大浜里XX号,但未搬入居住。2001年陆某丙户籍由莘南村大浜里XX号迁出,迁入黎里镇莘塔社区新传路XX号。2003年1月陆某乙病逝,沈某某搬入莘南村(15)大浜里XX号,与陆某甲及陆某丙共同生活居住。同年6月,沈某某即搬出居住。2006年10月,沈某某嫁至上海浦东,居住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长岛路800弄19号XX室,但户籍仍在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莘塔社区莘南村(15)大浜里XX号。以上事实,由沈某某提供的宅基地使用权登记材料、陆某乙与沈某某的结婚申请书、户籍证明、屋内毁损物品清单,陆某丙提供的陆某甲丈夫陆某丁于1972年2月与唐某某签订的杜绝房屋文契、1994年4月21日动迁协议,该院对朱某某、凌某某、陈某某的调查笔录,到庭当事人的陈述及庭审笔录等证据予以证实。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法院再审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是:陆某乙对诉争的两间平房是否享有相应的权属份额。该院认为,虽然该两间平房并非陆某乙出资所建,建造完毕后也未居住过,但该房屋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系1994年动迁一间老屋补偿安置所得,而该老屋在1988年登记的宅基地使用权人是陆某乙。1994年4月21日动迁时,陆某乙作为户主,与黎里镇莘塔社区莘新村村民委员会签订了动迁协议,两间平房于1994年6月开始建造,1994年7月上旬建造完工。1998年1月20日,两间平房补办了宅基地使用权登记,登记户主为陆某乙,并载明合计人口三人。宅基地使用权证虽然是补办的,但宅基地使用权证上载明的权利人,仍应是建造两间平房时,户籍登记在这两间平房内的常住人口。在建造这两间平房时,户籍登记的常住人口是陆某乙、陆某甲和陆某丙三人。两间平房是陆某戊、陆某庚出资帮助建造,对于这部分出资性质,到底是属于赠与还是垫支,陆某戊、陆某庚与陆某乙之间并未有明确约定。但无论以何种方式出资,陆某戊、陆某庚以陆某乙的名义,建造了两间平房,两间平房虽无产权登记,但应归属于陆某乙、陆某甲、陆某丙三人。因此,该院认定两间平房系陆某乙、陆某甲和陆某丙的家庭共同财产。综上,有新的证据证实陆某乙对诉争的两间平房享有相应的权属份额,沈某某作为已故陆某乙的妻子,对陆某乙的遗产依法享有继承的权利。庭审中,沈某某认为两被告未经房屋共有人沈某某的同意擅自拆除共有房屋,并在原址上翻建别墅的行为严重侵犯了其合法权益。被告陆某甲、陆某丙陈述,两间平房由于年久失修,经常漏雨,担心下雪时会压塌房屋,故于2010年10月左右找人拆除,并已在原址上翻建了新房,事实上已无法恢复原状。沈某某则坚持其恢复原状的诉讼请求,表示如果不能解决其居住问题,不变更其恢复原状的诉讼请求。该院认为,原审被告未经原审原告沈某某同意,拆除了沈某某享有相关权利的两间平房,侵犯了原审原告沈某某的合法权利,理应承担相应的责任。鉴于两间平房系陆某乙、陆某甲和陆某丙的家庭共同财产,两间平房中只有部分为陆某乙的遗产,陆某乙死亡后,陆某乙的遗产应由陆某甲、陆某丙和沈某某继承,可见沈某某对该两间平房享有较少的权利份额,且两间平房被拆除后,在原址上已经建起了三间平房,陆某甲居住在内。因此,两间平房不宜恢复原状。故对原审原告沈某某坚持要求对两间平房恢复原状的请求,不予支持。据此,沈某某可另行主张要求被告赔偿经济损失。原审原告沈某某请求原审被告陆某甲、陆某丙赔偿其房屋内个人物品损失3860元及交通费420元。对于个人物品,沈某某在清单中列举如下,床一张价值1000元,水仙洗衣机一台价值300元,五斗橱一顶价值200元,皮箱二只价值500元,吊扇一部价值100元,21寸彩电一台价值500元,床单2条价值30元,被褥2条价值50元,围巾2条价值30元,蚊帐一顶价值20元,皮鞋一双价值30元,灶具一套价值50元,煤气钢瓶2只价值1000元,炒锅一只价值50元,以上物品沈某某认定价值合计3860元。上述物品,陆某甲、陆某丙确认旧的双人木板床一张、旧的水仙牌双桶洗衣机一台、旧的21吋创佳世纪星彩电一台、旧的液化气钢瓶二个在陆某甲目前的住房内,其余物品是否存在则认为无人知晓。该院认为,沈某某要求赔偿的物品,除陆某甲与陆某丙确认外,其他物品是否存在,无证据证实。而确认之物品在陆某甲处,与陆某丙无涉。陆某甲不同意作价补偿,应由陆某甲予以返回。沈某某主张的交通费420元,该项请求缺乏法律依据,该院不予支持。据此,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七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款第(四)项、第(五)项、第(七)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七条第一款、第二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二百零一条的规定,作出(2014)吴江民再初字第0001号民事判决如下:一、维持该院(2011)吴江汾民初字第0242号民事判决第(一)项。二、撤销该院(2011)吴江汾民初字第0242号民事判决第(二)项,即驳回原告沈某某其他诉讼请求。三、驳回原审原告沈某某要求恢复原状及要求赔偿交通费的诉讼请求。原审案件受理费130元,由原审原告沈某某负担105元,由被告陆某甲负担25元。沈某某不服该判决,上诉认为:一、再审判决认定事实错误。1、再审认定被上诉人擅自拆除的两间平房“并非陆某乙出资所建”,而是“陆某戊、陆某庚出资帮助建造”,是与事实相违背的。陆某乙一笔户口补偿款8000元已由陆某庚领取。2、再审认定“两间平房系陆某乙、陆某甲和陆某丙的家庭共同财产”是错误的。陆某甲和陆某丙均无出资能力,出资的陆某乙一人,房屋权属应当属于陆某乙一人。3、再审认定“沈某某则坚持其恢复原状的诉讼请求,表示如果不能解决其居住问题,不变更其恢复原状的诉讼请求”是不实的。在审判长提出如果不能恢复原状,是不是还有通过其他办法解决时,其曾提出可以“重作”、“更换”,并具体提出过另置小住房或从现已建好的三间房划出一间给上诉人。二、再审判决适用法律错误。陆某甲和陆某丙在没有征得上诉人同意,擅自拆出两间平房,侵犯上诉人合法权利。请求撤销原判,依法改判。本院二审查明的事实与再审一审查明的事实一致。本院认为,一、涉案两间平房建造时,户籍登记常住人口是陆某乙、陆某甲和陆某丙三人。1998年1月补办宅基地使用权证,登记户主为陆某乙,并载明合计人口三人。因此宅基地使用权人仍应是建造时的常住人口陆某乙、陆某甲和陆某丙。涉案两间平房由陆某戊、陆某庚出资帮助建造。对于出资性质属于赠与还是垫支,陆某戊、陆某庚与陆某乙之间未作明确约定。上诉人主张陆某乙一笔户口补偿款8000元已由陆某庚领取,陆某庚以此抵扣陆某戊、陆某庚出资款。对其提交的陆某某、庄某某证言,被上诉人不予认可。陆某某、庄某某未到庭作证。上诉人也未提供该款系陆某乙个人财产的依据。上诉人认为涉案两间平房系陆某乙一人所有的主张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不能成立。再审一审判决认定涉案两间平房系陆某乙、陆某甲和陆某丙共有财产并无不当。二、陆某乙亡故后,其遗产继承人有权继承其遗产。陆某甲、陆某丙和沈某某均为遗产继承人。涉案两间平房系陆某乙、陆某甲和陆某丙共有财产,陆某乙遗产为其中部分份额。陆某甲、陆某丙未经其他遗产继承人的同意,拆除涉案两间平房,侵犯了沈某某合法权利。应承担相应责任。但沈某某所继承的遗产在涉案两间平房中只占有较少权利份额。本案沈某某原一审诉讼请求为恢复原状,在涉案两间平房不宜恢复原状情况下,沈某某上诉称曾提出可以“重作”、“更换”,已经超出其原审诉讼请求范围。原审法院驳回沈某某恢复原状的请求,告知其可另行主张赔偿经济损失,并无不当。三、沈某某放置在涉案两间平房内的个人物品,除陆某甲、陆某丙确认的旧双人木板床一张、旧水仙牌双桶洗衣机一台、旧21吋创佳世纪星彩电一台、旧液化气钢瓶二个外存放于陆某甲目前住房中外,沈某某未提供其他个人物品放置在涉案两间平房的依据。原判判决陆某甲应返回沈某某床一张、洗衣机一台、彩电一台、煤气瓶两个并无不当。沈某某主张交通费420元,缺乏法律依据。原判不予支持并无不当。综上,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法院(2014)吴江民再初字第0001号民事判决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上并无不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上诉案件受理费130元,由上诉人沈某某负担。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 判 长 张 蓓审 判 员 杨 兵代理审判员 张珍芳二〇一四年十月二十七日书 记 员 胡雪萍 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