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3)杭江民初字第562号

裁判日期: 2013-08-08

公开日期: 2014-06-04

案件名称

余某甲与余某乙、余某丙等法定继承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杭州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余某甲,余某乙,余某丙,余某丁,王某乙,余某戊

案由

法定继承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十三条第一款,第二十七条

全文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3)杭江民初字第562号原告余某甲。委托代理人吴敏。被告余某乙。被告余某丙。被告余某丁。被告王某乙。被告余某戊。法定代理人余某丁、王某乙,即本案被告余某丁、王某乙,系余某戊父母。五被告委托代理人栾树立、李帆。原告余某甲为与被告余某乙、余某丙、余某丁法定继承纠纷一案,于2013年5月9日向本院起诉,本院受理后于2013年6月8日通知王某乙、余某戊作为被告参加诉讼。本案依法由审判员叶文军独任审判,于2013年6月8日、6月25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余某甲及其委托代理人吴敏、被告余某丁、王某乙及五被告委托代理人栾树立、李帆到庭参��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余某甲诉称,余某甲母亲黄冬梅于××01××年1××月7日去世。碑亭边××3号房屋系黄冬梅生前与丈夫余某乙所造。现黄冬梅已经去世,对碑亭边××3号房屋未留有遗嘱,余某甲及余某乙、余某丙、余某丁均为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根据继承法的规定,同一顺序的继承人均等地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但余某丁却占有该房屋并收取租金获利,拒绝分割被继承人遗产。余某丁的行为明显损害了其他继承人的合法权利,多次协商未果。原告余某甲诉请判令由其继承碑亭边××3号房屋1/8的份额。被告余某乙、余某丙、余某丁、王某乙、余某戊辩称,不同意余某甲的诉讼请求。余某甲既没有对被继承人履行过赡养的义务,也没有参与房屋的建造,同时余某甲的户口也不在涉案房屋内。涉案房屋已经进行了拆迁,现在只是留下残值,就是还没有拆��完的一部分。原告余某甲提交了以下证据:(1)死亡医学证明书1份,以证明被继承人黄冬梅于××01××年1××月7日去世的事实。(××)户口档案查询情况1份,以证明余某甲与余某乙、余某丙、余某丁均为黄冬梅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3)杭州市江干区农村村民建房用地申请表1份,以证明碑亭边××8号(现更名为××3号)房屋系黄冬梅生前与余某乙建造,该房屋属于黄冬梅的份额为黄冬梅的遗产,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应均等继承。(4)征用集体所有制土地房屋拆迁调换产权安置协议书××份、房产记载信息查询记录4份,以证明碑亭边××3号房屋部分拆迁安置的情况。(5)照片5张,以证明碑亭边××3号现有房屋的现状。(6)户口簿、结婚证各1份,以证明余某甲于××××年××月××日登记结婚,当年正好××1岁,不存在××1岁时在外与人同居3年不回家的事情。(7)照片4张,以证明余某甲结婚时举办了隆重的婚礼,长辈都出席婚礼,不存在因婚姻问题导致与父母关系恶化。(8)发票××份,以证明余某甲在南山讲寺为母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立牌位的事实。被告余某乙、余某丙、余某丁、王某乙、余某戊提交了以下证据:(1)门诊病历、出院小结、出院记录、住院收费收据、住院费用结算单、余某丁与王某乙的请假证明,以证明黄冬梅晚年患胰腺癌,由余某丁、王某乙照顾并支付相关医疗费用的事实。(××)借款明细1份,以证明为建造房屋由余某乙、黄冬梅夫妇出面向亲友借款3××9000元的事实。(3)“关于家庭情况的几点申明”、余某乙遗嘱、黄冬梅遗嘱各1份,以证明涉案房屋由余某乙、黄冬梅夫妇及余某丁共同出资(包括借款)建造,借款已经由余某丁还清,黄冬梅在世时夫妻二人已经决定房屋由余���丁继承,余某乙、黄冬梅为此还分别立下遗嘱的事实;余某乙、黄冬梅一直跟随余某丁共同生活,黄冬梅去世后丧事由余某丁负责操办,余某甲与余某乙、黄冬梅关系紧张,且未尽到赡养义务的事实。(4)夕照社区居民委员会出具的书面证明××份,以证明黄冬梅生前与余某丁、儿媳王某乙共同生活,由余某丁操办丧事的事实;黄冬梅住院期间,余某甲女儿曾在医院为家庭事情吵闹的事实。(5)余某甲发送至余某丁手机的短信1份,以证明余某甲曾明确表示放弃对余某乙、黄冬梅夫妇财产的继承权。(6)户口簿1本、房屋产权证××本,以证明原余某乙户分家后,黄冬梅与余某丁、王某乙、余某戊分为1户,房屋也一分为二,余某乙户、余某丁户房屋面积均为150平方米,并分别办理了房屋产权证的事实。(7)征用集体所有制土地房屋拆迁调换产权安置协议书1份��以证明余某丁户被拆迁的合法建筑面积为1××9.01平方米,涉案房屋中剩余属于余某丁户的合法房屋面积为××0.99平方米的事实。(8)常青村村民建房管理规定1份,以证明村民建房时,独生子女可以按××个人口的用地面积标准计算的事实。本院对上述证据审查后认为,原告余某甲提交的证据1、××、5,五被告没有异议,本院予以确认。证据3建房用地申请表,可以证明涉案房屋的建房用地审批情况,本院予以确认。证据4协议书等,可以证明涉案房屋的拆迁安置情况,本院予以确认。证据6-8,与本案争议无关,本院不予确认。被告余某乙、余某丙、余某丁、王某乙、余某戊提交的证据1病历等,不足以证明五被告主张的事实,本院不予确认。证据××借款明细,真实性不足以认定,本院不予确认。证据3中的“关于家庭情况的几点申明”,由余某乙出具,属于当事人��述,不足以证明五被告主张的事实,本院不予确认;××份遗嘱经公证机关公证,可以证明余某乙、黄冬梅订立的遗嘱的事实,本院予以确认。证据4中的××013年6月3日出具的证明,写明是余某乙至社区反映的,××013年6月5日出具的证明,写明是根据对余某丁、王某乙所在单位及周边住户了解所知的,因此五被告所欲证明的事实均非居民委员会在工作中直接知悉的,该××份证据的证明力不足,本院不予确认。证据5手机短信,虽然对其真实性余某甲没有异议,但从该短信内容可知其仅为双方沟通内容的一部分,并不完整,不足以证明五被告主张的事实,本院不予确认。证据6户口簿等,可以证明余某乙家庭进行分户并分割涉案房屋的事实,本院予以确认。证据7协议书,可以证明涉案房屋的拆迁安置情况,本院予以确认。证据8建房管理规定,该证据记载的发文日期为1997���7月1日,晚于涉案房屋的建房用地申请时间,与本案无关,本院不予确认。综上,本案事实认定如下:余某乙与黄冬梅(曾用名梅儿、黄东梅)系夫妻,生有一子二女,分别为余某丁、余某甲、余某丙。余某丁与王某乙系夫妻,生有女儿余某戊。1996年1××月,原余某乙户申请建房用地,建房用地申请表载明户主为余某乙,家庭成员包括黄冬梅、余某丁、王某乙、余某戊、余某丙、郭君妮,建房地点常青村碑亭边××8号;经审批同意翻建3楼房屋,每层100平方米,共计300平方米。实际建造的房屋,余某乙、余某丙、余某丁、王某乙、余某戊陈述为4层半。碑亭边××8号后更名为碑亭边××3号。1999年4月,原余某乙户分为××户,其中1户户主为黄冬梅(后更改为余某丁),家庭成员包括余某丁、王某乙、余某戊,另1户户主为余某乙,家庭成员包括余某丙、郭君妮。1999年11月9日,原余某乙户家庭成员对碑亭边××3号房屋进行了分割,余某乙户、余某丁户各半,均为开间落地50平方米,进深建筑150平方米。黄冬梅、余某丁、王某乙、余某戊未就该一半房屋再进行分割。黄冬梅生前与余某丁、王某乙共同生活。××001年7月10日,余某乙户(乙方)与拆迁单位(甲方)签订征用集体所有制土地房屋拆迁调换产权安置协议书,约定:乙方常住在册户口人数3人,拆迁合法建筑面积××5××平方米;甲方对乙方采用调换产权安置,安置地点望江片小区,房屋建筑面积160平方米;乙方原合法面积超过安置面积9××平方米,甲方已按评估房价进行补偿,甲方同意乙方扩面9××平方米;等等。××001年7月10日,余某丁户(乙方)与拆迁单位(甲方)签订征用集体所有制土地房屋拆迁调换产权安置协议书,约定:乙方常住在册户口人数4人,拆迁合法建筑面积1××××.73+6.××8平方米;甲方对乙方采用调换产权安置,安置地点望江片小区,房屋建筑面积1××××.73平方米;等等。上述协议签订后,余某乙户的房屋已全部拆除,余某丁户的房屋尚有部分未拆除。拆迁单位安置余某乙户、余某丁户房屋共计4套,分别为杭州市上城区望江家园西园6幢1单元101室、10幢3单元401室、10幢3单元40××室、6幢1单元50××室,前3套房屋登记的所有权人为余某乙、黄冬梅,二人共同共有,6幢1单元50××室房屋登记的所有权人为余某丁、王某乙,二人共同共有。××010年1月××5日,余某乙订立遗嘱,内容包括:本人余某乙,黄冬梅系原配夫妻,共生了3个子女,即余某甲、余某丙、余某丁;余某乙、黄冬梅夫妻名下有3处房屋,分别为杭州市望江家园西园6幢1单元101室、10幢3单元401室、10幢3单元40××室。该3处房屋是原来碑亭边××3号的楼房经拆迁以���回迁安置所得,当时的建造楼房的钱是余某乙、黄冬梅与余某丁共同出的,但是以余某乙、黄冬梅为主;在余某乙过世以后,杭州市望江家园西园6幢1单元101室、10幢3单元401室、10幢3单元40××室房屋中属于余某乙的产权份额由儿子余某丁继承所有,是余某丁的个人财产,不作为余某丁与其妻子的夫妻共有财产;等等。该遗嘱经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公证处公证。××010年1月××5日,黄冬梅订立遗嘱,内容包括:本人黄冬梅,与余某乙系原配夫妻,共生了3个子女,即余某甲、余某丙、余某丁;余某乙、黄冬梅夫妻名下有3处房屋,分别为杭州市望江家园西园6幢1单元101室、10幢3单元401室、10幢3单元40××室。该3处房屋是原来碑亭边××3号的楼房经拆迁以后回迁安置所得,原来余某乙、黄冬梅是户主,当时的建造楼房的钱是余某乙、黄冬梅与余某丁共同出的,但是以余某乙、黄冬梅为主;在黄冬梅过世以后,杭州市望江家园西园6幢1单元101室、10幢3单元401室、10幢3单元40××室房屋中属于黄冬梅的产权份额由儿子余某丁继承所有,是余某丁的个人财产,不作为余某丁与其妻子的夫妻共有财产;等等。该遗嘱经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公证处公证。黄冬梅于××01××年1××月7日因病去世。本院认为,杭州市江干区碑亭边××3号房屋,由原余某乙户于1996年申请建造,其中经合法审批的部分应属原余某乙户家庭成员共有。1999年11月9日,原余某乙户家庭成员对碑亭边××3号房屋进行了分割,该房屋的一半归余某乙、余某丙、郭君妮,一半归黄冬梅、余某丁、王某乙、余某戊;××001年碑亭边××3号房屋进行了拆迁,余某乙、余某丙、郭君妮的一半房屋已全部拆除,黄冬梅、余某丁、王某乙、余某戊的一半房屋尚有部分未拆除,因此现存碑亭边××3号房屋���经合法审批的部分应属黄冬梅、余某丁、王某乙、余某戊共有。黄冬梅、余某丁、王某乙、余某戊未对该房屋进行过分割,黄冬梅享有的份额本院确定为××5%。黄冬梅去世后,其享有的现存碑亭边××3号房屋中经合法审批的部分的××5%应认定为黄冬梅的遗产。黄冬梅虽于××010年1月××5日订立了遗嘱,但遗嘱未就现存碑亭边××3号房屋中经合法审批的部分中其享有的份额作出处分,该部分遗产应按法定继承办理。余某乙系黄冬梅的配偶,余某甲、余某丙、余某丁系黄冬梅的子女,均属第一顺序继承人,上述遗产应由余某乙、余某甲、余某丙、余某丁继承。由于黄冬梅生前与余某丁、王某乙共同生活,余某丁作为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可以多分遗产,因此本院酌情确定余某甲可以继承现存碑亭边××3号房屋中经合法审批的部分的5%。由于余某乙、余某丙、余某丁、王某乙、余某戊庭审中表示不需要在本案中明确每个人就涉案房屋享有的份额,本院认定现存碑亭边××3号房屋中经合法审批的部分的95%由余某乙、余某丙、余某丁、王某乙、余某戊所有。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二款、第十三条第三款、第二十七条第(五)项之规定,判决如下:一、现存的杭州市江干区碑亭边23号房屋中经合法审批的部分的5%由原告余某甲继承。二、现存的杭州市江干区碑亭边23号房屋中经合法审批的部分的95%由余某乙、余某丙、余某丁、王某乙、余某戊所有。三、驳回原告余某甲其他诉讼请求。按规定减半收取的案件受理费人民币582元,由原告余某甲负担人民币116元,由被告余某乙、余某丙、余某丁负担人民币466元。被告余某乙、余某丙、余某丁应负担的案件受理费人民币466元于本判决生效后三日内交���至本院。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并向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预交上诉案件受理费人民币582元;对财产案件提起上诉的,案件受理费按照不服一审判决部分的上诉请求预交。(开户银行:工商银行湖滨支行,帐号:12×××68,户名: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上诉期满后七日内未交纳的,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审 判 员 叶文军二〇一三年八月八日代书记员 单婧婧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