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吉中民再终字第38号
裁判日期: 2013-12-06
公开日期: 2016-03-29
案件名称
吉林市龙潭区华成金属回收站因保管合同纠纷一案再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吉林省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吉林省吉林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再审
当事人
吉林市龙潭区华成金属回收站,吉林市风机厂
案由
保管合同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
全文
吉林省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3)吉中民再终字第38号上诉人(原审原告):吉林市龙潭区华成金属回收站。住所地:吉林市龙潭区遵义西路**号。负责人:徐晓华,经理。委托代理人:任涛,吉林鸣正律师事务所律师。委托代理人:王永志,吉林市先锋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被上诉人(原审被告):吉林市风机厂。住所地:吉林市龙潭区泡子沿街棋盘街**号。法定代表人:管玉振,厂长。吉林市龙潭区华成金属回收站(简称金属回收站)因保管合同纠纷一案,不服吉林市龙潭区人民法院(2012)龙民再初字第3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金属回收站负责人徐晓华及委托代理人任涛、王永志到庭参加诉讼,吉林市风机厂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本案现已审理终结。金属回收站诉讼请求:判令吉林市风机厂赔偿物资灭失直接损失84360.00元,赔偿间接损失(物资利息、不能正常经营)100000.00元,按协议规定加倍赔偿84360.00元,计268720.00元。事实与理由:2000年11月8日,金属回收站与吉林市风机厂签订物资保管协议,将价值84360.00元物资交吉林市风机厂保管,保管费每年10000.00元。吉林市风机厂2001年8月将金属回收站交保管物资全部丢失或损坏。金属回收站与吉林市风机厂协商,吉林市风机厂同意将丢失物品折价84360.00元,同意按协议规定加倍赔偿,同意对金属回收站不能正常营业损失赔偿100000.00元。吉林市风机厂答辩:应当驳回金属回收站诉讼请求。金属回收站诉称与吉林市风机厂签订的保管协议是假的,物品不值84360.00元,只是价值2000余元的办公桌、铁柜、铁床等。保管费不存在,吉林市风机厂没收保管费。保管物品实际是刘江私人同意保管,是私人行为,不代表吉林市风机厂。吉林市龙潭区人民法院(2012)龙民再初字第3号民事判决认定:1987年4月,原吉林市二轻机械厂更名为吉林市风机厂,主管部门吉林市二轻局任命邢文秀为厂长。1988年4月,刘江调入吉林市风机厂,被任命为办公室主任。1996年7月,主管部门免去邢文秀职务。此间邢文秀要求刘江为其出具吉林市风机厂办公室欠条、要求财务人员为其出具吉林市风机厂集资款收据。1999年1月至8月,吉林市风机厂进行改制,企业变更为股份合作制,法定代表人变更为韩吉顺,改制期间实际负责人为韩吉顺之子韩世权。2000年6月,主管部门为解决改制出现的问题,同意恢复原集体所有制,任命刘江为吉林市风机厂代厂长。1999年至2000年,金属回收站因动迁需转移物品,徐晓华找到刘江,要求将转移物品暂存吉林市风机厂。因吉林市风机厂原厂长邢文秀是徐晓华姐夫,刘江未经单位同意,通过门卫唐雨林将徐晓华送来物品堆放机加车间,委托唐雨林帮助照看。2001年8月21日,吉林市风机厂申请恢复原集体所有制、变更法定代表人为刘江。2001年8月23日,吉林市风机厂恢复集体所有制,法定代表人变更为刘江。改制期间,徐晓华通过刘江准备取出存放物品,因不能提供寄存凭证被吉林市风机厂拒绝,因此与当时负责人韩世权结怨。2001年8月,金属回收站、吉林市风机厂开始联名上访,要求追究金属回收站物品损失刑事责任。徐晓华以吉林市风机厂名义起草2000年11月8日物品寄存协议,刘江为其加盖吉林市风机厂公章、法定代表人名章,作为金属回收站上访材料。2001年11月,徐晓华要求刘江为其出具吉林市风机厂2000年11月10日收条,双方虚构吉林市风机厂收取寄存费10000.00元事实,作为金属回收站上访材料。2002年2月,徐晓华以吉林市风机厂名义起草证实材料及物品清单,刘江利用吉林市风机厂稿纸、职工重新抄写,加盖吉林市风机厂公章,作为金属回收站上访材料。2002年9月,龙潭区人大组织公检法机关领导对金属回收站、吉林市风机厂联名上访作出答复意见。2003年2月,金属回收站、吉林市风机厂持续上访,吉林市公安局龙潭分局作出答复意见。2003年4月,金属回收站、吉林市风机厂继续联名上访,要求吉林市公安局行政复议。2004年8月,主管部门免去刘江职务。2004年8月25日,徐晓华以吉林市风机厂名义起草欠据并打印多份,刘江为其加盖吉林市风机厂公章。2004年8月至10月,刘江在主管部门办理工作交接,对其经手的吉林市风机厂办公室欠条、吉林市风机厂与金属回收站物品寄存协议、吉林市风机厂收条、证实材料及物品清单、欠据等均没有进行交接。2005年8月,金属回收站接到主管部门限期改制通知,徐晓华利用联名上访中形成的物品寄存协议、证实材料及物品清单、收条、欠据等向本院提起本案诉讼,利用欠据、邢文秀免职前取得的欠条、收据提起买卖合同、民间借贷诉讼。2005年9月至11月,本院对3案分别作出调解、判决。2007年12月,3案全部执行终结。2008年1月,金属回收站营业执照被吊销。该判决认为:金属回收站提供物品寄存协议,没有交付保管物,不能提供吉林市风机厂出具的保管凭证,虚构2000年11月10日吉林市风机厂收取寄存费10000.00元事实,金属回收站、吉林市风机厂物品寄存协议生效条件不成就。物品寄存协议中吉林市风机厂公章决定其形成时间是吉林市风机厂改制结束后,吉林市风机厂证实材料及物品清单中金属回收站寄存物被韩世权拉走,说明吉林市风机厂改制时金属回收站寄存物品损失已经发生,金属回收站保管物损失发生在先,提供物品寄存协议在后,物品寄存协议中没有交付保管物,依法不生效。金属回收站提供的物品寄存协议、证实材料及物品清单系徐晓华以吉林市风机厂名义起草,不是金属回收站民事法律行为。刘江利用单位职工、使用单位稿纸将徐晓华起草的证实材料及物品清单重新抄写,加盖公章后提供金属回收站使用,不是吉林市风机厂民事法律行为。金属回收站、吉林市风机厂共同虚构事实,金属回收站利用上访材料进行诉讼,侵害吉林市风机厂集体利益和职工利益,物品寄存协议、证实材料及物品清单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内容无效。徐晓华征得吉林市风机厂法定代表人同意,以吉林市风机厂名义起草欠据,金属回收站要求吉林市风机厂出具收取寄存费收条,说明双方有串通行为。金属回收站利用欠据、收条虚构的事实进行诉讼,牟取不当利益,损害吉林市风机厂集体利益和职工利益,欠据、收条无效。金属回收站与吉林市风机厂原法定代表人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应当驳回诉讼请求。该判决主文:驳回金属回收站诉讼请求。金属回收站上诉请求:1、撤销吉林市龙潭区人民法院(2012)龙民再初字第3号民事判决,改判吉林市风机厂赔偿金属回收站物资款84360.00元并支付拖延赔偿物资款所生利息,维持吉林市龙潭区人民法院(2005)龙民一初字第866号民事判决。主要理由:1、原审法院肯定金属回收站将保管物品交给吉林市风机厂保管,却否定双方之间保管法律关系,自相矛盾。2、原审法院认定刘江自2000年6月9日被任命为吉林市风机厂厂长,却认为刘江2000年11月8日没有资格代表吉林市风机厂与金属回收站签订物品寄存协议,认定事实与适用法律相悖。3、吉林市风机厂法定代表人及职工证言与本案有利害关系,原审法院给予采信明显错误。4、吉林市风机厂法定代表人在金属回收站与吉林市风机厂签订的物品寄存协议加盖公章,吉林市风机厂应当承担后果,原审法院认为吉林市风机厂不应承担法律责任,适用法律错误。吉林市风机厂未答辩(未到庭参加诉讼)。本院审理查明:本案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金属回收站起诉所称“2000年11月8日,金属回收站与吉林市风机厂签订物资保管协议,将价值84360.00元物资交吉林市风机厂保管,保管费每年10000.00元。吉林市风机厂2001年8月将金属回收站交保管物资全部丢失或损坏。金属回收站与吉林市风机厂协商,吉林市风机厂同意将丢失物品折价84360.00元,同意按协议规定加倍赔偿,同意对金属回收站不能正常营业损失赔偿100000.00元”的事实。本院认为:原判决认定事实基本清楚,适用法律尚属正确,依法可予维持(认定事实与论述理由有些与本案无关,论述理由且有概念相混之处,但尚未影响裁判结果正确)。金属回收站上诉理由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不能成立,其上诉请求不能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二审案件受理费5330.00元,由吉林市龙潭区华成金属回收站负担。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判长 许金龙审判员 范保平审判员 李彦明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六日书记员 李玉娇 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