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巴刑初字第179号
裁判日期: 2013-12-16
公开日期: 2014-10-31
案件名称
曾某某、马某某诈骗一案刑事判决书
法院
巴马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巴马瑶族自治县
案件类型
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曾某某,马某某
案由
诈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年)》:第二百六十六条,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四十五条,第四十七条,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第六十二条,第五十二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财产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第二条第一款
全文
巴马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刑 事 判 决 书(2013)巴刑初字第179号公诉机关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被告人曾某某,男,壮族,初中文化,农民,户籍所在地:xx县xx镇××号,住xx县××区××号。因涉嫌犯诈骗罪,于2013年7月30日被巴马瑶族自治县公安局刑事拘留,同年8月14日被逮捕,现羁押于巴马瑶族自治县看守所。被告人马某某,男,壮族,初中文化,农民,住xx县xx镇××号。因涉嫌犯诈骗罪,于2013年7月30日被巴马瑶族自治县公安局刑事拘留,同年8月14日被逮捕,现羁押于巴马瑶族自治县看守所。巴马瑶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以巴检刑诉(2013)172号起诉书指控被告人曾某某、马某某犯诈骗罪,���2013年11月22日向本院提起公诉。本院于同日立案后,依法适用简易程序组成合议庭,于2013年12月11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巴马瑶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指派检察员黄浓波出庭支持公诉,被告人曾某某、马某某到庭参加诉讼。现已审理终结。巴马瑶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指控:2013年7月15日,被告人曾某某、马某某伙同黄某某、李某某(二人均在逃)密谋诈骗后窜到巴马县城伺机作案。次日10时许,曾某某扮作生意人要求受害人吴某某带路到县农业局找一“姓黄职工”做手机生意,愿以每部500元购进,黄某某扮作县农业局职工,佯称“姓黄职工”同事有手机600部,愿以每部400元卖出。黄某某以和吴某某共同出资购买手机转手卖给曾某某赚取差价为由,骗取吴某某人民币30000元及两部手机、银行卡等,四人在那桃乡汇合后,用诈骗吴某某得的银行卡在那桃信用社取款1200元后逃离巴马,尔后共同分赃。案后,被告人曾某某、马某某已将所骗得的人民币31204元退交公安机关返还给被害人,被依法扣押的两部手机也已发还被害人。对指控的上述犯罪事实,公诉机关提供了相应的证据。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曾某某、马某某的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提请本院以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被告人曾某某、马某某对公诉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及罪名均无异议。均要求法庭从轻处罚。经审理查明,2013年7月15日,被告人曾某某、马某某伙同黄某某、李某某(二人均在逃)密谋诈骗后,分别驾驶两辆轿车窜到巴马瑶族自治县城区伺机作案。次日早上10时许,由曾某某驾驶车辆寻找诈骗对象,并扮演生意人虚构到巴马县农业局找一“姓黄职工”合伙做生意的事实,到“印象巴马”河堤路以带路到巴马县农业局后付给50元辛��费为由引诱吴某某上车带路,由黄某某扮演巴马县农业局职工配合曾某某寻找“姓黄职工”商谈批发1000部手机生意,曾某某又假装提出要以每部500元的价格进货1000部手机,如吴某某、黄某某能帮忙联系进货,成功后其另付每人1000元报酬,并承诺如黄、吴能联系得更便宜的手机,就可赚钱。黄某某虚构“姓黄职工”同事有600部给曾某某且仅以每部400元出售,便引诱吴某某合作将600部手机买下来再卖给曾某某,每人可获30000元的利润。在利益的引诱下,吴某某便同意以垫资购物的方式与黄某某合作。曾某某驾车送黄某某、吴某某到巴马镇新建路农业银行领取垫资款后到巴马镇公园路“文俊宾馆”附近路边停车,由黄某某以拿钱找“姓黄职工”同事领取手机为由骗取吴某某刚领获的30000元现金。黄某某下车后,曾某某以付货款之前要查询吴某某的银行卡是否欠款为由又��取吴某某的一张银行卡及密码。后黄某某又以手机太多无法搬运为由打手机要求吴某某同去搬运以便让吴某某离开曾某某处,曾某某以黄、吴两人不能同时离开为由将吴某某的两部手机和银行卡留下,吴某某下车去找黄某某后曾某某立刻驾车逃离现场。同时,马某某与李某某按事前分工将黄某某接应逃离现场。四人到巴马县那桃乡后由马某某持骗得吴某某的银行卡到那桃乡信用社领取1200元现金用于车辆加油及伙食等外,30000元现金四人共同分赃。经巴马瑶族自治县价格认证中心鉴定,吴某某被骗的两部手机价值人民币130元。案后,被告人曾某某、马某某已将所骗得的人民币31204元退交公安机关返还给被害人,被依法扣押的两部手机也已发还被害人。被告人曾某某、马某某还另外支付给受害人吴某某精神损失补偿费5000元,取得了受害人的谅解。上述事实,被告人曾���某、马某某在开庭审理过程中无异议,且有受害人吴某某的报案陈述,证人证言,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被告人的现场辨认笔录及辨认照片,受害人的辨认笔录及辨认照片,巴马瑶族自治县价格认证中心价格鉴定结论书及鉴定结论通知书,情况说明,扣押决定书,扣押、发还物品文件清单,谅解书,被告人的户籍证明等证据证实,足以认定。本院认为,被告人曾某某、马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结伙骗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已触犯刑律,构成了诈骗罪。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曾某某、马某某犯诈骗罪的罪名成立。二被告人在到案后如实供述其犯罪事实经过,属坦白,依法可以从轻处罚;被骗得的赃物已全部退还受害人,对被告人可酌情从轻处罚;被告人另外赔偿受害人精神损失补偿费,取得受害人的谅解,对被告人可酌情从轻处罚;被告人的家属代被告人缴纳罚金,可视为被告人缴纳,有悔罪表现,对被告人可酌情从轻处罚。二被告人虽具有从轻处罚情节,但依法应当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即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判处刑罚。根据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认罪态度等情况,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四十五条,第四十七条,第六十七条第三款,第六十二条,第五十二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财产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第二条第一款之规定,判决如下:一、被告人曾某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已缴纳)。(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自2013年7月30日起至2016年7月29日止。)二、被告人马某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已缴纳)。(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自2013年7月30日起至2016年7月29日止。)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接到判决书的第二日起十日内,通过本院或者直接向河池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书面上诉的,应提交上诉状正本一份,副本八份。审 判 员 甘克岁代理审判员 李 京人民陪审员 王晓梅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十六日书 记 员 韦清波 来自: