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蒙民初字238号
裁判日期: 2013-07-10
公开日期: 2014-11-03
案件名称
陆某某与陆某某排除妨害纠纷一案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蒙山县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蒙山县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陆某某
案由
排除妨害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八十三条,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款
全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3)蒙民初字238号原告陆某某,男,1968年xx月xx日出生,汉族,广西蒙山县人,农民,住蒙山县xx镇xx村**组**号。被告陆某某,男,1951年xx月xx日出生,汉族,广西蒙山县人,农民,住蒙山县xx镇xx村**组**号。特别授权代理人陆某某,男,1986年xx月xx日出生,汉族,广西蒙山县人,农民,住蒙山县xx镇xx村**组**号(系被告陆某某的儿子)。委托代理人黄某某,蒙山县“148”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原告陆某某与被告陆某某排除妨害纠纷一案,本院于2013年4月12日受理后,依法由审判员覃奇峰独任审理,于2013年5月7日、7月9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书记员陈法敏担任法庭记录。原告陆某某、被告陆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陆某某、黄某某、证人黄某某、陆某某、陆某某、陆某某、孙某某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诉称,2008年7月25日,原告与被告陆某某因相邻关系发生纠纷,在文圩镇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达成了换地协议。2013年4月1日上午,被告因琐事与原告发生争执,被告将泥土挖出堆在原告户外的通道上,严重妨碍原告户的通行。经镇司法所、派出所现场调解,无法达成协议。为此,原告诉至人民法院,请求判令被告陆某某排除妨害,清除堆在原告户外通道上的泥土。原告在举证期限内向法庭提交的证据有:1、身份证复印件一份,用以证明原告的身份情况。2、人民调解协议书复印件及附图二份,用以证明2008年7月25日,原、被告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被告自愿让出其所使用的位于集体晒坪下单竹边的空闲地(即争议地)给原告陆某某户建通道,原告陆某某将位于陆某某屋后的泥竹及所附的空地让与陆某某砌水沟的事实。3、现场照片九张,用以证实被告陆某某于2013年4月1日上午挖土堵塞原告陆某某户外通道的现场情况。4、证人黄某某证明,2008年7月,其带文圩镇司法所的梁某某、孙某某到现场调处陆某某户与陆某某户相邻关系纠纷。当时陆某某与陆某某均表态能代表本户作主,并自愿达成换地使用协议。事后,陆某某对其讲过地已换清楚了。5、证人陆某某证明,陆某某开路时其在场,陆某某路底有一竹棵地换给陆某某开路,当时双方商量好才开路的,开路时陆某某也没有意见。6、证人陆某某证明,陆某某路底有一块地换给陆某某开路。开路时,陆某某是没有意见的。7、证人陆某某证明,陆某某与陆某某签订换地协议时其在场,他们双方没有争执,签订协议当天就开始砍竹换地,陆某某已经把他的地方与路底陆某某的地方互换了。修路时陆某某在家,路修成两年来,陆某某也没有阻止过。8、证人孙某某证明,2008年7月25日,陆某某与陆某某因相邻关系纠纷,其与司法所的梁某某同志一起去处理。陆某某自愿让出其所使用的位于集体晒坪下单竹边的空闲地给陆某某户建通道,陆某某将位于陆某某屋后的泥竹及所附的空地让与陆某某砌水沟,双方在现场调换清楚后才制作调解协议书。当时是陆某某、陆某某双方自愿的,没有胁迫或乘人之危等情况,协议书上的签名也都是双方亲自书写的。被告陆某某辩称,2008年7月25日,其与陆某某所签订的换地协议是在受原告陆某某威胁及其被人打伤,智力未恢复的情况下签订的,协议是无效的,其不同意换地,也不同意原告排除妨害的请求。被告在举证期限内向法庭提交的证据有:1、常住人口登记表复印件二份,用以证明陆某某与陆某某同一个户口,陆某某去世后陆某某与陆某某的土地使用权由陆某某继承。2、医院疾病证明书及文圩派出所值班记录复印件各一份,用以证明龙某某于2008年7月23日被人打伤的事实。3、照片五张,用以证明争议地方不是原告陆某某户的唯一通道。蒙山县文圩镇司法所向法庭出具的人民调解协议书及附图三份,用以证明2008年7月25日原、被告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协议,被告自愿让出其所使用的位于集体晒坪下单竹边的空闲地(即争议地)给原告陆某某户建通道,原告陆某某将位于陆朝彬屋后的泥竹及所附的空地让与陆某某砌水沟的事实。经庭审调查、质证,被告陆某某对原告提交的证据1无异议,对证据2、3认为是假证,是无效的;原告陆某某对被告提供的证据1、2、3未提异议。原、被告对出庭作证的证人黄某某、陆某某、陆某某、陆某某、孙某某的证言均未提出异议;蒙山县文圩司法所向法庭提供的人民调解协议书及附图三份,经原、被告同意质证后,原、被告均未提出异议。综合以上举证、质证,本院认为原告提供的证据1、证人黄某某、陆某某、陆某某、陆某某、孙某某的证言以及蒙山县文圩司法所出具的人民调解协议书及附图三份,客观、真实,与案件相关联,作为定案的依据;原告提供的证据2、3虽然被告认为是假证,但该二份证据与蒙山县文圩司法所向法庭提供的人民调解协议书及附图三份是一致的,可作为定案的依据;被告提供的证据1、2、3与本案争议的事实无关联性,不能作为本案的定案依据。综合原、被告的诉辩意见、举证及庭审查证、质证,本院确认以下事实:原告陆某某与被告陆某某系相邻的族上兄弟。原、被告于2008年7月25日因相邻通道发生纠纷,经蒙山县文圩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现场调解,原、被告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被告陆某某自愿让出其所管理使用的位于集体晒坪下单竹边的空闲地给原告陆某某户建通道,原告陆某某将位于陆某某屋后的泥竹及所附的空地的管理使用权让与被告陆某某砌水沟,双方在现场调换清楚后,由蒙山县文圩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制作调解协议书。2012年3月,原告陆某某在与被告陆某某调换的空闲地上开通道路。2013年4月1日,被告陆某某因琐事与原告陆某某发生争执,即用锄头挖土堵塞陆某某开通的道路并种上竹棵等作物。2013年4月12日,原告陆某某诉至本院,请求被告陆某某排除妨害,清除堆在原告户外通道上的泥土等障碍物。本院认为,原告与被告系同一村民小组成员,且是族上兄弟关系,应当妥善处理邻居之间发生的纠纷。原告陆某某与被告陆某某因相邻关系发生纠纷后,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双方在现场换地清楚后制作的调解协议书,是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且不违反国家法律和政策的强制性规定,为有效协议。原告陆某某依据该协议合法取得了对该空闲地的占有、使用权。陆某某挖土种竹堵塞原告的通道,妨碍了原告对通道的使用,被告陆某某应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被告陆某某辩称其与陆某某所签订的换地协议是在受原告陆某某威胁及其被人打伤,智力未恢复的情况下签订的,应为无效协议的理由,因证据不足,本院不予采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八十三条、第一百三十四条之规定,判决如下:被告陆某某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排除妨害,清除原告陆某某户外通道上的竹棵、泥土等障碍物,恢复通道畅通。案件受理费50元,由被告陆某某负担。上述义务,义务人应按本判决书确定的期限履行完毕,权利人可在本案生效判决规定的履行期限最后一日起二年内,向本院申请执行。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或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 覃奇峰二〇一三年七月十日书记员 陈法敏附相关法律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八十三条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第一百三十四条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一)停止侵害;(二)排除妨碍;(三)消除危险;(四)返还财产;(五)恢复原状;(六)修理、重作、更换;(七)赔偿损失;(八)支付违约金;(九)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十)赔礼道歉。以上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适用上述规定外,还可以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收缴进行非法活动的财物和非法所得,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处以罚款、拘留。 更多数据:搜索“”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