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宿中刑终字第0018号
裁判日期: 2013-04-18
公开日期: 2014-12-29
案件名称
乔某危险驾驶罪二审刑事裁定书
法院
江苏省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江苏省宿迁市
案件类型
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乔某
案由
危险驾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2年)》: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一款
全文
江苏省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刑 事 裁 定 书(2013)宿中刑终字第0018号原公诉机关沭阳县人民检察院。上诉人(原审被告人)乔某,沭阳县沭城镇怀文居委会主任。因涉嫌犯危险驾驶罪于2012年10月8日被刑事拘留,同月15日被逮捕,同月17日被取保候审,2013年1月30日被逮捕,2013年3月5日被取保候审。辩护人吴耀中,江苏楚平鸣律师事务所律师。辩护人胡剑桥,江苏钟山明镜(宿迁)律师事务所律师。沭阳县人民法院审理沭阳县人民检察院指控原审被告人乔某犯危险驾驶罪一案,于2013年1月31日作出(2012)沭刑初字第1062号刑事判决。原审被告人乔某不服,提出上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江苏省宿迁市人民检察院指派检察员张旭东出庭履行职务,上诉人乔某及其辩护人吴耀中、胡剑桥到庭参加诉讼。现已审理终结。原判决认定,2012年9月9日21时许,被告人乔某酒后驾驶牌号为苏N×××××轿车,沿沭阳县沭城镇青岛路由西向东行驶至与学府路交叉路口西侧约100米处,遇到沭阳县公安局警车停在路边,便下车欲离开,被执勤民警查获,并现场对其进行呼气酒精测试(数据显示其体内血液中酒精含量为128mg/100ml),后乔某被带至沭阳县仁慈医院提取血样送检。经宿迁市公安局物证鉴定所鉴定,送检的血液中检出乙醇,含量为154mg/100ml。原判认定上述事实的证据有被告人乔某供述,证人姜某、王某、朱某、毛某、陈某、单某、刘某甲、刘某乙等人证言,理化检验报告书,呼气酒精测试单以及公安机关出具的发破案经过、抓获经过等。原审认为,被告人乔某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其行为已构成危险驾驶罪。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二款之规定,以被告人乔某犯危险驾驶罪,判处拘役一个月十五日,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千元。上诉人乔某及其辩护人提出乔某未醉酒驾驶,原审判决认定乔某犯危险驾驶罪证据不足,具体为:1.证人姜某和王某证言不能作为定案证据,理由:(1)姜某第一次证言证实被查获轿车颜色为“桃色”,第二次证实轿车颜色为“灰色”,两次证言前后矛盾;(2)王某证实乔某被查获时轿车停在警车后,人还坐在车内,而民警徐某证实乔某将轿车停在警车之后下车欲离开时被查获,二人证言相矛盾;(3)姜某和王某二人证实当晚看到驾车人乔某的相关容貌以及王某看清车辆牌号为苏N×××××,而上诉人乔某的辩护人安排相关人员于2013年3月7日晚对姜某和王某的目击情况进行现场模拟,参与现场模拟的人员均称看不清轿车内驾车人的相貌以及轿车牌号,故姜某与王某二人证言不真实。2.民警徐某和辅警张某现场对乔某进行呼气酒精测试以及随后进行抽取血样检测程序违法,相关检测结果不能作为定案证据;公安机关的立案程序违法,组织证人姜某辨认的过程亦属违规。江苏省宿迁市人民检察院出庭履行职务的检察员认为原审判决认定上诉人乔某犯危险驾驶罪的证据充分,量刑适当,应予维持。经审理查明,2012年9月9日21时许,上诉人乔某酒后驾驶牌号为苏N×××××的灰色轿车,沿沭阳县沭城镇青岛路由西向东行驶至与学府路交叉路口西侧约100米处时,遇见停在路南侧的“苏N×××××警”号警车,其将车停在该警车后下车欲离开,驾乘“苏N×××××警”号警车的民警发现情况有异,即将乔某查获。经现场呼气酒精测试,乔某体内血液中乙醇含量为128mg/100ml,后乔某即被带至医院提取血样送检,经鉴定,送检血液中乙醇含量为154mg/100ml。上述事实有以下证据证实:1.在现场查获上诉人乔某醉驾的民警徐某一审出庭证实案发当晚21时许和辅警张某驾乘“苏N×××××警”号警车前往仁慈医院处警途中,将警车停靠在青岛路边准备到旁边超市购买笔时,乔某驾车停在警车后下车欲离开,其即上前将乔某控制并询问情况,乔某身上有酒味,其和辅警张某遂将乔某带到警车内进行呼气酒精测试,之后又将乔某带到仁慈医院抽取血样并将该案移交沭阳县公安局交通巡逻警察大队一中队处理。随同徐某执勤的辅警张某亦在一审中出庭作证,张某证实的查获上诉人乔某醉驾经过与徐某的证言相一致。2.目击证人姜某(系万德福超市青岛路店收银员)证言,证实2012年9月9日21时许看见一辆警车停在超市门前路边,之后有一辆灰色轿车行至警车后侧停下,从驾驶室下来一名戴眼镜、较瘦的三十五岁左右男子被警车内的人带上警车;该男子在超市旁边的沭城镇怀文居委会工作,常将轿车停放在店门前。该证言与民警徐某和辅警张某出庭所证实的查获经过相印证,亦与上诉人乔某的体貌相符。3.目击证人王某证言,证实2012年9月9日21时左右,其在学府花苑小区北门处步行穿过青岛路时,险些被一辆由西往东行驶的轿车碰到,该车牌号为“苏N×××××”,之后其乘车经过案发现场时发现该车被民警查获,该车驾驶员是一名戴眼镜、较瘦的男子。该证言与证人姜某及民警徐某、辅警张某的证言相印证。4.一审出庭证人毛某、陈某、朱某及证人刘某甲、单某等人证言,证实案发当晚上诉人乔某在青岛路“城北特色驴肉馆”就餐时饮酒。5.理化检验报告、呼气酒精测试单,证实2012年9月9日21时13分,上诉人乔某现场呼气酒精测试的结果是体内血液中乙醇含量为128mg/100ml;宿迁市公安局物证鉴定所于2012年9月14日出具理化检验报告,送检的上诉人乔某血样中检出乙醇,含量为154mg/100ml。6.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立案决定书、发破案经过及抓获经过等,证实本案由民警徐某和辅警张某于2012年9月9日晚在处警途中发现并移交沭阳县公安局交通巡逻警察大队一中队处理,公安机关于2012年9月10日进行初查,2012年9月20日立刑事案件侦查。上述证据经一、二审庭审质证,证据来源合法,且相互印证,具有证明效力,本院予以确认。上诉人乔某及其辩护人提出证人姜某和王某证言不能作为定案证据,经查,1.证人姜某、王某证言系侦查机关依法取得,二人所目击的事件经过与民警徐某和辅警张某一审出庭证实案发当晚在处警途中查获上诉人乔某醉驾的经过相互印证;2.上诉人乔某及其辩护人提出证人姜某两次证言对被查获轿车颜色的描述前后矛盾,经查,证人姜某两次证言笔录中均记载被查获轿车颜色为“灰色”,由于第一次证言笔录中笔迹潦草,“灰色”存在被上诉人乔某及其辩护人误认为“桃色”的可能;3.证人王某证实在乘车路过现场时发现乔某驾车被查获,当时乔某还坐在车内,该证言与民警徐某证实乔某下车欲离开时被查获的经过并无矛盾,可以作出合理解释,王某是乘车经过现场,目击时间较短,其看到的是乔某驾车停在警车后面还未下车离开时的情景,因此上诉人乔某及其辩护人提出证人王某证言与民警徐某证言相矛盾不能成立;4.上诉人乔某的辩护人在二审期间安排相关人员于2013年3月7日晚对证人姜某和王某的目击情况进行现场模拟,参与现场模拟的人员均称看不清驾车人相貌以及轿车牌号,上诉人乔某的辩护人据此提出姜某和王某证言虚假,此理由亦不能成立,首先,现场模拟并非法定证据形式,不具证据资格,其次时过境迁,事发时路面状况无法复制,辩护人安排模拟时的季节亦与案发时间明显不符,故上诉人乔某的辩护人安排的所谓现场模拟不具确定性,无法证实案发时实际状况,其在二审中所提交的参与现场模拟人员的证言笔录与本案无关联性,不具证明效力,不能据此否定证人姜某和王某证言的证明效力;5.本案案发后,上诉人乔某提交单某(系案发当晚与乔某同桌就餐者)、刘某甲(系青岛路“城北特色驴肉馆”经营者)等人签名的证明材料,该证明材料上主要内容为案发当晚饭乔某没有开车回去,后经侦查机关核实,单、刘等人均称并不清楚案发当晚乔某有无驾车,证明材料是受乔某所托而签名,此外上诉人乔某在一审中申请证人朱某、毛某、陈某出庭作证,意图证明其未酒后驾车,但三名证人当庭证实案发当晚与上诉人乔某分开后先行离开,并不清楚之后上诉人乔某有无驾车,故上诉人乔某在一审中提供的证人及证据材料亦不能否定证人姜某和王某证言的真实性;综上,上诉人乔某及其辩护人提出证人姜某和王某证言不能作为定案证据的上诉理由及辩护意见不能成立,不予采纳。上诉人乔某及其辩护人提出民警徐某和辅警张某现场对乔某进行呼气酒精测试以及随后进行抽取血样检测程序违法,相关检测结果不能作为定案证据,公安机关的立案程序违法,组织证人姜某辨认的过程亦属违规,经查,1.本案事发突然,民警徐某和辅警张某在处警途中发现上诉人乔某涉嫌危险驾驶,并在现场即时对乔某进行呼气酒精测试,随后又进行抽取血样检测,且相关检测过程均进行现场录像,故该二人采取的现场处置行为并无不当,相关检测结果可以作为本案定案证据;2.本案中民警徐某和辅警张某于2012年9月9日晚在处警途中发现上诉人乔某涉嫌危险驾驶,并将该案移交沭阳县公安局交通巡逻警察大队一中队处理,公安机关于次日进行初查,同月14日上诉人乔某的血样检测结果确认乔某体内血液中乙醇含量达到醉酒标准,公安机关遂于同月20日立刑事案件侦查,并进一步收集相关证据材料,后又于2012年10月8日对上诉人乔某刑事拘留,该办案程序并无不当;综上,上诉人乔某及其辩护人提出民警徐某和辅警张某现场对乔某进行呼气酒精测试以及随后进行抽取血样检测程序违法,相关检测结果不能作为定案证据,公安机关的立案程序违法的上诉理由及辩护意见不能成立,不予采纳。由于本案上诉人乔某是被民警现场查获,公安机关在收集证人姜某证言后又进行照片辨认已无实际意义,上诉人乔某及其辩护人提出公安机关组织证人姜某的辨认过程违规的上诉理由及辩护意某与认定案件事实无实质关联。综上,上诉人乔某及其辩护人提出上诉人乔某未醉酒驾驶,原审判决认定乔某犯危险驾驶罪证据不足的上诉理由及辩护意见不能成立。本院认为,上诉人乔某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其行为已构成危险驾驶罪。原审判决认定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裁定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本裁定为终审裁定。审 判 长 冯莉代理审判员 刘彬代理审判员 高峰二〇一三年四月十八日书 记 员 蒋芹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