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东民一初字第1号
裁判日期: 2013-08-22
公开日期: 2014-12-31
案件名称
原告易美娜、易磊、易固与被告易学、易艺、易美仙、易美霞、易美华、易美芬、第三人杨锦玲、杨军、杨凯、杨莉莉继承纠纷一案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田东县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田东县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易某甲,易某乙,易某丙,易某丁,易某戊,易某己,易某庚,易某辛,易某壬,杨某甲,杨某乙,杨某丙,杨某丁
案由
继承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五条,第十条第一款,第十三条第一款
全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3)东民一初字第1号原告易某甲,个体。原告易某乙,个体。原告易某丙,个体。三原告共同委托代理人许绍强,男,1968年4月4日出生。被告易某丁,个体。被告易某戊,个体。被告易某己,1960年4月30日,工人。被告易某庚,个体。被告易某辛,居民。被告易某壬(又名易香伶)。六被告共同委托代理人陈承卫,田东县法律援助中心律师。第三人杨某甲,居民。第三人杨某乙。第三人杨某丙。第三人杨某丁,田东电信公司职员。原告易某甲、易某乙、易某丙与被告易某丁、易某戊、易某己、易某庚、易某辛、易某壬、第三人杨某甲、杨某乙、杨某丙、杨某丁继承纠纷一案,本院于2012年12月24日受理后,依法组成由代理审判员刘燕平担任审判长,代理审判员蒙秋美和人民陪审员韦彩云参加的合议庭,分别于2013年3月6日、2013年8月7日两次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书记员谭喜荣担任记录。原告易某乙、易某丙及其共同委托代理人许绍强、被告易某丁、易某戊、易某己、易某庚、易某辛、易某壬及其共同委托代理人陈承卫、第三人杨某甲等到庭参加诉讼。第三人杨某乙、杨某丙、杨某丁经本院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易��甲、易某乙、易某丙诉称,原告的祖父母易振南和罗月卓生育了长子易某癸、次子易某子、女儿易晚。易某癸与刘烈芳是夫妻,生育了被告易某丁、易某戊、易某己、易某庚、易某辛、易某壬。易某子是三原告的父亲,易晚是第三人杨某甲的妻子、杨某乙、杨某丙、杨某庚的母亲。田东县平马镇庆平街8号(现平马镇南华路103号)房屋是易振南和罗月卓于解放前所建。1947年易振南去世,1983年10月,易某癸出资翻建前进房屋、1987年10月又翻建后进房屋。同月,原告父亲易某子向法院提起继承权诉讼,经田东县人民法院(1990)民判字第157号民事判决书判决:一、庆平街8号房产的二分之一归罗月卓所有;二、罗月卓、易某癸、易某子有权继承庆平8号房产的二分之一,因罗月卓由易某癸赡养,庆平街8号房产应归罗月卓、易某癸按份共有,由罗月卓、易某癸给付易某子2000��作为继承遗产的份额。2005年12月,原告父亲易某子以宅基地纠纷为由向田东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因原告父亲在诉讼过程中去世,原告只能撤回起诉。现因被继承人均已去世,原告要求被告分割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遭到被告拒绝。为此特提起诉讼,要求分割被继承人罗月卓位于平马镇南华路103号价值50万元的遗产。原告对其陈述提供的证据有:1、东法(1990)第157号民事判决书,证明庆平街8号房屋有四分之三产权属被继承人罗月卓,易某子、易某癸、易晚是罗月卓的法定继承人;2、死亡户口注销单,3、平马派出所证明,上述两份证据证明原告父亲于2006年死亡,其应继承罗月卓的遗产份额应由原告继承;4、(2006)东民一初字第48号民事裁定书,证明原告起诉未超过诉讼时效。被告易某丁、易某戊、易某己、易某庚、易某辛、易某壬辩称,东法(1990)第157号民事判决书是生效的法律文书,该判决书虽然判决将标的的另二分之一由罗月卓、易某癸、易某子均分,但因罗月卓由易某癸赡养,本案继承全部标的由罗月卓、易某癸按份共有,并由罗月卓、易某癸拿出2000元给付易某子作为其继承的遗产份额,所以易某子已失去对该房产的继承权。由于原告父亲易某子拒绝赡养母亲罗月卓,罗月卓于1985年6月在田东县公证处进行了遗嘱公证,该公证书将本案中继承标的的遗产继承权给了易某癸和刘烈芳,1996年8月,罗月卓去世之后,田东县公证处对此进行了确认。因此易某子无权继承本案的继承标的物,原告作为易某子的继承人亦无权继承,故应依法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被告为其辩称提供的证据有:1、遗嘱公证书,2、遗嘱继承证明书,3、东法(1990)第157号民事判决书,补充证据1、房产分配示嘱书,2、公证处谈话笔录,上述五份证据证明原告对位于田东县平马镇南华路103号房屋无继承权。第三人杨某甲陈述称、由于其妻子易晚生前治病所需,向他人借款支付了医疗费,为还清债务,杨某甲要求继承罗月卓遗产中属于易晚的份额。第三人杨某乙、杨某丙、杨某庚陈述称,三人自愿放弃继承罗月卓遗产中属于母亲易晚的份额,全部转归父亲杨某甲享有。第三人均未提交书面证据。经过开庭质证,被告对原告提交的证据有异议,认为不能证明原告享有继承权。原告对被告提供的证据真实性无异议,但对证据的关联性,合法性有异议,认为证据内容只针对部分遗产作出处理,不是对全部的遗产作出处理。对被告补充证据有异议,认为房产分配示嘱书不能证明被告主张,公证处的谈话笔录与公证书内容不一致,不具有合法性。被告对本院(2006)东民一初字第48号案(即原告易某子与被告刘��芳宅基地纠纷一案)的庭审笔录认为,该笔录证明了罗月卓房产分配示嘱书的效力;原告认为该庭审笔录并不影响原告在本案中所应享有的继承权。第三人杨某甲对原、被告提供的证据及本院(2006)东民一初字第48号案庭审笔录均无异议。本院认为,原告证据1与被告证据3系法院生效判决书,该判决书确认了庆平街8号房产的1/2属罗月卓所有,另1/2属罗月卓和易某癸按份共有,并给付易某子2000元作为继承其父亲遗产的份额。该判决书对易振南的遗产作出了分割,但并非是对庆平街8号全部的房产作出遗产分割。原告父亲易某子虽无权继承其父亲易振南的遗产,但对母亲罗月卓的遗产仍享有继承权,该生效判决未否定易某子对罗月卓遗产所享有的继承权。原告证据2、3证明了易某子系三原告的父亲,对该事实本院予以确认。原告证据4可以证明原告起诉没有超过诉讼时效,本院予以确认。对被告提供的证据1、2、补充证据及本院(2006)东民一初字第48号案庭审笔录中涉及的房产分配示嘱书,本院认为,罗月卓于1983年6月作出的“房产分配示嘱书”和1985年6月所立公证遗嘱,其内容是旧房拆除后材料及前进、后进房屋的分配与使用,因易某子未尽赡养义务,罗月卓则将分给易某子的旧房材料收回,留给易某癸夫妇。该“房产分配示嘱书”和公证遗嘱的内容并没有对庆平街8号的房产作出遗产处分、继承说明。因此,田东县公证处于1996年8月作出的“遗嘱继承证明书”,证明罗月卓将庆平街8号房产遗留给易某癸、刘烈芳继承缺乏事实依据。同时本院已在1990年作出民事判决,该判决也未剥夺易某子对其母亲罗月卓的遗产继承权。因此,对田东县公证处于1996年8月作出“遗嘱继承证明书”本院不予采纳。综合全案证据,本院确认以下法律���实:原、被告的祖父母、第三人杨某乙、杨某丙、杨某庚的外祖父母易振南和罗月卓于解放前在田东县平马镇庆平街8号(现为田东县平马镇南华路103号)建造了一栋木柱瓦房(分前进房和后进房)。易振南(于1947年死亡)与罗月卓夫妇共生育易某癸、易某子、易晚三个小孩。易某癸为被告父亲,易某子为原告父亲,易晚为第三人杨某甲的妻子、杨某乙、杨某丙、杨某庚的母亲。1983年易某癸对旧房的前进房进行改建。1985年6月,罗月卓立下公证遗嘱,该公证遗嘱主要内容为:将原旧房(即原庆平街8号房)拆除,材料分给易某癸和易某子;易某癸和易某子在旧房屋的前、后进段分别重建房屋;由于易某子未按时支付罗月卓生活费,罗月卓将原分给易某子的旧房材料收回留给易某癸、刘烈芳夫妇。1987年易某癸又对后进房进行改建。1987年10月,易某子以侵害继承权为由���易某癸及母亲罗月卓诉至本院,要求继承父亲易振南的遗产(即庆平街8号房产)。该案中,易晚表示放弃继承父亲易振南的遗产。经审理后,本院对该案作出东法(1990)民判字第157号民事判决,判决:“一、庆平街8号房产的二分之一归第三人罗月卓所有;二、罗月卓、易某癸、易某子均等有权继承庆平街8号房产的二分之一,因第三人罗月卓由被告易某癸赡养,庆平街8号房屋归罗月卓、易某癸按份共有,但由罗月卓、易某癸拿出贰仟元人民币给原告易某子作为易某子继承其父亲遗产份额”。1995年8月,罗月卓死亡;2002年5月,易某癸死亡;2007年易晚死亡。2005年12月,易某子以宅基地纠纷为由,将易某癸的妻子刘烈芳诉至本院,在诉讼中易某子于2006年6月死亡,原告作为继承人于2012年10月表示参加该案的诉讼,后又向本院申请撤诉。2012年9月,被告将南华路103号房屋拆除,欲建新房。因原告阻止建房,该住宅土地上至今未建有房屋。另查明,易某癸的妻子、六被告的母亲刘烈芳在本案诉讼期间的2013年5月15日死亡。其在2002年2月取得了田东县土地管理局颁发的南华路103号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土地使用权面积为86.22平方米。2013年3月,原告以土地行政登记纠纷为由将田东县人民政府及刘烈芳诉至本院,要求撤销县政府颁发给刘烈芳持有的南华路103号国有土地使用证。因刘烈芳在诉讼期间死亡,原告于2013年6月撤回该行政诉讼。本案在审理过程中,因本案继承标的物(房屋)已不存在,经双方当事人同意,本院委托百色红星房地产评估事务所对涉案的田东县平马镇南华路103号房屋座落的住宅土地进行市场价值评估,由于原告未交纳鉴定费,评估机构未作出鉴定报告。本院认为,根据本院东法(1990)民判字第157号民事判决,原庆平街8号房产的1/2归罗月卓所有,另1/2归罗月卓、易某癸按份共有,则罗月卓对庆平街8号(即现南华路103号)房产共享有3/4的份额。被继承人罗月卓于1985年6月所立公证遗嘱,只对南华路103号旧房拆除后的材料及前、后进房屋的分配使用作出了处分,对1990年民事判决后属于其3/4的房产份额在生前未留遗嘱,则罗月卓死亡后,子女易某癸、易某子、易晚作为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对罗月卓的遗产享有均等继承权。易某癸、易某子、易晚在继承开始后,均没有表示放弃继承母亲的遗产,并在遗产分割前死亡,故易某癸、易某子、易晚继承遗产的权利分别转移给他们的合法继承人,即本案的原告、被告和第三人。现原告要求分割罗月卓的遗产有事实和法律依据,本院予以支持。但该继承标的物房屋现已不存在,根据我国《物权法》中“房地一体”的原则,被继承人罗月卓对南华路103号房屋座落的土地亦应享有相应的3/4使用权份额。对属于罗月卓的3/4土地使用权份额,原、被告及第三人应均等继承,即各应享有3/4÷3=1/4的土地使用权继承份额。被告父亲易某癸对原庆平街8号房产享有1/4的份额,其对应应享有的土地使用权份额为1/4,加上继承罗月卓遗产的份额,六被告对南华路103号的土地使用权共享有1/4+1/4=1/2的份额。第三人杨某乙、杨某丙、杨某庚自愿放弃其继承的份额,并转归父亲杨某甲享有,则杨某甲个人享有第三人的1/4土地使用权继承份额。本院(1990)第157号民事判决是对易振南死亡后的遗产进行分割,不是对罗月卓的遗产进行分割,故被告主张原告不享有继承权的抗辩无事实依据,本院不予采纳。由于原告未交纳鉴定费,评估机构未能对涉案的田东县平马镇南华路103号土地市场价值作出评估,故原告主张���50万元遗产价值进行分割无事实依据,本院不予支持。本案中,只就原、被告及第三人对南华路103号的土地使用权所享有的继承份额进行确认,不进行分割处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五条、第十条、第十三条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2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第二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判决如下:一、原告易某甲、易某乙、易某丙对位于广西田东县平马镇南华路103号的土地使用权享有1/4继承份额;二、驳回原告易某甲、易某乙、易某丙的其他诉讼请求。本案受理费8800元,由原告易某甲、易某乙、易某丙负担2200元,被告易某丁、易某戊、易某己、易某庚、易某辛、易某壬负担4400元,第三人杨某甲、杨某乙、杨某丙、杨某丁负担2200元。上述��付款项,义务人应于本案判决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履行完毕,逾期则应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权利人可在本案生效判决规定的履行期限最后一日起二年内向本院申请执行。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或者直接向百色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递交副本,上诉于百色市中级人民法院。并于上诉期限届满之日起七日内预交上诉费(数额视当事人提出上诉请求数额确定)。户名:待结算财政款项--法院诉讼费专户,帐号:60×××97,开户行:农行百色分行营业部,逾期不交的,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审 判 长 刘燕平代理审判员 蒙秋美人民陪审员 韦彩云二〇一三年八月二十二日书 记 员 谭喜荣 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