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文经民一初字第333号
裁判日期: 2013-08-08
公开日期: 2014-07-01
案件名称
王某与张某离婚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1)
法院
威海市文登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威海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王某,张某
案由
离婚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2001年)》: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第四十二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二十七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3年)》:第六十四条第一款
全文
山东省文登市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3)文经民一初字第333号原告王某,男,汉族,农民。被告张某,女,汉族,农民。王某与张某离婚纠纷一案,本院于2013年4月26日立案受理,依法由审判员于涛独任审判,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王某、被告张某均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王某诉称:原、被告经人介绍于1992年11月25日登记结婚,婚后于1994年2月14日生育一子王甲,现已成年。由于原被告性格不和,经常吵架,导致夫妻感情破裂。原告曾于2009年起诉要求离婚,因被告不同意离婚,故原告撤诉给予被告考验期,但至今双方感情仍未缓和,故原告现诉来法院要求判令原被告离婚。被告张某辩称:被告同意离婚,原被告夫妻共同财产依法分割。经审理查明:原、被告于1992年11月25日登记结婚,婚后于1994年2月14日生育一子王甲,现已成年。现原告以夫妻感情破裂无法共同生活为由诉来法院,要求判令原被告离婚。庭审中,原被告就下列共同财产达成下列协议:拖拉机一辆、电焊机一台、三轮脚踩车一辆、风扇一个、小油桶二个归原告所有;冰箱一台、三轮摩托车一辆、二轮摩托车一辆、电动车一辆、花生机一台、电饭锅一个、高压锅一个、液化气灶一个、磅一个、秤三个、大油桶一个、手机一部、大锅一个归被告所有。柴油机两台,原、被告各一台。花生油(以现有量为准)三分之二归原告所有,三分之一归被告所有。粗钢筋100根、细钢筋100斤,原、被告各二分之一即粗钢筋50根、细钢筋50斤。拆除大棚的砖以实际数额为准,由原、被告各一半。被褥各人归各人所有。被告嫁妆包括:沙发一套、缝纫机一台、梳妆台一个、写字台一个,庭审中原告同意对此予以返还。被告还辩称其结婚时带嫁妆款3000元,原告称对此不清楚,被告亦未举证证实。原、被告借被告张某液化气罐一个,借被告弟弟张某甲竿子、大伞一把、小伞二把,双方一致同意均予以返还。原、被告均认可张某甲借原被告借款6400元,原被告借张某甲铁板一张,但被告辩称张某甲已偿还该借款,而原告则主张借款十多年的利息也够买得诉争铁板故不同意返还。被告称原被告经营大棚借张某甲铁管子使用,原告称该铁管子是张某甲给的,不是借的。原、被告婚后共同居住的位于文登市经济开发区汤泊村的房屋[房产证号:文房产证字第××号、土地证号:文登营集建(91)字第XXXX**号],房产证登记在原告之父王某乙名下,土地证登记土地使用者为王某丙(即原告王某),系原告婚前个人财产。原、被告婚后为该房屋换瓦、铺设水泥院子及打井一口,庭审中双方协商该三项财产均归原告所有,原告找付被告差价款1000元。庭审中,原告主张原、被告婚后增建道厅系三间(南墙自西向东过道一间、有窗道厅二间),被告则辩称婚后增建应系四间(南墙自东到西,包括过道一间、有窗道厅三间),但双方均未提交证据证实。原、被告就该道厅及婚后另增建的偏厦一间如何分割,未达成一致,被告张某要求道厅归其所有由其使用居住。另,被告辩称道厅门窗系被告弟弟张某甲安装要求归被告所有,原告同意将该房屋最东头道厅及双方均认可的三间道厅门窗归被告所有。登记在王某乙(原告之父)名下的房屋一栋[房产证号:文房产证字第××号、土地证号:文登营集建(91)字第XXXX**号]系原告父母遗产,相关法定继承人尚未就继承事宜进行处理。被告辩称该房屋归原被告所有,但未举证证实。被告辩称原被告共同财产还包括喷灌机一台,但经查明该喷灌机系部分使用被告母亲遗产购买,目前原告三兄妹共同使用,原、被告就该财产如何分割未达成协议。被告辩称,原、被告婚后以原告王某名义在中国工商银行、文登营信用社二处共同存款的存单均在被告处,要求对该共同存款予以分割。庭审中,被告无法说明具体存款数额,但自认于2009年支取了共同存款15000元,用于起诉离婚、治病就医及日常花销。本院依被告之申请对上述两处银行王某存款情况进行司法查询。经查询,原告王某在文登营信用社有银行卡一张,卡号为×××3843,该卡无资金档案;原告王某在中国工商银行有银行卡一张,卡号为×××1339,该卡余额0.55元,庭审中,被告自愿放弃分割该银行存款0.55元。原告称原被告确原有银行存款,但具体数额记不清楚了,除被告支取的15000元外,全部其他存款均已用于原告医疗花销。另,原告称被告支取该15000元系用于在文登市文登营镇购买楼房,但对此未提交证据证实。至2009年,原、被告家庭存粮花生3000斤、麦子5000斤、玉米5000斤,上述粮食均由原告王某于2009年至2011年期间出卖,但原告称记不清楚卖了多少钱。原、被告庭审中均认可出售上述粮食时市场单价分别为花生2元/斤、麦子1元/斤、玉米1元/斤。经核算,原告共得售粮款16000元(3000斤×2元/斤+5000斤×1元/斤+5000斤×1元/斤),原告主张上述款项均已花销,但未举证证实。另,被告称于2009年在外打小工赚得1600元,由原告支取,原告承认由其支取,但称已用于日常花销。2009年原被告所在居委会征地,原被告的果园地被征收,其中当时植有大果树32棵,每棵补偿200元即6400元;中小果树14棵,每棵补偿100元即1400元;小果树25棵,每棵补偿50元即1250元;小果苗141棵,每棵补偿5元即705元;草莓面积329.3平方(37米×8.9米),每平方米补偿5元即1646.5元,另该草莓地系0.49亩,该地另补偿失地款294元(0.49亩×600元/亩),故该草莓地补偿系1352.5元(1646.5元-294元)。大棚补偿10109.2元(252.73平方×400元/平方)。原、被告家庭承包土地4.8亩,其中2007年居委会征收1.8亩,当年发放青苗补偿1080元(1.8亩×600元/亩),2008年、2009年每年该1.8亩土地补偿失地款各1080元。2009年剩余3亩土地全部征收,当年发放青苗补偿1800元(3亩×600元/亩)。自2010年起,按每户人口数发放失地补偿人均900元/年,原被告家庭三口人每年发放1800元,至2013年失地补偿已全部发放。经核算上述共计33456.7元。庭审中,原告自认上述补偿款均由原告领取,但主张均已花销,就花销主张未举证证实。另查明,原、被告自2005年起经营大棚。原告自2011年4月12日起在汤泊温泉从事工程维修,被告2010年在文登营镇一饭店工作,2012年起在汤泊温泉从事保洁工作。以上事实,有原、被告双方当事人的陈述、结婚登记证、银行查询回执、房产证、土地证、询问笔录等证据在案为凭。本院认为,是否判准离婚,应以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为依据。本案中,原告起诉离婚,被告同意离婚,本院依法予以照准。庭审中,原、被告就共同财产如何分割、嫁妆及借他人财产的返还所达成的相关协议,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本院依法予以认定。另,原被告借张某甲铁板一张,应予返还。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没有证据或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被告辩称其结婚时带嫁妆款3000元,原告对此不予认可,被告亦未举证证实,对此本院不予采信。原告称被告在文登市文登营镇购买楼房一栋,但对此未举证证实,对此本院不予采信。离婚时,如一方生活困难,另一方应从其住房等个人财产中给予适当帮助。一方离婚后没有住处的,属于生活困难。诉争的位于文登市经济开发区汤泊村的房屋[房产证号:文房产证字第××号、土地证号:文登营集建(91)字第XXXX**号],系原告婚前个人财产,应归原告所有。庭审中原被告就婚后增建道厅系几间无法达成一致,但双方均认可三间即南墙自西向东:过道一间、有窗道厅二间,故本院仅就双方均认可的该三间道厅系婚后增建予以认定。庭审中,原、被告就该三间道厅及偏厦一间如何分割无法协商一致,故本案中对此不予分割,原、被告可另行处理。考虑到被告离婚后无居所,在双方另行处理如何分割前,本院酌定该三间道厅中有窗二间由被告张某使用居住,过道一间由原被告共同使用。登记在王某乙(原告之父)名下的房屋一栋[房产证号:文房产证字第××号、土地证号:文登营集建(91)字第XXXX**号]系原告父母遗产,相关法定继承人尚未就继承事宜进行处理,因涉及案外其他法定继承人利益,故本案对该房产不予一并处理,相关权利人可就其权利另案处理。诉争喷灌机一台因部分使用被告母亲遗产购买,且目前原告三兄妹共同使用,故涉及案外人利益,本案亦不予一并处理,相关权利人可就其权利另案处理。除原、被告认可的共同存款15000元(已由被告张某于2009年支取)外,原、被告均无法说明具体存款数额,且银行查询亦无可分余额,故本院仅对该15000元共同存款予以认定。因被告张某支取该存款时间较早,再结合原、被告家庭收入情况,本院酌定现该存款尚余5000元归被告张某所有,被告张某给付原告王某差价款2500元。原、被告如下共同财产:售粮款16000元,被告作小工赚得1600元,果园、大棚及失地补偿33456.7元,以上共计51056.7元均在原告处,结合财产取得时间及家庭收入情况,本院酌定现上述三项财产尚余41056.7元归原告所有,由原告给付被告差价款20528.4元(41056.7元÷2)。原、被告婚后共同债权即借给张某甲6400元,因原、被告对是否已偿还陈述不一致且涉及案外人利益,本院不予一并处理,相关债权人可就其债权另案处理。原、被告经营大棚是否借张某甲铁管子因原被告陈述不一致,本院不予一并处理,相关权利人可就其权利另案处理。综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二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二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一、原告王某与被告张某自愿离婚,本院照准。二、原、被告婚后共同财产:拖拉机一辆、电焊机一台、三轮脚踩车一辆、风扇一个、小油桶二个归原告王某所有;冰箱一台、三轮摩托车一辆、二轮摩托车一辆、电动车一辆、花生机一台、电饭锅一个、高压锅一个、液化气灶一个、磅一个、秤三个、大油桶一个、手机一部、大锅一个归被告张某所有。柴油机两台,原、被告各一台。花生油(以现有量为准)三分之二归原告王某所有,三分之一归被告张某所有。粗钢筋100根、细钢筋100斤,由原被告各分得粗钢筋50根、细钢筋50斤。拆除大棚的砖以实际数额为准,由原、被告各一半。原、被告被褥归各人所有。三、原告王某返还被告张某嫁妆沙发一套、缝纫机一台、梳妆台一个、写字台一个,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执行。四、原、被告返还借张某液化气罐一个,借张某甲竿子、大伞一把、小伞二把、铁板一张,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执行。五、位于文登市经济开发区汤泊村的房屋一栋[房产证号:文房产证字第02168**号、土地证号:文登营集建(91)字第XXX**号],系原告婚前个人财产,归原告王某所有。原、被告婚后增建的有窗道厅二间由被告张某使用居住,过道一间由原被告共同使用。该房屋换瓦、铺设水泥院子及打井一口,均归原告王某所有,原告王某给付被告张某上述财产差价款1000元,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付清。该房屋最东头道厅及双方均认可的三间道厅(南墙自西向东:过道一间、有窗道厅两间)门窗均归被告张某所有。六、原、被告共同存款5000元归被告张某所有,被告张某给付原告王某差价款2500元;售粮款,被告小工工资,果园、大棚及失地补偿共计41056.7元归原告王某所有,原告王某给付被告张某差价款20528.4元;二者兑除后原告王某给付被告张某财产差价款18028.4元,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付清。如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金钱给付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限间的债务利息。案件受理费25元,由原、被告各负担一半。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山东省威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 于 涛二〇一三年八月八日书记员 孙灵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