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杭桐民初字第661号
裁判日期: 2013-09-30
公开日期: 2014-09-12
案件名称
包火根与赵金明相邻关系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桐庐县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桐庐县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包火根,赵金明
案由
相邻关系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八十四条
全文
浙江省桐庐县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3)杭桐民初字第661号原告:包火根。被告:赵金明。委托代理人:胡丽群。原告包火根与被告赵金明相邻关系纠纷一案,本院于2013年7月19日立案受理。依法由代理审判员范丹丹适用简易程序于2013年8月20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包火根、被告赵金明及其委托代理人胡丽群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包火根起诉称:原、被告系邻居,2012年11月27日,原、被告因填坑做路发生纠纷,经桐庐县桐君街道综治办、桐庐县桐君街道阆苑村委(以下简称阆苑村委)协调,双方达成协议,协议约定:1、从外面桥上去至里面转角处道路供原告、陈卫清使用,宽度是3米,从转角处至原告门口道路由被告赵金明让出1.4米共路宽是2.8米;2、路基放样由阆苑村调解委员会邹小康、包国昌等到现场放样;3、原告在外面总路上拦石子造成被告赵金明旅游车损失一次性由原告补偿8000元(包括被告让出1.4米路补偿费2000元在内);4、在协调同意后,被告赵金明将原告家门出来的一间小屋拆除;5、在村委放好样时,由原告一次性付清。阆苑村委放样后,原告按协议一次性支付了被告赵金明8000元。但被告赵金明未按协议以及村委放样的要求让出道路,仍有8.5米道路没有让出1.4米。为此,原告诉至法院,请求判令:1、被告按协议从转角处至原告门口让出1.4米使道路总宽达到2.8米;2、本案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被告赵金明答辩称:被告已按照阆苑村委放样的要求让出道路,使道路总宽度达到2.8米,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请。原告提交了协议书、照片一组,以证明协议相关约定以及被告未按协议履行的事实。被告对原告提交的证据真实性无异议,但被告已按协议履行了,路宽已经达到2.8米。被告提交了一份桐庐县桐君街道阆苑村阆里里包二组村民的证明以及原组长包有根的证明各一份,以证明双方争议的土地系被告自留地。原告对被告提交的证据有异议。经本院与当时组织双方协议并到现场放样的阆苑村村干部包国昌、邹小康谈话。包国昌陈述:本案原、被告签订协议的目的系为了原告的拖拉机能通行,但被告并未按照协议履行完毕,当时放样线位置是在目前现状围墙转角处大石块的里侧沿线处,放样时是说明最终建造的围墙的外侧应当沿着放样线;双方争议围墙处所占地属村集体所有,非被告自留地或承包地。邹小康陈述:被告已按照协议履行完毕,当时放样线位置确实是在目前现状转角大石块的里侧沿线处,但当时就是说好放样线应当是在最终建造的围墙里侧沿线的。(详见案件附图)。原告对包国昌陈述无异议,对邹小康陈述有异议;被告对邹小康陈述无异议,对包国昌陈述有异议。本院对原告提交证据的真实性予以认定,具体采信见本院认为;被告提交的证据无相应佐证,不予认定;对村干部包国昌、邹小康的谈话,对双方陈述一致处“即协议当时现场的放样线在目前现状围墙转角处大石块的里侧”予以认定,其余内容的采信见本院认为。经审理查明:原、被告系邻居,2012年11月27日,原告与被告因相邻通行发生纠纷,经桐庐县桐君街道综治办、桐君街道阆苑村民委员会协调,原、被告达成书面协议书,协议书约定:1、从外面桥上去至里面转角处道路供原告及陈卫清使用,宽度是3米,从转角处至原告家门口道路由被告赵金明让出1.4米使路宽达2.8米;2、路基放样由桐君街道阆苑村人民调解委员会邹小康、王定昌、包国昌现场放样;3、原告在外面总路上拦石子造成被告赵金明旅游车损失一次性由原告补偿8000元(包括被告让路1.4米的补偿费2000元在内);4、协商同意后,被告赵金明将原告家门口出来的一间毛厕(小屋)拆除;5、在阆苑村委放好样时,由原告一次性付清。该协议书上有原、被告及桐君街道阆苑村村干部邹小康、王定昌、包国昌签字及桐君街道阆苑村人民调解委员会盖章确认。协议签订后,原、被告及阆苑村村干部邹小康、包国昌到现场放样。放样时,被告对“从转角处让出1、4米”提出异议,经协商,原、被告当场同意由被告将转角处的围墙让出一部分,并当场画好放样线。放样线系沿本院勘验现状中转角处大石块的里侧所画。放样后原告按协议一次性支付了被告赵金明8000元。现因原告的拖拉机在从家里出门时无法一次性顺利通过双方争议的转角处通道,原告认为被告未按照协议履行,将被告诉至法院。经本院组织现场勘验,原告的拖拉机从外面往家的方向行驶能够一次性通过双方争议的转角处通道,从原告家中往外行驶的方向需倒车一次才能通过双方争议的转角处通道;被告家的围墙主要系水泥砖堆砌,其中双方争议的转角处围墙底部有一块大石块,在转角处呈直线摆放,与阆苑村村干部现场放样线呈平行状,自转角处附近的阴井盖中心点开始测量,面向阴井盖站立,阴井盖中心点到大石块的左侧点的距离为3.5米、到右侧点的距离为3.48米,该左右两点间的围墙呈直线状构成转角处围墙的外侧沿线。该转角处围墙外侧到放样线的距离约为40厘米。(详细标注见案件附图)。另查明,双方争议转角处围墙所占土地系桐君街道阆苑村集体所有土地,且未与被告签订家庭承包经营权。本院认为:原、被告在桐君街道阆苑村委的组织下达成书面协议,虽被告并无证据证明其对本案争议的转角处围墙所占土地享有宅基地使用权、家庭承包经营权或其他相应权利,但作为土地所有者即该土地权利人桐君街道阆苑村在原、被告协议时并未提出异议,并且该协议系在桐君街道阆苑村人民调解委员会、桐君街道综治办组织下协商并签订,桐君街道阆苑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也在双方书面协议书上盖章确认,故本院认为原、被告签订的书面协议系得到权利人桐君街道阆苑村认可的,应属合法,双方应当按照协议履行。因现场放样时对签订的书面协议有所变更,根据书面协议的约定应当以现场实际确定的放样位置为准。根据在现场实施放样的桐君街道阆苑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干部的谈话内容,两位村干部无争议的是“当时放样线所在位置应为目前现状围墙转角处大石块所在位置的内侧沿线”;有争议的是放样的线应当是最终所建围墙的外侧沿线还是内侧沿线。本院认为,根据常理,放样线所确定的位置一般应当为两者区分的分界线,在分界线的两侧各为所要划分的物体,根据现场围墙情况,放样线作为分界线应当是围墙与通道的分界线,即在放样线一侧为通道,另一侧为围墙,故本院认定双方协议当天现场放样线应当为被告最终所建围墙的外侧,现被告将围墙建在放样线以外,不符合双方协议的约定。因原告已按照协议支付款项,被告应当按照约定拆除围墙转角处放样线以外的围墙。本院已认定放样线系沿着转角处的大石块内侧沿线所画,放样线到转角处围墙外侧沿线距离约为40厘米,但因该大石块形状并非规则,无法精确测量并确定协议当天所画的放样线位置与距离。本院根据现场测量情况,从使当事人间权利义务明确的角度,确定放样线与转角处围墙外侧沿线平行,两平行线距离为40厘米(见附图)。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八十四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一、被告赵金明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将其转角处沿放样线以外的围墙拆除(放样线与转角处围墙外侧沿线平行,距离为40厘米,详见案件附图);二、驳回原告包火根其余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80元,减半收取40元,由原告包火根负担。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并向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预交上诉案件受理费80元,对财产案件提起上诉的,案件受理费按照不服一审判决部分的上诉请求预交(开户行:工商银行湖滨分理处,户名: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帐号:12×××68),在上诉期满后七日内仍未交纳的,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代理审判员 范丹丹二〇一三年九月三十日书 记 员 吴琴雅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