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3)甬东民初字第980号

裁判日期: 2013-08-21

公开日期: 2016-04-12

案件名称

陈侃敏与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宁波市江东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宁波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陈侃敏,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

案由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第五十四条,第五十五条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第一款

全文

宁波市江东区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3)甬东民初字第980号原告:陈侃敏。委托代理人:陈庆国。委托代理人:葛毅怡。被告: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法定代表人:翁国斌。委托代理人:张志伟。原告陈侃敏与被告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一案,本院于2013年6月26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由审判员杨锦晶适用简易程序于2013年7月15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陈侃敏的委托代理人陈庆国、葛毅怡,被告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的委托代理人张志伟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陈侃敏起诉称:2011年7月,原告因体检发现肝脏左叶外侧良性病变(局灶性结节增生)胰腺尾部小囊性病变,提示小囊腺瘤可能。2011年9月15日起,原告在被告处住院治疗。2011年9月18日,被告准备给原告进行左肝肿瘤切除术和胰尾部探查术,但在手术实际实施中,被告对原告进行了左肝肿瘤切除术、胰尾部切除术和脾脏切除术。第一次手术后,因被告在切除胰腺脾脏后缝扎不牢,导致原告胰腺尾部残端大出血,致使原告不得不进行第二次剖腹探查手术和腔止手术。2011年9月30日,原告出院,共计住院15天。原告认为被告在诊疗过程中存在严重过错,对原告造成医疗损害。请求判令:1.被告赔偿原告伤残赔偿金204348元,营养费10000元,精神抚慰金50000元;2.被告立即退还原告医疗费22000元。被告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答辩称:被告在对原告的诊疗过程中不存在过错,即使在会诊过程中有部分过错,也与原告的损害后果没有关系,请求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当事人提供的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经庭审举证、质证,本院认定如下:1.原告陈侃敏提供甬医学鉴(2013)018号医疗损害鉴定书一份,拟证明被告的诊疗行为存在过错,原告在被告的诊疗过程中受到伤害的事实。经质证,被告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对该证据没有异议,但认为被告不存在过错。2.原告陈侃敏提供医疗费票据一份、输血费票据一份,拟证明原告支出医疗费31305.56元(其中专家费10000元)及输血费1680元的事实。经质证,被告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认为上述费用均系原告治疗自身疾病所需,与被告无关。本院认为,原告提供的上述证据1和证据2相互结合,可以证明原告陈侃敏曾在被告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处治疗,治疗期间支出医疗费,后经宁波市医学会医疗损害鉴定,鉴定意见认为被告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在医疗中存在医疗过错,与原告陈侃敏目前脾脏缺失的后果无因果关系等事实,对上述事实本院予以认定。因原告陈侃敏对医疗损害鉴定书的鉴定意见有异议,为审慎审理本案,本院就原告陈侃敏的意见向宁波市医学会发函质询,宁波市医学会就原告的相关质疑进行了回函答复。该书面回函经出示,原告陈侃敏对函的内容有异议,认为宁波市医学会的专家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原告最终开刀后病历切片诊断胰腺是异位脾,并非胰腺小囊性病变、小囊腺瘤,故不需要开刀,被告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开刀治疗就是误诊,主刀医生马优刚没有参与术前讨论,没有问诊原告,导致其对原告病情未充分了解而误切脾脏,被告术中切除胰尾及脾脏未告知原告家属,未征得书面同意,如告知家属,原告家属有权选择不切除脾脏,故原告脾脏缺失与被告的行为有着直接因果关系。被告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对函的真实性和证明力没有异议。本院认为,宁波市医学会系具有合法鉴定资质的鉴定机构,其出具的医疗损害鉴定书及函对被告的诊疗行为及原告的质疑进行了说明和分析,原告对此有异议,但并未提供足以反驳鉴定意见书及函内容的相反证据和理由,故本院对宁波市医学会出具的医疗损害鉴定书及函的证明力予以确认。本院经审理,认定事实如下:2011年9月,原告陈侃敏因“体检发现肝脏肿物2月余”入住被告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外院上腹部MR增强+MRCP示:肝脏左叶外侧段良性病变(局灶性结节增生),胰腺尾部小囊性病变,提示小囊腺瘤可能。被告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对原告陈侃敏的术前诊断为“1、左肝占位:结节增生?原发性肝癌?2、胰尾部占位:囊腺瘤?”经术前准备,2011年9月18日,被告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对原告陈侃敏行左肝肿瘤切除术+胰尾部探查术,术中见左肝Ⅱ段、Ⅳ段向外下延伸肿块、质中,大小6cm×5cm×5cm,表面光滑、有血管网分布,与正常肝脏界限不清,胰尾部可及0.8cm×0.6cm质中肿块,与脾静脉分界不清,被告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给予左肝肿瘤切除+脾与胰体尾切除术。术后发现原告陈侃敏腹腔内出血,被告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对原告行剖腹探查术+腹腔止血术。后原告陈侃敏于2011年9月30日出院。2013年2月1日,宁波市医学会对被告的医疗行为是否存在医疗过错及与原告陈侃敏的损害结果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等进行医疗损害鉴定,并出具甬医学鉴(2013)018号《医疗损害鉴定书》一份,鉴定结论为: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在医疗活动中存在医疗过错,与患者目前脾脏缺失的后果无因果关系。分析意见认为:患者入住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前1个月左右,已经在上级医院宁波市李惠利医院行上腹部增强CT及上腹部MRI增强+MRCP,医方术前未再次行CT或是MRI等检查,未违反诊疗规范。术中医方给予左肝肿块切除,该操作方式正确,另外,术中发现胰尾部肿块,限于胰腺脏器的特殊性,无法行快切,术中该肿块性质不明,加之与脾静脉分界不清,医方给予胰尾及脾脏切除,符合操作常规。但术中决定切除胰尾及脾脏前未再次向患者告知病情,未再次征得患者书面知情同意,侵犯患者知情选择权,存在过错。术后发现腹腔内出血,行剖腹探查发现胰腺尾部残端有渗血,系手术并发症,医方处理及时,患者恢复良好。关于医方术前请外院医师主刀手术问题,仅在住院病历原件中见“重大疑难手术审批单”,无会诊的其他相关资料,会诊手续不完备,故医方违反《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存在过错,但对实际手术操作无影响。后因原告陈侃敏申请鉴定人员出庭接受质询,本院依法向宁波市医学会出具出庭质询通知书。2013年8月13日,宁波市医学会向本院出具函一份,该函针对原告的质疑进行了答复,认为原告陈侃敏在入院前一个月之内已经在宁波市李惠利医院做过检查,作为三级甲等市级医院宁波市李惠利医院的检查资料是可以与被告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互认的,否则可以被认为是重复检查。胰腺占位性病变的早期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但是对占位的性质必须要依靠病理检查才能确诊。胰尾肿瘤早期无症状,临床上难以发现,一旦发现大多数已属晚期,无法切除,所以对于胰尾部的微小占位,在无法确定病理性质的情况下,应该及时手术探查,术中探查肉眼下也无法确定性质,最终还是要依靠病理结果。由于胰腺的特殊性,术中不宜进行活检,否则会导致胰瘘的发生,一旦发生胰瘘后果严重。对于胰腺体尾部的占位必须完整切除胰腺体尾,由于脾脏的供应血管与胰腺关系紧密,因此胰尾切除联合脾脏切除是一种标准手术方式,能否保留脾脏主要取决于脾动静脉与胰腺的关系,手术探查发现“胰尾部可及0.8cm×0.6cm质中肿块,与脾静脉分界不清”,故原告无法保留脾脏,被告手术操作符合规范。由于原告的胰腺占位,没有临床症状及相关体征,诊断和手术方式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结果,所以主刀医生虽没有参加术前讨论,没有与原告见面,但对实际手术操作无影响等。本院认为,原告陈侃敏因病到被告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处就医,与被告间存在医疗服务关系。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当向患者及其近亲属说明病情、医疗措施等情况。虽然根据宁波市医学会的鉴定意见,本案中被告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的诊疗过失与原告的损害结果没有因果关系,但被告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在术中决定切除胰尾及脾脏前未再次告知患者及家属病情,未征得患者及家属书面知情同意,侵犯了患者的知情选择权,且会诊手续不完备,存在过错,上述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医疗水平和医生的职业道德产生质疑,考虑到原告为此支出的医疗费用、司法鉴定的多次奔波,原告正当壮年而缺失脏器亦使原告及家属精神上和物质上都遭受了一定的损失,故被告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应对原告予以相应的补偿。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五十四条、第五十五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的规定,判决如下:一、被告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补偿原告陈侃敏20000元,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付清;二、驳回原告陈侃敏的其他诉讼请求。如果被告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上述给付金钱义务,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本案受理费5595元,减半收取2797.50元,由原告陈侃敏承担2647.50元,被告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承担150元。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上诉人在收到本院送达的上诉案件受理费缴纳通知书后七日内,凭判决书向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大厅收费窗口预交上诉案件受理费,如银行汇款,收款人为宁波市财政局非税资金专户,帐号:37×××92,开户银行:宁波市中国银行营业部。如邮政汇款,收款人为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室。汇款时一律注明原审案号。逾期不交,作自动放弃上诉处理。审 判 员 杨锦晶二〇一三年八月二十一日代书记员 黄群英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