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瀍民初字第342号
裁判日期: 2013-12-17
公开日期: 2014-04-18
案件名称
陈志光、陈彩琪、陈彩娜、陈琪峰与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医疗损害赔偿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洛阳市瀍河回族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洛阳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陈志光,陈彩琪,陈彩娜,陈琪峰,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案由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3年)》:第六十四条第一款
全文
洛阳市瀍河回族区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2)瀍民初字第342号原告:陈志光,男,汉族,1948年12月25日生,住河南省偃师市。原告:陈彩琪,女,汉族,1977年12月9日生,住址同陈志光。原告:陈彩娜,女,汉族,1973年3月9日生,住漯河市源汇区。原告:陈琪峰,男,汉族,1981年4月8日生,住漯河市源汇区。四原告共同委托代理人:全中旭,河南安多律师事务所律师,特别授权。被告: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住所地:洛阳市瀍河区五股路龙泉三街坊***号。法定代表人:李树龙,院长。委托代理人:周正平,系该院办公室主任,特别授权。委托代理人:魏海涛,河南经源律师事务所律师,一般代理。原告陈志光、陈彩琪、陈彩娜、陈琪峰诉被告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三院)医疗损害赔偿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陈彩琪及陈志光、陈彩琪、陈彩娜、陈琪峰之共同委托代理人全中旭,被告市三院之委托代理人周正平、魏海涛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陈志光、陈彩琪、陈彩娜、陈琪峰诉称:张艳芬系陈志光之妻、陈彩琪、陈彩娜、陈琪峰之母。张艳芬于2012年3月2日至2012年3月9日因左小腿截肢术后创面感染入住被告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3月7日,在该院行左髂动脉及左下肢动脉造影、左髂动脉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2012年3月9日,张艳芬病情加重,经抢救无效死亡。原告认为被告在给张艳芬治疗过程中,存在手术医生无相应的培训资质、伪造病历、误诊误治、错误用药、对病症处理不及时等严重过错,应对张艳芬的死亡承担全部责任。故原告诉至法院,要求依法判令:被告赔偿原告死亡赔偿金、丧葬费、护理费、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交通费、误工费、精神损害抚慰金共计267318.71元。被告市三院辩称:患者张艳芬,女,61岁,以左小腿截肢术后创面不愈合二十余天入院。入院经完善相关检查,诊断为:1、左下腿截肢术后创面感染;2、左侧髂动脉闭塞;3、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4、糖尿病足;5、2型糖尿病;3、高脂血症;7、格林-巴利综合征。入院后查血脂:总胆固醇5.37mmol/L,甘油三脂2.71mmol/L。下肢动脉CTA检显示:1、双下肢动脉闭塞症;2、子宫后上方占位性改变。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盆腔B超检查提示盆腔实性包块。完善术前准备,于2012年3月7日在局麻下行左髂动脉及左下肢动脉造影、左髂动脉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手术顺利,术后可触及左股动脉搏动,左下肢皮温比术前略有改善。术后右侧肢体制动24小时,予补液、抗感染、抗凝、扩血管、改善微循环等治疗。右腹股沟穿刺部位加压包扎略移位,穿刺部位及周围青紫并瘀斑形成,考虑穿刺部位有出血。更换绷带加压包扎右腹股沟穿刺部位。术后第二天下午开始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予补液、扩容处理后于19:30测血压为0/0mmHg,积极抢救,中心静脉置管后患者立即出现室颤、神志丧失、瞳孔散大,立即予心外按压、静脉应用肾上腺素、气管插管、电除颤、补液等抢救,反复应用紧上腺素、阿托品、异丙基肾上腺素及多巴胺等强心、升压等抢救,自主心跳短暂恢复,约140次/分左右,立即送入ICU进一步抢救。送入ICU后患者再次出现室颤及心跳停止,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心外按压、电除颤、应用肾上腺素、异丙基肾上腺素、多巴胺等抢救。患者心跳恢复,64次/分,血压66/39mmHg。与家属沟通患者病情后家属放弃进一步治疗,自动出院。出院诊断:1、左小腿截肢术后创面感染;2、盆腔肿块;3、左侧髂动脉闭塞;4、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5、糖尿病足;6、2型糖尿病;7、高脂血症;8、格林-巴利综合征;9、慢性乙型肝炎;10、休克。被告认为,患者在被告处治疗期间,被告辅助检查完善,诊断明确,医疗措施合理,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医疗行为符合诊疗常规规范,无医疗过失行为。患者的死亡结果系其自身疾病进展所致,与被告的医疗行为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故请求依法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经审理查明:2012年3月2日,陈志光之妻、陈彩琪、陈彩娜、陈琪峰之母张艳芬以左小腿截肢术后创面不愈合二十余天为主诉至被告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经门诊诊断为:1、左侧糖尿病足(截肢术后);2、糖尿病;3、格林-巴利综合征。原告住院病历显示既往史:患者患糖尿病多年,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等药物,血糖控制情况不详。张艳芬还患格林-巴利综合征8年,长期服用营养神经药物维持治疗。入院后查血脂:总胆固醇5.37mmol/L,甘油三脂2.71mmol/L。下肢动脉CTA检显示:1、双下肢动脉闭塞症;2、子宫后上方占位性改变。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盆腔B超检查提示盆腔实性包块。2012年3月7日,在局麻下被告为张艳芬行左髂动脉及左下肢动脉造影,左髂动脉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手术顺利,术后可触及左股动脉搏动,左下肢皮温比术前略有改善。术后右侧肢体制动24小时,予补液、抗感染、抗凝、扩血管、改善微循环等治疗。右腹股沟穿部位加压包扎略移位,穿刺部位及周围青紫并瘀斑形成,考虑穿刺部位有出血。再次更换绷带加压包扎右腹股沟穿刺部位。2012年3月9日下午,张艳芬开始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予补液、扩容处理后观察血压无明显回升,患者张艳芬诉胸闷、心悸不适加重,于19.30测血压为0/0mmHg,不能触及大动脉搏动,考虑合并休克,予心电监护、吸氧、补液、扩容,应用多巴胺升高血压等处理后拟急查血常规、急备血,应用止血剂及输血扩容等治疗,联系床旁B超排除盆腔内出血,请麻醉科行中心静脉置管补液。中心静脉置管后张艳芬立即出现室颤、神志丧失、瞳孔散大,立即予以心外按压、静脉应用肾上腺素、气管插管、电除颤、补液等抢救,患者自主呼吸、心跳停止、血压测不到,瞳孔散大固定。请心内科协助抢救,反复应用肾上腺素、阿托品、异丙基肾上腺素及多巴胺等强心、升压等抢救,自主心跳短暂恢复,为交界性心率,约140次/分左右,立即于22:05送入ICU进一步抢救。送入ICU后张艳芬再次出现室颤及心跳停止,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心外按压、电除颤、应用肾上腺素、异丙基肾上腺素、多巴胺等抢救,心跳恢复,64次/分,血压66/39mmHg。张艳芬病历出院记录中记载:苗景玉副主任医师和患者家属沟通患者病情后患者家属放弃进一步治疗,自动出院。2012年3月9日,张艳芬死亡。同日,被告出具张艳芬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该证明书显示张艳芬死亡地点为医院。张艳芬在被告处住院期间共支出医疗费45081.72元,其中新农合报销21251.3元,低保补充医疗补偿1881.54元。后原告认为被告在给张艳芬治疗过程中,存在手术医生无相应的培训资质、伪造病历、误诊误治、错误用药、对病症处理不及时等严重过错,应对张艳芬的死亡承担全部责任。故原告诉至法院,要求依法判令:被告赔偿原告死亡赔偿金、丧葬费、护理费、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交通费、误工费、精神损害抚慰金共计267318.71元。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原告向本院提出申请,要求对被告对张艳芬的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进行鉴定,后原告又撤回鉴定申请。本院认为:原、被告系医疗服务合同关系,原告如认为被告的诊疗行为存在过错,应当提供证据加以证明。张艳芬出院记录的“苗景玉主任医师和患者家属沟通患者病情后患者家属放弃进一步治疗,自动出院与死亡证明中“死亡地点为医院”只是患者情况的一种客观反映,原告以出院记录与张艳芬的死亡证明之间存在矛盾为由称被告伪造病历理由不充分,本院不予采信。关于原告称张艳芬病历中没有2012年3月9日19时40分开出的测血糖的医嘱的检查结果报告单与事实不符,该结果在张艳芬中病历中的未梢血糖监测单中已有显示。故原告提供的证据不能证明被告对张艳芬的诊疗行为存在过错,其诉讼请求应予驳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之规定,经合议,判决如下:驳回原告陈志光、陈彩琪、陈彩娜、陈琪峰的诉讼请求。本案受理费1836元,由原告陈志光、陈彩琪、陈彩娜、陈琪峰负担。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河南省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 判 长 :冀翠红代审 判员 :魏奇峰人民陪审员 :吕秀霞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十七日书 记 员 :李雅然 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