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甬象民初字第1010号
裁判日期: 2013-09-02
公开日期: 2016-04-22
案件名称
沈某甲、沈某乙与沈某丙、沈某丁等法定继承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象山县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象山县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沈某甲,沈某乙,沈某丙,沈某丁,沈某戊,沈某己
案由
法定继承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四条,第十条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三十一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五条
全文
浙江省象山县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3)甬象民初字第1010号原告:沈某甲,农民。原告:沈某乙,退休教师。两原告共同委托代理人:杨友全,象山县振兴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两原告共同委托代理人:潘敏,象山县振兴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被告:沈某丙,农民。被告:沈某丁,农民。被告:沈某戊,农民。被告:沈某己,农民。原告沈某甲、沈某乙与被告沈某丙、沈某丁、沈某戊、沈某己法定继承纠纷一案,本院于2013年7月5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由审判员梁梁适用简易程序于2013年8月1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沈某甲及两原告的共同委托代理人杨友全、潘敏与被告沈某丙、沈某戊、沈某己到庭参加诉讼,被告沈某丁经本院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沈某甲、沈某乙起诉称:两原告与死者沈旺浩及被告沈某丙的父亲、沈某丁的父亲、沈某己的父亲系同胞兄弟姐妹,被告沈某戊系原告沈某甲之子。被告沈某丙、沈某丁、沈某己的父亲都于早年分别去世。沈旺浩无配偶、子女,于2012年1月21日死亡后留下债权25000元、银行存折有存款46582元,爵溪街道办事处因沈旺浩死亡补贴1000元。办理沈旺浩丧事费用32928元,还剩下39654元,四被告各拿走5000元,并隐藏了存折。后双方为沈旺浩的财产分割事宜发生纠纷,经村、街道调解无果。原告起诉至本院,请求法院判决:四被告立即交出死者沈旺浩的遗产等计人民币39654元,归两原告继承和享受。为证明上述诉请事实成立,原告沈某甲、沈某乙在本院指定的举证期间内向本院提供如下证据予以佐证:1.象山县殡仪馆出具的《火化证明》一份,拟证明沈旺浩于2012年1月21日死亡、2012年1月28日在象山县殡仪馆火化的事实;2.象山县公安局爵溪边防派出所和象山县爵溪街道公屿农村村民委员会共同出具的证明一份,拟证明沈某甲系沈旺浩胞弟、沈某乙系沈旺浩胞妹且是本案合法继承人的事实;3.“沈旺浩临终医药费及善后费用清单”一份,拟证明沈旺浩医药费、善后费用及留有遗产39654元的事实;4.调查笔录一份,拟证明沈旺浩留有遗产39654元的事实;5.象山县爵溪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出具的证明一份,拟证明沈旺浩留有遗产39654元的事实。被告沈某丙、沈某丁、沈某戊、沈某己答辩称:被告沈某丙、沈某丁、沈某戊、沈某己均系死者沈旺浩的亲侄子。原告沈某甲是沈某戊的亲父。死者沈旺浩约在1986年返乡定居,在沈某丙、沈某丁、沈某戊三个侄子家各居住4年之久,后自己租房居住3、4年,在汤家店侄女沈君梅处住3年、塔幢村侄女沈小彩家住3年,后期去敬老院。敬老院期间,各侄子时有拿农副产品照顾。沈旺浩在世26年间,其生活棉衣被裤每年几次洗涤,均有沈某丙之妻陈金凤、沈某丁之妻盛亚琴安排。沈旺浩患病,十多次住院,大小便失禁等一切料理事务均由陈金凤、盛亚琴负责照应。大便不通时,由沈某丁用手指挖通。原告沈某甲对沈旺浩无半点兄弟之情,沈旺浩不但没有体贴照顾,而且在沈旺浩火化时,仅应付到场几分钟。沈旺浩的后事料理均由被告及家属合伙办理,今年农历四月初四,被告及家属为悼念沈旺浩去世百日,做佛事资金也是被告共同出资。至于被告各分5000元事宜,是极微小的补偿金,是根据26年来被告及家属对沈旺浩服侍辛劳付出的经济上的一点点补偿,其中包括房屋居住费等等,并非遗产继承和享受。如果原告提出要继承和享受遗产,那么被告要求清算26年的辛勤服侍费、死者居住的房租费、历年为死者的洗涤工资费、各类为死者办事奔波的劳务费等费用,按25年、每年每人1000元计算,死者应支付答辩人共计10万元,该款理所当然应从遗产中支付。被告认为,原告要求继承遗产有悖良心,在道德上是不劳而获的可耻,请求驳回原告之诉请。被告沈某丙、沈某丁、沈某戊、沈某己在法定期限内未提供证据。审理中,被告沈某丙、沈某戊、沈某己对原告提供的上述证据提出如下质证意见:第1、2、3、4、5组证据真实性没有异议;仅对沈旺浩留有遗产39654元的事实有异议,但对能证明被继承人沈旺浩存留有银行存款46582元存折的证据拒绝提供,被告沈某丙、沈某戊、沈某己自认被继承人沈旺浩留有遗产38000元,并非原告所称的39654元。被告沈某丁经本院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视作放弃质证权。据上诉辩陈述及举证、质证,本院认证如下:对原告提供的第1、2、3、4组证据,均获被告认可,其证明力予以确认,并采纳为本案的定案证据。至于第5组证据所涉的证明内容,说明了象山县爵溪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调处该案件的经过,从该单一证据虽不能有效证明被继承人沈旺浩留有遗产39654元的事实,但被告持有证明被继承人沈旺浩存留有银行存款的存折,却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五条规定,有证据证明一方当事人持有证据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对方当事人主张该证据的内容不利于证据持有人,可以推定该主张成立。结合第3、4组证据,对被继承人沈旺浩留有遗产39654元的事实予以认定。综上原、被告的诉辩陈述,举证质证和本院认证,本院认定本案的基本事实如下:原告沈某甲、沈某乙与被继承人沈旺浩系同胞兄弟姐妹关系,被告沈某丙、沈某丁、沈某戊、沈某己均系被继承人沈旺浩的侄子,原告沈某甲系被告沈某戊的父亲。被继承人沈旺浩无配偶、子女。生前,四被告对被继承人沈旺浩的日常生活、住院治疗期间均进行了照顾。2012年1月21日,被继承人沈旺浩死亡,留下财产71582元,象山县爵溪街道办事处发放给被继承人沈旺浩死亡补贴费1000元。被告沈某丙、沈某丁、沈某戊、沈某己共同操办了被继承人沈旺浩的丧事,并支付了被继承人沈旺浩的医疗费和被继承人沈旺浩的丧葬费用共32928元。被告沈某丙、沈某丁、沈某戊、沈某己从被继承人沈旺浩留下的遗产中各分得人民币5000元,余下19654元由四被告保管。嗣后,原告沈某甲、沈某乙要求继承和享受被继承人沈旺浩的遗产。而四被告称留下的款项是用作被继承人沈旺浩日后修坟等的费用,两原告没有承担扶养义务不应享受和继承被继承人沈旺浩的遗产。为此,原、被告双方为沈旺浩的遗产分割事宜发生纠纷,经村、街道调解无果。原告遂起诉至本院。本院认为,两原告系被继承人沈旺浩的第二顺序继承人,在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前提下,理应由两原告法定继承。本案中的四被告虽非第二顺序继承人,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四条的规定,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配给他们适当的遗产。在日常生活中和被继承人沈旺浩生病治疗期间,四被告轮流照料被继承人沈旺浩,可以认定为对被继承人沈旺浩承担了较多的扶养义务,依法享有分得遗产的权利。且被继承人沈旺浩离世后,四被告又共同操办了被继承人沈旺浩的丧事等。综合考量本案案情,本院酌情认定两原告各继承7000元。综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第十四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1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五条之规定,判决如下:被告沈某丙、沈某丁、沈某戊、沈某己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交付原告沈某甲、沈某乙各7000元。本案案件受理费791元,减半收取395.50元,由原告沈某甲、沈某乙负担295.50元,被告沈某丙、沈某丁、沈某戊、沈某己负担100元。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上诉人在收到本院送达的上诉案件受理费缴纳通知书七日内,凭本判决书向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大厅收费窗口预交上诉案件受理费,如银行汇款,收款人为宁波市财政局非税资金专户,账号:37×××92,开户银行:宁波市中国银行营业部。如邮政汇款,收款人为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室。汇款时一并注明原审案号。逾期不交,作自动放弃上诉处理。本判决生效后,义务人应在本判决确定的履行期限内自动履行义务,如涉款项交付义务的,义务人可直接交付权利人,也可联系承办法官交付至象山县人民法院执行款专户,账号:57×××01,开户银行:招商银行宁波象山支行。如义务人拒不履行,权利人可在判决书确定的履行期限届满后两年内向本院或与本院同级的被执行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审判员 梁梁二〇一三年九月二日书记员 黄莎 来源:百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