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渝一中法民终字第04644号
裁判日期: 2013-12-09
公开日期: 2014-01-24
案件名称
明某甲,明某乙等与明某银法定继承纠纷二审判决书
法院
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重庆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明某甲,明某乙,明某丙,明某丁,明某卯,明某银
案由
法定继承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三条,第四条,第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3年)》: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
全文
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3)渝一中法民终字第04644号上诉人(原审原告)明某甲,男,1955年8月15日出生,汉族。上诉人(原审原告)明某乙,男,1958年10月23日出生,汉族。上诉人(原审原告)明某丙,女,1970年2月4日出生,汉族。上诉人(原审原告)明某丁,女,1965年7月10日出生,汉族。上诉人(原审原告)明某卯,男,1977年2月4日出生,汉族。五上诉人共同委托代理人叶大明,重庆市渝北区双龙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被上诉人(原审被告)明某银,男,1953年6月25日出生,汉族。上诉人明某甲、明某乙、明某丙、明某丁、明某卯与被上诉人明某银法定继承一案,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法院于2012年11月14日作出(2012)渝北法民初字第01447号民事判决,上诉人明某甲、明某乙、明某丙、明某丁、明某卯对该判决不服,向本院提出上诉。本院于2013年10月11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13年11月6日、2013年11月28日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九条的规定进行询问,上诉人明某丙及五上诉人共同委托代理人叶大明、被上诉人明某银到庭参加询问。本案现已审理终结。明某甲、明某乙、明某丙、明某丁、明某卯在一审中诉称,明某1与周某某系夫妻关系,生前育有六个子女(明某某、明某银、明某甲、明某乙、明某丁、明某丙),周某某在土地下户前已病故,明某1于2005年6月病故。大儿子明某某于2001年5月25日病故,生前与张某某系夫妻,育有—子名叫明某卯。1982年土地下户时.生产队划分给明某1、明某丙承包地1.86亩并注册登记,由明某1、明某丙进行承包耕种。明某1病故后发生的费用和承包地发生的农业税费均由六个子女共同承担。2010年12月两江新区建设征用了明某1名下的承包地,补偿款为18870元,该笔补偿款被明某银领走占为己有。后明某甲、明某乙、明某丙、明某丁、明某卯要求明某银把该笔补偿款交出并平均继承分割,但遭到明某银拒绝。现明某甲、明某乙、明某丙、明某丁、明某卯提起诉讼,请求判令:1、明某甲、明某乙、明某丙、明某丁、明某卯、明某银平均分割明某1名下的承包地补偿款18870元(各分得3774元);2、本案诉讼费由明某银承担。明某银在一审中答辩称,同意按6人份平均分割父亲遗产,但是在1995年土地承包时和2004年确权时都无明某丙的土地,明某1应得的征地补偿款已被明某丙领取。一审法院经审理查明,2011年12月28日,重庆市渝北区某社召开社会大会,将因该组所有集体土地被国家征收和该组历年积累分配到户,具体分配方案结果是:只有在籍户口人员每人5718.05元,只有土地人员每份地18872.33元,有在籍户口又有土地的每人24590.38元。据此方案,明某甲一户有在籍户口1人、土地1份,得以分配24890.38元;明某乙一户有在籍户口1人、土地1份,得以分配24890.38元;明某丙有土地1份,得以分配18872.33元;明某银有在籍户口4人、土地3份,得以分配79489.19元。一审法院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本案中,明某甲、明某乙、明某丙、明某丁、明某卯未举示证据证明被继承人明某1确已死亡,当然无从证明继承确已开始;其次,即使被继承人明某1确已死亡,明某甲、明某乙、明某丙、明某丁、明某卯也未举示证据证明被继承人明某1的法定继承人确已全部参与继承;再者,即使明某甲、明某乙、明某丙、明某丁、明某卯能够提交证据证明上述事实,但仍无证据证明被继承人明某1的遗产是否由明某银领取;明某甲、明某乙、明某丙、明某丁、明某卯应对上列问题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之规定,判决如下:驳回明某甲、明某乙、明某丙、明某丁、明某卯的诉讼请求。本案受理费272元,由明某甲、明某乙、明某丙、明某丁、明某卯负担。明某甲、明某乙、明某丙、明某丁、明某卯不服一审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请求:撤销(2012)渝北法民初字第01447号民事判决并改判明某甲、明某乙、明某丙、明某丁、明某卯、明某银平均分割明某1名下的承包地补偿款18870元,本案一、二审诉讼费用由明某银承担。事实和理由:1、一审法院程序不合法。明某甲、明某乙、明某丙、明某丁、明某卯在一审法定期间内向一审法院提交了调取证据申请书,要求一审法院向龙兴镇征地办调取明某银已领取被继承人明某1名下集体资产18872.33元的证据,但一审法院未按程序办理。2、一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明某1死亡事实及被继承人明某1的法定继承人已经全部参加诉讼的事实属于双方当事人自认的事实,无须举证。明某银答辩称:明某1的遗产我一分都没有得,明某1的土地是我耕种的,土地费是我去交纳的,并且应该算做是我媳妇的地,村里同意了的。明某甲、明某乙、明某丙、明某丁、明某卯起诉我要拿出证据。二审审理中,明某甲、明某乙、明某丙、明某丁、明某卯向本院举示了下列证据:1、明某2的死亡注销户口证明,证明明某2于2005年6月9日死亡,明某2与明某1是同一人。2、明某某的死亡注销户口证明及某村村民委员会的证明,证明明某某于2001年8月11日死亡,其妻张某某,其子明某卯。3、某村村民委员会的证明,证明明某1的继承人有5个子女。4、某村村民委员会的证明,证明明某1病故后土地由儿子明某银耕种。5、明某1的重庆市渝北区农村集体土地承包使用权证,复印自渝北区档案馆,证明明某1死亡后有2份地,1份是明某1,1份是明某丙的。6、明某银的重庆市渝北区农村集体土地承包使用权证,复印自渝北区档案馆,证明明某银户口下只有其本人和其子明鑫的两份地。7、某村村民委员会的证明,证明明某1生前有1份承包地1.86亩。8、龙兴镇高笋社区村民委员会的证明,证明明某丙出嫁至高笋社区没有分配土地。9、龙兴镇普福社区筹备委员会的证明,证明明某银户口4人,承包地份数3份,该3份土地含其父明某1的1份承包地。明某银质证后认为,对证据1、2、3、4、7的真实性无异议,但明某1的土地只有1.66亩,继承子女有6人,明某某死亡后应由其子明某卯继承。对证据5、6、8、9的真实性不认可,明某丙不应还在家里享有土地承包权。本院经审理查明,明某2(明某1)于2005年6月9日死亡,明某1生前与周某某系夫妻,周某某在土地下户前已病故,明某1与周某某生前育有六个子女,即明某某、明某银、明某甲、明某乙、明某丁、明某丙,明某某于2001年8月11日病故,生前与张某某系夫妻,育有一子明某卯。明某1生前集体土地承包使用权证下的人口有2人,分别为明某1及明某丙。明某银集体土地承包使用权证下的人口有2人,分别为明某银及其子明鑫。2011年12月28日,重庆市渝北区某社集体土地征收款和该组历年积累分配到户时,明某丙以有一份土地无户口得以分配18872.33元。明某银有在籍户口4人、土地3份,得以分配79489.19元。二审庭审中,明某银认可其与父亲明某1不是同一户口名下,分别是不同的户籍和不同的承包经营户;并认可其父亲明某1死亡后土地由其耕种,其分得的79489.19元含其父亲明某1的一份地的承包地补偿款18870元。本院查明的其它事实与一审查明的事实相同。本院认为,本案诉争的18870元系明某1生前所享有的集体土地被国家征收和历年积累分配到户的资产,属于明某1个人承包应得的个人收益,应该按照法律规定继承。明某银辩称此地为经过村里同意在明某1死亡后变更为其儿媳的承包地,但并未举示相应证据,本院对其辩称理由不予采信。明某1的继承人有明某某、明某银、明某甲、明某乙、明某丁、明某丙6人,明某某先于明某1死亡,由明某某之子明某卯代位继承。因此,应由明某甲、明某乙、明某丙、明某丁、明某卯、明某银平均分割明某1名下的承包地补偿款18870元,并各分得3145元。因此,明某银已领取的18870元,应由明某银给付明某甲、明某乙、明某丙、明某丁、明某卯各3145元,共计15725元。综上,因二审出现了新证据而依法应当改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三条、第四条、第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二)项之规定,判决如下:一、撤销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法院(2012)渝北法民初字第01447号民事判决;二、明某甲、明某乙、明某丙、明某丁、明某卯、明某银平均分割明某1名下的承包地补偿款18870元,由明某银给付明某甲、明某乙、明某丙、明某丁、明某卯各3145元,共计15725元。一审案件受理费272元,二审案件受理费272元,均由明某银负担。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判长 孔繁树审判员 晏 芳审判员 申和平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九日书记员 程 容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