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河刑初字第0186号
裁判日期: 2013-08-06
公开日期: 2015-01-08
案件名称
张杰故意伤害罪一审刑事判决书
法院
淮安市清江浦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淮安市
案件类型
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张杰
案由
故意伤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年)》: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一款,第六十七条第一款
全文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人民法院刑 事 判 决 书(2013)河刑初字第0186号公诉机关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人民检察院。被告人张杰,无业。曾因犯抢劫罪,于2002年11月29日被淮安市清河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500元,剥夺政治权利三年,2011年6月28日刑满释放;又因涉嫌犯故意伤害罪,于2013年4月8日被淮安市公安局清河分局取保候审,2013年8月6日转逮捕,现羁押于淮安市看守所。辩护人赵炳炎,江苏赵炳炎律师事务所律师。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人民检察院以河检诉刑诉(2013)166号起诉书,指控被告人张杰犯故意伤害罪,于2013年5月22日向本院提起公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人民检察院指派检察员王映霞出庭支持公诉。被告人张杰及其辩护人、鉴定人刘军到庭参加诉讼。现已审理终结。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人民检察院指控,2013年3月15日20时许,被告人张杰在淮安市清河区淮海北路与丰登路交叉口,与被害人黄某因骑电动车发生碰撞。被告人张杰用拳头击打被害人黄某的面部,致被害人双某鼻骨骨折,其中左侧鼻骨线形骨折伴有明显移位,双某颌面部软组织肿胀。经鉴定,黄某的身体损伤程度为轻伤。为证明上述指控,公诉机关提供了相应的证据,认为被告人张杰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具有自首情节,可以从轻处罚,属累犯,应当从重处罚,提请本院依法判决。被告人张杰对指控事实不持异议。辩护人提出被害人的鼻骨骨折未达到轻伤标准,被告人不构成犯罪。经审理查明,2013年3月15日20时许,被告人张杰在淮安市清河区淮海北路与丰登路交叉口,与被害人黄某因骑电动车发生碰撞。双方发生口角,继而互相殴打。此过程中被告人张杰用拳头击打被害人黄某的面部,致被害人双某鼻骨骨折,其中左侧鼻骨线形骨折伴有明显移位。经鉴定,黄某的身体损伤程度为轻伤。公安机关于2013年4月1日将该案作为刑事案件立案,后电话通知被告人张杰到案配合调查,被告人张杰于同月7日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打伤被害人黄某的行为。在侦查阶段,被告人张杰赔偿被害人黄某经济损失6000元,本院审理期间,被告人张杰与被害人达成赔偿协议,共赔偿人民币10000元(包含已付的6000元),已实际兑付,被害人表示谅解,建议对被告人张杰从宽处罚。上述事实,被告人张杰当庭供认不讳,并有被告人的庭前供述、被害人黄某的陈述、法医鉴定书、淮安市检察院文证审查意见书、发破案经过、赔偿协议、收条等证据证实。以上证据均经当庭质证,合法有效,本院予以确认。关于辩护人提出被害人的损伤程度未达到轻伤标准的意见,经查,根据被害人的病历资料及相关CT片,被害人黄某双某鼻骨骨折,其中左侧鼻骨线形骨折伴有明显移位属实,对照《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第十条的规定,被害人黄某身体损伤程度属轻伤,公诉机关出具的法医鉴定意见及鉴定人当庭所作说明有充分的事实及法律依据,应当采信,作为定案的依据。辩护人所提上述意见不予采纳。本院认为,被告人张杰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其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公诉机关指控罪名成立,本院予以支持。被告人张杰投案自首,依法可以从轻处罚,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获得谅解,酌情从轻处罚。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张杰属累犯,经查,本案系偶发性交通摩擦引起的互殴事件,此过程中被告人张杰拳击造成被害人鼻骨骨折的后果,综合其犯罪性质、犯罪情节、后果及案发后自首、积极赔偿等情节,本院认为本罪没有必要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故不认定被告人张杰属于累犯。但其曾因犯罪被判刑,现又犯罪,酌情从重处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一款、第六十七条第一款之规定,判决如下:被告人张杰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拘役三个月。(刑期自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自二〇一三年八月六日起至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五日止)。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接到判决书的第二日起十日内,通过本院或者直接向江苏省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书面上诉的,应当提交上诉状正本一份,副本二份。审 判 长 张祖超代理审判员 左文洁人民陪审员 周亚飞二〇一三年八月六日书 记 员 丁雪梅 更多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