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荣滕民初字第62号
裁判日期: 2013-12-06
公开日期: 2014-12-03
案件名称
肖某甲与肖某乙、肖某丙法定继承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荣成市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荣成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肖某甲,肖某乙,肖某丙
案由
法定继承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十七条,第十九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十一条,第二十九条第一款
全文
山东省荣成市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3)荣滕民初字第62号原告:肖某甲。被告:肖某乙。被告:肖某丙。原告肖某甲与被告肖某乙、肖某丙法定继承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肖某甲与被告肖某乙、肖某丙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诉称:原告系二被告之侄。原告父亲肖某丁于2006年1月26日去世,原告的祖母于2003年3月3日去世,原告的祖父肖某戊于2013年2月6日去世。原告的祖父母去世时,所遗留生前居住坐落于××镇××村的住房一直未予分割。根据继承法的规定,原告应当具有继承权。原告多次与两被告商量继承事宜,二被告俱以原告无继承权为由拒绝分割财产。原告为此诉至法院,请求依法分割原告祖父母在荣成市××镇××村的住房。二被告辩称:不同意原告诉讼请求,理由是:原告从未去看望过他祖父,而现在又凭什么出来分割财产。另外,我父母有两栋房屋,一栋是我父母的房屋,另一栋是我父母建给我哥肖某丁结婚用房,假如分割的话,要以男女平等的原则全都拿出来分割,因为我父母与我哥没有分家。经审理查明:原告的祖父肖某戊与祖母王某生有一子二女,即儿子肖某丁,女儿肖某乙、肖某丙,原告肖某甲系肖某丁与郑某之独生子。王某于2003年农历3月初三去世(换算阳历);肖某丁于2006年农历正月二十六去世(换算阳历);肖某戊于2013年2月6日去世。肖某戊去世后,原、被告为肖某戊遗留房产的分割产生争执,现原告诉至法院,请求依法分割祖父母生前居住去世后遗留的正房四间正房及附属设施,二被告对原告的起诉则提出了上述答辩意见。庭审中查明,肖某丁于1978年结婚,并与其父母分开居住在父母为其所建的结婚用房中。1991年进行宅基地登记时,肖某丁居住房屋与肖某戊居住房屋的宅基地分别登记在各自名下[肖某丁登记证号为荣集建(91)字第×××号;肖某戊登记证号为荣集建(91)字第××××号]。2002年,肖某丁因搞家庭养殖的需要与其父肖某戊进行了房屋互换。肖某丁去世后,其父肖某戊为肖某丁遗产的分割与肖某丁之妻郑某产生争执,肖某戊遂于2007年4月10日诉至法院,2007年4月20日,肖某戊以已与郑某庭外自愿达成调解协议为由撤回起诉。原告为证明自己的主张提供了肖某戊与郑某于2007年4月20日庭外协商时的书面协议复印件1份(与原件核对无误)及肖某戊收到郑某付给的25000元收条复印件1份(与原件核对无误),以此证明肖某丁生前所居住的房屋系肖某丁个人财产并已与肖某戊就遗产分割处理完毕。协议中载明:“一、乙方郑某于本协议签订时即时付给甲方肖某戊遗产份额款共计25000.00元;二、肖某丁的其他遗产由郑某负责保管,并与肖某甲分割,与肖某戊无关;三、本协议达成时,肖某丁的遗产数额没有具体查明,估价确定,但无论肖某丁的遗产数额多少,本协议达成后,双方均不得反悔,甲方不得在以后以发现肖某丁遗产超过自己已经所得25000.00元为由,再向乙方或肖某甲索要,乙方及肖某甲也不得以甲方所得遗产超过肖某丁遗产分配数额为由再向甲方索要;四、乙方不再向甲方履行赡养等家庭义务。甲方:肖永敏乙方:郑某”。上述证据,经庭审质证,被告称该协议当中所涉及到的遗产分割为肖某丁的遗产,不包括被告父亲所建给肖某丁结婚的那份房,原告要求分割的是肖某戊的遗产。另外,原告还提供了被告所主张的两栋房屋的“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证明该两栋房屋,一栋是肖某戊的,另一栋是肖某丁的。被告对此称,当时谁居住在房子里就登记在谁的名下,不足以为证。对如何分割各自所主张的遗产,双方均表示不同意作价分割,原告主张肖某戊遗留房屋及附属物(指去世前所居住)应该分得三分之一;二被告则主张将两栋房屋都拿出来分,首先要求将肖某戊生前居住的那一栋归二被告所有,至于另一栋怎么分不管。同时,二被告还主张,其父肖某戊生前病危时支付医疗费400元,去世时买寿衣花1580元,火化时支付饭费670元,共计2650元应从遗产中受偿,原告对此称,对被告所支付的上述数额没有异议,但认为肖某戊在2007年的诉讼中所得25000元并没有花完。上述事实,有双方当事人陈述及相关证据在案为证。本院认为,本案争执焦点:一是二被告所主张的肖某戊所建给肖某丁结婚的那份房是否也是肖某戊的遗产;二是被告所支付的医疗费、买寿衣费用及火化时支付饭费应否从遗产中受偿。遗产是公民去世后遗留财产,这里所称“遗产”是指公民本人的合法财产。二被告父母给其哥肖某丁结婚的房屋,从社会风俗习惯看,在父母没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应当是分给肖某丁个人的财产。从实际情况看,肖某丁结婚后就居住该房并自立户头生活。在1991的宅基地登记中,将该房屋的土地使用者登记在肖某丁名下,肖某戊对此未提出异议,这些足以说明肖某戊夫妇给其子肖某丁结婚的房屋应为肖某丁个人财产。另外,从2007年的诉讼中肖某戊与郑某庭外自愿所达成的协议看,第四项“乙方不再向甲方履行赡养等家庭义务”足以说明肖某丁结婚后与其父母分家另立户头生活。被告辩称未分家之理由与事实不符,本院无法支持。又因2006年肖某丁与其父肖某戊对各自家庭所居住房屋进行了互换,在没有其他约定的情况下,应认定为房屋产权的互换,故肖某戊遗留的房屋应为原肖某丁所居住的房屋。现原告作为肖某丁的代位继承人,要求继承其父肖某丁对肖某戊遗产的应继份额,理由正当,应予支持。关于二被告在庭审中所主张的为被继承人肖某戊生前及去世后办理丧葬事宜所支付款项,原告对其支付项目及款数没有异议,虽然原告对钱的来源提出异议,但未能提供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故在此情况下,二被告所支付款额应从被继承人的遗产中扣除。关于遗产分割,原、被告在庭审过程中均主张对遗产不作价只分割份额,按照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本院予以准许。综上所述,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十七条、第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第十一条、第二十九条之规定,判决如下:原告祖父母、二被告之父母遗留坐落于××镇××村正房四间及附属物[土地登记证号为荣集建(91)字第×××号]其价值中有二被告2650元份额,余下价值由原告及二被告各分得三分之一。案件受理费66元,原告负担32元,二被告各负担34元。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山东省威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审 判 长 于 飞代理审判员 王洪滋代理审判员 于志强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六日书 记 员 郝军朋 更多数据:搜索“”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